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没注意到“银行贷款”这四个字,也是“有身份”的,意思是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申请贷款的时候,资金去处一定要是需要符合“贷款用途”这个理由的!
“专款专用”原则不可违背。
专用的款走向该去的领域,这在早期计划经济的年代已经开始,甚至是“各家银行各司其责”区分很清楚的。
现在市场经济时期,尽管允许银行差不多可以混业竞争了,但无论如何,“指定用途”仍然是个不可逾越的红线。
否则,发生的“面积”越大,给国家的各项统计数据就会带来越多的不准确!从而给金融局势的判断带来误差。
比如“严禁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专项贷款的发放接受账户一定要与申请资料符合”(如装修贷款)等等,就是很好的证明。
市面上几乎所有的贷种基本都是为直接参与国民经济服务的
基金,作为一种投资理财模式,自身也是在“各种有价值的社会活动中辅助性参与财富的创造”,其自身并不真实产生剩余价值。这一点,可贷款的作用是具有“共同性质”的。
换一句话说,基金在投资的时候,自身也具有与贷款类似的“需要参与分红”这种消耗企业成本的特点,类似于支付贷款利息。那么如果用贷款的钱投入基金,那么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就是“凭空多出了本不需要的开支”。
——如果国家要依托某基金保护某个产业,直接增加基金投入就可以了,何必“让贷款通过个人的手进入基金”呢……
规避这种“重复”拿老百姓的土话说就是“何必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