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正常来说一年应该是有365天或是366天,然而在1582年的十月份却有十天缺失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有计历方式误差大

在16世纪之前,欧洲使用的都是凯撒大帝时代就已经制定的儒略历,儒略历一年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每隔四年在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日,从凯撒大帝起到当时已经延续了将近1600年,到了16世纪的时候和实际的误差已经越来越大。当时年的近似长度和真实长度之间的差异已累计约10天。

改制

为了消除这个差数,罗马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改制,转而使用格里高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公历,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雷果里历10月15日,中间消去10天,让历法和回归年重新对应,开始使用新公历,因此教皇跳过了这十天,所以从1582年10月4日太阳下山后,第二天早上起来就直接跳到了10月15日。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最佳贡献者
2

手机日历一翻就看到少这几天。主要是由于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推行公历时,由于原先的历法产生时间误差近10天,所以推行新历法就直接删掉了10天。

公历由来

公历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格里历。

儒略历又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


但儒略历使用过程中累积的时间误差越来越大,也就有了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采纳里利乌斯改革意见、颁布推行格里历的事情。

误差形成

儒略历每年设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下来就是365.25日。然而实际中1回归年 = 365.2422日。

也就是《儒略历》比回归年365.2422日长0.0078日,也就是11分钟14秒。

公元325年5月20日,第一次在尼西亚举行基督教大公会议,在基督教逾越节(即现今之复活节)的日期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在春分后的、第一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为节庆,是每年3月21日。

到了1582年,1582-325+1=1258个回归年,比实际回归年时间长了近10日。

所以,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推行新的格里历时,直接删掉了10天。



历法的计算

其实,除了里利乌斯的计算外。元代的郭守敬在编写《授时历》时,推算出的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天,即365天5小时49分12秒,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25.92秒钟,公元1281年《授时历》实施,比格里历早了300年左右,两者都达到了同样的精度。


3

因为10月4日属儒略历最后一天,

实际上的次日,即10月15日属格里高利历第一天。

4

公元历,历史上人为更改日期有几次。

5

公元1582年某日,天主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罗马大施法咒。霎时间,风云变色,电裂长空,大雨倾盆,黑暗之中似乎连天地四极都在晃动,西方诸神莫不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喘。其门下信徒们则莫不战战兢兢,心中惴惴不安,不知教皇大人为何大肆施法,难倒教皇大人在和撒旦征战?一时间,人心惶惶,流言四起,兴奋者有之,准备起事造反者有之,脚底抹油溜之大吉者亦有之。然数日后,雨收云散,教廷却并没号令圣骑士组建十字军东征,而是颁布了新历法——格里历,废除原来的儒略历。只有个别法力高深的红衣主教发现十月五日到十四日教皇大人施法这几天的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被人为的从教众的记忆中抹去了,只留下一片空白,形成了一个历史的断层。

数百年后,西历大行于世。有人偶然发现这一历史断层,甚为好奇。然教皇早已跌落神坛久已,虽知其因,然却无施法之能补上这一历史断层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