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原来大家所称的新农合,已经于2016年1月和原来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范简称城镇居民医保)一起被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范简称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这个词已经在官方文件中停止使用,请广大朋友们以后别再使用新农合这个词。这一点请大家千万注意。
其次,关于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最低金额,2019年为220元/人.年,2020年为250元/人.年。相应地,政府财政给予每个人的补助分别为490元和520元。即每个人的城乡居民医保总金额达到710元和770元。政府补助大致为个人缴费的两倍以上,也就是说:城乡居民医保的基金中,个人缴费占小头,政府补助占大头。这里要强调一下:以上所说的标准为国家最低标准,各省、市、自治区可以在国家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自然财政补助更多一些,当然就可以给病人多报销一些医疗费用,医疗保障水平会更高一些。毕竟,钱多好办事嘛。党和政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个人或家庭的经济负担,实现病有所医,能看得起病,也敢去看病,帮助居民们保持身体健康,降低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致困。
再次,城乡居民医保的交费,如果当年没用,是不会“累积”到下一年的。为什么呢?因为国家确定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使用原则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什么意思呢?就是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所组成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根据当地平时掌握的患病人员比例,确定报销比例。当年的基金,当年全部通过门诊报销、特殊疾病门诊报销、城乡居民医保本身的报销以及统一代缴大病保险的参保金四大用途,全部支付完毕。政策规定不允许有大额结余,只允许有小额结余。如果基金当年实际超支,由政府财政垫付。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按照政策要求给病人多报销一些医疗费用,减少病人实际自付金额,让病人受益。更直白的说:当年基金当年全部支付完毕,没有或者很少有结余。自然没有“累积”的可能性。
有些同志留言,说管理部门怎么知道患病者的比例呢?实际上,在一个统筹地级市(或县)的大量人口范围之内,患病人群的比例基本上是一个常数,一般在7%~10%左右。同时,医疗保险的真正价值就是大多数不生病的人,给少数病人垫付医药费用。形象一点一点说:今年大家给你凑,明年大家给他凑,后年大家给我凑。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生病啊。如果认为你交的就是你的,我交的就是我的,我的你不能用,你的我不能用,那是银行存款,不是医疗保险。保险的核心价值就是共担责任,分散风险。参加医疗保险,说到底就是没事时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买个平安放心;有事减轻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甚至挽救人的生命。这一点,大家问问大病患者就知道啦。
最后,题主问城乡居民医保一年未用是否“累积”下来,确实是有现实依据的,是事出有因。城乡居民医保政策方面,国家只规定了大的政策框架,一些具体细节由省级人民政府按本省、市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并予以执行。据了解,有些省、市延用了新农合刚开始推行时设立的个人账户的办法,给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也设置了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一定的资金,用于药店取药、门诊拿药等方面的支出。个人(家庭)账户的特点是:资金额度小,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共济功能差,消弱了基金的整体保障能力;极易引发滥用,如个别人用个人账户的资金去一些不良药店拿日用消费品。导致本来金额比较小的基金规模进一步缩小,宝贵的医保基金被白白侵蚀,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为此,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在《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19﹞30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实行个人(家庭)账户的,应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门诊统筹平稳过渡;已取消个人(家庭)账户的,不得恢复或变相设置。”其实,取消城乡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不会降低居民的医保待遇,而是以目前正在推进的门诊统筹代替了个人(家庭)账户的功能。也就是说:在一些省、市、自治区,从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划出来的、多少能“累积”一点儿资金个人(家庭)账户,到明年年底,肯定会彻底地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