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比较低下,因此能够与丈夫合葬,是一种荣光。放到皇宫里头也是一样,我们知道皇帝只有一位正妻皇后,其他的女子即使地位高至皇贵妃、贵妃,也只是妾氏,那么除了死后可以和皇帝合葬,对她们来说是身份宠爱的象征,是一种无尚的死后哀荣。

说回我们的主角乾隆帝,他后宫中的佳丽数,有历史记载的有四十多位,大部分都葬在裕陵妃园寝,仅有这五位有资格与他合葬。我们先看看分别是哪五位。

第一位 孝贤皇后富察氏

富察氏是乾隆的原配嫡后,满洲镶黄旗出身,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镶黄旗是上三旗的首旗,可见富察皇后出身之高贵。雍正五年嫁给还是宝亲王的乾隆帝,小两口婚后感情很好,十分恩爱。乾隆帝即位后,册封其为中宫皇后。与乾隆帝孕育有两个儿子,接连夭折,之后身体和精神大受打击,于乾隆十三年东巡途中病逝。

作为乾隆帝的原配嫡后,加上与乾隆帝感情十分恩爱,她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无人能比,与乾隆帝的合葬也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位 孝仪皇后魏佳氏

魏佳氏是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但这个皇后是死后追封的,因为她是乾隆帝的继承人嘉庆帝的生母。魏佳氏出身内务府包衣,初入宫封为贵人,同年晋为令嫔,三年后晋升妃位,乾隆二十四年晋为贵妃,乾隆三十年继后辉发那拉氏出事后,魏佳氏晋皇贵妃,摄六宫事。乾隆四十年病逝,册谥令懿皇贵妃。直到乾隆六十年宣布其子十五阿哥永琰为储君时,才同时追封她为孝仪皇后。

作为给乾隆帝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嫔,作为乾隆帝后宫晋位最快、稳步受宠的妃嫔,作为嗣皇帝的生母,孝仪皇后与乾隆帝合葬也是情理之中。

第三位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这位富察氏与孝贤皇后虽然同姓,却并不出自同一脉,因此身份不如孝贤皇后尊贵。雍正初年成为皇四子弘历的侍妾,为乾隆生下一子一女,注意哦,这位富察氏是第一个为乾隆帝生子的,早于孝贤皇后,而她生下的就是乾隆帝的皇长子永璜。可惜这位富察氏命运不济,在乾隆帝登基前两个月病逝。乾隆帝登基后,追封她为哲妃,乾隆十年以哲妃生育皇长子,追晋为哲悯皇贵妃,这也是清朝第二位死后连升两级而晋封的皇贵妃。(前一位是胤祥的生母敏妃,且是由雍正帝追封)

作为乾隆帝最早的女人,作为陪伴乾隆帝年少时光的女子,这位富察氏虽然早逝且出身不高,但其年少时的陪伴和最真挚的感情,让念旧长情的乾隆帝难以忘却,因此将她选入合葬的妃嫔名单之中。

第四位 慧贤皇贵妃高氏

高氏是乾隆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她是大学士高斌之女,雍正年间为弘历的侍女,由于其父优秀的政绩加上乾隆帝的宠爱,雍正十二年,超拔为侧福晋,乾隆帝继位后册为贵妃,同时下令将其母家从包衣佐领下拨归满洲镶黄旗。高氏没有生育子女,却能够一晋封便得贵妃之位,且十年间稳坐贵妃之位,除了其母家的功勋政绩外,她本人也是十分得宠的,是乾隆帝早期的宠妃了。乾隆十年,高氏病重时,乾隆帝下旨晋封她为皇贵妃,两日后高氏薨逝,谥曰慧贤皇贵妃。

后宫之中除了母族的势力外,最讲究的就是子嗣。高氏没有生育子嗣,母族虽然给力,但是给予的助力也是有限的,在后宫之中生存及帝王的宠爱只能靠自己去博取。高氏稳居贵妃位,且临死前能得皇帝的晋封皇贵妃,可见她在乾隆帝的心中是有一定分量的。

第五位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金佳氏出身内务府包衣,后奉旨出包衣,改为金佳氏。雍正年间入侍潜邸,乾隆帝即位后,初封贵人,乾隆二年晋为嘉嫔,六年晋嘉妃,十三年晋贵妃位。乾隆二十年金佳氏病逝,赐谥为淑嘉皇贵妃。

金佳氏是乾隆后宫中,生育子嗣仅次于孝仪皇后的妃嫔。关于选择金佳氏合葬,很多人是心存疑惑的。我们都知道乾隆帝有五位皇贵妃,除了庆恭皇贵妃陆氏是嘉庆帝追封的外,其他还有四人,前面我们介绍了三位,还差一位纯惠皇贵妃苏氏。如果说前面四位的合葬选择都是情理之中,那么最后一个位置的选择就好像没有那么站得住脚了。

金佳氏与苏氏家世都不算高,皆有子嗣傍身,生前的位份都是贵妃。总体说来,金佳氏母族的势力要更强一些,其兄金简为官至吏部尚书。我们也知道母族的势力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毕竟乾隆时期还是皇权强盛时期,那么最终看的还是帝王的恩宠。苏氏也是乾隆帝早期的宠妃之一,且有子嗣,起点比金佳氏高,照理说更加受宠(从其晋封速度来看)。可惜她有个猪队友,那就是她的儿子皇三子永璋。孝贤皇后驾崩时,永璋迎丧,但其间因表现得不够伤感,被乾隆帝斥责不合体统,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自此事之后,纯贵妃母子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虽然纯贵妃最终病重时,乾隆帝念及旧情,将其晋为皇贵妃,以皇贵妃礼下葬,但终究没能获得合葬资格。

最佳贡献者
2

在现代的各种影视剧中乾隆皇帝都是以风流天子的影响在公众面前得以展示,实际上乾隆是一位相当专情的好丈夫,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富察皇后,出身高贵。在乾隆还是亲王时就嫁给了弘历,多方资料都显示夫妻二人关系极好。在她死后乾隆皇帝时常想念她,四个随葬的皇后贵妃都作为侍奉她的存在而随葬裕陵。

  • 在乾隆皇帝登基后富察皇后就直接被封为皇后,由于身体原因,生下两个皇子都先后夭折,本人也备受打击,很早就逝世了。富察皇后生前不仅受到乾隆的宠爱,而且对后宫的管理也非常得体,受到了乾隆的尊敬。
  • 在她死后葬入后陵,在嘉庆帝永琰被秘密立为皇储后,其母生前为皇贵妃,死后被追封孝仪存皇后,也随葬后陵。乾隆皇帝给出的随葬理由是:令她和来自西域的淑嘉皇贵妃一同随葬入皇后陵“如奉生存”。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原配皇后的看重和极为特殊的地位。哲悯皇贵妃以及慧贤皇贵妃在更早的时候就病逝了,随葬原因也同样都是“如侍生存”。
  • 在乾隆的整个在位时期共有三位皇后,五位皇贵妃,全部都死在乾隆皇帝驾崩之前。除了随葬的五位,其中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因为被乾隆早期就剥夺了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的一系列封册,等同于嫔,葬入妃寝。满足一切条件的纯惠皇贵妃依照惯例以妃寝领衔的身份葬入妃寝。最后一位皇贵妃是嘉庆皇帝为了感念其养育之恩而追封的,由于此时乾隆皇帝已经离世,按照“卑不动尊”的例制,自然不会葬入裕陵。

其它妃嫔都因为地位级别所限制只能是葬入妃寝。所以说并不是每一个乾隆皇帝的嫔妃都能获得随葬的资格。历史上后宫的争斗与较量,虽然没有影视剧中的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但是却比影视剧中更加残酷。一切围绕皇帝一人而上演的后宫战争,千百年吞噬了多少生命?这些妃嫔生前争宠,死后都为了地位在被动争斗。可以说是一幅充满血泪的王朝后宫画卷。

3

谢谢邀请。关于“乾隆一生有后妃几十人,裕陵地宫之内却只有五位后妃祔葬”的问题,在此不得不先介绍一下清朝兆葬制度的核心和改革发展过程。因为如果严格按照传承上千年的兆葬之法,裕陵地宫之内所葬数量会比5位还要少。

一、清朝兆葬制度浅析

根据祖制,皇帝的地宫之内,只有皇后才有祔葬权,其实放在民间也一样,只有正妻才有与丈夫合葬的权利。所以不论是关外三陵(永福昭)还是顺治帝的孝陵,都只有皇后才可以与皇帝合葬。

乾隆画像

那么究竟发生了何事会让作为妾室的妃嫔也可祔葬帝陵地宫,其实源于一座皇陵和三个人。“一座皇陵”即康熙帝的景陵,三个人是雍正帝和他的好兄弟胤祥和其母章佳氏。前面咱们说到,在孝陵以及之前的关外三陵中,地宫之内只有皇后与皇帝祔葬。直到康熙的景陵地宫,这一祖制才被打破,打破之人并非康熙,而是他的继任者雍正。

1、康熙开创“地宫先葬皇后”

康熙于1722年(康熙元年)十一月十三去世,在此之前,他的景陵地宫之内已经先后入葬了孝诚皇后赫舍里氏(1681年入葬)、孝昭皇后钮祜禄氏(与孝诚皇后同)以及孝懿皇后佟佳氏(1689年入葬)。在景陵之前的四陵,或者帝后同时入葬,或者皇后晚于皇帝入葬,但康熙却开创了“地宫先葬皇后”的先例。待康熙去世后,继位的雍正于1723年(雍正元年)九月初一这一天将康熙、孝恭皇后乌雅氏(雍正生母)以及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一同葬入,景陵的地宫石门才彻底关闭。

景陵石五供

但此处朋友们会发现,有一个十分突显的人被葬在了景陵地宫之内,就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在她身上共有两奇,一方面早在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章佳氏便已去世,而且根据《清圣祖实录》的记载,早在1700年她便被葬入景陵妃园寝当中。另一方面,章佳氏由于出身的原因,所以虽然为康熙诞育了一子二女,但在十分看重出身的康熙面前,她在生前最终也只是个庶妃的身份。直到其去世之后,康熙才破例追封其为敏妃,但也只是到妃位而已,但入葬景陵之时却变成了敬敏皇贵妃,而且还能与皇帝合葬,令人匪夷所思。

2、雍正开创“皇贵妃亦可祔葬帝陵”

原来,之所以章佳氏有如此多的特权,是因为她有一个好儿子胤祥。对于胤祥,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熟知,所以在此不做过多详述。因为儿子胤祥的关系,雍正在继位后不仅将其连升两级封为敬敏皇贵妃,而且还破例将已经去世24年的章佳氏从景陵妃园寝迁出,葬入了景陵地宫与康熙合葬,自此开启了皇贵妃也可祔葬帝陵的先例。有了这样的先例,在乾隆裕陵地宫之内,才会出现皇贵妃祔葬的现象。

景陵妃园寝布局图(画红圈者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用过的空券)

二、裕陵地宫祔葬的三大门槛

当然,在整个清朝历史中,也仅限皇后和皇贵妃有祔葬之权。所以题主所说的“有很多妃子但为何只有五位合葬”,首先在后妃位分等级上就设了一道明显的门槛。

而第二道门槛,就是得宠程度。景陵之后,虽然开了皇贵妃祔葬的先例,但具体还要看本人生前的得宠程度,如果不得宠或者失了宠,即使是位于六宫之主的后位,皇帝依然可以不准其入葬。放在裕陵,最好的例子就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

自第一任孝贤皇后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去世之后,乾隆便听从其母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建议,先将时为娴贵妃的辉发那拉氏升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两年之后正式册封其为后。而且在此后的15年当中,那拉氏尽享乾隆宠爱。

继皇后辉发那拉氏朝服像

但在1765年(乾隆三十年)陪同乾隆第四次南巡之时,由于“剪发”触犯国俗大忌而遭到乾隆冷落(乾隆自述,具体原因至今成谜),不仅自己被早早地送回京师,而且在乾隆回京之后收回了其四份册宝,虽未公开废后但与废后已无异。一年之后那拉氏郁郁而终,乾隆仅以贵妃级别举丧(实际连嫔级都不如)。而且最终下葬之时还将其塞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当中。所以,由此看见,皇贵妃及皇后祔葬帝陵,是“可以”,而非“必然”

第三道门槛,就是裕陵地宫的空间极限。在裕陵地宫当中,最多可放下7个棺椁。正中位置是乾隆的棺位,所以其他任何人是不能占用的。剩下的六个棺位当中,1752年(乾隆十七年)葬入了孝贤皇后富察氏、慧贤皇贵妃高氏以及哲悯皇贵妃富察氏,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葬入了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到此,仅剩两个棺位还空余。

裕陵地宫剖面图

当时,那拉氏正受宠且贵为皇后,所以按照常理她是要葬入地宫之内的,而另外一个空位,则是留给未来皇太子生母的,因为即使储君的生母在乾隆时期只是普通妃嫔,一旦自己的儿子未来可以荣登大宝,那这位生母以后是会被追封为皇后的,按照规制也是要合葬于地宫之内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纯惠皇贵妃去世之后,未能葬入裕陵地宫的原因。虽然其子永璋在乾隆发妻孝贤皇后丧仪上因“毫无悲戚之色”被直接宣告无立储可能,但根据苏氏在1760年被封皇贵妃一事上看,在乾隆眼里还是对其宠爱依旧的。

纯惠皇贵妃苏氏剧照

当然,宠爱归宠爱,但碍于地宫空间的局限性,纯惠皇贵妃苏氏只能葬在了裕陵妃园寝之中。不过为了弥补对宠妃的亏欠,乾隆将刚建好三年的妃园寝下令翻新改建,按照景陵皇贵妃园寝规格增建了明楼宝城宝顶,大大超越了标准妃园寝的规格,为此前后又共计花费了1342万3241两4钱0分2厘,由此亦可看出乾隆对于纯惠皇贵妃的重视。

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雍正帝为了好兄弟的生母,开创了“皇贵妃亦可祔葬帝陵”的先例。所以在乾隆裕陵地宫当中所葬的五位,既有皇后也有皇贵妃。当然,也仅限于皇贵妃为止。加之受后妃本人得宠程度以及裕陵地宫之内的空间限制(外加对空余棺位的考虑),所以,最终入葬裕陵地宫之内的乾隆后妃,只有五位:孝贤皇后富察氏、孝仪皇后魏佳氏、慧贤皇贵妃高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裕陵地宫

而关于乾隆后宫当中其余的皇后以及皇贵妃,继皇后那拉氏因失宠被葬在了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中。而纯惠皇贵妃苏氏因为入葬之时裕陵地宫之内已无多余棺位,故只能葬入乾隆为其改建后的裕陵妃园寝之中。至于庆恭皇贵妃陆氏,一方面因为她本身就不受宠爱,在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去世之时,只是贵妃的位分,另一方面其皇贵妃的位分是在乾隆去世之后由嘉庆帝为其追加的(因为陆氏对嘉庆有抚养之恩),所以也没有葬入裕陵地宫。

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一个资深的历史迷,如果认可我的回答,欢迎多多关注并支持,谢谢大家!

4

作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漫长的一生中曾经先后拥有过41位后妃,这数量庞大的后妃群体虽然没有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多,但是其质量却并不在康熙皇帝之下。根据历史记载,乾隆皇帝一生曾经先后拥有过三位皇后,五位皇贵妃,五位贵妃,六位妃、六位嫔、十二位贵人以及四位常在等共计41位后妃。乾隆皇帝这些后妃在去世后被分为两类入葬,一类是葬于乾隆皇帝裕陵妃园寝,这类嫔妃共计36人,另一类则与乾隆皇帝合葬于裕陵地宫之内,这一类后妃后妃则只有五位。为何只有五位后妃与乾隆皇帝合葬呢?

与乾隆皇帝合葬的五位后妃:

与乾隆皇帝和葬在裕陵地宫之中的五位后妃分别是两位皇后(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和三位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从身份上可以看出这五人都是乾隆皇帝的高级嫔妃,实际上这五个人不仅地位尊崇,其生前对于乾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人。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出身满洲镶蓝旗人,镶蓝旗是满洲上三旗之首,富察氏祖上三代都是大清朝的忠臣,而她自己也是贤良淑德端庄大方,是乾隆皇帝一生之中最爱的女人,乾隆皇帝临死前都在说自己终于可以去陪皇后了。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是乾隆中期最宠爱的令妃,其生前从贵人一步一步升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令妃在自己的儿子被立为皇太子之后被乾隆皇帝追封为皇后。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与乾隆皇帝相伴时间很短,还未及皇帝登基便去世了,但是这位富察氏给乾隆皇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是乾隆长子的生母,所以乾隆皇帝非常感念自己的这位小妾,于是在慧贤皇贵妃被封为贵妃的第二天,将自己这位早逝的嫔妃追封为皇贵妃。

慧贤皇贵妃生前深受乾隆皇帝宠爱,出身并不高贵的她是乾隆朝的第一位贵妃,也是第一为皇贵妃,并且是未生育皇子皇女的情况下。慧贤皇贵妃去世后也被乾隆皇帝葬入自己的地宫之中。

与乾隆皇帝合葬的还有一为皇贵妃,那就是先祖出身于朝鲜的淑嘉皇贵妃金佳氏,金佳氏一生为乾隆皇帝先后生育了四位皇子,是乾隆皇帝嫔妃之中生育皇子最多的一位,乾隆皇帝对其宠爱由此可以看出。这也是淑嘉皇贵妃能在死后与乾隆皇帝合葬的最重要原因。

非常有趣的是,与乾隆皇帝合葬的这五位后妃都是先于乾隆皇帝而去世,并且都是在乾隆皇帝的确认下才被安排进裕陵地宫的。

乾隆皇帝裕陵妃园寝中的一个怪象:

一般通常来说,皇后如果死在皇帝之前,是会与皇帝合葬的,如果皇后死于皇帝之后,通常是单独修建陵寝入葬,这在封建时期的礼制之中被称作“卑不动尊”。但是乾隆朝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皇后死后竟然被葬入了皇贵妃的陵寝之中。这位皇后便是原本历史上籍籍无名近些年却因为一些列影视剧而声名大噪的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

辉发那拉氏因为“忤旨断发”被乾隆皇帝幽禁至死,虽然其生前和死后都没有被废黜皇后之位,但是由于乾隆皇帝对她的厌弃使其在死后的葬礼规模上被无情减杀,继后辉发那拉氏被以嫔位入葬,并且由于乾隆皇帝的厌恶,所以不想在自己百年之后与其合葬,于是就将辉发那拉氏葬入了早逝的纯惠皇贵妃的园寝之中。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除了明朝崇祯帝、后被葬入田皇贵妃园寝后又一起皇后被葬入皇贵妃园寝中的特例。

最后一位入葬乾隆皇帝妃园寝的嫔妃:

历史上最为长寿的皇帝乾隆一生之中最先册立的妃子是谁,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如果查找谁是乾隆皇帝漫长一生之中最后册立的妃子,史书上却有明确记载。她就是出身富察氏的晋妃。晋妃富察氏确实与乾隆皇帝的元后富察氏有亲缘关系,晋妃富察氏的爷爷是富察皇后的堂兄弟,也就是说,晋妃富察氏是富察皇后的孙女辈的人。

晋妃富察氏于嘉庆三年入宫,是的,你没有看错,确实是嘉庆三年,这一年,嘉庆皇帝为自己88岁高龄的父亲-太上皇乾隆皇帝选秀女,这次乾隆皇帝生前最后一次选秀活动让富察氏被选中,十几岁的富察氏被乾隆皇帝封为晋贵人。晋贵人入宫后仅一年,太上皇乾隆便龙御归天了,晋贵人不得不和众多乾隆皇帝的遗妃们一样,成为了节妇。

晋贵人就这样在寿康宫中熬过了嘉庆朝的二十多年,嘉庆二十五年,道光皇帝继位,此时乾隆皇帝所遗嫔妃仅剩晋贵人富察氏一人,道光皇帝非常感慨,因此将晋贵人连升两级,尊为皇祖晋妃。

因为被封为妃位,富察氏的生活待遇有了改善,然而好日子却并没有长久,长期郁郁寡欢的生活使晋妃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在道光二年时,晋妃去世了。历史上甚至没有明确记载晋妃的年龄,但是根据推算,此时的晋妃大概四十多岁左右。晋妃是乾隆所有后妃中最后一位入葬裕陵妃园寝的人。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5

除了诸如明孝宗这样只有一个皇后没有妃嫔,或者英年早逝还没娶很多妃嫔的皇帝,其他皇帝都不可能跟所有妃嫔一起合葬的,毕竟地宫就这么大,不可能放下这么多棺椁,只有选择地位最尊贵的一些藏入地宫,其他的都会葬入妃园寝。

乾隆共有妃嫔四十六人,如果全都藏入地宫,那真的很没样子。那何人能够进入地宫,自然是最高等级的皇后或是皇贵妃。乾隆共有三个皇后、五个皇贵妃,但八人中只有五人进入地宫,分别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氏(后改为魏佳氏)、慧贤皇贵妃高氏(后改高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氏(后改金佳氏)。其余一后二皇贵妃还是进入了妃园寝安葬,理由分析一下。

首先看乾隆的三个皇后。

原配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这是理所当然要与乾隆合葬的。富察氏出身名门,祖父米思翰是康熙早年户部尚书,鼎力支持康熙平定三藩,伯父马齐历相三朝,德高望重,弟弟傅恒、侄子福康安更是为乾隆东征西讨立下大功。富察氏早在雍正五年就被雍正钦点为皇四子弘历嫡福晋,雍正十三年乾隆即位后被册立为皇后,为人贤惠节俭,与乾隆伉俪情深。又先后为乾隆生下皇长女、皇次子永琏、皇三女、皇七子永琮。永琏被乾隆钦定为继承人写在传为诏书上藏于正大光明匾额后,可惜,皇长女、永琏、永琮都先后早夭,富察皇后难以承受打击,于乾隆十三年去世。

乾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原本也有资格入葬地宫。她于雍正十二年被指婚为宝亲王弘历侧福晋,与另一位侧福晋高氏一样,地位仅次于嫡福晋富察氏。由于高氏死于乾隆十年,所以在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死后,时为娴贵妃的那拉氏就进位皇贵妃,统摄后宫事务,并于乾隆十五年被册立为皇后,生下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皇十三子永璟。一度比较得宠。但是乾隆三十年南巡途中帝后失和,那拉氏剪发,被乾隆收回册宝,虽然表面保持了皇后的身份,但视同被废,次年去世,虽号称以皇贵妃礼下葬,实际仅仅以嫔的标准,没有谥号、没有配享,所以,等同于罪人身份,乾隆自然不愿意死后再与她相见,只能入妃园寝,而且还是在纯惠皇贵妃墓穴内,连自己单独的墓穴都没有。

孝仪純皇后魏氏,本为汉人,约乾隆六年选秀入宫,后低位一路攀升,由嫔晋升至令贵妃,并于乾隆三十年继后失宠后成为皇贵妃统摄后宫。连续生下皇七女、皇十四子永璐、皇九女、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皇十六子(未取名)、皇十七子永璘,十年间四子二女,包揽了乾隆最后四个儿子,可谓荣宠无比。乾隆四十年去世。乾隆六十年,永琰被立为皇太子,乾隆追封魏氏为皇后,孝仪純皇后不仅是乾隆亲自追封,加谥号,更是嘉庆的生母,进入地宫与乾隆合葬理所当然。

然后是五个皇贵妃的情况。两个生前获封,三个死后追封。

首先是慧贤皇贵妃高氏,于雍正十二年被雍正亲自指定成为宝亲王弘历侧福晋,次年乾隆即位,获封贵妃,是乾隆第一个贵妃,乾隆十年病重,被进封皇贵妃,也是乾隆第一个皇贵妃,不久去世。虽然没有生下子女,但乾隆对高氏的宠爱明显远胜其他早期妃嫔,写过许多诗悼念。高氏的晋封礼仪、下葬礼仪也都超过其他皇贵妃。因此,以高氏早期的仅次于富察皇后的尊贵身份,有资格进入地宫。

第二位皇贵妃是純惠皇贵妃苏氏,也是乾隆做皇子时的侍妾,乾隆即位后由嫔一路晋升为纯贵妃,早期生下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和皇四女,但是中期以后明显没那么得宠,获封贵妃或许是因为资历老。尤其是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后,纯贵妃之子永璋和大阿哥永璜因为不够哀悼被乾隆痛斥,表示两人不配继承皇位,彻底失宠,从此永璋郁郁寡欢,纯贵妃可能也受到牵连。乾隆二十五年,苏氏和永璋先后去世,乾隆应该是对儿子有些歉意,追封永璋为郡王,并在苏氏临终前晋升她为皇贵妃。这是愧疚的表现,并不能说明苏氏的得宠。所以,乾隆应该并不想死后与苏氏合葬,但苏氏地位尊贵,所以在妃园寝中单独为純惠皇贵妃添建单檐绿瓦明楼一座并设碑,后来继后也葬入此处,算是对苏氏与其他妃嫔的区别对待。

第一位追封的皇贵妃是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出身正黄旗,与镶黄旗的皇后富察氏没有亲戚关系),雍正早年就到弘历身边,是弘历早期侍妾。雍正六年就生下皇长子永璜(因富察皇后死后不够哀悼被乾隆痛斥,后郁郁而终),三年后又生皇次女。是第一个给乾隆生育子女的,足见在乾隆做皇子时非常得宠。但是在雍正十三年乾隆登基前去世,乾隆先后追封其哲妃、皇贵妃,可见对这个早年陪伴自己的女人很眷恋,可能也是对乾隆十五年郁郁而终的大阿哥永璜的一种愧疚,故而入葬地宫。

第二位淑嘉皇贵妃金氏,内务府包衣出身,地位低下,也是乾隆皇子时的侍妾。乾隆即位后由贵人晋升至嘉贵妃,生下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未取名)和皇十一子永瑆,与孝仪純皇后一样是乾隆后妃中生育皇子最多的,足见比较得宠。而且永璇和永瑆都比较长寿,活到了乾隆去世后,也是一种福分。她生前没有获封皇贵妃,但是乾隆二十年死后不久立刻追封皇贵妃,死后哀荣超过了苏氏,入藏裕陵地宫。

第三位庆恭皇贵妃陆氏,她是肯定没资格进入地宫的。因为在乾隆朝,陆氏只做到贵妃。乾隆三十九年去世后乾隆也没有追封,一生无儿女,所以没有理由晋升皇贵妃。后来之所以获得皇贵妃的追封是因为早年曾经养育过年幼的嘉庆一段时间,所以是乾隆死后嘉庆追封的,自然要比乾隆亲自追封的皇贵妃低一级了。

其他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地位实在太低,自然不可能有资格入地宫与乾隆合葬,只能在妃园寝了。

6

乾隆皇帝一生风流,七次下江南不知道网罗了多少美女,后宫佳丽又众多,每年都有新进的美女,但究竟这么多的美女能有几个得到他真心的疼爱,我相信应该少之又少。



如题目所说,乾隆一生妃子众多,为何最终只有5位与其合葬裕陵,其实这主要与是否得到皇帝宠幸,以及是否有为皇帝留有后代等因素决定的。



乾隆这一生一共有3位皇后,5位贵妃。按照清朝建陵的原则,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建的墓地才能叫陵,而一般妃子的墓地叫园寝,所以,按照道理来将,只有皇后才能与皇帝合葬,因为他们的殡葬级别是一样的,而妃子们只能下葬在妃园寝,就如在裕陵中,乾隆专门修建了裕陵妃园寝,专门用来安葬过世的妃嫔的。

但是乾隆根据自己的喜爱程度,在自己的地宫中有5位妃子与其合葬,分别是两位皇后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三位贵妃为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和淑嘉皇贵妃。



孝贤纯皇后是乾隆的第一位皇后,16岁进宫作为乾隆的嫡福晋,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乾隆继位后,立她为中宫太后,她为乾隆生有两儿两女,后年仅37岁去世,乾隆深受打击,她进入地宫很正常。



孝仪纯皇后,虽然她生前没有被立为皇后,但是她得到了乾隆的宠幸和爱,由贵人逐步晋升到皇贵妃,她的儿子永琰在她生前已经被秘密立储,也许在魏佳氏在弥留之际,乾隆帝已将此秘密告知于她。乾隆十六年,亲自追封其为孝仪皇后。所以,她与乾隆合葬合情合理。



慧贤皇贵妃,在其去世后,乾隆写的祭文就可以看出乾隆对其的高度认可:勤奋努力的协助我(皇帝),并且对皇后谦逊平和与她配合得当非常和谐。在后宫位份已经非常尊贵,却能够在后宫温和善良的融洽相处;所受的褒奖和声誉正尊崇盛大,却能够在后宫做得更加友好周全。


哲悯皇贵妃,雍正初年就已经是乾隆的侍妾,她是第一个给乾隆帝生育子女的女人,而且就在乾隆帝登基前两个月内去世,两人的感情十分融洽,进入地宫合葬合情合理。



淑嘉皇贵妃,为乾隆生有四位皇子,可见也非常受到乾隆的宠爱。



纯惠皇贵妃,与乾隆帝的感情也非常好,为乾隆帝生有两位皇子一位公主,但是因受其长子永璋在孝贤皇后驾崩后,永璋在迎丧期间表现不够伤感,被乾隆斥责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的影响,死后并未进入裕陵与乾隆合葬,而是将她下葬在裕陵妃园寝。



而至于庆恭皇贵妃陆氏没有生育子女不能与皇帝合葬,葬于裕陵妃园寝。

但实际上,乾隆裕陵地宫中,应该还有一位妃嫔符合合葬的要求,但最终被乾隆踢出,甚至连她葬在哪都是非常神秘,她就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



在孝贤纯皇后去世后,乾隆非常悲伤,皇后之位暂时空缺,而那拉氏一直盯着这个位置,但她又不能急功近利,后在皇太后的催促下,乾隆立那拉氏为皇后,但是在立后之后,乾隆帝迟迟不立储,而此时乾隆又开始宠幸另外一个妃子令妃。这样那拉氏神经非常紧张,一方面怕令妃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更害怕的是担心皇帝立令妃的儿子为储君,而不立自己的儿子。

乾隆三十年,准备下江南,终点是浙江杭州,那拉氏随乾隆还有太后一同前往,乾隆和太后还为她过了48岁的生日,但到达杭州后,因为乾隆和太后要晋令贵妃为皇贵妃,那拉氏坚决反对,甚至将自己的头发剪断,这彻底触怒了乾隆帝:

1. 那拉氏立即被管制起来,令额附福隆安护送回京;

2. 收回皇后身份证明暨册宝。

3.打入冷宫,宫女由12名减至2名。

4. 其去世下葬由皇后级别降为妃子级别,由国丧降为家丧。

5. 不允许她进入裕陵地宫。

6. 不给她神位和谥号。



于是,那拉氏被偷偷摸摸的葬入了纯慧皇贵妃的园寝,而未能进入裕陵地宫与乾隆合葬。

7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这是很多神仙眷侣梦寐以求的事。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清代,后妃能与皇帝合葬,这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说明皇帝对这位妃子是非常宠爱的。乾隆皇帝的后宫,自是美人无数。史料记载,在乾隆后宫众多佳丽中,有名份的就有29位。这也包括了乾隆的3位皇后,5位皇贵妃,5位贵妃。这么多妃子,最终却只有5位与乾隆同眠于裕陵地宫,这恰恰说明这5位美人,才是乾隆的真爱。那么,究竟是哪5位妃子,有此等福气呢。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想必看过《延禧攻略》的人,肯定知道这位皇后。雍正五年,在盛大的宫廷选秀中,雍正将端庄典雅的富察氏指给了爱子弘历,雍正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富察氏作为弘历的嫡福晋,在乾隆继位后名正言顺成为中宫皇后。富察皇后深受乾隆宠爱,为乾隆生育了两位皇子永琏、永琮。可惜这两位皇子全都早夭,皇后因而大受打击。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在乾隆东巡途中病逝于龙舟之上。皇后病故后,乾隆深为悲痛。皇后所居寝宫长春宫长达40年原封不动,乾隆时常前来凭吊,以遥寄哀思。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她就是乾隆的令妃。令妃也是为人熟知的,令妃是首位摄六宫事的皇贵妃,她一生为乾隆生育了四子二女,自然也是受到无比恩宠。而且,令妃所生皇十五子永琰最后成为了嘉庆皇帝。所以,令妃与乾隆合葬也是理所当然,无可争议的。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

乾隆朝大臣高斌之女,在乾隆潜邸即为侧福晋。乾隆登基后,高佳氏成为贵妃,不久又进位皇贵妃。她是乾隆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可见,高佳氏在乾隆心中的份量也不轻。乾隆十年,高贵妃殡天。乾隆十七年,高佳氏入葬裕陵。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这位富察氏是正黄旗人,佐领翁果图之女。他也是第一位为乾隆生育子女的人。这位富察氏更加福薄,雍正十三年便去世了。乾隆登基后,追封其为折妃,乾隆十年,又追封为皇贵妃。她能与乾隆合葬,大概是乾隆感念其功劳与往日的情份吧。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金佳氏是朝鲜人后裔,属于内务府包衣,也是通过选秀入宫的。乾隆继位后,金佳氏被封为贵人。从贵人至贵妃,金佳氏足足用了十二年。这十二年,她为乾隆生育了四位皇子,分别是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和皇十一子永瑆。乾隆二十年,金佳氏病故。

这五位妃子各有千秋,乾隆宠爱她们,也是合情合理的。就算平头百姓,有五位挚爱至死相伴,也不枉人世一回。何况,乾隆还是皇帝,这是千年修得的福气呀。

文/风雪梦不逝

点赞关注,鸿运当头

8

乾隆,清朝活的最久的皇帝。掌权最长的皇帝,一生有41位后妃,可谓是清朝比较有福气的一位皇帝了,自己也号称是十全老人。乾隆有这么多的妃子,为什么只有5位和乾隆一块合葬呢!

先说说这五位女子是谁吧!第一 富察皇后,哲敏皇贵妃富察氏,高氏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金氏,令妃。这五位。

第一位,富察皇后,乾隆皇帝一生的挚爱,为乾隆皇帝生育两位皇子,一位皇女。但两位皇子都早早夭折,令乾隆皇帝痛苦不已。必须合葬。



第二位,哲敏皇贵妃。乾隆皇帝在王府的女人。为乾隆皇帝生育了第一个儿子,应该是乾隆皇帝的初恋,也应该合葬。

第三位,慧贤皇贵妃,乾隆上位后,第一个去世的妃子,生前就是贵妃,也足见乾隆皇帝的宠爱,加上母家势力,所以合葬。



第四位,淑嘉皇贵妃,为乾隆生了4个儿子。也是非常的乾隆皇帝的宠爱,家庭背景氏朝鲜李氏,所以合葬。

第五位,令妃,嘉庆皇帝的生母,后期非常的乾隆欢喜,更是皇帝的母亲,所以更要合葬。



乾隆地宫也是有限的,合葬这五位已经是满满的。而且都是按照他们的死亡事件来进行的。后期虽然也有乾隆非常喜欢的妃子,但也只能藏入妃陵了。

9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为入关之前并未形成完善、系统的后宫等级制度,更没有对后妃殡葬制度进行过明确规定。尚在关外时的清王朝,唯有居于后宫之主的大福晋或者皇后,这等拥有正室名分的后妃,才有资格和皇帝合葬于陵寝。

清朝入关以后,在中原地区历史悠久的汉文化影响下,清朝统治阶层开始对后宫妃嫔等级制度逐步完善,并逐步制定了详细、明确的后宫后妃随葬制度。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载:

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康熙二年,合葬孝陵,主不祔庙,岁时配食飨殿。

孝献皇后,生前位分仅有皇贵妃,因为顺治皇帝对其的专宠,而开创了生前位份为妃嫔,同皇帝合葬帝陵的先例。自孝献皇后之后,清朝后宫妃嫔随葬帝陵,遂成定制。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刚刚继位的雍正皇帝将皇十三子胤祥的生母章佳氏,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为由,将其追封为皇考皇贵妃,并迁葬于康熙皇帝陵寝——景陵,由此开创了皇贵妃从葬帝陵的先例。

也就是说,自雍正朝以后,除了皇后能够同皇帝合葬于帝陵,身居后宫妃嫔之首的皇贵妃,也拥有了随葬皇帝陵寝的特权。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皇贵妃都能拥有如此荣宠!

根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等清朝官方文献记载来看,生前必须备受皇帝恩宠这肯定是必备条件。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特殊的条件:

一般通常来说,皇后如果死在皇帝之前,是会与皇帝合葬的,如果皇后死于皇帝之后,通常是单独修建陵寝入葬,这在封建时期的礼制之中被称作“卑不动尊”

对于皇后尚且如此,对于皇贵妃而言,更是如此。也就是说,皇贵妃想要拥有随葬帝陵的机会,就必须先于皇帝薨逝。

皇帝驾崩以后,所封皇帝的陵寝就会封闭墓门,进行永远奉安的迁奠礼之后,地宫便永世不得打开了。自此以后,皇帝生前的后宫妃嫔,即使位分再高、再受恩宠,也会因为“卑不动尊”的原则约束,而令葬他处。

但是,在乾隆皇帝多达43位后宫妃嫔中,仅皇贵妃位分之上的后妃就多达8位,其中三位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继皇后那拉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五位皇贵妃: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纯惠皇贵妃苏氏和庆恭皇贵妃陆氏

而且,上述八位后妃,全部去世于乾隆皇帝之前,那么为何在乾隆皇帝的陵寝——裕陵中,仅有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等五位呢?

首先,我们来看下裕陵的建造原因所在。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载:

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十七年,葬孝陵西胜水峪,后即于此起裕陵焉。

也就是说,乾隆的裕陵在乾隆未葬入之前,称为孝贤皇后陵,定义的墓主只有孝贤皇后。乾隆十七年,该陵墓建成,孝贤皇后葬入地宫之后,乾隆皇帝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建为帝陵的。

而孝仪纯皇后生前的位分虽然为皇贵妃,但其早已经以皇贵妃之位执掌后宫长达十年,而且其子爱新觉罗·永琰在乾隆三十八年也已经被乾隆皇帝秘密立为皇储,已经等同皇后。

而且,在《令懿皇贵妃金棺奉安祭文》,乾隆皇帝还直接给出了合葬裕陵的原因说明:

昔年参近御之班,曾资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驾,如奉生存。

啥意思?

乾隆皇帝既没有提及对孝仪纯皇后的宠爱,也没提及她事实上的后宫之主身份,只是用了“如奉生存”的理由给予了说明。

“奉”谁?

当然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在将淑嘉皇贵妃葬入裕陵的时候,乾隆皇帝也给出了同样的理由:昔年分兰馆之勤,曾资襄赞,此日共云车并之驾,如侍生存

也就是说,孝仪纯皇后和淑嘉皇贵妃之所以能够拥有合葬裕陵的机会,只是因为乾隆皇帝希望乾隆十三年便早早崩逝的孝贤纯皇后,能够得到生前一样的崇高地位,能够有人服侍。

而且,哲悯皇贵妃和慧贤皇贵妃更是在乾隆十七年,同孝贤纯皇后一同葬入的裕陵,“如侍生存”的目的,更为直接明显。

而庆恭皇贵妃陆氏在乾隆朝薨逝时,仅为贵妃身份。其皇贵妃的身份是嘉庆皇帝念其抚育之恩,才给予的追封,自然就不会拥有随葬帝陵的资格。

乾隆帝继皇后那拉氏,在乾隆三十年和乾隆皇帝之间爆发“帝后矛盾”之后,被“不废而废”,收回了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等于将其贬为嫔位妃嫔,自然也就失去了随葬帝陵的资格,只能以嫔位葬于妃园陵寝。

而满足一切随葬条件的纯惠皇贵妃陆氏,则又是另一种情况。

在清朝皇帝陵寝中,除了皇帝所在的帝陵,还必须有用以安葬后宫妃嫔的妃园陵寝,而且妃园陵寝还必须以一位备受皇帝恩宠的皇贵妃领衔入葬。

纯惠皇贵妃,乃系乾隆朝四位皇贵妃中,最后一位薨逝的皇贵妃,在其之前的三位皇贵妃已经随葬帝陵,所以,乾隆皇帝只能将纯惠皇贵妃另行安葬,并以其为妃园陵领衔。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乾隆帝后妃金棺奉安祭文》

10

乾隆皇帝,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历史上最为长寿,同时也是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时间的帝王,当然而如此漫长的帝王生涯,其所坐拥的后妃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

据统计,乾隆皇帝的后宫中,经过册封、有名分的后妃就有四十一位,包括皇后三位、皇贵妃五位、贵妃五位、妃六位、嫔六位、贵人十二位、常在四位。再加上其他更低层级以及没有被册封的后妃,虽总数比不上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但就整体数量而言,在清朝的历史上也绝对称得上是“名列前茅”。而这些乾隆皇帝的后妃们,去世之后,都被安排葬入了乾隆皇帝的裕陵之中,继续陪伴着她们这位共同的皇帝丈夫。

然而,按照自雍正朝时期确定下来的,皇后与皇贵妃去世后随皇帝共同葬入帝王陵寝地宫的传统与祖制,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之中除了乾隆本人外,还应该有八位后妃,即他的三位皇后以及五位皇贵妃。

可最终的结果是这八位后妃中只有五位葬入了裕陵地宫与乾隆皇帝合葬,分别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以及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另外的三位,也就是乾隆的继皇后辉发那拉氏以及纯惠皇贵妃苏氏、庆恭皇贵妃陆氏并未葬入其中。



康熙去世后,雍正首开皇贵妃葬入帝王陵寝地宫之先河。

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母以子贵”的重要典范。

章佳氏的出身是非常的卑贱,其家族为满洲镶黄旗包衣,而她入宫的时候也仅仅是名宫女。其实,这样的地位和出身与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的出身颇为相似,比起辛者库出身的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卫氏,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完全属于“五十步笑百步”。

尽管章佳氏先后为康熙皇帝诞育了一儿两女,即怡亲王胤祥、和硕温恪公主与和硕敦恪公主,可章佳氏一直没有得到正式的册封,级别始终为庶妃。直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章佳氏去世,才被康熙正式追封为“敏妃”。

然而,章佳氏所生的胤祥,在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站在了雍正一边,于是在雍正登基之后,在对胤祥进行极度的封赏的同时,对于章佳氏也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与推崇,对其家族也进行了极度的优抚。

就这样,章佳氏直接从敏妃,连升两级,成为了敬敏皇贵妃。不仅如此,雍正还下旨,将章佳氏的棺椁抬出,重新按照皇贵妃的规格与礼仪进行下葬,并且是葬入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地宫,就此与康熙皇帝本人以及康熙的四位皇后合葬。

可以说,雍正的这一举动,开妃子从葬帝陵的先例,至此皇贵妃葬入帝王陵寝的地宫与帝王合葬也成为了清朝的传统与祖制。

当然,雍正以如此礼遇对待章佳氏,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拉拢与安抚怡亲王胤祥,使其更好的辅佐自己,正如《清史稿》中所记载的:

“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而在雍正去世后,乾隆皇帝也同样将雍正非常宠爱的敦肃皇贵妃年氏,葬入了雍正的泰陵地宫之中。

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康熙皇帝的指婚安排下,雍正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王府侧福晋,雍正登基之后随即又将其册封为贵妃,使其地位仅次于雍正的结发妻子,也就是后来的孝敬先皇后乌拉那拉氏。

自嫁给雍正开始,年氏就得到了雍正极度的宠爱,后来年氏病重,雍正为了给其“冲喜”,在乌拉那拉氏皇后尚且健在的情况下,便将其册封为皇贵妃。只不过年氏没能逃过这一劫,很快便去世了,雍正又亲为其上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由于此前已经有了敬敏皇贵妃葬入康熙景陵地宫的先例,于是在乾隆二年(1737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将雍正以及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葬入泰陵地宫的同时,也将年氏的棺椁随同葬入,以让自己父亲雍正的这位宠妃,在九泉之下继续陪伴、侍奉雍正。


继皇后与纯惠皇贵妃没有葬入裕陵地宫,但这二人却是“合葬”。

实际上,与其说是继皇后辉发那拉氏与纯惠皇贵妃苏氏“合葬”,不如说是继皇后直接被“丢”进了纯惠皇贵妃的陵寝之中,其原因就在于前者为乾隆皇帝所痛恨与厌恶,而后者却又受到了极度宠爱。

先来说说这座陵寝本来的“主人”,纯惠皇贵妃苏氏。

早在乾隆皇帝尚未登基的时候,苏氏就已经嫁给了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成为了王府格格。而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皇帝正式登基开始,苏氏也便一步一个脚印,级别逐步提高,直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苏氏被晋封为皇贵妃,其地位仅次于当时的皇后辉发那拉氏,成为后宫之中的“二把手”。在此期间,他也先后为乾隆皇帝诞育两子一女,即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以及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

当然,乾隆皇帝将苏氏册封为皇贵妃,与雍正册封年氏为皇贵妃的目的颇为相似,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病重的爱妃“冲喜”,而最终这两位帝王都没有如愿。也就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苏氏去世,乾隆皇帝为其上谥号为“纯惠皇贵妃”。

而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这位爱妃的思念与宠爱,乾隆皇帝专门下旨,为纯惠皇贵妃苏氏修建皇贵妃园寝,不仅打破旧制,为其营建了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更是在宝顶周围建有带马道和垛口的宝城,这也使其成为了清朝两座超越规制的两座妃园寝之一。

当然,为皇贵妃修建专门的陵寝,一直就是古之惯例,并不违制。况且,早在乾隆四年(1739年)的时候,乾隆就为当年抚养过他的两位康熙后妃,即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以及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修建了著名的景陵双妃园寝,并没有像其父雍正对待敬敏皇贵妃章佳氏那样将其二人葬入康熙的景陵地宫之中。

“朕自幼令,仰蒙皇祖慈爱,抚育宫中,又命太妃皇贵妃、太妃贵妃提协看视。两太妃仰体皇祖圣心,恩勤备极周至。朕心感念不忘,意欲为两太妃千秋之后,另建园寝,令王大臣稽查旧例。”

就这样,纯惠皇贵妃苏氏已然有了自己的一座独立园寝。

至于乾隆将继皇后辉发那拉氏,乾隆皇帝对其的态度则是充满了愤恨。

辉发那拉氏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给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皇帝弘历为侧福晋。乾隆皇帝登基后,在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式册立为皇后。

但是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在第四次南巡途中,突然安排福隆安将继皇后秘密从水路送回京师,随后直接收回了辉发那拉氏手中的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一年之后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继后辉发那拉氏便在凄凉与忧郁中病逝了。

至于辉发那拉氏皇后突然失宠并遭到乾隆皇帝厌恶和冷落的原因,直到直到十二年之后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才予了自己的解释。

“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

按照乾隆皇帝的说法,他并不是因为年老色衰而对继后移情别恋,而这一切都是辉发那拉氏咎由自取的结果,原因就在于其当众削剪头发。

要知道,按照当时的礼节,皇上和太后在世时削剪头发是在诅咒皇上和太后,这是大不敬的行为。而这也直接引得了乾隆皇帝的震怒,虽未将其直接废黜,但是却收缴辉发那拉氏四份册宝夹纸,算是彻底剥夺了对其的册封,辉发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也就这样“名存实亡”了。

而在辉发那拉氏去世后,乾隆不允许其葬入自己的地宫,与自己合葬,只是将其象征性的将她安葬入了纯惠皇贵妃的陵寝地宫中,并且不是安葬在正位,而是以偏位安葬。

与此同时,尽管乾隆下旨要以皇贵妃的礼仪下葬,但是实际上,只相当于一般嫔级妃子的标准进行下葬,而根据内务府档案显示,整个丧事仅用银207两,可以说是相当的寒酸。不仅如此,辉发那拉氏去世后没有获封任何的谥号,她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没有获得谥号的皇后。

这也充分表明,虽然乾隆皇帝没有下旨将辉发那拉氏的皇后之位废黜,但是其在乾隆心中,早已不是皇后了,因而也就“不配”享有皇后的殊荣与待遇。


至于庆恭皇贵妃陆氏没有葬入裕陵地宫,这完全就是嘉庆皇帝的“责任”了。

庆恭皇贵妃陆氏出身并不高贵,而她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的后宫殊荣,靠的还是两位“贵人”的帮助。

第一位“贵人”,便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陆氏籍此晋封为庆妃。

第二位“贵人”,便是乾隆朝中期非常受宠的令贵妃魏佳氏,她也是嘉庆皇帝的生母。由于陆氏与魏佳氏保持了非常和睦友好的关系,并且尽职尽责的帮助魏佳氏抚养了幼年时候的嘉庆,使得其在没有诞育皇嗣的情况下,依然被乾隆皇帝封为了庆贵妃。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皇帝将皇位禅让给了嘉庆。与此同时,乾隆还追封了嘉庆的生母魏佳氏为孝仪纯皇后。

然而,众所周知,乾隆皇帝虽然已经禅位坐上了太上皇,但是依旧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此时的嘉庆皇帝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却仅仅是个“三皇帝”,他的影响力甚至比不上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在此期间,嘉庆不仅要继续住在王府,所有事情也都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尽管嘉庆对于陆氏充满着怀念与感恩,甚至这份感情全然超过了其对待自己的生母魏佳氏,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嘉庆也是断然不敢将陆氏升格的事情搬上台面。

终于,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嘉庆正式掌握大权。而在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四,嘉庆皇帝马上追封陆氏为“庆恭皇贵妃”:

“朕自冲龄,蒙庆贵妃养母抚育,与生母无异。理宜特隆典礼,加晋崇封,兹追封为庆恭皇贵妃。所有应行典礼,著该衙门查例具奏。”

可嘉庆毕竟不是雍正,他没有那么大的胆识与魄力来打破常规,将陆氏重新安葬进入裕陵地宫。况且,陆氏并无子嗣,嘉庆也不需要像雍正那样,为了安抚胤祥而厚待其生母,以使其全力辅佐。

于是,嘉庆皇帝选择了保持现状,陆氏虽被追封为了“庆恭皇贵妃”,但依旧不能享受同乾隆皇帝合葬入裕陵地宫的待遇。

综上所述,这三位后妃没有葬入裕陵地宫的乾隆后妃中,纯惠皇贵妃苏氏是由于太过于受宠而享受到了单独营建园寝的待遇;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则是因为皇后之位“名存实亡”,早已“不配”葬入裕陵地宫,只能以偏位,下葬纯惠皇贵妃苏氏的陵寝;而抚养过嘉庆皇帝的庆恭皇贵妃陆氏,则是因为其皇贵妃尊号并非乾隆册封,再加上嘉庆没有足够的魄力,最终也没有能够享受到如同怡亲王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这样的殊荣与待遇。

除此之外,其他品阶、地位较低的后妃,本身就不具备葬入地宫与皇帝合葬的资格,因而其只能葬入妃园寝之中。

所以,最终也就只有前文中所述的五位后妃葬入到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