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Sanming University)位于海峡西岸福建省新兴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明市,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前身是三明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10月由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2012年6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18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1312亩,各类建筑面积约33.5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838.45万元;设有15个二级教学机构及继续教育学院;已建成校级研究所12个;共有教职工973人;全日制在校生14054人。
学校前身
三明师范学校
前身是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陈宝琛倡办的全闽师范学堂。原址位于福州乌石山,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也是当时全国最早创办的一所师范学校,素有“闽师之源”的美誉。民国25年7月,合并福州、建瓯等师范学校为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民国27年3月,省立师范学校内迁至永安,民国31年改称为省立永安师范。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永安师范学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原永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三明地区师范学校。
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前身是三明师范大专班,创办于1977 年秋,首届招生500人。1981年开始逐步独立办学。198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三明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开设中文、政教、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12个专业。其学制先为2年制,1982年改为3年制,1985 年始又恢复为2年制。
三明职业大学
创办于1983年7月。该校设在三明荆东原省农学院北区校舍,占地面积16154平方米。为职业专科学校,面向全市,为企事业单位,农村培养急需的、合格的高等专业人才。
合并建校
1999年9月,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三明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10月15日,三明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2003年2月,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同意开始筹建三明学院。
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三明学院。6月28日,三明学院正式挂牌成立[3]。
2012年6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8年1月官网显示,设有15个二级教学机构,本科专业42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三批学科专业名单”。
师资队伍
据2018年1月官网显示,共有教职工973人,其中正高职称68人,副高职称183人。专任教师71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76.22%;高级职称占35.10%。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4人。全日制在校生14054人。
学科建设
据2018年1月官网显示,拥有机械工程、结构工程、生物学、生物化工、植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公布的2012年度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内涵建设主要评价指标(一般本科高校)中,学校获得了“省级重点学科”第二位。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15年6月官网显示,学校开设的专业中,艺术设计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政治学与行政学、小学教育等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为校级特色专业。2013年,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三批学科专业名单”。
学校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教育部地方性本科院校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子项目1个。6项成果荣获福建省第七届教育教学成果奖。
省级教学团队:资源环境信息管理教学团队。
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新建本科院校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培养实验区、文化创意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物理示范实验中心、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福建省第七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以陶艺课程教学改革为试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特等奖)、地方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一等奖)、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改革与实践(一等奖)、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二等奖)、《歌曲作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三维CAD实践教学新模式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研究实践(二等奖)。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间获科研课题212项,其中教育部社科基金1项,到位科研经费年均增长达到105%,教师出版著作10部,获授权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6项,获奖78项,其中2项产学研项目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表彰[5]。
2013年,三明学院共有8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立项,共获得资助经费96.5万元。其中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13万元)、福建省重点项目3项(30万元)、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1项(50万元),福建省软科学项目1项(3.5万元)[14]。7个项目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共计经费9.5万元[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资助经费共50万元。
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公布的2012年度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内涵建设主要评价指标(一般本科高校)中,学校获得了“科研创新平台”列第一位;“年度科研成果转化(万元)”等列第二位;“年度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年度科研成果转化(项)”等列第三位;“年度横向科研经费”、“年度科研经费”等列第四位。
科研机构
据2015年6月官网显示,学校建成校级研究所12个。拥有省级科研团队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福建省高校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点项目8个,省级创新平台12个,培育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固定床洁净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三明机械CAD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材料工程与结构加固重点实验室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三明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所:福建省三明汽车工程研究所、闽台林业研究所、客家文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林产化学与涂料研究所、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所、CAD/CAM技术研究所、生态文化与地方文化研究所、应用化学与化工研究所。
其他还有复旦大学——三明学院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中药材草珊瑚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海峡动漫游研发与制作中心等科研机构。
学术资源
期刊学报
《三明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201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期刊收录。
馆藏资源
截至2011年12月31日,馆藏纸质文献总量78.58万册,电子图书56.71万册,报刊1733种。积累和保存了明末版《玉海》、清版《四库备要》、民国版《万有文库》等历史参考价值较高的古籍文献1.15万册。
校园文化
校训
“明德、明理、明志”,校训中的“明德”即“明德致善”,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理”即“明理致用”,意出《朱子语类》“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明志”即“明志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校标
标志由“三明学院”的“三”字变化而成,形似船帆,展现“风正帆悬”的美好形象,预示“一帆风顺”的锦绣前程。象征三明学院饱蘸历史营养,沐浴世纪阳光,继往开来,敢于争先,勇往直前。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开创事业新的辉煌。
校歌
起 航
万寿岩高,沙溪河长,闽师源头活水流淌。
年轻的我们扬起风帆,让青春闪耀光芒。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向世界怀抱理想,
厚德博学,自强不息,搏击时代的风浪!
菁菁校园,桃李芬芳,莘莘学子志在四方。
美好的前程我们开创,让事业更加辉煌!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向未来充满希望,
为了民族的腾飞富强,迎接明天的挑战!
对外合作
2017年9月26日上午,由三明学院与三钢集团合作共建的“闽光学院”揭牌成立。
近年来,三明学院与三钢集团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有着密切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此次双方合作共建闽光学院,是三明学院落实“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和“三明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校企双方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的有益探索。在闽光学院架构下,三明学院和三钢集团将深入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项目合作、人力资源共享、员工继续教育和服务三明产业、国际化项目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力争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效应。
三钢集团也在院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集团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人员素质等有了较大提升。三明学院办学理念、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等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双方合作成立闽光学院,旨在建立产学研用、共建共享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通过三明学院的专业化研究指导三钢集团的生产、技术及管理,并通过三钢集团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促进三明学院科研能力提升,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闽光学院是三明学院与三钢集团开展合作的平台,双方主要在科技研发、人力资源合作和深化国际合作、拓宽国际办学途径等方面开展合作,合作成果实行有偿、互惠、共享原则,促进双方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