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最为根本,宇宙万物的起源

“一”——宇宙的终极规律

“二”——阴阳

“三”——物质、宇宙万物

逢七必变

在中国的时间哲学中,就有“逢七必变”之理。“逢七必变”并可被视为其中一种「时间回圈」的作用。

“逢七必变”,泛指行事每遇“七”之序数便易起变化。意思是指某特定时间单位﹝指年或月或日或时﹞若被建立为起始点之后,当时间继续前行至与起始点有“七”数之差距数时便会出现变化。

易经的思维,一为太极为初始,二为阴阳,为男女雄雌,三为阴阳所生,就是后代,无数的阴阳和他们的后代就构成了万物。而万事万物都可分为六个阶段,对应《易经》的六爻,由开始到结束的六步骤,所以人们希望六六大顺,六步都好,而六步走完就已进入其他大情况,所以逢七必变,不论中西皆以7天为一周,可见其存在的必然哲理。

另外一方面从统计学的角度上来说呢,如果一支股票它连续涨,很难连涨七天的,如果涨到第七天它不做调整的话,一定是有很大的问题。

股市里还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认为最糟糕的情况七天之后、七年之后也会有变化。

最佳贡献者
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的一、二、三,指道道教创生万物的过程。这几个数字,代表的不是事物和具体数量,它用来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

”一指道是本体,二是指阴阳,三是指器,即有形的物体。“三生万物,即是有形的物体成为万物”

举个例子,一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就是道生一;一整天分为昼夜,昼夜就是一天的阴阳两部分,没了白天或者没了夜晚都不是一整天了,就是一生二;有了昼夜对立和转化,才让人明白什么是昼什么是夜,才有了早中晚,也就是二生三;早中晚也只是一部分或者一个阶段,它们之间再变化,随后就有个凌晨、清晨、傍晚、十二时辰、刻、分等,然后它们再互相联系影响变化,万事万物也就出现了。

(由历史的逢七必变 解读2017)

“逢七必变”这句话来自《易经》

根据易经的说法,一为太极初始,二为阴阳,即男女雄雌,阴阳所生为三,就是后代,无数的万物阴阳后代就构成了万物。万事万物又分为六个阶段,由开始到结束的六步骤,而六步走完就已进入其他大情况,所以逢七必变。

“逢七必变”,泛指行事每遇“七”之序数便易起变化。意思是指某特定时间单位﹝指年或月或日或时﹞若被建立为起始点之后,当时间继续前行,至与起始点有“七”数之差距时便会出现变化。

在中国的时间哲学中,就有“逢七必变”之理。“逢七必变”并可被视为其中一种时间回圈的作用。

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历史上几次的大兴盛冥冥中似有规律。总体看起来,也的确是700年左右。

第一次是周公摄政的时候(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1036年),制定了各种利国利民的制度,周朝能持续800年少不了他的功劳,这可是孔子做梦都想梦到的人物!

第二次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登基),“寇可往吾亦可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大汉声威远播世界,所以即使是改朝换代了,外国人还是喜欢叫我们为汉人

(贞观之治盛景)

第三次是唐朝李世民的贞观之治(627年~649年),辉煌强盛、四方来朝。为什么我们被称为唐人?就是因为唐朝实在太强大了!

第四次是明朝朱元璋时期(1368年建立大明朝),推翻元朝统治、恢复汉唐衣冠,震动四方!俗话说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明朝之后虽有康乾盛世,也不过是落日的余晖。

大家期待的第五次兴盛是2044年。我辈就该奋发图强,创造东方奇迹。曾仕强教授认为,中国人的观念更正确:六六大顺逢七必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700年大盛一次的原因。

在西方神话中,上帝造天地人用了6天时间,最后一天累了要休息,于是一周就定了7天。

(1995年新疆尼雅,考古人员发现的五星连珠锦护膊)

当然,你可能对曾教授的话表示怀疑,但世界上就是有这么多巧妙的事情。在1995年新疆尼雅,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块“五星连珠”的锦护膊,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而据美国专家推测,2040年将再次出现“五星连珠”的奇观!

其实,即使不用什么预言我们也能感受到祖国的日益昌盛,不过不是坐着等,而是靠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

3

《易经》每个卦是六个爻,到了六爻过了之后,第七爻其实就是一个新的一卦了。

这是逢七必变的一个概念。

另外一方面从统计学的角度上来说呢,如果一支股票它连续涨,很难连涨七天的,如果涨到第七天它不做调整的话,一定是有很大的问题。

股市里还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认为最糟糕的情况七天之后、七年之后也会有变化。

在易经中,主要是研究“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


三生万物

一是整体。

二是矛盾。

三是协调。

整体是一,其中蕴含着彼此差异的局部。

局部的差异导致竞争,形成矛盾对立的二,即阴阳。

竞争的结局不是你死我活,最终导致协调。

协调之后的事物不可能是绝对的阴或阳了,而是混合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嘛。

事物之间彼此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传递着物质、能量、信息(统称为气),在整体上实现了和谐有序、持续演进的状态:冲气以为和。



道产生了一,这个一是万物之母,阴阳混成的东西,宇宙大爆炸最初的混沌蛋。之后产生了二,阴和阳两种物质,波和粒子。由这个阴阳物质,按照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五种基本属性的物质,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三,由几种基本属性的物质再相互组合排列,构成了宇宙万物。

4

“三生万物,逢七必变”,去大自然慢慢领悟吧,别把这些当“教条”,“圣典”。

”日出日落”周而复始,这不就是“变么”?你去书店买个地球仪,用电筒做太阳,旋转地球就可模拟出“日夜”轮回的变化。

一个“女”或“男”偶遇另一男或女,相爱而后生娃。一粒种子,种土中秋收数粒种。这不就是”一生二丶二生三丶三生万物”么?人拉出“屎”,“屎”化成肥养育植物,植物养动物,动物死亡养微生物等,这都不就是“三生万物”又相互转化么。

每周有七天,从一到日,而后又回到一。七天一转回,这不就“逢七必变”么?

事物都在运动,风丶光丶日丶月丶地球,都在旋转、运动。植物从“种子”到发芽丶分枝丶开花和结果,又结出无数种子;人从“卵子”丶“精子”结合成胎儿,而后长大成人又生一堆娃。越生越多,这不都在成长丶变化,不就是“一生二丶二生三丶三生万物”么?

几干年前老子观察自然就感悟到了,这也不是什么高深难以理解的“理论”,今天你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都还感悟不到,那你真是笨死了。

5

“三生万物,逢七必变”并不神秘,是古人观察大自然而得出来的规律,它所表达的思想虽然古朴,但是其中道理却是极其深刻。



一、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开篇就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宇宙的起源,是永恒的定律,周行不息;道生那个“一”是太极;太极生“二”就是阴和阳;阴阳是矛盾统一的对立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而阴阳相交产生第三者。

阴阳可以理解为男女,男女生育出的孩子就是那个“三”,“三生万物”是由阴阳所生逐渐演变为万事万物。下面重点说一下“三”。



“三”在古籍中写为“参”,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呢?参与!意思是阴和阳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共同参与创造,就产生了万事万物。

在中国的先哲眼里,所有事物都是阴和阳这两种力量交合所形成的。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里面都包含阴阳,正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之谓道。

二、逢七必变

“七”这个数很神奇。在全球主要的文化中,“七”往往代表着一个周期的时间。

七在西方世界里,一星期有七天,是因为在基督教文化中,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七天为休息日。圣母玛丽亚有七件快乐的事以及主祷文共有七部分等等,可见“七”在人们眼里代表神圣和吉祥。如果加以物极必反的思维去看的话,“七”既然代表美好的东西,那么过了“七”事物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在中华文化里,数字“七”的地位极其重要。我们的祖先最早崇拜“七”是源于天上的星星,北斗七星,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万经之首《易经》中,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个爻,从一到六,由初爻到上爻,如果再继续发展的话就进入下一个卦了,这是“逢七必变”。

举一个人体生理上的例子,女人的生理周期和“七”息息相关。在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在生理上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到七七四十九岁,便开始进入更年期。这是人体的“逢七必变”。

纵观中国历史,历700年一次大的兴衰。第一次在公元前8世纪周朝达成了封建的统一,是有史以来首度繁荣的盛世;第二次在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把封建的统一变为郡县的统一,成为十分强盛的帝国;第三次在公元7世纪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造就大唐盛世,以至于现在外国对中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唐人;第四次在公元14世纪明太祖朱元璋恢复中华王朝再兴盛世:第5次是14世纪+700年,约是21世纪,也就是现代文明,我们的民族正在逐步走向复兴。这是历史的“逢七必变”。



看到这,您可能觉得太迷信了,但不可否认确实有些东西以目前人类的智慧无法理解和认知,这个规律它就是这样存在着。

6

谢谢!老子道德经,总结很透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的人类、动物生物繁殖后代生长,都是遵循这一自然规律。

一粒种子撒在田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又收获许多…,世间万物也是如此,虽然生长期的长短不一,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其规律基本相同。

易经学问含八卦,逢七日始有变化。周一到周日,周日到周一,七天一轮回,时间重复始。

地球万物阴阳合,繁殖生长成世界;周而复始物不灭,逢七必变巧重叠。


7

“三生万物”是很深奥的道家精髓,没人敢说完全理解了,但是“三”文化在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并且中国很多文化观念都是来源于三。老子、孔子、孟子、曾子、王阳明、曾国藩等都说过很多关于三的名句,只不过是老子的三更具有概括性。

关于三的内容

儒道佛并成为三教,下面逐一说一说每个教内的“三”内容:

1、道教:

  • 三清:元始、灵宝、道德天尊
  • 三花聚顶:精、气、神

2、儒家

  • 三尊:君、亲、师
  •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 三才:天、地、人。
  • 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3、佛教

  • 三宝:佛、法、僧
  •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 三尊:西方三尊、药师三尊、释迦三尊
  •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 三学:戒、定、慧

关于三的名句

1、孔子:

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三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三忘:“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国的思想家,很多人都体现了“三”文化,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有王阳明的三字经、曾国藩的三戒等等内容。

对于三,几乎不存在什么争议,但是所谓的“逢七必变”十二十页认为不是变,而是轮混,就像星期一样,7天一个周期,周而复始,重新轮回。可以理解为:“逢七一轮回”

以上是十二十页的看法,道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8

三生万物,逢七必变,是我们的先贤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精辟总结。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二、三,并不是具体的数量计算,它是一种事物的泛指。

如果它是具体的数量计算,那就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了。

这里的“一”是指道体,用现在科学语言来形容的话,就是指宇宙的本源,而宇宙的本源,科学家将之概述为“能量”。

由此可以理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生万物,就是能量的变化,造就不同的事物,如果以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即是能量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状态。

能量的变化,让这个宇宙有了不同的天体,仙女座、太阳系等等天体系统也就形成了。

逢七必变,它是形容事物到了一种程度,状态会改变,我们可以理解为能量累积到相当的程度,事物的性质会有变化。

所以才有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续论。

逢七必变是能量到一定级别的变化。

古代的人,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划为卦中的六个爻,每个爻代表着事物的每种状态。比如乾坤的六个爻。

第一爻代表着潜龙勿用,到了第六爻代表亢龙有悔,这意味着第五爻的九五之尊,是最理想的状态,过了第五而跃到到了第六,就是事物由满到亏了。

如果再到第七,真实就是回归到第一爻,一切又重新开始,所以逢七必变,它里面的内含是一种能量状态的变化。

为了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我们古人的智慧则已说得很清楚: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因此,人道若想安稳,须学天道的平衡。

这就衍生了“凡事不要做绝”“做人留点后路”的睿智处世哲学,还有“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审美论调。

三生万物,逢七必变,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事物存在着客观的变化,我们须遵从这变化行事,逆其道而行,往往就是生死之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的温顺的人,因某件事处于极度愤怒的状态,是“逢七”的改变状态。

这时如果继续激怒这个人,就容易有不可预测的危险,所以需缓缓引导,将这种“逢七”状态引到平和的状态,才利于事物的持续发展。

所以,论述到底,三生万物、逢七必变,三、七就是能量的某个阶段,这个阶段容易变化,而我们处于三、七这种状态时,要懂得顺“道体”而为。

9

民间俗称“三”为“生”,取其谐音,生生不息也因此而来。

1、三生万物。

易经有云:一为太极为初始,二为阴阳,为男女雄雌,三为阴阳所生。

也就是指后代,无数的阴阳和他们的后代就构成了万物。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此类推。

“道”最为根本,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可解释为:

“一”是宇宙的终极规律,九九归一。

“二”可解释为阴和阳。

“三”,就是物质、宇宙万物。

2、逢七必变。

“逢七必变”,指行事每遇“七”之序数便易起变化。

“七”也指轮回,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俗称头七。

《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

《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头七,是一种丧殡习俗。死者魂魄会在“头七”返家,家人在魂魄回来之前,给魂魄预备饭菜。

守灵的亲朋必须回避,否则,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牵挂不忍离去,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也有传说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在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物件,让魂魄顺着“梯”飞升到天堂。

顾名思义,“三七”也是如此,每一个“七”都是要祭拜的,直至下葬。

逢七必变,是指某特定时间单位﹝指年或月或日或时﹞若被建立为起始点之后,当时间继续前行至与起始点有“七”数之差距数时便会出现变化。

世间万事万物都可分为六个阶段,对应《易经》的六爻,由开始到结束的六步骤。

祝福语中,“六六大顺,六步都好”,都由此而来。而六步走完便进入其状况了,故逢七必变。

举个我们常见的例子,一个星期有七天,以七天为一周如此循环,就是这个道理。

10

三生万物,逢七必变。讲的是宇宙中的自然生化之规律。也可说是人间万事万物的生化规律。

此语并不是说道家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而是自然宇宙所呈现的生化规律就是这个样子。

为什么说三生万物呢?并不是数字三能生万物,而是宇宙中有三样东西,也可说是三样物质能生万物。这三样东西即是天地人。

宇宙之始为太极,即一数,太极经过各种物质条件的成熟而生成两仪,即阴阳。有了阴阳的生化交合而生成了三才,即天地人,上中下,左中右。所以有了天地人的生成,就产生了四周方圆的广大格局。就在这广大的方圆之中,经过湿度和温度的融合,崔生了万物的成形而生出。这就是万物生成的来源……

逢七必变,是人类解析万物及阴阳变化的基生格式,也叫规律。这是一种解数的发现。如天上有七星,四方有七宿。月中有四七二十八值。

人们解析宇宙万物及人的生化方法,靠的是阴阳与五行,采用的是七星之象和八卦的分解。然八卦是靠六爻而生化的。六爻之内可任意变幻和推测,所以没有出七之说。而见七则又生卦了。所以折解万物是靠六爻而破析的。卦的基数也是以六为根本,余者可成新卦。

六又是重阴,七为首阳,見六为止,逢七又生,此为阴阳生化变幻之理。

自然俗规后人都会研究和效仿。如人间的作息以七为一周。人间丧事以七为一祀哀单位。四十九极阳之用数也是以四七而来的。七不出门是敬畏七星之意。红白不用七是因为七为阴阳相存太重的缘故。妻者也是以七顺意而来,为敬七之意。

七者,退一步入六为绝,进一步是八而生。是以七为万物之变数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