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之所以亡,不外乎内部不稳定与外部太强大两个原因。楚国之亡,内因是变法不彻底,国力家凝聚力不强;外部原因则是秦国太强大了,躲不过又打不赢!

楚国地域广阔,横跨大江南北;楚国人口众多,号称控弦之士百万。但是楚国变法不彻底,内部世族林立,人民离心离德,王命出了国都难以执行!战国后期的楚国由老楚国、吴国、越国组成,还有岭南的土著亦臣服于楚国!但是楚国类似于天子,国内还有昭氏、景氏、屈氏、黄氏、项氏等大批贵族当权,政令不如秦国那样畅通!

楚国是七大战国中变法最不彻底的国家,因此他的国家凝聚力最弱,但是贵族的传统久远!吴起在楚国变法九年而夭折,不仅身死而且政亡,楚国老世族虽取得胜利,但却拖了楚国后退,让秦国抢的了先机!屈原虽有变法之志,但时不我待,楚威王早死,楚怀王无变法意志,最终变法流产。

至于秦军的强大和商鞅变法的威力,不用在下细说,大家也清楚得很。遇到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秦国,楚国就算变法成功了,也不免被秦国消灭,何况没有变法功成的楚国!

最佳贡献者
2

第一,楚国的地域太广,没有自然天险可以防守,所以楚国军队往往可以长驱直入中原,但是反过来败时也是没有地形可以依托来防守。这一点也许是楚国君臣贪心所致,本来楚国取得江南广大区域后可以将都城定在江南,依托长江天险。

可是楚国要争霸中原,在饮马黄河之后,为了继续进攻中原各国楚国始终没有迁都。直到每次被敌国攻破都城才迁都,这种被动的迁都造成了不可想象的损失。

第二,战略上的失误。一是楚国没有抢在秦国之前攻下巴蜀,虽然那时只有汉中之地才可以进巴蜀,而秦国占据汉中。但是楚国完全可以动用水军沿江直上进攻成都,从伍子胥带到吴国的水军训练技术可以看出,楚国水军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二是在战国后期灭掉了鲁国。这使本来就很突出的齐楚矛盾更加尖锐,导致后来几次的合纵中齐楚之间的互不信任,屡次失败。

第三,贵族长期把持政权。虽然战国初期吴起的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局面,但是吴起注意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楚王才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权威,楚国贵族长期把持政权却没有谁能取而代之。说明楚王还是他们主要的利益代表者。

这一点表现在楚国春秋战国国君的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都是英明有才干的人,而到了战国楚国却屡出昏君。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楚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这一点又以贵族掌权为代表。

第四,楚民族宽厚的本性。楚国吞并了如此之多的国家,这些亡国的民族又如此复杂,华夏蛮夷濮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历史渊源各不相同,楚国都能加以安抚。楚国在战争中从末有过像秦军那样,动辄斩首几万,也没有看到大量弑俘的记录。

为什么说这也是一个导致楚国失败的原因呢,对比一下秦国就知道了,秦军大量杀人导致敌国军队的兵员得不到补充,将青壮年全部杀死后,即使敌国军队得到补充,也都是老弱病残,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所以秦军即使在几次战役中失败了也没有关系,而关东几国就不同了,所以到了战国后期各国都学习秦国,战争变得异常惨烈和血腥。俘虏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楚国在这方面也是很吃亏的。

3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曾说过: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什么意思呢?就是楚国与秦国都有一统中国的实力,合纵成功就是楚国一统天下,连横成功就是秦国一统天下。但是为何是秦国连横成功,灭楚一统天下呢?



答案不外乎这么几种:

第一:楚国虽然国土广袤,自今天的河南中部以南,尽属楚国。但是过于广袤的土地带来了严重的统治问题。要知道当时的通讯手段是靠人马传递消息,而不是现在的一个电话就能联系千里之外。楚国的土地虽大,但始终不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反观秦国,早早的就实行了郡县制,尽可能的将整个国家的资源掌握在了秦王手中。

第二:楚国不是周天子亲封的诸侯,与中原地区的姬姓诸侯尿不到一个壶里。与齐国等姜姓大族也不和睦。这导致了合纵始终不如连横做的那么顺畅。说白了就是大家看秦国是夷狄是吧,看你楚国也不顺眼,就当你是南蛮。



第三:缺乏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楚国,大量的贵族蓄养私兵。特别是屈氏,景氏,昭氏,这三大氏族内斗不绝。造成了与秦国“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相反的战斗精神,没事就喜欢窝里斗。要知道屈原同志就是被他们这么窝里斗给气的投江的。

第四:楚国怀王的战略失误。就如同明朝覆灭的跟元宝山从万历十五年埋下的一样。楚国的灭亡开始于楚怀王的外交失误。当时战国各国各种背信弃义,撕毁盟约。今日朝秦,明日暮楚,这很常见。可是楚怀王不知道怎么的就非常的死心眼,在他被秦人埋伏软禁于秦国后,就是不答应割土盟誓以换自己回到楚国。而在这之前,楚国的合纵失败,被齐国打了一顿,韩魏联军打了一顿,秦国也揍他。这造成了楚国国力大减。




最终,楚国就是在既不能整合全国贵族力量,又不能正确组织外交,还不断战败的情况下,被慢慢放血放死了。

4

彭城3万铁骑击溃联军六十万,斩杀十万,淹死十万,开创了闪电战的先河,垓下缺衣少穿的十万楚军对兵强马壮联军六十万,既如此韩信也没有贸然行事,采用了十面埋伏,令人费解的事,霸王是怎么率八百骑兵突破汉军大营,逃往乌江。强兵来自于战,非战之时来自于练。缺战少练,再强的队伍也都不可能持久。

郎中骑兵固然骁勇善战,但比起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来讲,还是略逊一筹:荥阳之战中,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主要是由于项羽的三万精骑从齐地一路长途奔袭,在彭城之战中又杀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而且又接着对刘邦的军队追亡逐北,连续作战逐渐成为了强弩之末。再加上荥阳本身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双方的军事态势已经是此消彼长了。项羽的部队在此受到挫败也就不足为奇了。垓下之战,项羽这位战神已经逐渐被刘邦几十万联军围困得成了穷途末路。这支郎中骑兵队伍顺势进攻,便成了压垮项王的最后一根稻草!

突然发现,原来西汉前期,很多能臣都是文武双全的,因为是从郎中骑兵里选拔出来的。而京索之战韩信打败项羽,出乎意料,真的出乎意料,在我眼里项羽是不败的,竟然败了。我一直觉得历史上描写战争最出神的就是史记里描写垓下之围,项王与二十八骑突围那段,斩将刈旗,后世再也没有那样的英雄了。

个人认为是刘邦在消灭三秦占据关中后,全盘恢复了秦制并在萧何的主持下重新启用了秦国遗留的各项水利设施和动员机制,而项羽却全盘恢复了楚国旧制,这样一来,就等于重新恢复了当年秦灭楚之前的战略态势。

而项羽却对此熟视无睹,可见其是何等昏庸,而自楚汉想争开始,原本不占优势的汉军越往后越打越强,楚军却越打越弱,所谓与刘邦在鸿沟平分天下,说白了就是项羽已经打不起了,而后来的乌江自刎,其实也就是项羽保存了自己最后的颜面:因为再打下去,恐怕项羽就不是乌江自刎,而是被汉军斩杀或生擒了。

确实,往阴暗一方面说,每个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如果在付出了相同努力在不同地方却有不同的利益收获,且人心不稳的话,两厢对比,大家自是知道如何取舍大秦和大汉皆是靠关中老秦人一统天下,一句话总结:楚一为秦国所灭,二为秦法所灭。

5

楚国作为战国七雄当中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超级大国,理当说来应该是最有机会去统一天下的国家,但是最终统一天下的却并非是楚国而是秦国。要说楚国最终衰败的根本原因,便是在于楚国并没有进行一次彻底的变法。

早在春秋年间,楚国便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了,整个春秋时便是晋国和楚国的争霸史,两个国家是轮流当着天下诸国之首的。即便是楚国是在遇到昏君主政之时也是可以排在天下列国的前列的。后来随着春秋末年晋国被逐渐瓦解,之后更是被三个小国割裂之后,按理来说,此时的强国应该便是只有一个楚国的,而楚国也是完全可以去统一天下的,但是这时候的楚国却并没有成为天下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反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国的国力日渐的减弱,而这原因便是当时天下的各国皆是开始进行了变法运动,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魏国的李悝变法以及秦国的商鞅变法。

魏国在魏文侯时期经过李悝变法之后,魏国成功的成为了天下最强的国家,来了次咸鱼翻身。而秦国也是在商鞅变法之后,逐渐使六国从瞧不起秦国变成了畏惧秦国。但是楚国却是因为吴起的变法,反而是更加的弱小了。那么为什么其他国家的变法都可以强大,唯有楚国的变法使自己变得弱小了呢?这是因为楚国在支持吴起变法的楚王死了之后,便是否认了吴起变法的成果,吴起的所作所为都被楚国的旧贵族改掉了,因此楚国的变法成果并没有可以保存下来,楚国也在没有变法的情况下逐渐的弱小了。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国家当时都是任人唯贤,楚国仍然是任人为贵,他们不会去吸收人才。这也就使楚国虽然有着最大土地,却是养着最差的管理人员,这也就是楚国灭亡的原因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