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众所周知,战争中人起的作用的确是最大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优秀的人在一场战争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 这样的伟人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少见,当不得不让我佩服的一个典型的伟人还是我们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伟大的领袖-那正是我们的毛泽东主席,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了解了解一下毛泽东主席的英勇抗战的事迹吧。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的他,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这样的他再对抗美军时简直奉献了自己的心血,在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起初朝鲜人民军与其交战还打了几次硬仗,但随后就很难再坚持下去,金日成得知前方不利消息后,于9月28日召开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最终认定,由于大部分人民军主力未能撤回来,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在北方的人民军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抵抗,朝鲜已经面临十分危险的局面。金日成紧急给苏联和中国最高领导人各写一封信,基本内容就是要求苏联和中国动用军事力量,直接支援朝鲜。对于中国来说,就算不想打仗,面对既成事实,显然已经不能在这场战争中置身事外,但登陆后的美军迅速向朝鲜北方推进,朝鲜人民军有被美国军队全部消灭的危险,朝鲜亡国在即。

毛泽东把注意力转向了朝鲜。那个时候,毛泽东每天都站在朝鲜半岛地图前,久久思索,他频繁地找中共中央领导人和高级军事领导人商议,和周恩来商议的时候最多。后来,在10月1日,毛泽东在收到求救信后,紧急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商议,刘、周、朱三人对出兵朝鲜有很大顾虑,认为出兵对中国不利。在10月2日下午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曾经主张出兵朝鲜,并且认为出兵朝鲜已是万分火急,鉴于林彪有病,提议要彭德怀挂帅。这次的出兵完全就是毛泽东主席在主导的,后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朝鲜渡过了困难期。

在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在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了长征。12月,毛泽东主席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

1942年2月,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他的领导下,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了。我们中国从此开辟了新的天地。

这样的毛泽东带领着我们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让中国的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他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的主席。

本文作者:笑谈历史zz(原创)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最佳贡献者
2

1946年6月,中央决定改组东北局,由林彪任书记,接替前东北局书记彭真, 高岗、陈云任副书记。中央在此时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等于是将东北的军政大权全权交给林彪,这并不是一个符合常理的选择,但是非常之事行非常之事,历史证明,这一做法是正确的。仅仅三年不到,林彪不仅将东北全部拿下,而且带出了百万雄师,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一 争夺东北

早在日本还未投降、但是败局已定之时,国共双方就已经把目光瞄向东北了。东北在张作霖时期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日占时期,日本对东北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企图把东北打造成后方基地。当时东北是全国范围内唯一拥有完备的工业布局的地区,在加上东北物产资源丰富,是重要的产粮区,因此,抢占东北,至关重要。

1945年10月9日,,东北军区成立,彭真任政委, 司令员是程子华。当时东北在苏联红军的控制之下,中共认为,东北这块“肥肉”已经炖在“锅”里了, 毛泽东甚至提出:关上东北的大门, 海上守住安东 (今丹东) 、营口, 陆上守住山海关、锦州,,不让国民党军进入沈阳。即使不能达成此目标, 亦可造成对抗力量, 以利将来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华北、东北的自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工作经验的彭真就成为东北局书记的合适人选。

二形势的恶化

东北的工作,困难重重。第一,我党在在东北的群众基础非常薄弱,东北人的正统思想比较重,认为国民政府才是正统,当时的东北大姑娘甚至都以嫁给国军为荣;第二,虽然当时我党军队占优,但是真正的骨干只有黄克诚带过去的三万大军,其余部队都是在东北扩招的,成分复杂,其中有很多投机分子,思想不坚定,局势一紧张,就有大批部队叛变;第三,先期出关的部分几乎是赤手空拳而来,想着接收日军遗留下来的武器,但是不料苏联不给,导致武器极度缺乏。无粮,无兵,无群众基础,很快东北局势急转直下。

比这更恶劣的是,东北的一把手彭真并没有意识到东北的局势恶化。在1946年3月6日的梅河口会议上,彭真、李立三等政工干部还认为东北形势是共产党占优势, 并据此提出“先攻打长春, 后攻打四平”, 完成“中央建都长春”的计划, 与国民党平分东北。而林彪、黄克诚等军事干部认为东北局势严重恶化, 对军事行动极为不利,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加强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上,双方不欢而散。会后,彭真向中央提出更换军事干部,而林彪则向中央报怨彭真盲目乐观。

东北局势的分水岭是四平保卫战,四平之战以东北民主联军失败告终,此战后我党在东北的弊病集中爆发出来,一味想着占领大城市,和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进行残酷的攻坚阻击战,伤亡太大;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根据地,一旦失败,退无可退。四平之战后,东北民主联军不得不放弃长春,渡过松花江北撤哈尔滨。

三 临阵换将,取得胜利

就在这个危机关头,毛主席党中央果断决定,换掉彭真,让林彪主持东北大局,军政大权一手抓。以林彪为首的东北局书记马上扭转了之前错误的政策,放弃大城市,首要解决的是东北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即农村根据地的建设,这就是林彪著名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决策。调整路线后,东北局势立马活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夏季攻势,秋季攻势,林彪四处出击,不断消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步一步向胜利迈进。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东北局势就全盘逆转,整个东北已经是解放军的天下,国军的部队只能龟缩在长春、锦州几个大城市里,寸步难行,最后在辽沈战役中覆没。

3

战争中人起的作用确实是最大的,不同的人指挥的同样的战役,对付同样的敌人,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说到战争中因领导人的不同,而取得战役的胜负的典型代表,就不得不说历史上的四渡赤水之战。

不得不说四渡赤水之战的胜利,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的战役。

当时的工农红军,真可谓是危机四伏。因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了工农红军仅剩下三万余人了。

蒋介石在知道这种情况下,为了一举歼灭工农红军,他就派了二十万大军,想把工农红军给彻底的赶尽杀绝。

想想二十万对三万工农红军,好像胜算的把握很大。至少在蒋介石看来,此次对工农红军的围剿,肯定是万无一失的。

也就是所谓的胜局已定,全无例外。

但是,这一次对红军的围剿,结果还是让蒋介石大吃了一惊的,因为他被反杀了,并且最终是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吃了一个打败仗。

蒋介石不知道的是,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逆转,因为经过遵义会议之后,工农红军开始有毛泽东来领导了。

这也就是说毛泽东已经掌握了军队的绝对领导和指挥权。

所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带领的三万工农红军,开始和国民党二十万大军在贵州、四川等地的边界线上,来会穿梭的。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即是战略家,又是战术家。他最擅长的战役,就是集中我军优势兵力,给予敌军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在配合运动战。

毛泽东在消耗敌军有限兵力的同时,把他们给逐一分散开来,然后找到机会,出其不意的给与他们以毁灭性的打击。

正是利用这种迂回穿插式的作战方式,毛泽东先后四次带领工农红军,度过赤水。并且歼灭了国民党大部分人马。

这是令国民党军队,绝对想不到的。竟然先后在一个地方吃了四次败仗,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参战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看到自己胜利无望,再不撤退的话,就有可能会被全部歼灭的情况下。所以,他们只好狼狈地逃跑了。

不得不说这就是一场打的十分漂亮的,在胜局已定,却被反杀的战役。

此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工农红军来说意义还是十分的重大的。

因为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不仅保存了工农红军仅存的硕果,而且还为日后工农红军再次走向强大奠定了基础。

另外,这一次战役也被毛泽东视为自己一生之中,指挥的最为得意的一次伟大战役的胜利。同时,四渡赤水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

所以,这一次战争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这次战役是可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所比肩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只有最为伟大的军事家,才能在战场上超水平发挥,用三万人马打败敌军的二十万大军。

毛泽东做到过,所以,毛泽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军事家。

4

历史上战争中人起的作用的战役有很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结局的也有很多,比如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以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扭转过多次战役。

一.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的三次反围剿战役



在1929年,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率领红四军下井冈山准备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但是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在党指挥枪的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在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上否定了毛泽东的建军思想,选掉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把毛泽东赶出了他所建立的红四军。

没有毛泽东的红四军、没有毛泽东建军思想的红四军在赣南闽西处处碰壁,军队管理混乱,人员损失超过三成。中央知道后要陈毅到上海说明情况,陈毅据实向中央做了汇报,中央的李立三和周恩来要求陈毅和朱德一定把毛泽东请回来。陈毅和朱德承认了错误,毛泽东回到红四军恢复原职。

毛泽东回来后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这一决议奠定了“党指挥枪”及党委领导下的军事首长分工制,确立了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则。

经过这次会议后,在毛泽东领导指挥下下,红军在赣南闽西打败了蒋介石三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红军4万对10万,歼敌13000多人,活捉敌司令张辉瓒;第二次反围剿红军3万对20万,连打五次胜仗,歼敌3万多,蒋介石骂完何应钦而后大哭;第三次反围剿红军3万对30万,蒋介石亲自领军,红军歼敌3万多,国民党26军16000多人投降,蒋介石通电下野。

正是由于毛泽东的回归,建立了新型人民军队,才有了后来的三大围剿战役的胜利以及5万多平方公里、250多万人的中央苏区。

二.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毛泽东在赣南闽西建立了中央苏区,从苏联回来的王明为了控制中央苏区,派人到苏区夺权。毛泽东是个很讲原则的人,中央对他个人的处理决定一定会接受,但对错误的政策一定会据理力争。为此,毛泽东被剥夺了对红军的领导权,出任中央苏维埃人民政府主席。

1932年周恩来来到苏区,主持攻打大城市的军事战略,会议得到了大多数红军将领的支持,但遭到了毛泽东的强烈反对,毛泽东此时成了孤家寡人,无人支持他,在此次会议上毛泽东再次被剥夺了中央局代理书记一职。会后,毛泽东生病到东华山一庙里养病。

在毛泽东养病期间,红军攻打赣州33天,连城墙都没攻破,反而损失3000多人,还有一个师被国民党军增援部队包围,形势极其危险。万般无奈之下,周恩来让人上山请毛泽东下山指挥。

毛泽东抱着病体下山,由于形势危急,毛泽东一边赶路一边指挥,使被围部队得以脱险,并改变战役计划,急进福建出其不意拿下龙岩、漳州,缴获大量武器弹药,甚至连飞机也缴获两架,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虽然毛泽东指挥红军取得了胜利,但中央还是批评毛泽东打漳州的胜利是错误的,认为打赣州虽然失败但是正确的,毛泽东为此据理力争,由此彻底失去了军队和党的领导权,红军也开始走上了失败之路,一大批红军战士和苏区百姓为以王明为中心的中央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

这些战役就是以一个人的智慧改变战役走向的实际案例,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毛泽东主席是个天生的军事家,那些和他同时代的战友和他还是存在差距的,也注定毛泽东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和领袖。

5

全面抗战八年,李宗仁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上呆了将近七年,虽然不是打得最好的战区,肯定也不是最烂的。期间还取得了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和1941年豫南战役的胜利,战线始终维持的比较稳定,对凭障陕西和川东起到了一定作用。

(李宗仁)

客观来说,第五战区的的战绩未必强于薛岳的九战区和陈诚的六战区,但肯定好过蒋鼎文一战区、阎锡山二战区、顾祝同的三战区和张发奎的四战区。并且李宗仁军事能力虽稍逊白崇禧,然而较具亲和力,和麾下的部队长相处的比较融洽,各部作战还算用命,理应一直留任到抗日战争胜利,可偏偏蒋某人不放心。

第五战区在1939年以后,主要辖区为安徽西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的交界地区,基本部队有桂系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川军孙震的第22集团军、王瓒绪第29集团军和西北军张自忠第33集团军(后冯治安)。原来隶属于五战区的汤恩伯集团军被单划了出去,战区部队变成清一色的杂牌,恐怕也只有李宗人这样非嫡系军头才能笼得住,兵力共有26个步兵师。



(李品仙)

对于桂系掌握兵权,老蒋打心眼里就不情愿,抗战之初是为了体现“联合抗日”,抗战中期是因为战事频繁李宗仁暂时无人可以替代(仅仅白崇禧短期代理过)。虽然这里并没有嫡系部队,仍然要用心腹“掺沙子”,最后选定了因为“重庆防空洞惨案”被撤职的刘峙,这个“长腿将军”只蛰伏了一年多,就又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

按老蒋的意思,刘峙上任后起初是钳制李宗仁,然后最迟应该在1944年就挤走桂系老大而扶正。结果日本鬼子1944年5月起发起的“豫湘桂战役”打乱了这一计划,几个战区的国军丢盔弃甲,让日本人打得非常狼狈,第五战区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并无重大损失,如此一直到1944年底,豫湘桂战役才告结束。

(刘峙)

这已经是抗战末期,老蒋发现鬼子是强弩之末就要完蛋,判断从此以后日军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于是老毛病又犯了,开始琢磨如何剥夺李宗仁的兵权。因为在李宗仁的经营下,此时第五战区的步兵师已增至55个,又新建8个独立旅,骑兵师由1个增至11个,骑兵旅则由1个增至6个,总兵力几乎翻了一番,常队长特害怕桂系势力在这里继续坐大。

1945年2月,重庆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李宗仁升任“汉中行营主任”,名义上负责统筹指挥第一、第五战区的战事,刘峙接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终于转正成功。此时第一战区由代理司令长官胡宗南主持,第五战区又成为刘峙的天下,这俩黄埔系的嫡系将领,如何肯听李宗仁的命令?李宗仁实际已被“明升暗降”夺去了兵权。

(牺牲的张自忠将军)

岂料日本鬼子并不给刘峙面子,冈村宁次就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后,1945年3月发起了侵华日军最后一次攻势:旨在摧毁“豫湘桂战役”中漏掉的中美空军基地和机场群,其中湖南方向就是要夺取芷江空军基地,于是爆发了“雪峰山战役”,不提。河南方向的目标则是老河口空军基地,这里同时也是第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

也就是说,刘峙刚刚上任一个月就遭遇日军大举进攻,如果是轻车熟路的李宗仁继续指挥作战,在老河口中美联合航空团的助战下,日军根本讨不到好去。而贪生怕死的刘峙根本不敢正面迎战,上报了所谓“后退决战”的方案,请求大幅收缩防线,放弃便于坚守的伏牛山区,在襄河附近与敌“决战”,重庆军事委员会居然也照准了。



于是还未等日军正式发起攻击,刘峙就把战区长官部匆匆搬出老河口,一口气撤到了100里之外的武当山下(均县),而国军最不擅长的其实就是敌前撤退行动,在日军的追击下,撤退很快演变成溃退,日寇主攻部队“华北方面军”第12军和助攻的“第六方面军”第34军跟踪追击,毫无阻碍地杀入豫西腹地,3月27日兵临老河口城下。

老河口位于汉水东岸,虽然城镇不大,却是鄂北、豫西和陕南间的重要孔道,是第一、第二、第五战区与大后方陆上联系的交通枢纽,还是汉水船舶运输的节点,更建有空军基地,武汉会战后就成为第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时隔七年之后终于毁在了刘峙的手里。他为了掩护战区后勤机关撤退,命令川军第125师死守,数千名川军弟兄坚持到4月8日伤亡殆尽,老河口陷落。

(刘峙在老河口)

刘峙的所谓“决战”仅仅是命令川军第22集团军反攻,但并没有收到什么成效,中日两军在襄河形成对峙,直到当年8月日本投降。

而在抗战末期第五战区之所以如此大败,丧师数万失地数百里,让豫西百姓遭受胜利前夜的苦难,皆因刘峙一个人之过,这样一名在抗战初期就已经证明是个“外战草包”的将军,就不应该替换李宗仁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

6

战争中毋庸置疑人起的作用是最大的,再高明的策略都得人去制定和执行,再先进的武器都得人去使用。

历史上有没有哪些战役的胜负是因为一个人而改变的?答案是肯定的,有。

莱芜战役中,解放军仅用三天时间就歼灭了国民党5万多军队,还活捉了副司令长官李仙洲。司令王耀武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惊,惊叹骂道:“5万多人,不知不觉三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在那里,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

为什么解放军能够如此快速准确的消灭这么多国民党军?这就要提到一个人,隐形将军韩练成,他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7年,韩练成到徐州参加蒋介石和陈诚的军事会议。回来后马上把国民党进行鲁南作战,全迁临沂共党的方案这一重要情报赶紧传递给华野。

华也迅速制定出在莱芜一带的作战方案。毛主席代表中央军委发出A三密电,同意了华野的作战方案。

战役一开始,华野七纵队在陈毅的带领下已经把李仙洲的主力集团装进了口袋中。李仙洲率部突围,他想找46军军长韩练成开个碰头会,可这时韩练成莫名消失。

没了主帅的46军瞬时乱了方寸,人心惶惶。李仙洲更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他迟钝之时,华野已经在陈毅的带领下攻克了锦阳关,切断了李仙洲北撤的通道。

此后陈毅发起了总攻。短短数小时,势如破竹。打的国军溃不成军,最后一举歼灭。国军中将李仙洲也被活捉。

那么韩练成到底去哪了?原来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在李仙洲准备突围前,他以部队还没部署完毕,硬是拖延了一天时间,他躲到了一家店铺的地下室,故意放弃对部队的指挥,使全军陷入混乱之中,这样才能被迅速俘歼。

因为信仰,韩练成早都跟共产党合作了。早在陕北刘志丹的引荐下,他和周恩来同志已多次秘密会晤,后来他的入党申请也得到了朱总司令的肯定。

莱芜战役后,韩练成将军作出了大胆的决定,他依然回到蒋介石身边潜伏,为我党提供情报。在孟良固战役中,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被蒋经国称为“总统身边隐藏时间最长的隐形将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解放后曾任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甘肃省副省长。1984年病逝,享年75岁。

7

金门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一次惨痛的失利,这其中有情报失误、准备不足、轻敌大意、指挥欠周密等原因,另外,一个人的突然出现也左右了战役的走向,最终我军功亏一篑,遭受重大损失。而这个在战役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的人,就是国军第12兵团司令胡琏。

1949年10月17日,叶飞率领的我第三野战军10兵团胜利结束了厦门战役,随即准备发起金门战役。当时驻守金门的是国军22兵团的1.2万余人,另外有一只400余人的装甲部队,而且还有国军的舰艇和飞机助阵,由此打造了陆海空三军立体防御体系。

叶飞因为在厦门协助接管工作,进攻金门的战役交给了28军执行,而28军的军长和政委都在福建治病,所以指挥战役官是28军副军长萧峰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

在作战准备期间,因国军在撤退前销毁了所有能找到的船只,所以28军遇到了无船可用的困境,原定渡海战役进攻部队由6个团组成,但因为只收集到了可航渡三个团的船只,又因对上级下达的作战命令时间己延迟了4天,所以指挥部很着急,便决定分三支梯队渡海作战,用现有的渡船先运送第一梯队三个团约9千人登陆作战。然后返航,再陆续运送第二、三梯队上岸。

但此时我军不了解的是,国军胡琏的12兵团已在金门登陆增援,其18军在9日到达,而19军就在我军发起进攻的前一天登陆,现在金门的守军已达到4万多人,但由于我军情报的失误,敌情的变化并没有引起我军的注意、重视。

10月24日夜里,我军三个团兵分三路发起登岛作战,并于25日凌晨登陆成功,但却没有及时组织渡船返航,致使船只因海水退潮而搁浅在海滩上,天亮后全部被敌军炸毁。这个致命的失误,使后续部队无法跟进,而登岛部队形成了孤军深入的态势。

胡琏在得知我登岛部队向纵深推进后,立即命令其主力部队投入战斗,对我军实施反包围,同时命令其他部队进行迂回,占领我军的滩头阵地,切断我军的退路。

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到25日晚,经过一天的战斗,我登岛部队折损大半,兵力己不足4千人,几乎处于弹尽粮绝的困境。虽然当夜我军由一名团长带着400余名战士后续登陆增援,并与大部队会合,但力量太小,己于事无补。

26日天亮后,胡琏指挥部队对我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并用飞机狂轰滥炸。经过两天苦战,我军退守古宁头一带防御,队伍已不足1千人。26日夜里,部队突围到海边,准备渡海回归,但没有找到任何航海工具,只能再次转移,想到山区与国军周旋,可是在转移过程中被国军发现并陷入重围。战至最后,我官兵或牺牲或受伤被俘,至此,金门战斗结束,我军登岛的三个多团9086人无一返还。

胡琏所率的12兵团是由广东地区败退而至的,他这支部队是重新组建的,原来的12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全歼,当时的副司令官胡琏,先坐坦克后改牛车,孤身一人逃出重围,没想到在金门我军又被他狠狠咬了一口。

也该他命大,后来在金门炮战中,我军的炮弹几乎让他的金门防卫司令部团灭。但不同于几位副司令的或死或重伤,担任防卫司令的他又逃过了一劫。胡琏的运气之好,两个阵营的将帅中少有人能比得过他,当然,好的运气之外,他的本事也是数一数二的。

金门战役的失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没有胡琏的及时赶到和指挥,战局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8

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之后,三路大军进逼中原,解放战争的主战场实际上就从山东转移到了中原地区。

解放军这边,华野外线兵团,陈谢兵团,晋冀鲁豫野战军,三路大军都在中原摆开了阵势,呈品字形分布,虽然一开始相互之间距离较远,只能进行战略性的协同和配合,但很快就开始进行战役性的协同配合。比如陈士榘率华野部队一路西进到豫西洛阳,配合陈谢兵团解放洛阳,之后又南下在外线配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作战。

按照当时中央的设想,实际上是要把华野和中野合并,陈老总调中野司令部,华野部队除一部分留下来配合中野作战之外,一部分留山东坚持,粟裕率三个纵队约十万人,以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名义南下,渡过长江。但这个东南野战军实际上是隶属于中原野战军指挥的,即使粟裕率部南下,主要任务也是配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斗争。

也就是说,这时候解放军这边,中野和华野之间的配合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不仅陈士榘率华野三、八两个纵队南下配合中野作战,中野十一纵也在豫东战役中配属粟裕指挥,参加战斗。在1947年国军一度取得的优势,在三路大军齐出中原后,局面陡然改观,国军在华中和华东的部队不得不疲于奔命,原本在华东的部队,也大量调入中原作战。

比如邱清泉兵团、胡琏兵团,都在这个时期进入华中战区作战,实际上是在华中剿总白崇禧指挥下作战。但在作战序列上,邱清泉兵团却仍然隶属于徐州剿总。在豫东战役中,区寿年兵团虽然属于华中剿总,但是在救援的时候,距离战场最近的却是正在山东境内的黄百韬兵团,而黄百韬兵团又隶属于徐州剿总,也就是华东战区。

正因为如此,这种作为国军主要作战机动兵团的调动,实际上战区无法指挥,只能通过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来指挥,而国防部此时并不完全了解战区实际情况,因此反应总是要慢一拍,给作战带来许多不便。因此,时任华中剿总司令的白崇禧一度向国军统帅部提出,将华中和华东两个战区合并,统一指挥,以利接下来的国共两军战略决战。

白崇禧这个建议其实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这时候主战场在华中战区,但是华中剿总兵力不足,又总是要调动华东战区的部队来参战,大战之前集中兵力,统一指挥,这也是军事常识。但问题在于,白崇禧之所以放着国防部长不当,跑来当华中剿总司令,就是因为蒋对他不信任,用陈诚当参谋总长,白崇禧觉得自己在中枢被架空了,所以才主动要求出外指挥作战。

所以,白崇禧虽然提出了一个正确的建议,但是到了国军统帅部,却马上被否决了。不仅如此,蒋还将他信任的宋希濂调到华中担任剿总副司令,并命令他在宜昌、沙市一带组建十四兵团,并且在武汉专门设置保密局对内监视的机构,宋希濂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向蒋报告,如有特殊情况,也可以直接通过保密局直接向上报告。

而且,从1948年四五月间开始,把原本隶属于各个战区的绥靖区部队,也逐渐的编组为机动兵团,由国防部统一指挥,战区的兵力少之又少,几乎成了空架子。白崇禧当然也不是吃醋的,既然不让我痛快,我也不能让你舒服,所以就在云集了华中战区主要作战部队的十二兵团的人事任命上作梗,让土木系骨干胡琏当不成兵团司令,最后陈诚只好推出黄维来替代。

淮海战役之前,黄维兵团奉命东调,准备参加徐州会战,原定编入黄维兵团一起东进的八十五军,却被白崇禧留置在了华中,一直到黄维兵团已经在蒙城和解放军接上火了,八十五军才赶到战场。之后,黄维兵团被包围,蒋打电话要求白崇禧派张轸兵团东进增援,白崇禧坚决不肯,蒋只好改为调刚组建不久的宋希濂十四兵团东调。第二军的一个师到汉口都上船了,硬是被白崇禧的卫队控制着船,不能开船。

宋希濂回忆说,白崇禧在此期间单独和他密谈过,白认为蒋的全部支持都在黄埔嫡系,而徐蚌会战是打不赢的,他不会去指挥,让宋希濂也不要去送死,只有让黄埔嫡系的精锐都在徐蚌会战中打光了,蒋就失去了他的本钱,只能下台了。宋希濂当时听了这个话,吓了一跳,赶紧跑去向保密局武汉负责人报告了这个谈话的情况,然后就连夜赶回宜昌了。

可以说,在淮海战役的几个关键阶段,蒋在重要节点上曾经给解放军送过助攻,白崇禧就是第二卧底功臣,贡献比郭汝瑰要大得多了。无论是在阻挠胡琏当兵团司令,还是将八十五军留下,还是在黄维被包围之后不肯派部队救援,甚至到了杜聿明集团被包围之后,离华东战场最近的,除了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就是华中的两个兵团,但却都被白崇禧阻挠,没有增援。如果没有他从旁掣肘,让张轸兵团和宋希濂兵团全力东援,淮海战役鹿死谁手就不好说了,真有可能像杜聿明说的,只能等着四野南下了。

9

在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战役。就是毛泽东领导红军。四渡赤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决定了未来中国的命运!

1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陈诚对于金门战役的胜负,有着非常重要的扭转。

可以说,就是因为陈诚的部署,金门国军才转败为胜。

1949年6月以前,国军根本未在金门岛上设防,而是主要防御厦门,在厦门修建很多防御工事。

6月,国军开始意识到易攻难守的厦门可能会守不住,开始考虑坚守金门。

金门虽和厦门近在咫尺,但仍然有10公里的海上距离。

当时解放军没有像样的海军,所以山地纵横金门的防御还是有一定把握。

只是,直到10月,解放军已经长驱直入,杀入福建省,金门的国军守军数量仍然不多。

这里只有国军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青年军第201师防守,共只有1万多人。

这些部队都是弱鸡。

青年军第201师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一直被视为不会打仗。

至于李良荣第22兵团核心是第5军,这本来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不过在1949年1月已经在淮海战役被歼灭,仅仅依靠突围少量重建,由地方保安团提供兵员,是一支新军,但又在厦门战役被重创。

金门战役爆发时,该军只有4000人,基本没有重武器,战斗力非常弱。

至于第22兵团的第25军也是一样,淮海战争被歼灭,渡江战役被重创,8月刚在福州战役被打的惨败,狼狈退到金门。

该军装备极差,当时汤恩伯视察金门时,发现大群衣衫褴褛的第25军士兵下船,竟然误认为是地方民团或者难民,由此可见一斑。

显然,依靠这种部队是不可能守住金门的。

但当时各地国军都已经崩溃,无力增援。

在这种关键时候,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军政长官陈诚,果断派东南军政副长官罗卓英衔命两度亲往汕头,要求胡琏第十二兵团增援金门。

胡琏的第12兵团包括胡琏本人,都是国军赫赫有名的主力。虽然胡琏的主力18军也在淮海战役被歼灭,胡琏自己突围期间负重伤,但仅仅花费半年就重建了一支可以打硬仗的部队。

战前,手下是第12兵团主力第11师登陆金门。

10月10日后,胡琏又陆续将潮汕地区第12兵团所率第18军、第19军运输到金门。

到10月24日金门战役打响时,国军猛增到4万多人,数量增加了一倍。

而且作战主力为战斗力很强的胡琏的部队。

结果直接在大金门同解放军交火的,就有1万多人。

解放军第28军9086人登陆金门以后,立即遭到国军全面反击。

苦战4日后,这9000多人全军覆没,竟然没有1人逃走。仅仅多日后,1名被俘的解放军卫生兵用2个篮球漂浮回到厦门,逃了回去。

更重要的是,金门是台湾的门户,金门不丢,台湾就可以稳定。

所以金门战役国军胜利,基本就可以确定台湾的安全。

1949年10月27日,金门战役获胜消息得到确认,蒋中正流了泪说:“这一仗我们全胜了……台湾安全了。”

然而,此次战役最关键的就是陈诚。

如果不是陈诚提前将胡琏主力调入金门,金门是守不住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