抑郁症为什么仇视父母?:不是抑郁症仇视父母,是有些人的抑郁症本来就是父母造成的。有个朋友,从小被亲生父母送到乡下抚养,然后亲生父母又给她生了一妹:-仇视
不是抑郁症仇视父母,是有些人的抑郁症本来就是父母造成的。
有个朋友,从小被亲生父母送到乡下抚养,然后亲生父母又给她生了一妹一弟,自己养着。
当她知道兄弟姐妹七人当中,唯独她一人被送到乡下,其他人都是父母在城里自己养着的时候,心里就不舒服。
她从小到大,性格孤僻,不喜欢跟邻居的孩子高高兴兴一起玩吗,总是拉着脸,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养父母和两个哥哥对她很好,但是她忘不了自己的被亲生父母送到乡下这个事实。
成人后,在城里找了对象结了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婆婆总是瞧不起她,再加上她倔强的性格,不会也不愿意讨婆婆欢心。婆婆总是挑唆她老公找她的麻烦,说她不孝。
亲生父母见她有工作了,每月有了固定收入,总想从她那里得到一些。
父亲每次有事找她,打电话都是响一声就挂断,然后让她回拨,给儿子省钱。平时问她要一点钱,让她买一点东西,她心里虽然不舒服,也就忍了,该给的也给了。
因为她在婆家生活压力很大,特别是公公去世以后,没有人在家里替她排解忧愁。公公在世时,为了缓解婆媳矛盾,有时候会当着全家人的面跟她开玩笑,让她放松心情。
公公过世第二年,亲生父亲过生日,要她拿3000元作为生日礼金。她所有的愤怒爆发了,抑郁的心情一瞬间崩溃。她患上了抑郁症。
她老公终于明白婚后十几年老婆在家里受了多少委屈,自己因为愚孝,一直责怪老婆。所以,在岳父要3000元生日礼金后,老公主动给岳父送去3000元。生日当天,因为她身体不好,老公担心触景生情,让她病情加重,所以他俩就没有参加她父亲的生日宴。
以后她老公为了给她治病,让她去陪女儿读高中,跟婆婆分开住了三年。女儿考上大学后,她回单位上班,但是跟婆婆分开住了。
婆婆想住她的新家,她老公没有答应。
这些年她经常不见婆婆,也不见亲生父母,抑郁症好多了,不过老公还是小心谨慎的陪着她。
抑郁症有它形成的环境,特别是性格内向的人,最容易患上抑郁症,如果说当父母的都不理解,不给孩子帮助,孩子患上抑郁症后不恨父母很谁啊?
抑郁症不是狂躁症,也不是反社人格障碍。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它的主要症状是人的情绪低落,兴趣爱好丧失,活动能力下降,伴随着各种各样社交及生活机能的丧失,甚至会引发严重的极端行为。
抑郁症者不一定就是仇恨父母,恰恰相反,抑郁症之所以成为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是因为一些不良的情绪和心里冲突,包括仇恨,不满,猜疑,自责,自卑,妒忌,疏离,并不是向外宣泄伤害他人,而是转而向内伤害自己。抑郁症病人往往不会谴责他人,更多的是自责自罪。
当前社会非主流心理咨询界所谓原生家庭理论造成父母成为万恶之源。
这个结论过度强调父母对于孩子一生的负面影响,这为很多现实生活中过的不如意,对自己人生感到不满和厌倦的人,找到了出气的借口,父母成为了孩子长大后不成功的替罪羊。
根据原生家庭理论设定,所谓成年后的生活,绝大部分受到同童年时代原生家庭的影响,其个性,气质,命运都被原生家庭关系所塑造——
因此原生家庭这个理论成了一个万能的垃圾桶,它成功地帮助了失意者轻松甩锅。很有可能这个理论的推广者,本身就极度自卑,对原生家庭充满着愤恨,他把传播该理论作为怨愤的发泄——
而众多粉丝把原生家庭理论当作某种心理防御,凭借这个扭曲的理论,让自己感到更加舒服一些。这就是心理学的供需市场双方的平衡:一边输出理论,一边消费情绪。
但是有没有人反思过,同样在一个原生家庭中,为什么有的人性格健康,而有的人生性阴暗?
为什么传统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延续千年,至今代代相传,优秀者辈出,反而实到如今则个个成为了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既然童年时代深受家庭的困扰,而长大之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为什么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反而将所有的失败躺倒在原生家庭阴影上?
可能这些人都已经是没有心情去认真反思原生家庭理论的合理性,但是他们却非常乐意于讨伐父母的罪恶滔天,父母简直成为了社会危机和人生悲剧的始作俑者。
在原生家庭理论拥趸者眼中,天下父母皆是祸害,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没有不合格的孩子。而在他们的眼中,中国的绝大部分的家庭,父母都不配为人父母,几乎每个家庭都是原生家庭的牺牲品。
这就是当代中国年轻人对父母的仇恨之源头。
抑郁症为什么会仇视父母?
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事实:抑郁症不是仇视父母的原因。而仇视父母,跟父母关系不好是抑郁症症状状态的一个原因。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的知道。
一个跟父母关系很好很好的人不会得抑郁症,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我们的周围,一个真正孝顺孝敬父母的人,一个跟父母心贴心,无话不说,可以掏心窝子交流沟通的人,是不会有抑郁情绪,不会有抑郁症等等心理问题的。
前几天有一个问题是孩子有了抑郁症,妈妈怎么办?我说妈妈不是合格优秀的妈妈,妈妈如果是合格优秀的母亲,孩子就是合格优秀的孩子,孩子一定不会得抑郁症。这个是肯定的,大家不需要怀疑。
父母不合格不优秀是孩子得抑郁症的一个原因,虽然一定不是全部原因。但是关联性很强。
父母不合格不优秀,孩子不合格不优秀,所以就会出现孩子仇视父母的情况出现,因为孩子仇视父母,得抑郁症的几率会大增。
在抑郁症的范围内,患者“怨恨父母”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为什么呢?
抑郁症患者是如何怨恨父母的?
抑郁症患者的“怨恨父母”并不能苟同为一般人的“怨恨父母”,究其原因,只是“妥协与否”这一点。怎么理解呢?
一般人怨恨父母,其实是带着很大的愤怒以及“想要去改变”的态度的。
而抑郁症患者怨恨父母,有时候更像是一种叙述,更像是一种讲述,患者好像是在讲一些和自己无关的、但确实是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并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在这件事情的开始或者结尾强调“自己并不是有意冒犯,只是为了解决问题”。
想必但凡对抑郁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都会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超敏感的内心和善良的本质:他们确实认为自己小时候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深深地改变、伤害到了自己,但是在给自己认为的最亲近的人讲述的时候,由于事件本身的主人公也一定包括父母,但是自己又不愿意让父母觉得自己是在“找事情”,所以,总是像“步步为营”一样,强调自己没有“敌意”。
这实在是抑郁症患者最为让人心痛的地方:自己承受着巨大的悲痛,但是在向即使已经表示愿意倾听的人讲述、倾倒的时候,仍是小心翼翼,怕别人产生误解。
在这整个“怨恨父母”的过程中,充满着抑郁症这种病本身所拥有的:矛盾感。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怨恨父母?
幼年时期的经历的确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产生持续影响。这句话是无可否认的,不是吗?“三岁看大,六岁看老”,一个人在年幼时期,是思维建立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又往往是家长们难免都会忽略的时期。因为小孩毕竟是小孩,你还真能无时无刻去考虑他的感受的思维的变化吗?而在被家长所忽略的时候,偏偏有一些小孩,他是敏感而又自卑的,他是孤独而又懦弱的,在这个时候他被“不公平对待”或是发生了与其本身所矛盾的事情但是家长又没能给出或者给出了错误的解答的话,其内心,黑暗的种子就会被种下,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个对未来不好的伏笔,这一刻,孩子的心智是异化的,是不健康的,而且这个时刻本身,也是容易被大人所忽略和遗忘的。于是就会产生:除了抑郁症患者,别人总是觉得患者对父母的这种“怨恨”是太小心眼的,是太没有度量的。
其实怨恨父母只是你们以为的,解决问题才是患者的目的。我因为抑郁症,已经真真切切的去自杀,去自残,难道朋友们不能够行行好,让我自己去寻找一些原因吗?你们为什么要对我这么残忍?难道真的只有死亡才可以告诉你们我此刻是有多么的痛苦吗?难道只有死亡才能让因为我“怨恨父母”而让你们产生的对我的诋毁完全消失吗?到那个时候,你们真的就明白了吧?到那个时候,你们真的就觉得错怪我了吧?但是我却不在了!
现在,我想改变,于是我找问题的原因,我知道,你们觉得我是怨恨父母,说我不孝,随你们怎么说吧。我觉得我现在的状态比你们好,因为我想着去解决问题,而你们却在品头论足。
我们并没有不爱父母,相反的是,我们爱父母,胜过于爱自己,因为我们之所以此刻还真切的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想让父母因此而为自己担心,才是首要原因。
?
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仇视父母,先把边界厘清,再深入探讨抑郁症患者与父母的关系,就相对要容易多了。
我们常说家是每个人的安全港湾,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家往往并不安全,如父亲或母亲性格暴躁,往往容易让孩子内心产生恐惧感。原本家庭之外的大小环境,就让一个孩子心怀戒备,回到家里后发现自己害怕爸爸或妈妈的斥责,甚至是打骂。哪怕有些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也要被粗暴对待,哪怕有时被老师投诉也要被责骂,哪怕有时与小伙伴或同学发生矛盾与冲突,也要被责怪说无能,凡此种种,都会让孩子不断被强化一种自卑感。恰是这种自卑不断潜滋暗长,最终会让孩子的心被放入小黑屋见不到明亮的阳光。总之,抑郁症患者走向抑郁的起点肯定是原生家庭,这点专业人士已达成共识。
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一种假性抑郁症临床表现,这与青春期成长的迷茫现象有关,经常会产生很多幻想,追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何方?我该怎样做才能不比别人差?我该怎样实现我要追求的目标?但这些随着走出青春期绝大多青春期少年慢慢都会有答案。可是总有一少部分人找不到答案,不管做什么都找不到自信,不断怀疑自己的判断,总之在充满自卑的心理世界,总是感觉到极度压抑,才通过努力看到一丝丝光亮,很快就又把希望之门关闭了。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少年,如果对父母产生极度不满情绪,真会对父母有仇恨感。
如果我们去观察一些在单位混的风生水起之人,往往都是油滑之人,他们游走在规则与潜规则之间,从容地变换着节奏,对这些人来说只要能实现个人目的,完全无视自尊。也恰是能放下自尊,这些人反而活的很轻松,哪怕是做一些良知所不允许的事,也照样内心自得其乐。但反之,有些人由于受性格与脾气的影响,受个人处事原则的影响,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家庭里,都有一种特别的固执,这类人固执到看不惯一切。在单位和同事或上司闹矛盾,在家里和家人闹矛盾,最后把自己搞成孤家寡人。当一个人陷入无边的孤独之后,突然发现周围射来的全是冷箭(其实就是幻想),慢慢这个人便感觉全世界都抛弃自己了。
打一个形像的比喻,不知道你见到没有痒痒肉的人没有?不管你抓挠这个人身上哪处,人家都没有痒痒的感受。而抑郁症患者对爱的感知,就是如没有痒痒肉的人,不管你如何关心,他(她)都感受不到你的爱与呵护。因为长期的压抑与怀疑,持续的自我否定与放弃,最终让自己的情绪感知能力深度退化。但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却会对最亲近的人发泄内心的极端情绪,如父母或子女,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像对待仇人一样。他们知道这种方式最为安全,父母或子女并不会反击,因为知道他(她)是病人。
我曾经帮助过一位抑郁症患者,他说自己极度痛苦特别想寻短见,在单位找不到工作价值,因为工作对象都是强制戒毒人员,这些人在里面关两年出去,而后又进去,并且这些人还经常讥讽他,和同事相处也常受到排斥。在婚姻中因为无法满足妻子对物质的渴望而自己又无力挣大钱,只要回到家里就会受到妻子无休止的指责和冷暴力。而父母年龄已大,接到身边却受制于妻子不愿意接受他们,经常受她的冷脸子,想对父母尽孝可根本没有能力。由于受妻子的思想观念影响,孩子也瞧不起他这个当爹的。当无力承担起那份责任时,颓废、迷茫、消沉便整天迷漫在这个人内心世界。如果有可以发火的人,那就是他的父母,因为只有他们含着泪接受着儿子的苦楚。后来我就建议这位患者,辞职、离婚、把父母送回老家,重新到外地开始新的生活,不要和原来的社交圈有任何交集,一切从零开始,只要相信你可以就好。结果这个人还真采纳了,三年时间他康复了,并没有用过药。原来卸却身上的全部压力,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如果获得了新生的力量。
结束语:我帮助过的那个抑郁症患者,并没有遵从于专业治疗手段,只是对症下药罢了,所给出的建议尽管冒着风险,但是这个人最终采纳了,也成功了。说明在治疗抑郁症时,必须要摆脱专业思维定势,否则,有可能对治疗没有任何效果。
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甚至得到的是否定和攻击,指责和评判。父母说话的方式可能很难听,听着很心痛,或者心里堵挺。跟父母已经无法沟通,总是不在一个频道,所以就无话可说。
如果,父母再使用暴力的方式,伤害孩子的身体,打孩子,就会让孩子更加愤怒了。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内心更多的是恐惧,难过,委屈,无助。
随着不断成长,这些积压的感受就被埋藏在身体和内心深处,不会跟其他人讲述自己的痛苦故事,毕竟,中国文化讲,家丑不可外扬。
于是,这些痛苦就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无人可说。也不知从何说起,说了别人也无法理解。可能还是一顿说教,谁不是这么过来的,水的父母不是这样,等等。
其实,被父母不公平对待的孩子,内心的愤怒有很多,明明父母该是爱孩子的,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为什么?为什么?这些质疑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呐喊。愤怒也在显露。
中国文化讲“孝道”,子女要孝敬父母。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都是屁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人因为这样的观念,哪怕在父母对待自己已经很越界,很过分的时候,还不敢发声,不敢说不。这,是病态的孝顺,是愚孝。
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平等尊重,且充满爱的。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孩子爱父母还来不及呢,哪会有愤怒??人的内心都是柔软的,有感情的,有同理心的,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爱,自然内心的爱也会被触发,爱,就在家庭里流动。
如果,父母没有尊重孩子,甚至欺凌孩子,暴力对待孩子,言语攻击孩子,孩子当然有权利对父母说“不”,而且孩子要大声地说,愤怒地说,“你不可以这样对待我”。
父母没有上岗证就上岗了,对待孩子不公平了,谁来管?没有。没人管,还不让受了委屈的孩子愤怒,天理何在?孩子的愤怒,就是在告诉父母,你对待我的方式有问题,你需要调整,你需要学习。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理解,支持,尊重,信任,如果没有,就会很气愤,为什么作为我的父母,你生我养我,却不好好爱我?
所以,允许自己愤怒,理解自己愤怒。
因为,你的愤怒一定是有原因的。
重要的是,去看看这愤怒背后,在诉说着什么?
父母和你之间,都发生过什么?
个例吧,临床上常接触到抑郁症怕拖累妻儿、父母的,会自罪自责,充满内疚的。仇视父母,家庭长期给的各方面压力,且与父母的沟通不良所致。
生活中常见父母亲以爱的名义,严格要求孩子,长期的高压下,孩子是有可能仇视父母的。特别是孩子患抑郁症后,父母没提供帮助,反而多加指责,孩子心理、身体没有依靠,是更会仇视父母亲的。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家庭的健康、和睦关系着每位成员的身心健康。现很多都需要家庭治疗,常说治疗一位患者就是要治愈一个家庭。
最亲密的最容易互相伤害,就像2只刺猬一样。不单是抑郁症,好多病症都会有仇视父母的情绪。
“抑郁症为什么仇视父母?”我不知道提这个问题的人身边是否有抑郁症的朋友,如果有,你可曾真正了解过他们的抑郁症是怎么回事?而且你又是从多少人身上得出的“抑郁症仇视父母”的这个结论的呢?
不巧,我刚好有认识两个抑郁症的朋友,不过今天就只说其中一个吧,因为基本上周末有时间我和朋友都会去陪他、开导他,我们聊得也就比较多。
怎么说呢?反正据我了解,我那个朋友的抑郁症就是他父母一手促成的。挺让人难受的,父母本都是为了自己孩子好,确实没有父母是想害自己孩子。
但是,他们却又真的在无形之中造成了孩子如今的悲剧。
小时候,他的父亲和母亲常常会争吵,后面二人也都会将气撒在他的身上。这就跟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中所说的一样,无辜的孩子成了父母的替罪羊。
更有多次,不论是父亲因外界什么事心情不好,还是孩子的考试成绩略有下降,父亲动辄就会对他拳打脚踢,施以暴力。
据他所讲,当自己小时候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时候,因为父亲觉得他是在记“流水账”,于是也不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写,直接就是上手一顿打。
经常都是把他从书桌踢到了床上那种,若不是朋友亲口所说,我都想象不到。这样的事例真的太多太多,说他的童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真的丝毫都不夸张。
也是听他亲口所说,我才知道他小时候居然不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0-3岁之间,竟然是被父亲寄托在别人家里的。
其实这一点,我是真的很不能理解,或许父母也很无奈吧,但是就我所知道的,有很多的父母都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孩子的,尤其是这个阶段。
而他也因为从小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也根本就没有体会过父母对他的爱与关心。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那里,我们开始学会爱与被爱。
而可悲的是,我这个朋友却没有,他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也不知道被爱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父母没有向他表达正确的爱,这也致使他至今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爱。
如今我这个朋友倒也算是事业有成了,可是年近27岁的他,至今也没有感受过所谓“爱情”。还时刻被童年阴影所折磨,据他所说,他常常会梦魇,还问我们有没有过。
他说,自己和家人之间没有“亲情”的感觉,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伪装自己,装成那个父母希望他成为的样子,装成“正常”的样子。
小时候,缺失了父母的爱与陪伴,如今,他的父亲极力想要将他拉拢,想要与他建立亲密的父子关系。
可是,他却没有任何感觉了,也打心底里排斥这种“强行亲密”。
正如他给我们所说的一句话一样:“幸运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如今的他,好像什么都有了,可是却连最基本的爱的能力都没有。
要说他的心里不难过,那也是不可能的吧!毕竟想想这要是发生在我的身上,我是不可能不恨我父母的!
所以说,综上,回答这个问题“抑郁症为什么仇视父母?”,其实不是抑郁症患者仇视父母,而是因为有很多抑郁症本来就是其父母造成的。
仇视是有道理的,因这种病都是家庭内部问题造成的,父母是有责任的。
抑郁的孩子,大多跟父母的亲密关系是有障碍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是有伤害的。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了《一个北大高考状元的抗抑郁史》的文。也许能为我们揭开得了抑郁症仇视父母的原因。
这位高考状元说:
“成为高考状元,也许一半都是我妈的功劳。
妈妈是家庭妇女,把剩下的人生都托付给了我,因此尤其严格,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她的名次稍有后退,妈妈立即加大功课强度;
寒假早上赖会儿床,就遭到妈妈又哭又骂,并说她高中都考不上,会废了;
假日里小伙伴约玩,妈妈不让出门;
自己喜欢下棋,高中参加象棋社团,被妈妈破口大骂:“是第一名吗?”
在家读《红楼梦》,被妈妈制止。
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都要拼命学习,考第一名、考好大学是唯一的目标和意义。
那时候,她相信:这样麻木而不快乐的日子,可以换来前程和广阔的自由。考上大学,一切任务就完成了。
高考结束,她如愿考上省状元,被北大录取。
然而,进入北大,她发现优秀的同学很多,他们不仅成绩好,多才多艺,还目标明确,过去并不全是苦哈哈做题,对于未来充满无数期待和规划。
她陷入了深深的怀疑“难道我之前的苦,都是白吃的吗? ”
她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更不知道自己想干嘛。
她觉得自己是垃圾,很差劲,不配进北大……
她抑郁了。
而近些年来,抑郁症患者在高校逐年增多,原本是天之骄子,考上大学后,却像个“空心人”一样。
这些孩子从小被逼着学习,但是从未想过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是什么;从小被要求优秀,不能失败,不能犯错,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又不能调节,又耻于求助,容易让孩子身心陷入迷茫。
这一切都是因为太功利的教育和孩子身心健全的成长的矛盾。社会功利,父母和老师要成绩,孩子的身心健康没有人关心。
人这一生,终究要找到自己,可是很多父母把自己的焦虑,转移成为对孩子的控制,让孩子沦为了考试的机器,只有成绩,否则做什么都是错的。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因为长期以往的沟通方式,孩子对父母反感,可是又不能怎样,当病了之后,无法控制地去仇视。
@银花育儿: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培养孩子,就是培养孩子对未来的希望,而不是对孩子的控制。放下焦虑吧,放下对孩子的控制吧,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才是父母最高的成就。
因为: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是为了讨好家长,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不是为了奖励,而是自己内心有一种向上的动力,这股动力会驱使孩子遵守纪律、争取好成绩、追求卓越,最终成为优秀的学生。
高级育婴师,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获取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银花育儿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