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笑话
扯淡之前先给大伙说个笑话吧。话说明朝嘉靖十六年,有天皇帝朱厚熜溜达出了皇宫,于是群臣就临时去他落脚的地方拜见。因为事出比较突然,又不是朝会,大伙穿着就相对日常一点。
大家都知道嘉靖这货有点小心眼儿,回宫之后就给首辅夏言写了个谕旨:“兵部尚书张瓒区区一个二品官,为毛敢穿蟒袍?给我个交代!”
夏言顺手从身后拿出一卷胶带回复:“张瓒穿的是钦赐飞鱼服,因为太鲜亮了才起来像蟒袍,老大你搞错了。”
卡到满脸花的嘉靖只能强行挽尊:“既然是飞鱼为毛长了两只角?以后不许这么穿!”
无语的夏言实在没法再告诉文盲皇帝,那飞鱼服上的飞鱼纹本来他喵就是有角的,毕竟惹毛了皇帝必然没好果子吃。其实从这个故事里咱们可以看出来飞鱼服的外观很像蟒袍,另外也能知道明朝人放飞自我的胡乱穿衣服。
扯淡飞鱼服
说起飞鱼服首先得明确一件事儿,这玩意是没有统一样式的,只要上面有飞鱼纹就可以算飞鱼服。而飞鱼纹也不是画条带鱼在上面,画的是出自《山海经》的龙鱼,大抵上就是长了近似龙的脑袋、加长款鱼身子,再加上鱼鳍形状的翅膀。
从严格意义上说飞鱼纹是不应该有爪子的,但是之前也说明朝人穿衣服放飞自我,他们有时候会把龙鱼前边的两个鱼鳍改成爪子模样,后边不变。因为飞鱼纹通常头和前半身在胸口附近,后半身在肩膀和袖子上,如果用得布料高级点,看起来就特别像蟒袍(蟒袍上的蟒纹是四个爪子)。
另外飞鱼服并不是锦衣卫专有的,其实大内太监们也可以穿,而且它应该算一种礼服,日常是不能穿的,只有朝日、夕月、耕耤、视牲之类的祭祀活动才会穿。像《大明风华》里朱瞻基那么穿出去办案基本不可能,打一架后补衣服钱都心疼死。
飞鱼服的底材一般有三种,罗、纱、绢,哪种都不便宜,而且上面的飞鱼纹是妆花绣在补子上的,一个飞鱼纹分成几大块,胸口、袖子、下袍的纹理都不一样,绣线不是大红就是织金,补一回就够撸三顿串了。
除了锦衣卫和太监这种专门职业配发礼服外,飞鱼服还是皇家特赐给大臣的衣服,一般只有二品以上官员才会给,在赐服体系里是仅次于蟒袍的存在,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穿的,那算一种极大的恩宠。
前边不是一直强调明朝人穿衣服放飞自我嘛,到中后期皇帝又比较懒,对袍服的识别也不严,于是虚荣心爆炸的人们就经常穿奇装异服,连飞鱼服也不能幸免,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满好看的。
再说黄马褂
关于黄马褂有个误解,很多人以为就是拿明黄布做件衣服,其实那玩意也是可以刺绣的。只是因为在清朝明黄和淡黄只有皇家能用,所以大多数人选择突出颜色,而不是凸显纹饰。
黄马褂在使用上大体分成两种,一种算职务使用,就是内大臣啊、侍卫啊之类的履行职务时穿。满洲话叫“秃山褂子”,也叫“职任马褂”,你卸任了就得还回去,不能再穿着招摇过市。
另一种算荣誉赏赐,就是电视剧里常见的“赏黄马褂”,但是这种赏赐也是分等级的,有些只能在特定场合穿,比如“行围褂子”只能围猎时候穿。能终身穿的只有恩赏“武功褂子”,但是这种形势其实清朝中前期很少,嘉庆年间都没直接见于信史。
其实吐槽机一直就有个观点,清朝的袍服设计有个误区,他们总想一边体现袍服的华丽,一边又想要实用性。于是弄得礼服不够庄重,常服又缺乏实用,黄马褂就是其中最典型的恶例。
马褂其实是实用性很强的衣服,穿着骑马既舒适又能避免里面的衣物弄脏,它应该是和蓑衣类似的工具型衣服,并不强调美观。把这东西变成一种荣誉性礼服显然不合适,用丝绸做马褂既失去了实用性又缺乏粗布马褂那种笔挺的美感,等于取两边之短。
所以吐槽机的观点很简单,从美观上说飞鱼服绝对优于黄马褂,题主这么比属于欺负人,扯淡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