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是忽必烈为何没能阻止蒙古的分裂,而是忽必烈造成了蒙古的分裂。

早在蒙哥当大汗的时候,忽必烈就已经在蒙古制造了分裂的迹象。



(忽必烈)

那时候,蒙哥让忽必烈总理漠南。所谓总理漠南,其实就是打理已经占领的金国的土地,为继续侵略南宋做准备。

忽必烈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大肆招募汉人知识分子,包括姚枢、刘秉忠、廉希宪等人(当然了,也不能说这些汉人知识分子就是汉奸,因为他们都是金国人,是金国里面的汉人。那时候,金国已经被蒙古给灭了)。这些汉人知识分子当时给忽必烈提了一个建议:如果想要安定被占的金国土地,同时征服南宋,首先要征服南宋老百姓的心。而要征服南宋老百姓的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汉化。

忽必烈认为这个办法非常好,于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包括日常生活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这种汉化措施的效果非常好,不但经济得到了发展,税收得到了很大的增加,忽必烈也获得了开明王爷的名声,得到了极大的拥护,获得了很大一批人才。

但是这件事,在蒙古本土内部引起了极大的非议。蒙古本土很多贵族是非常保守的,他们固执地认为,应该恪守蒙古人的传统文化,维护蒙古人的纲常礼仪,所以他们对忽必烈有很大意见。同时,忽必烈搞的这种“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让那些蒙古贵族们认为,忽必烈是在另立中央,差不多也就是要造反的意思。于是他们在蒙哥面前弹劾忽必烈,让蒙哥收拾忽必烈。



(蒙哥)

蒙哥听了,也对忽必烈产生了怀疑,于是做了一件事儿,查忽必烈的账务。因为漠南收起来的税,很大一部分是要上交中央的,所以就看忽必烈有没有截留。

忽必烈当然有截留。为了帮忽必烈蒙混过关,避免忽必烈被蒙哥惩罚,忽必烈的手下都纷纷把责任揽在自己头下。蒙哥惩罚了忽必烈的手下人,同时剥夺了忽必烈的权利,不让他再总理漠南,让他当了一个在家赋闲的富家翁。

可以说,从那一刻起,忽必烈已经跟蒙古本土的很多贵族,结下了梁子。

后来蒙哥发动南侵南宋的行动。他也没有让忽必烈参加。但是,攻打中原的中路进攻中,其他将领都打得不好,因此他还是让忽必烈重新统领兵权。

再后来,蒙哥在进攻南宋四川钓鱼城的时候,突然被打死。

大汗死了,议立新的大汗,就成了蒙古的一件大事。这时候,国内本土的蒙古贵族们,几乎一致同意,应该让蒙哥最小的兄弟阿里不哥当大汗。他们的理由有这几点:

一是阿里不哥是拖雷的幼子(嫡子中的幼子),蒙古本来有“幼子守灶”的传统,也就是说,立作为幼子的阿里不哥是理所当然的。二是蒙哥、忽必烈,包括旭烈兀出征的时候,在国内主政的是阿里不哥。阿里不哥继续主政,也是理所当然的。三是阿里不哥是恪守蒙古传统的人,这样的人当大汗,蒙古贵族们放心。

有这三点理由,他们理所当然地把阿里不哥推起来,让他当大汗。



(阿里不哥)

不过这件事情却遭到了忽必烈的极大不满,忽必烈算得上是蒙哥兄弟中,势力最大的一个。于是他把军队从南宋撤回来,率军往北攻打阿里不哥。

当然了,光是这样打还不行,他必须要获得大家的拥护,但是蒙古本土的贵族们都没有拥护他的,包括三大汗国(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都不拥护他。唯一态度模糊的,是正在西亚西征的他的三弟旭烈兀。于是忽必烈积极争取旭烈兀的支持,最后,旭烈兀选择了支持忽必烈。

这场仗,忽必烈打赢了。但是他和蒙古本土贵族们彻底决裂了,尤其是三大汗国,他们也趁机不再听从忽必烈的指挥。忽必烈在这种情况下,也只好听之任之。虽然表面上没有承认三大汗国的独立,但这三大汗国实际上已经独立了出去。

对于唯一支持他的三弟旭烈兀,他当然也不会干涉他,任他建立伊尔汗国。

这样一来,整个蒙古帝国,就分成了蒙古本土(元)和四大汗国了。

最佳贡献者
2

忽必烈为何不能阻止蒙古帝国的分裂?因为如果蒙古帝国不分裂,忽必烈就当不上元朝皇帝,更当不上名义上的蒙古大汗。

从窝阔台系到托雷系

蒙古帝国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在统一蒙古各部之后建立的国家,后来通过两次蒙古西征和灭西夏以及灭金的战争,到窝阔台时期,蒙古帝国已经拥有了差不多三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亚欧大陆的霸主。

蒙古帝国和后来的四大汗国

在铁木真死后,本来蒙古帝国的汗位已经落入窝阔台家族手中,但托雷家族却一直对此存有异议,因为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托雷家族认为自己才是蒙古汗位合格的继承者。但在公元1241年,窝阔台在一次饮酒之后暴亡,有人猜测窝阔台的暴死其实是托雷一个遗孀在其酒中下毒的结果。

蒙古大汗窝阔台

而窝阔台死后,蒙古的下一任大汗又出现了难产的情况,因为蒙古人不知道在窝阔台的几个王子之间该如何取舍,所以窝阔台的第六个皇后乃马真后监国长达四年之久。后来各方倾向于让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出任新一任大汗,但这一决定却遭到了铁木真长子长孙拔都的抵制,因为他和贵由一贯不和。所以他拒绝出席为了选举贵由而举行的两次忽里勒台大会。但最后蒙古人还是在拔都缺席的情况下选举贵由为大汗。

但经过这些拖延与变故,窝阔台家族内部裂痕已经浮现,权利基础已经出现动摇。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贵由继位之后,却还非要拔都重新臣服,经过几次施压,拔都表面同意认可贵由的大汗地位,并从自己在东欧的封地启程向蒙古本部出发,去朝拜贵由。

贵由此时也开始向西出发,迎接拔都,但在此时,贵由却也和父亲窝阔台一样暴死了。许多人怀疑还是托雷的某位遗孀或者拔都派人暗杀的。而在随后举行的推举新大汗的忽里勒台大会上,好容易赶回来的拔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拔都在大会上坚称贵由继位就违背了窝阔台的遗愿,因为窝阔台当时是希望自己的孙子失烈门即位。而当窝阔台家族此时想让失烈门即位时,忽必烈则跳出来说当时贵由即位时没有按照窝阔台的遗愿,现在再想执行其遗愿已经晚了。

总之通过各种权力斗争,最终蒙古帝国的汗位从窝阔台家族转移到了托雷家族,托雷的儿子蒙哥最终成功上位。但八年之后,蒙哥在南征途中突然死亡,这时本来还是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应该让托雷的幼子阿里不哥即位。但忽必烈这时却学起了窝阔台,他要抢汗位。

忽必烈再次夺位

而忽必烈想抢汗位在蒙古本部和铁木真时期分封的其它三个汗国都得不到支持,只是获得了刚刚在第三次西征中建立了伊儿汗国的亲弟弟旭烈兀的支持。无奈之下忽必烈只好大量任命自己在南征途中收服的汉人势力,建立了元朝,并利用自己在汉地积累的实力对蒙古本部实施封锁,还利用汉人军队打击阿里不哥的军队。但最终忽必烈在汗位争夺战中获胜,阿里不哥在公元1264年向忽必烈投降,两年之后在囚禁之中身亡。

忽必烈建立元朝就是为了取代蒙古帝国

但忽必烈虽然重新占据了蒙古本部,却再也没有得到伊儿汗国之外的其它几大蒙古汗国的认可,而此时的忽必烈虽然拥有了蒙古大汗的头衔,却已经无力再让其它几大汗国臣服,蒙古帝国正式分裂。

所以虽然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名义是继承了蒙古帝国的汗位,但实际上他却是蒙古帝国的埋葬者,甚至从特定角度可以说,是他灭亡了蒙古帝国,囚死了蒙古帝国最后一位大汗,因为他不这样做,就无法成就自己的帝国。所以忽必烈不是无力阻止蒙古帝国的分裂,而是他主动促成了蒙古帝国的分裂。

3

1206年,一代枭雄孛儿只斤·铁木真在大忽里勒台称汗,尊号“成吉思汗”,标志着“蒙古帝国”的崛起。在成吉思汗及其子侄的南征北战下,蒙古帝国国土横跨亚欧大陆,面积达三千余万平方公里。但是1259年蒙古帝国大汗蒙哥突然死于钓鱼山下,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引发内战,忽必烈最终虽然获胜,但是因为阿里不哥获得了更多蒙古王公的支持,使得蒙古帝国瓦解,四大汗国都获得了实质上的独立,与元朝战争不断。蒙古帝国的分裂是有其必然因素的,谁都阻止不了。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后,他的几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等人就是其主要助手,立功无数。因此蒙古数次西征后,成吉思汗将西方大片被征服的土地分封给几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术赤的钦察汗国、次子察合台的察合台汗国、第三子窝阔台的窝阔台汗国,将蒙古本部留给托雷,这些人手中握有庞大的领土和强大的军队,埋下了分裂的祸根。

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凭借着建国的崇高威望和父子血脉亲缘关系,自然能够维持整个帝国的稳定;等到蒙哥继位的过程中,蒙古帝国各部分因为争夺汗位、争夺土地爆发了很多冲突,再加上成吉思汗的子孙经过几代繁衍血缘关系也远了,蒙古帝国自然有了分裂倾向。

而1259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引爆了蒙古帝国暗藏的危机。蒙哥继位大汗后,让自己的四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也就是中原地区)事务、六弟旭烈兀率军西征、七弟阿里不哥留守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

忽必烈还没开始掌权的时候就接触了很多中原汉地的人,招募了大批汉族知识分子担任幕僚。1251年,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后,任用了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史天泽等汉人掌控军政大权,并且推崇儒家教育、主张“行汉法”,推动蒙古汉化。而忽必烈的这种行为损害的是大部分蒙古王公的利益,毕竟要把权力分给别人谁都不干。因此1259年蒙哥汗突然暴毙后,大部分蒙古王公都支持反对汉化的阿里不哥继位,特别是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更是阿里不哥的主要支持者。

忽必烈在蒙古王公中的支持者虽然少,但是掌控的力量却比阿里不哥更强。首先蒙哥汗死的时候正在带领大军进攻南宋,忽必烈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得了这支大军的统帅权;其次忽必烈坐镇中原,获得北方汉人支持,不论是人力、物力都在阿里不哥之上。经过四年惨烈内战,忽必烈彻底消灭阿里不哥,但是大部分蒙古王公并不承认忽必烈是蒙吉大汗正统,各大汗国纷纷独立,忽必烈的权力仅限于东方。

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朝,将蒙古的统治中心由漠北哈拉和林迁到大都,忽必烈此后虽然一直想依靠外交、军事等手段重新统一蒙古帝国疆土,但因为多年征战积累下的仇恨以及执政理念不同等原因,一直没有成功。直到1304年元成宗在位时期,四大汗国才在名义上承认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尊奉元朝为宗主,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分裂局面。

蒙古帝国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分裂的命运,领土横跨欧亚大陆,境内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宗教冲突、文化冲突等等问题使得完全统一是不可能的。

4



蒙古帝国迟早是要分裂的,忽必烈只不过起着推动作用,他根本改变了不了这个现实,在拥有权利和荣耀的背后,却被一部分蒙古人示为叛徒,分裂的制造者。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忽必烈取得汗位的同时,另一个弟弟阿里不哥也先后称汗,顿时蒙古帝国出现两位大汗。天无二日,地无二君,是硬道理,蒙古皇族内部沸腾起来,他们经过蒙哥汗长期平静后,受到的长期压制这时候突然爆发起来。各支系诸王出现两极分化,支持阿里不哥的一份占主导,因为阿里不哥是拖雷家幼子,有幼子守灶一说,阿里不哥于是按常理在蒙古核心地带继为大汗位,西方诸王包括重要钦察汗国别儿哥,察合台汗国兀鲁忽,窝阔台汗国海都都一致支持阿里不哥,原因是他和大哥蒙哥一样是遵守蒙古传统有能力的唯一合适人选。还有蒙哥儿子,东部诸王塔察儿儿子,旭烈兀儿子他们在阿勒泰地区开了一场忽里台大会一致推举他为大汗。阿里不哥同样在中原接收了蒙哥的西路军,甘肃和四川云南一带都受阿里不哥节制,哪里有大将浑都海统帅。所以说阿里不哥优势很明显,他已经算是蒙古帝国真正统治者了,如果当初没有忽必烈什么事,阿里不哥若成了大汗,蒙古帝国就不会很快分裂,他还继续实行先祖们扩张计划,到那时西亚和非洲难逃一劫,南宋相对稍缓一些,阿里不哥只会让南宋承受压力,并不能灭掉他。


可现实没有给阿里不哥机会,忽必烈的能力他根本就不能比的,忽必烈本身就是具有实战经验的野心家,他那时风头甚至都盖过蒙哥,消灭大理,将大宋逼近长江一线,强攻鄂州,都是他一人所为。忽必烈常年在汉地生活,治理汉地经验丰富,先后拥有邢州,金莲川,京兆和河南治地,手下的汉臣武将也众多,有姚枢,郝经,董文用,廉希宪等等。蒙哥汗让忽必烈治理中原也从而给自己栽培了一位对手,忽必烈最喜欢李世民,恰恰是李世民干掉了哥哥李建成。可惜蒙哥等不到那个机会了,他死在了雄心勃勃的事业上,在攻宋战争上,不幸中炮而死,蒙哥死的仓促,没有来得急立遗诏,大汗一死,汗位空旋。阿里不哥在漠北扶持其儿子玉龙达失监国,他们最有可能抉择大汗位。而忽必烈呢,种种说明他虽然有野心和战功,可却没有条件。忽必烈在蒙哥南征之际,被收了军权,半途由于塔察儿指挥无能,不得不重起用忽必烈,忽必烈那时还掌握东路军大权,他靠此才发家的。


在阿里不哥得势时,忽必烈势力渐渐浮出水面,他渐渐向河南,河北和陕西渗透,燕京也不保,汗庭派来的官员脱里赤没有接受成。忽必烈势力瞬间逼近漠北,他得到了东部诸王和汉族贵族拥戴,在开平开忽里台大会称汗,正式设中原年号,改为中统。阿里不哥自然不甘示弱,他在暗地扩充军力,进一步清剿叛军忽必烈,由于忽必烈拥有强大的中原作为后盾,汉臣出谋划策,他切断了通往国都和林补给,阿里不哥势单力弱,守旧的贵亲们哪有能力阻挡住忽必烈汉军的进攻,瞬间如一盘散沙一样,西北失手,中原全境落入忽必烈手里,阿里不哥空守漠北,又逃亡蒙古西北,投奔察合台汗国。


至此大元版图邹型出现,可当他们开战时,西部诸王在干什么呢,拥有广大俄罗斯版图的钦察汗国已明显不承认忽必烈是大汗,认为他实行汉法,是对祖宗的诋毁,钦察汗国早在太祖末年已和中央出现矛盾,定宗时闹得不可开交,宪宗后干脆自治了,忽必烈在位时,不想拖雷家永远霸占汗位,不如独立出去,现在机会来了,他不承认忽必烈大元朝廷,嘴上说是心里却不服。而察合台汗国呢,忽必烈为了得到他们支持,将阿姆河和金山一带擅自赐给察合台后王,形同分裂。而波斯一带呢,阿姆河到埃及领土也被忽必烈划了出去,目的就是换取五弟旭烈兀支持,旭烈兀伊儿汗国独立了出去。原属大汗管辖的西域大片领土瞬间奔盘,再加上窝阔台后王起哄,也拿了蒙古西部一片土地,自立为汗,成了窝阔台汗国。

同时忽必烈虽然打败了阿里不哥,可却失去了西方一大片疆域,由于边远,不适于管辖被遗弃,阿里不哥的出现直接导致蒙古帝国分裂。忽必烈当初若一个人称汗,作为七弟阿里不哥退一步想,同父同母的兄弟,因何闹成这样,他素来反对汉法,与忽必烈不和,新旧派的出现导致了蒙古帝国最终走向分裂。

如果当初成吉思汗还在,早早把这事办完,汉制推行下去,那些分裂基因的子孙们就不会这样,可现实没有假设,蒙古帝国由于面积过于庞大,不便管理,分裂是迟早的事,忽必烈的大元帝国相对来说即便没有西部四大汗国,也算最大的,他也是满足的。因为他消灭了南宋,做到了先辈们从来没有完成的功业。

5

这一点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

首先,第一条成吉思汗一生最重大的一个决定就是规定他四个孩子里面除了窝阔台以外,其他的孩子都不具备继承汗位的资格,可是问题便在于,除了窝阔台以外,还有一个法定的继承人拖雷。

两个人为了成吉思汗遗留下来的汗位,可以说是大大出手,双方举行了机会长达40多天的议论,里面造这个结果就是窝阔台继承汗位,可是这并不能解决本质上面的问题,拖雷的实力依旧强悍,而且窝阔台在这之后多次进攻金的关中地区,可以说铩羽而归,即便是请求了成吉思汗手底下第一战将,速不台也没有办法拿下金的关中地区,以往百战百胜的蒙古军队在这一回却遭遇滑铁卢市的失败,可以说内部出现的矛盾是占据一个很大的地位。

迫于无奈之下,窝阔台之下,汗位继承人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了蒙哥,事实上,他是拖雷的孩子,但是拖雷把他过继给了窝阔台,然后蒙哥继承了汗位,但是蒙哥和忽必烈之间是亲兄弟,忽必烈是拖雷的孩子。

这就他妈的很闹心了,蒙哥是拖雷的孩子,忽必烈是拖累的孩子,两个人之间是兄弟之间的关系,游牧民族兄终弟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况且在中央王朝。忽必烈他的实力明显要强于其他几个兄弟。而且蒙哥再战死于南宋的时候,并没有确立继承人究竟是谁,这就给忽必烈一个很大的空子。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忽必烈继承了汗位,并且创立了元朝,可是问题是你是托累一个派系的,你不是窝阔台,你的哥哥至少还继承过去成为别人的孩子,你是没有任何名义的,这一点立刻遭到了其他派系的进攻,尤其是当时的四大汗国,可以说,这本身就是成吉思汗自己给自己的子孙挖的一个坑,而且在这其中双方爆发过血腥的屠杀,窝阔台上为以后,拖雷不明所以死了,然后就是对脱离家族一系列的屠杀,在蒙哥上位以后,又是对窝阔台家族进行屠杀 双方你来我往,互相还礼,也让当时在其他地区的各大家族感到瑟瑟发抖。

第二点就是当时实在太大的疆域,让人实在感觉无从下手,现在我们有手机,电脑,电话等等不同的东西,可以在千里之外传递信息,但是在以前的山川阻隔不说,而且交通工具极其落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天高皇帝远。(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中央传达的命令,可以说到达其他地方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一纸空文。

忽必烈不傻,他知道与其去要那些不臣服于他的人城府,他到还不如管好眼下的事情,对于忽必烈来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于南宋的进攻,以及如何去管理接下来接纳进来的大量的农耕文明,至于说和其它的蒙古部落之间产生隔阂,并且大大出手,这一点忽必烈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诞生,大家都是一家人,最后打架便宜其他人,况且只要我的实力够强悍,那我还是家族老大,我还是能够统率其他的人。

在蒙古草原上面可以说实力为尊,谁的实力强悍,谁就能够继承汗位,忽必烈也不急于求成。

6

这么说吧,如果忽必烈能够继续保持蒙古帝国的统一,那么说明他的威望是绝对不会低于成吉思汗的。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些远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王公们也只将忽必烈当作一个同辈的幸运儿,从未踏足东欧这块土地的忽必烈凭什么踩在他们头上?

事实上,这种分裂,蒙哥也要负一定责任。

他没有在自己的家族内部有意指定一个接班人,也从来没对继承人问题表过态。在他于1258年启程征服南宋时,留下了阿里不哥管理哈剌和林,但并没有进一步加强阿里不哥的权势,势必导致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谁也不会服谁。拖雷系的分裂给了其他支系的成员以机会来谋求自立,大家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凭什么要永远受制于自己的兄弟。

比如在蒙哥的大清洗中幸存下来的察合台诸王迅速在中亚试图脱离拖雷系的控制。

窝阔台系也同样不满,甚至在蒙哥时期就展现出来了。海都在1256年的时候逮捕了蒙哥派来的一个使者,并且拒绝放回去,蒙哥当时忙于准备对宋战争所以没有采取行动。到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时,海都更是乐得看到拖雷系内斗。

唯一好一点的是旭烈兀,但旭烈兀是在今天伊朗这块儿发展,而且亲兄弟也要讲利益的。

至于山高皇帝远的术赤系,就更加不满了。而且蒙古宗王间产生的领地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1252年的时候,蒙哥本来把格鲁吉亚封给了金帐的别儿哥汗,但旭烈兀径自吞并了,气得别儿哥1262年联合马穆鲁克王朝入侵伊朗,这也是一个蒙古宗王联合异族势力对付另一个蒙古宗王的先河。

接前文所说,金帐汗国的家伙们正紧盯着高加索呢,这种情况下旭烈兀会为了忽必烈的利益而放下自己的烂摊子?同时,人家别儿哥已经俨然是穆斯林的保护者了,要来讨伐旭烈兀屠杀巴格达,处决哈里发的罪行了。

所以,文化,民族,宗教,现实利益的诸多分裂,使得忽必烈怎么想统一也回天无力了。

7

忽必烈不组织蒙古分裂有着致命的因素。

威望不够

首先来说,忽必烈的号召不够,他不像他的大哥蒙哥有威望,蒙哥是元宪宗也就是上一任的皇帝。在当时能够驾驭整个蒙古帝国也只有他,主要是因为他受到钦察汗国拔都支持。

蒙哥可以把蒙古帝国牢牢控制在一起,除了他有着铁腕手段外还有个原因,就是他的核心是以蒙古为主,不蹈他国之法,蒙哥身处哈拉和林,紧握帝国权利,哈拉和林处于帝国的核心地带,蒙古宗王不忘祖宗的地方。

然而,到了忽必烈的手上后情况就改变了,蒙古之所以会分裂,其主要原因还是他获得的汗位不合法,尤其在西方,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等国,他们都是支持他的六弟阿不里哥的,原因是阿里不哥的幼子守灶是蒙古人传统的捍卫者。

而忽必烈则不同,他虽有实力,可是却违背了蒙古祖训传统,所谓阿里不哥所说的,忽必烈执意推行汉法制汉,处处为蒙古挚肘,反对汉法制汉,对祖制的观念不会改变,忽必烈的这些事也被当时西方的诸王和本土守旧派落了口实。

急于称王

后来,忽必烈害怕阿里不哥对他设下陷阱,没去为蒙哥奔丧,直接从宋国战场搬师回到漠南闪电河称汗,这让当时在和林的各大臣和宗王们非常愤怒,每个人都觉得忽必烈的这个做法明显的就是在自立门户。忽必烈提前称汗并将年号改成中统,其意为中原正统,这让阿里不哥极度不舒服,他同样也称汗,此时的蒙古突然出现了两个皇帝。

忽必烈虽然有东北蒙古诸王和旭烈兀波斯汗国的支持,可当时的钦察和察合台、窝阔台占了蒙古发言权的一大席位,所以忽必烈光有实力不行,主要还是要威望。而忽必烈的所作所为恰恰让他的威望降到极低,他打败阿里不哥后,将国都定在北京,放弃蒙古国号,用易经的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

这种举动导致了西方的三个汗国的不满,与他们的国号不符自然不服气,蒙古国就等于被架空,于是他们纷纷自立为王。忽必烈为了取得称汗机会,把土地划分给了各个汗国,旭烈兀也是在那次的划分中建立伊儿汗国,察合台也得了一块土地。

各汗国自立

忽必烈想名正言顺的当中原的皇帝,又想当整个蒙古的大汗,想让得到土地的各国在中原支持他,于是再次召开了库里台大会,拥有波斯的旭烈兀答应了;迫于压力拥有俄罗斯的别二哥也答应;中亚的阿鲁忽也答应了。

可是到来年,旭烈兀、别二哥相继去世,这就让统一蒙古的大会没开成,忽必烈此时心急了,为了尽快的把汗位得到,便于元朝、察合台、窝阔台出现了摩擦。忽必烈当时没办法控制住各汗国的独立的念头,毕竟各汗国自治多年,而蒙古的大汗现在成了虚名,忽必烈拥有的只是金、夏、宋、大理、吐蕃这些中原一隅。

后来蒙古西方各汗国只是名义上承认元朝为大汉汗国,但仍是高度自治,所以说不是忽必烈不阻止蒙古帝国的分列,而是他没有这个能力和威望。

8

蒙哥在钓鱼城被打死之后,蒙古本部出现激烈的汗位争夺战,分成两派,阿里不哥和忽必烈,蒙古贵族基本支持阿里不哥,忽必烈在本部的势力太弱,不得不依靠原金国的汉人世家大族。

得到汉人的支持之后,忽必烈的实力大增,于是率军主动进攻阿里不哥,几仗下来,阿里不哥均被击败,不得已于五年后归顺忽必烈。然而,其它汗国乘机独立,不再受蒙古本部约束。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曾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缅甸,甚至印尼等地进行过远征,结果,基本都铩羽而归,尤其两次远征日本都因为风浪毁船而失败。

对于三大汗国更不用说了,打得赢还好,万一也打输了,连名义的宗主国也没了。所以,除非时机合适,否则,还是别打汗国的主意了,何况汉人世家大族对于那些蛮夷之地也是兴趣了了。

9

忽必烈不仅不能阻止蒙古帝国的分裂,事实上正是因为他才使蒙古帝国的分裂成为定局:

公元1206年一代天骄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开的忽里勒台大会上被蒙古贵族拥戴为成吉思汗,这标志着蒙古草原诸部混战时代的结束,统一的蒙古汗国由此形成。蒙古汗国的建立仅仅只是这个帝国扩张的开始,很快整个亚欧大陆都将感受到蒙古人带来的恐惧:成吉思汗六年亲率大军伐金,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三月集兵大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jiǔ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北方诸部族人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炮军,攻城以炮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炮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为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四处掠夺工匠艺人,一城即掠数万。随后建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蒙古旋风”之称。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

成吉思汗十三年蒙古人在追击乃蛮王子屈出律的过程中趁势西征灭掉西辽,打开了通往西方的道路。由于此时蒙古的主要精力还用在对付东方的金国,一时无力对西方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尽管如此成吉思汗还是派出商队前往西方贸易以扩大蒙古的对西方的影响力。成吉思汗十四年花剌子模讹答剌城的海儿汗杀死了蒙古汗国的499名和平商人,其国王摩诃末又武断地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花剌子模的鲁莽行为终于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最终蒙古成功灭掉花剌子模,一直向南推进到印度河流域,顺利占领今中亚到欧洲东部以及伊朗北部的广大区域。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三条著名的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守成吉思汗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金。公元1236~1242年成吉思汗长孙拔都率军西征,饮马伏尔加河,征服罗斯诸公国(今俄罗斯欧洲部分),日耳曼诸王公、波兰、匈牙利组成的联军也被蒙古旋风席卷。此次西征后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构筑萨来城(今阿斯特拉罕),正式建立钦察汗国。就在此时远在东方的蒙古本部传来窝阔台大汗去世的消息,拔都匆匆返回参加选举新大汗的忽里勒台大会,这次西征因此结束。1253~1259年蒙古发起第三次西征:这次西征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指挥,蒙古军团从首都和林(今蒙古国哈拉和林)出发,征服了阿拉伯帝国。蒙古兵锋一直挺进到叙利亚,眼看蒙古军团就可以乘胜攻打埃及进入北非,构建跨越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时东方的蒙古本部再次传来一个消息: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重镇——四川合州钓鱼城时逝世。旭烈兀匆忙率军东返,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趁机杀入叙利亚,成功阻击了蒙古西进的兵锋。

蒙古帝国的扩张速度实在太快了——从东方的太平洋沿岸一直到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城下,从白雪皑皑的西伯利亚一直到热带岛礁曾母暗沙都被蒙古铁蹄如飓风一般席卷。而在蒙古帝国的扩张征服过程中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等各藩王手中无不握有庞大的领土和强大的军队,这就为蒙古帝国日后的分裂埋下了隐患。以蒙古的人口统治如此偌大的国土,加之蒙古本身才刚从原始部族过渡而来。尽管他们能马上取天下,然而却未能使帝国各地建构起统一的政治经济联系,因此当他们面对人口比自己多得多、文明也更为先进的民族时迅速和当地人口出现了融合迹象:西征的蒙古人绝大多数同当地的突厥人融合并皈依了伊斯兰文明。与此同时蒙古黄金家族内部的争权夺利更加剧了蒙古帝国分裂解体的进程::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认为长子术赤并非成吉思汗亲生,于是在窝阔台继任大汗后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就联手排挤术赤系,这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儿子蒙哥主动向术赤之子拔都示好。实际上后来在蒙哥就任大汗一事上拔都出力甚多,坐上汗王之位的蒙哥投桃报李予以拔都相当的自治权,拔都建立的钦察汗国实际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既然蒙古帝国分裂解体的种子早已埋下,那么蒙古帝国正式分裂解体的标志性事件又是什么呢?

公元1260年蒙古汗国的开创者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即大汗位,在这里他接受汉族幕僚的建议:颁布即位诏书,称皇帝,以示自己的正统王朝统治者身份。忽必烈的政治志向远超其兄蒙哥、其父托雷:他企图变革蒙古汗国的国家体制——他不仅要做蒙古帝国的大汗,还要做中原正统封建王朝的合法继承人。忽必烈这一行为引发了帝国政坛的大地震:忽必烈所依靠的主要是自己的嫡系军队以及汉人幕僚的支持,他仿行汉制建元称帝的做法令主张维持蒙古旧俗的保守势力感到了深深的忧虑,于是他们在蒙古本土召开忽里勒台大会选举忽必烈的幼弟阿里不哥为大汗。这样一来蒙古帝国就同时出现了两位最高统治者:一个是仿照汉制登基的忽必烈皇帝,一个是蒙古本土贵族选举出来的阿里不哥大汗。此后由于权力和意识形态之争忽必烈与幼弟阿里不哥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汗位争夺战,在这一过程中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均站在阿里不哥一边与忽必烈为敌,只有忽必烈的亲弟弟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站在忽必烈一边,而这其实是忽必烈承诺给予其更多自主权而争取到的。

10

忽必烈如果不想让蒙古分裂,在继位之前,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像察合台一样,放弃争夺汗位,拥护阿里不哥。当时的蒙古帝国之下,除了忽必烈和东方三王族,基本上都是拥护阿里不哥继位的。

在蒙哥时期,再次发动西征,旭烈兀远征中东,占领了波斯地区,东方则是让忽必烈在金莲川开府,把灭南宋的任务交给了忽必烈。但不久之后,蒙哥就对忽必烈起了疑心,于是自己亲征南宋,让阿里不哥留守蒙古草原本部。

蒙哥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他死后有继承权的包括他的三个弟弟,也就是旭烈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得到蒙哥汗的死讯后,旭烈兀停止继续大举进攻埃及的行动,准备返回蒙古本部,但他离得太远,所以并未实际返回,继承人只剩下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被蒙古各部视为最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尤其是当时蒙古各部中实力最强的金帐汗国的掌门人别儿哥,也是支持阿里不哥的。之前贵由汗突然去世,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争执不下,就是在拔都的支持下,蒙哥汗才得以脱颖而出,继承汗位。

但忽必烈突然悄悄返回开平,在东方三王族的支持下,继承了汗位。虽然忽必烈也举行了忽里勒台大会,由东方三王族推举为大汗,程序上看起来是合法的,但却遭到了蒙古其它各部的集体反对。只有察合台汗国的后裔支持忽必烈,但他当时的影响力很小。

在阿里不哥继位之后,忽必烈仍然强行自行继任蒙古大汗,这是蒙古帝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在其它蒙古各部看来,忽必烈的这种行为就是叛乱。这样,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之间的纠纷就只能通过战争解决了,这同样是蒙古帝国历史上第一次发生内战。

但当时支持阿里不哥的势力中,别儿哥正准备越过高加索山脉,进攻旭烈兀汗国,并没有以实际行动支持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当时能够动用的军队,主要是随他留守蒙古本部的军队,跟随蒙哥进攻钓鱼城的军队本来也是支持阿里不哥的,但在返回蒙古的路上,在六盘山附近被忽必烈强行解散。

在之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争中,忽必烈依靠东方三王族的支持,与阿里不哥形成了相持的局面。但忽必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在于,他控制着从华北地区经开平到和林的运输线,而和林是非常依赖来自华北的物资供应的。

忽必烈切断了这条物资供应线,和林就坚持不了多久。最后,也正是因为物资短缺,阿里不哥不得不放弃和林,向西退到中亚一带,继续与忽必烈相持。此外,忽必烈也调动了一部分华北的汉人军队参加战争。也就是说,忽必烈是以华北地区的物资和人力来与阿里不哥争锋的。

等到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争结束之后,忽必烈就把重点放在进攻朝鲜、南宋,甚至还进攻了日本,而对和林以西的中亚地区则只是采取监视态度,并没有主动进攻和林。灭了南宋之后,阿里不哥卷土重来,再次占领和林,忽必烈又命灭宋的伯颜率军作战,再次战胜了阿里不哥。

这时候,如果要想重新完成蒙古帝国的统一,忽必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沿着成吉思汗西征走过的路,派军队进攻中亚地区,只有占领中亚,才有可能迫使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完全臣服。但忽必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比较保守的态度,只要蒙古其他各部不公开叛乱,他就宁可息事宁人。

但在忽必烈时期,蒙古的四大汗国仍然没有完全分裂,阿里不哥投降之后,忽必烈名义上成为蒙古帝国的共主,但实际上其它三大汗国各自为政,中亚更是乱成了一锅粥,伊尔汗国曾经有意进攻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又有意进攻伊尔汗国。到元成宗铁穆耳时期,蒙古帝国才正式四分五裂,各个汗国完全自行其是。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