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的皇帝很多,但太上皇却不多,历史上的太上皇却屈指可数,他们有的被逼无奈,有的功成身退,总之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当上了太上皇,这也决定了他们最终怎样度过余生!

历史上的太上皇大致分为5种:

儿子追封型:刘太公

刘太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但他这个太上皇不是靠自己,而是靠儿子刘邦的本事,因此老头没有在长安这样的大地方呆过,被追封太上皇后,刘太公跟着儿子到了京城长安,但是,和如今那些退休后随子女到大城市“享福”的老年人一样,刘太公也很不适应全然陌生的环境。他住的是深官大院,一望无际的亭台楼阁,显得死气沉沉。吃的倒是好,也有娱乐节目,可是山珍海味吃多了,舌头也就麻木了,娱乐节目看多了,也逐渐索然寡味了。为保证他的安全,刘邦甚至给他配备了专门的卫队,他到哪里,都有一帮彪形大汉跟着。终于,太公开始抑郁了,成天就没个笑脸。刘邦是个孝子,看到老爸不高兴,儿子很着急,终于刘邦发现太公常念叨乡下的日子,说老哥几个在一起唠唠嗑、下下棋,那才有意思呢!刘邦挠挠头,计上心来!不久后的一天,刘邦亲自来请太公,说要带他回老家看看,太公一听,高兴得路都不会走了。一行人出了宫,走了没多远,刘邦在轿外喊:爹,到了!太公下轿一看:哇,真到了老家的村口。但老头一想,不对啊!这没走多远咋就到家啦?最后才知道是刘邦请了工匠,照丰邑的样子重新建了一个“新丰”,把乡亲们全都迁了过来。老头很感动!这个“鸡犬识新丰”的故事,出自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事情真假不好说,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刘邦这样有出息的儿子,刘太公生活应该挺滋润!

被逼无奈型:李渊

说起李渊,这个人挺奇怪,他是一个开国皇帝最后做了太上皇的人,原因大家应该也很清楚,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上位,李渊被迫退位,李渊退位后,开始住在"太极宫

最佳贡献者
2

中国历史上有特别多的太上皇。比较有名的是唐太祖李渊,唐明皇李隆基,宋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等,大唐和南宋时代,太上皇频繁出现。

唐朝太上皇大多不是自愿的,都是儿子通过一系列或政变或斗争后借机上位。太上皇不得已无奈交接。

南宋从赵构开始,却大多是自愿放弃当皇帝,主动当太上皇。这也和内外部环境有关。四周强敌环视,皇帝不好干,皇帝的权利也没那么大。谁爱干谁干!

乾隆是因为实在太老了,干不动了。当了一辈子弹幕王,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当几年太上皇,虽然并不顺心顺意,却也心甘情愿。

那这几位我们都不说。说说大明唯一一位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关于这个人,本人是十分鄙视的。客观来说很矛盾,也很难评价,他是个有魅力的人,也是个矛盾的人,一个失去担当的人,也是个身不由己的人。

“土木堡之变”后,闪耀人格魅力的明英宗差点单枪匹马征服整个瓦剌。短时间内聚拢了一大批瓦剌粉丝,吓的也先赶紧把他丢回大明,既然没有油水,就别祸害我了。

回到大明的朱祁镇,主场已经成了他弟弟明景帝朱祁钰。就算再不心甘情愿,他也只能当个太上皇——原来哥哥也可以当了太上皇,还以为只有老爹能当呢。最后被实际软禁在南宫之中。

他这个太上皇估计是挺惨的——自己作的。生活都需要自给自足还没有生财之道。只能靠皇后变卖首饰,做做女红维持。

我们要说朱祁钰这人还不错。“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挺身而出,虽然身不由己,但能信任支持于谦,击退瓦剌,这就是大功劳。而尽管他也希望这个哥哥早点死,自己一脉千秋万代。却并没有对哥哥朱祁镇,侄儿朱见深下狠手——这要是他们祖宗朱重八,估计这父子俩早阴沟里埋了。因为长期生活在极端心理压力之下,护国有功者朱祁钰对误国有罪者朱祁镇的对峙中,竟渐渐落了下风,可见明景帝这是个有良心的人——只有有良心的人才会折磨自己。

弟弟有良心,哥哥却脸皮太厚。不然朱祁镇也活不了那么久,早找块豆腐撞死了。我始终坚信他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明景帝毕竟没有杀他,那么对他完全可以理解,自保而已,一旦真要太上皇翻盘,景帝一脉只能更凄惨。

结局也就是这样。朱祁钰儿子死了,自己也要死了。太上皇急三火四的在野心家石亨,徐有贞的匡扶下复辟了。至于那个病中的弟弟,理都没人理他。明代和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两个皇帝同台竟然持续了小一个月。我们实在不知道景帝是怎么死的,也不愿意猜想,就留点美好吧。

《明史》记载,癸丑,王薨于西宫,年三十。谥曰戾。毁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西山,给武成中卫军二百户守护。

三十岁就自己为了一个狼心狗肺的哥哥把自己折磨死了。可叹。

差点丢天下的回来尊为太上皇,守住天下的死去被贬为郕王谥曰戾。说朱祁镇是最忘恩负义的人,也无可厚非。你说你就赏弟弟一个皇位尊号又如何?继位合法性,搞个诏书不就完了。反正朱祁钰也没儿子。结果不但给了恶谥,贬了王,更把坟给刨了。祖坟都没让进。人家抱你孩子下苦井了?下人啊!何况他还脑袋短路的杀了于谦。只为了复位名正言顺。

这就是做了几年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镇。他的太上皇余生是发奋图强再做皇帝。做了皇帝后贬斥功臣,杀害于谦,信任奸佞。虽然后期拨乱反正。但能让人记住的,也只是“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杀于谦”,唯一的闪光点是死前废除了“后妃殉葬”制度。连儿子也没教好。还好有个好孙子!

3

历代的太上皇一般分为两大类,其一为主动型,其二为被逼型,前者更合适的称呼应该是太上皇帝,后者则是名副其实的太上皇。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在他们成为太上皇之后,生活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度过余生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的态势。

这里四姑娘各举例子来说明一下。

赵武灵王:专心致志搞事业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赵国在他手中真正实现了强盛,而后期的赵武灵王觉得做国君实在是太耽误他的时间了,于是他将国君的位子传给了王子何,即赵惠文王,而自封“主父”(也就是最早时期的太上皇帝)。赵惠文王处理赵国的国政,而赵武灵王则专心致志研究赵国的扩张,即对外的军事,甚至他还亲自到秦国去考察。

但是因为赵武灵王没有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导致四年后,他在沙丘的行宫被围困致死。赵国也很快走了下坡路。

南北朝时期的三位奇葩太上皇:将皇位传给年幼的儿子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北齐和北周都出现了太上皇传位于孩童的现象。北魏拓跋弘在十二岁的时候登基为帝,即献文帝,只是他年纪太少,因此由嫡母冯太后临朝听政。或许是长期压抑的结果,或许是真的对皇位不感兴趣,六年后,他将皇位交给了年仅五岁的儿子拓跋宏,而自己成为太上皇帝。当然,虽然已经退位,毕竟拓跋宏还小,因此国政还是由拓跋弘来处理,冯太后依旧是不容小觑的存在。

就这样又过了五年,拓跋弘突然离奇去世,而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拓跋弘去世的时候只有23岁,他的去世和冯太后有没有关系我们不得而知。

北齐的高湛是出了名的荒唐皇帝,25岁继位的他基本没有做过几件称得上是对北齐好的事情,在他做了三年多的皇帝之后,借着彗星的出现,将皇位传给了自己那10岁的儿子高纬。高纬正是北齐的亡国之君以及处死兰陵王高长恭的元凶。

高湛之所以要做太上皇就是为了更好的玩乐,但是军国大事还是他说了算。四年后,耽于享乐的高湛去世,时年32岁。无独有偶,另一个为了享乐才退位的太上皇就是北周的宇文赟。宇文赟是著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儿子,都说虎父无犬子,宇文赟可实在不能和自己的父亲相提并论。

宇文赟做了一年皇帝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那只有7岁的儿子宇文阐,而自己大扩后宫,立了五位皇后,尽情的挥洒人生,不过享受人生的时间并不长,第二年就病逝了,时年22岁。他去世的第二年,杨坚篡周立隋,又一年,宇文阐被杨坚杀害。

唐睿宗和乾隆:主动退位,握有实权

很多人都知道,唐睿宗曾三让天下,这第三让就是让给自己的儿子李隆基,即唐玄宗。不过唐睿宗的主动让位里多有有些逼迫的成分在里面。在太平公主、李隆基和唐睿宗这三方势力的角逐中,实际上唐睿宗是占了下风的。每当宰相来议政的时候,唐睿宗首先会问有没有问过天平公主,再有没有问过李隆基,这最后一道才是他。他的皇位本身就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帮他坐上去的的。

因此在争权的过程中,唐睿宗如坐针毡,索性直接将皇位让给了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帝,还是握有实权,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处置权都还在手中。不过这种局面并没有持续很久,后来李隆基解决掉了天平公主,唐睿宗终于正正经经成为太上皇,开始不问世事,窝在百福殿里看花开花落,三年后去世。

另一个握有实权的太上皇帝的典型代表就是乾隆皇帝,乾隆退位带着点炫耀的成分在里面,十分符合他“十全老人”的作风。但退位不代表退出历史的舞台,实际上军政大权还是握在他手中。三年后去世。

以上握有实权的太上皇帝实际上是不多的, 而多数是不仅没有权力还被软禁起来的憋屈太上皇。

李渊、李隆基:憋屈的太上皇

李渊被李世民逼着退位后,先是在太极宫住了几年,太极宫的宫女和妃嫔被李世民放出去了一大部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妃嫔和宫女伺候李渊。后来李渊被安置到了大安宫,一个比太极宫低洼潮湿的所在。父子俩难得见一面,李世民很少会去大安宫问安,而李渊也极少出来走动,实在憋闷了,李渊就和自己的那些妃嫔关上灯谈生人。李渊即便六十岁了也还有生育能力,在太上皇时期还不忘给李世民添弟弟。

这一点是李世民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要知道李世民还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孩子出生了。李渊的太上皇生活持续了九年,在70岁的时候去世,也算是难得的高寿了。

另一位长寿的太上皇就是李隆基。李隆基是在安史之乱中被一直懦弱的儿子李亨夺了皇位而变为太上皇的。最初李隆基和李亨两地分居,李隆基还稍微有点权力。

但后来,两京收复,唐肃宗将李隆基迎回了长安,真正的软禁生活才开始,发动了数次政变的李隆基也算是一位拨乱反正的果决强主,但在成为太上皇之后却只能被欺负,尤其还是被一个太监欺负。他回到长安后住在兴庆宫,受到李辅国的监视,只有一些梨园弟子陪着他娱乐,还有高力士和陈玄礼相陪。后来李辅国矫诏把李隆基迁到了大明宫的西内,真正被孤立起来,高力士和陈玄礼都被调离了李隆基身边。就这样,李隆基在78岁的时候郁郁而终,当时身边一个知心的人也没有。

4

历史上太上皇极少,数千年的历史中,下面我就盘点了九个比较出名的太上皇。分别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shen);宋光宗赵惇;明英宗朱祁镇;最后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捡来的太上皇;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每天都去给刘太公请安,行父子礼节,但是刘邦的管家却对刘太公说“你虽然是皇帝的生父,但也是陛下的臣子。你也应该对皇上行礼。”第二天,刘太公在门口果断的给刘邦行礼。结果刘邦知道原因后刘尊奉刘太公为太上皇了。如此看来刘太公的太上皇过得还不错。



惨死土炕的太上皇;金国攻打宋朝都城汴梁时,宋徽宗赵佶迫不及待地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不想背负这亡国之君的骂名。退位做起了太上皇。结果金国军队破汴梁城,有了靖康之耻,徽钦二帝都被俘获,带去了五国城,过着被羞辱虐待的猪狗生活,最终做了九年的阶下囚太上皇,死在了土炕之上。



不甘心做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被俘之后,失去了皇帝的位置,被迫成为了太上皇,但是后来却不甘心。终于发动了政变,夺回了皇帝的位置。



做的最长的太上皇;赵构做了36年的皇帝之后退位,当了25年的太上皇。赵构是主动让位的,而且做了25年太上皇,想来应该是生活的不错。



主动让位型太上皇;一般主动让位的都过得不错。唐睿宗李旦主动让位给了唐玄宗李隆基,宋孝宗主动传位给了宋光宗赵惇,都可以说是颐养天年,过得悠闲自在了。乾隆皇帝也是主动让位,过得不错却是因为传位没有把权利传给嘉庆。



被动让位型太上皇;被动让位的太上皇过得就凄惨了,唐高祖李渊和唐玄宗李隆基,还有宋高宗赵惇,这几位属于典型的被迫做了太上皇。基本上都被限制了行动,过起了囚犯一样的生活。

5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数百个,太上皇却只有十几个,而且这十几个太上皇里,有一些还是自己不承认自己是太上皇的(尴尬??),关于太上皇的下场,则各不相同。

下场最好的,当属主动让位的。

这种情况有两个典型——乾隆帝和宋高宗。乾隆帝中年的时候,由于长期不立太子,被大臣指责贪恋权位。乾隆帝表示并不是贪恋皇位,于是自己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说自己如果在皇位上干到圣祖皇帝(康熙帝,在位60年)的年头的话,就主动禅位。乾隆也就是顺口一说,因为在他之前,康熙帝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在位六十年。结果偏偏自己贼长寿,到了乾隆六十年,大臣们提醒乾隆不要忘了当年立下的flag,乾隆不得已禅位给了嘉庆。虽然自己做了太上皇,可是对权力的欲望丝毫不减,以太上皇的名义继续掌控朝政,直到三年后去世。


宋高宗赵构和这种情况类似,属于迫于内外压力主动退位,可是他比乾隆还过分的是,他足足做了25年太上皇!在这25年里他大事小情都要干涉,搞得现任皇帝宋孝宗很不爽,最后宋高宗死后,宋孝宗自己都觉得没意思,干脆两年后也禅位了。

比主动禅让惨的,是被动禅让。这种事情多出于唐朝,唐太祖李渊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被李世民的军队逼宫,不得已立李世民为太子,两天后禅让给李世民称太上皇。李世民虽然在之后对李渊还不错,但也仅仅是面子上的事情而已,生活待遇尚可,但也被逐出皇宫,去秦王府邸居住。至于老皇帝心里是什么滋味,那就不是李世民关心的问题喽。

唐玄宗李隆基也一样。安史之乱使李隆基的微信大减。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太子李亨和玄宗一行在路上分道扬镳,太子一党在灵武称帝,遥尊成都的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既成事实。之后长安光复后,唐玄宗虽然表面上还有皇帝的体面,实际上已经被儿子给软禁在皇宫里不得出入了。

最悲惨的莫过于因为国难成为太上皇的。宋徽宗在第一次金兵南下之后为了逃避战乱,急急忙忙的禅让给儿子宋钦宗想要南逃。结果无论是宋徽宗还是宋钦宗都没有躲开靖康之难,被抓到冰天雪地的五国城里受尽凌辱而死。

明英宗因为土木堡之变被鞑靼军队俘虏,明朝朝廷另立了明代宗,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一年以后,英宗回朝,明代宗为了防止明英宗争皇位,将他在南宫囚禁七年,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七年以后明英宗政变复位,第一件事就是把明代宗废掉,并给了一个恶谥,可见仇恨之深。

至于中国第一个太上皇刘太公,则十分有趣。刘邦当皇帝的时候年龄并不太大,结果没法给父亲安放位置。虽然自己是天下最大的皇帝,可毕竟不能让自己的父亲给自己行臣子的礼仪。所以为了安排一个比皇帝还大的位置,专门设立了“太上皇”以尊崇刘太公,也算是刘邦尽一点自己的孝心吧。

6

太上皇分两种,一是自愿或者被追封成为太上皇的,二是被迫退位当太上皇的;前者的日子自然过得十分的舒心,后者的日子自然是过得不如意。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刘太公,他是儿子刘邦当了皇帝后加封他为太上皇的,因此他的日子过得十分舒心。我国最后一位太上皇是乾隆皇帝,他为了不比爷爷康熙多当几年皇帝,故自愿退位当太上皇,当了太上皇的乾隆依然大权再握,跟当皇帝没有区别。李渊被迫当了太上皇,他的日子就过得不舒心,没几年就郁闷而死;李隆基也被迫当了太上皇,最终也是忧愤而死。唯一自愿当太皇却过得不舒心的皇帝就是宋徽宗赵佶了,他就是当了太上皇还是免不了成为亡国之君。

刘太公当了一辈子的老实人,他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想最终儿子当了皇帝,他也跟着享受了太上皇的待遇。最开始刘太公与刘邦以家人之礼相见,后来管家教育刘太公说:天无二日,太公虽贵为皇帝之父,但实为人臣,不能让皇帝对他拜见。之后刘邦再来看望拜见父亲,刘太公就拿著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刘邦大惊,知道原因后就尊太公为太上皇。刘太公也曾受过一些罪,也就是刘太公、吕雉两人被项羽抓住了,做了几年的人质,还差点被项羽给煮了。当了太上皇的刘太公不用再劳动了,过上了几年的舒心日子而寿终正寝。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逼迫父亲李渊退位,他自己当了皇帝,让李渊当了太上皇。李渊这个太上皇的日子过得明显不舒心,据说是被软禁了且无任何权力,过了九年的幽禁生活后得病而崩。武则天在神龙革命后,也被迫当了太上皇,不到一年,武则天就驾崩了。唐玄宗在马嵬坡遭遇兵变后,被迫杀死爱妃杨玉环,处死丞相杨国忠,然后逃到了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帝位,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全国官吏不再听唐玄宗号令。安史之乱结束后,玄宗由成都返回长安安心当起了太上皇;宦官李辅国奉承肃宗,离间玄宗与肃宗的关系,迫使玄宗被软禁于太极宫甘露殿,最终忧郁寡欢而死。

宋徽宗赵佶为了避免成为亡国之君,在金军兵临城下之际,传位给儿子宋钦宗,他自己当了太上皇,但是权力还是掌握在赵佶手中。最终金兵击破开封城,掳掠一翻后扬长而去,宋徽宗父子也被金兵劫掠北上,一路上受尽金兵的折磨与侮辱。宋徽宗这个太上皇的日子十分不好过,他在金国生活了十多年,最终被虐待致死。宋徽宗一到金国就被迫进行了牵羊礼,被金太宗封为昏德公,儿子宋钦宗被封为重昏侯;在金国的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惨遭蹂躏九年后,宋徽宗病死了。乾隆当了太上皇后,大权还是在他手中,跟当皇帝没有什么区别,当了三年零四个月的太上皇后,乾隆也病死了。

7

在中国古代,太上皇是一个比较奇葩的存在,一般的皇帝,当然是不愿意当太上皇的,其它的回答已经说得差不多,我来补充一下日本的太上皇吧。在幕府体制完全建立前的平安时代,日本的天皇还是有实权的,但长期受到外戚势力的操控,按照当时的习惯,天皇一般会取势力最大的藤源氏的女儿为皇后,然后新的天皇就是藤源氏的女儿所生的儿子,新天皇即位后,藤源氏就会成为摄政大臣,主管朝政。天皇们当然也不会甘心当傀儡的,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后来被日本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白河天皇(1053—1129)解决了,他当了14年的天皇,但却做了43年的太上皇,应该是整个世界历史上待机时间最长的太上皇了吧。


白河天皇画像


中国的那些太上皇们一般都做得很不情愿,退位时一般年纪大,加上心情不好,一般都活不长,当太上皇后过不了多久就死了,大概只有宋高宗当太上皇当得最愉快,干了二十多年的太上皇才挂掉。但这位日本的白河上皇,却是在34岁的时候就宣布退位当上了太上皇,他退位后搬出皇宫,摆脱外戚势力对自己的监视,召募武士组成自己的亲兵,当时武士集团的源氏成为太上皇的支持者。他表面上装作不闻政事,实际上严格控制着人事大权,安排了许多亲信进入政府,自己却到寺院去出家,号称“太上法皇”。


宋高宗的二十多年的太上皇生活,就是享受生活的,基本上闲着不管事的,而这位白河天皇,却不闲着,生龙活虎地干了很多事,彻底扭转了当时的外戚专权的局面。他当太上皇的时候,按惯例仍然是由藤源氏来担任新的天皇的摄政,但他之后的三个天皇刚即位时都是几岁小孩儿,当上天皇摄政大臣的藤源氏的摄政之位就成了没有实权虚名了,实权都被太上天皇掌着,白河上皇居住的宫殿成了最高权力机关,取代的天皇的宫廷,发号施令,退而不休。


白河天皇因为待机时间长,还有一些非常狗血的宫廷大戏。他精力旺盛,到了晚年还在谈恋爱,而且还是和自己的孙子的皇后谈恋爱。他曾收养过自己孙子的乳母的女儿,这个女孩史叫璋子,璋子作为白河上皇的“干女儿”长大后,和白河上皇谈起了恋爱,两人如胶似漆的。但后来璋子被选入皇宫,被白河上皇的孙子鸟羽天皇看中,立为皇后,但璋子跟白河上皇仍然保持关系,经常在白河上皇的住处夜不归宿,几年后璋子生了一个儿子,被封为显仁亲王,但这个显仁亲王一般都认为是白河上皇的儿子而不是鸟羽天皇的儿子,在白河上皇临死前几年,他强迫鸟羽天皇退位,把皇位传给了显仁亲王,显仁亲王就是后来的崇德天皇,这剧情够乱了吧!

8

“太上皇”这个职位,一开始就是非常尴尬的,为什么尴尬呢?

首先,“太上皇”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叫法。“太上皇”是刘邦创建的。刘邦夺了天下,当了皇帝,成了权力至高无上,所有人都得向他跪拜的人物。但是,这时候他爹成了一个难题。既然所有人都应该向刘邦跪拜,自然包括他爹。但是自古以来都是儿子跪拜爹,没有爹跪拜儿子的。那么,究竟是他跪拜他爹,还是他爹跪拜他呢?最后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你干脆封你爹为“太上皇”,这样一来,你爹就不用向你跪拜了。由此,“太上皇”就这么尴尬地产生了。

其次,“太上皇”是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一般来说,都是皇帝去世后,新皇帝才会继位,这样一来,也就不可能出现“太上皇”。也因此,一个朝代出现了“太上皇”,基本上都是在一种非正常的状态下出现的。不管这个“太上皇”是皇帝主动让位出来的,还是被逼的,总之都是非正常的状态。

那么,当一个皇帝成为“太上皇”后,他的日子一般都是怎样的呢?

(李渊剧照)

一、遭猜忌。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君。不管这个“太上皇”是主动让位的,还是被逼让位的,他都必然会被猜忌,会被新皇帝猜忌。

历史上除了刘邦的爹外,其他“太上皇”,都是曾当过皇帝的。毕竟曾经是皇帝,曾经是君临天下说一不二的人物。所以,其权力影响的余波,肯定是存在的。

如果这个“太上皇”是主动让位的,比如宋高宗、乾隆这样的,新皇帝肯定担心,皇位说不定又会被收回去。如果是被逼让位的,比如李渊、李隆基之类的,他们又会担心,“太上皇”会利用自己尚存的影响,搞复辟。

毕竟“太上皇”曾经是皇帝,曾经是说一不二的人物。所以,新皇帝猜忌他,也是很正常的。

(宋高宗剧照)

二、被防范

当新皇帝猜忌“太上皇”的时候,他必然对“太上皇”防范森严。

“太上皇”住的地方,必须不能是很显眼的。“太上皇”的身边,必须派侍卫严密盯防。“太上皇”的人际交往,必须被严格限制。

不过,所有这些,都是在暗中进行的,决不能明目张胆地做。表面上,还得把最孝道的模样放在首位。必须要做到早请示晚汇报,给天下人做表率,让天下人看看,皇帝对“太上皇”有多么的孝道。

历史上的宋孝宗,之所以庙号是“孝”,就是因为他对宋高宗早请示晚汇报做得好。像他这种庙号的皇帝,历史上是并不多的。

三、受疏离。

无论是“太上皇”主动让位给新皇帝,还是被逼迫退位的。大臣们都绝对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对待“太上皇”,那样做,肯定是会惹得新皇帝不高兴。新皇帝一旦不高兴,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乾隆皇帝死后,还不到十天,嘉庆皇帝就把和珅逮来杀了。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嘉庆想得到和珅的银子。不过我认为,想获得银子的想法,并不是主要的。那时候的嘉庆并不是特别缺钱。嘉庆缺钱,是他在台上的时候,镇压过白莲教起义等农民运动,才把国库给打空了。嘉庆一定要杀掉和珅,就是看不惯和珅一直巴结乾隆,一直和乾隆的关系很近。

因为被大臣们疏离,“太上皇”的心情,肯定很不爽,很郁闷。

(嘉庆剧照)

四、很失落。

现在的一些官员,当他们退休以后,他们心里都很失落。何况是古代的“太上皇”,其失落的心情,一定是很强烈的。

就算是一些主动退位的,如果新皇帝不听他的时候,他都有很失落的心情。比如宋高宗,就曾对宋孝宗北伐,多次表达过不满。而假设太上皇是被逼退位的,其失落的心情,则尤其强烈。白居易写《长恨歌》,所要表达的,就是唐明皇的那种失落和无奈。

因为失落。除了宋高宗这种极个别的外,大多数“太上皇”,都不会活太长时间,常常在郁闷中就去世了。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9

皇帝常有,太上皇却不常有。中国历史上出现过83各王朝,559个帝王,其中397个帝,162个王。前前后后出过20多个太上皇,我选其中典型的来谈一下。他们的命运都很有特色。

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执嘉):历史上唯一唯一没当过皇帝直接当了五年太上皇的人。

唐高祖李渊:开国皇帝,当了九年皇帝,在玄武门政变两个月后禅让,当了十年太上皇,这日子干啥我们不知道。

(太公墓)

唐玄宗李隆基,他的父亲就当过三年太上皇,他在安史之乱后,太子北上灵武,被尊为太上皇。一系列博弈以太子收复两京告终,成为事实上太上皇。当了六年。

宋徽宗赵佶:徽宗总想造就盛世,折腾了国家,金人第一次南下攻至开封,皇帝威望下降,自己把皇位丢给太子就去了扬州,后来回来就被架空了。再就是破城后到了北方。算是当了一年,又当了八年俘虏。

南宋前三皇帝都当过太上皇,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赵构是因为海陵王南下威望下降,孝宗是在父亲死后禅让,差点成了一传统。

明英宗朱祁镇:太传奇了。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俘虏后,国家大体还在的皇帝;唯一一位被俘还能活着回来的皇帝;唯一一位太上皇成为皇帝的皇帝。当了9年(1年被俘加八年南宫)。

(明英宗)

清高宗乾隆皇帝:86才退休,剩下三年也掌控朝政。

(乾隆的“太上皇帝之宝”)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10

太上皇,99.99%都是现任皇帝的亲爹!朱祁镇例外

(刘太公)

被开国皇帝封的太上皇,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一人。刘太公住不惯宫殿,吵着闹着要回老家住。皇帝就这么任性,刘邦无奈,只好按照老家的格局在大汉帝国的京都长安重建了个“老家”,将刘太公的一帮“狐朋狗友”也接了过来,就这样,刘太公幸福的度过过晚年。

(乾隆)

不论处于任何目的,主动退位的皇帝除了乾隆“猫叫了个咪咪”,从皇帝到太上皇,到死都掌握着实权,那无人敢惹,跺一脚,皇宫仍能抖三抖。李旦夹在小妹妹和宝贝儿子之间,烦的实在没办法,只好退位让给李隆基,李隆基满心欢喜,自然就对老爹120个放心。礼数有加,好吃的好喝的管个够。但李隆基没给李旦面子,执意杀了太平公主,李旦实实在在的有点后悔退位,而且和李隆基着实闹了一段时间的不愉快。

(朱祁镇)

至于被逼从皇帝变成太上皇的李渊李隆基朱祁镇等太上皇们,除了李渊,把什么都看成浮云后,日日寻欢作乐,夜夜笙歌,今朝有酒今朝醉,过得还算可以。李隆基、朱祁镇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享受“监视居住”的待遇,说白了就是软禁宫中,还时常被家奴(太监)欺负。最可悲的要算朱祁镇了,过得还不如一个富家翁,被圈在宫中,有时还得靠自己瞎了眼的皇后纺线贴补家用。

综上所述,太上皇的待遇还分“三六九等”,“人比人活不成”绝对是真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