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利与卫青霍去病一样都是汉武帝时期的外戚,汉武帝又乐于玩造星工程的游戏,因此卫青霍去病接连去世后汉武帝就把目光放到了李广利的身上,为了能把李广利培养成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将星,汉武帝也是花了大价钱的。这位被领导选中的人军事能力如何呢?看看他带队的几场战争就知道了。
李广利第一次出征是在公元前104年,这场战争的目标是到贰师城夺取良马,因此李广利被称为“贰师将军”。现在看来这个称号有点儿戏,但是当时除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叫得上号的官职外,很多将军的名号都是用目标城池的名字命名的。
说完了名头的由来,现在我们看看李广利这次出征的具体情况。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已经登基36年了,这36年中至少有26年兵戈不断,这时的汉朝虽说早已扬威漠北,但是国内已经出现缺兵少马的情况。并且在汉武帝心中西域小国不需要大军压境,因此李广利只得到“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也就是说正规军是六千骑兵,其余几万人都是各个州县的地痞流氓。拿出这样一支军队给李广利,不知是汉武帝对汉朝的名号太有信心,还是对李广利的军事能力太有信心。
除了几万没有上过战场的杂牌军,汉武帝也低估了沿途消耗。出征大宛的路上一片荒凉,因此极少能得到补给,并且路程太远后勤供给同样困难,因此李广利只能带着几万人勒紧肚皮。可是事实证明这样做的作用并不大,最后到达大宛东部的郁成地区时已经出现“士财有数千,皆饥罢”的情况,攻打郁成时又遇到顽强抵抗,史料中说“郁成距之,所杀伤甚众”。在这种情况下强攻是不理智的,李广利也很聪明的选择保存实力,最终就是这场历时两年的战争无功而返。
这样的战果传到长安后汉武帝暴怒,这个好大喜功的君主接受不了李广利如此窝囊的打法,也接受不了这样的战报。于是他命令士兵死守玉门关,并说李广利若是敢入关直接斩首。李广利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吓得一直在敦煌呆了一年半也不敢回去,最后还是汉武帝想要找回场子,李广利才有第二次出征大宛的机会。
这次汉武帝也意识到补给的严重性,于是给了李广利更多的囚徒、不良少年、地痞流氓,再加上正规军共有六万人。除了私自携带的粮食,他们还有“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以万数赍粮,兵弩甚设”。在这样的阵容下,西域诸个小国望风而降,就是上次威风八面的大宛国王也被国中的贵族杀了,大宛也彻底臣服在汉朝脚下。总体而言这场战争李广利并没有遇到什么激烈抵抗,也顺利完成汉武帝交代的任务。但是从结果看依然是惨胜,因为到达大宛城下的时候,当初一起走出敦煌的六万人就剩下三万人了。
李广利两次出征大宛还算得上可圈可点,第一次由于补给等原因无功而返,第二次在汉朝天朝上国的威慑下终于完成任务。虽说军事能力与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相比还差一大截,但也不是完全荒唐胡闹之人。接下来李广利还有三次与匈奴的战争,贰师将军成绩如何呢?
第一次开局不错,李广利带领三万人从酒泉出发,在天山遇到了匈奴右贤王,并且斩杀匈奴一万多人。可是在一片大好的局势中李广利突然发现自己被匈奴包饺子了,等到他们终于摆脱困境的时候,发现带出来的人只剩下十之二三。因此第一次出征匈奴,李广利开门红之后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的回来了。
两年之后再次出征,汉武帝大概是摸索出了这位便宜哥哥的心理,想着多给他点人壮壮胆,或许就能打一个大胜仗。因此这次汉武帝拿出六万骑兵七万步兵,这可都是大汉王朝的正规军,之前的地痞无赖之流不能比。李广利带着13万人浩浩荡荡的出发,后来与匈奴单于带着的十万人来了场大决战,只可惜混战十几天后战果不明,想来即便是打胜了也是惨胜。
最后一次出击匈奴是在公元前90年,距离上次与匈奴作战已经相隔了七年。这场战争汉武帝再次给他凑出七万大军,我想汉武帝也是没办法,已经在他身上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再选一个人造星太麻烦,还是让他接着来吧。李广利开始的时候也没让汉武帝失望,同样打出一个开门红并且吓得匈奴“奔走相告莫敢距敌”,可是接下来的战争却陷入胶着状态,更糟糕的是李广利卷入汉武帝晚年的立储之争,并且李广利的士兵都知道他在劫难逃自然不会为他卖命,因此这一次出征以李广利兵败投降告终。
李广利的军事能力如何呢?我认为还是有一些军事素养的。但是他的军事能力仅限于打一些西域小国,匈奴这样的硬骨头他是啃不下来的。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