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们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随性。以明清两代的皇帝为例,每天在紫禁城里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严格规律的。
皇帝的日常时间表
如果看到皇帝日常生活的时间表,就会发现他们的生活实在无法与快乐联系在一起。高高在上的皇帝,为万民敬仰,一举一动都应该遵守礼仪,稍有瑕疵便失了威仪。因此,历代皇帝的生活,几乎每一分钟无不处于被规定之中。
清朝康熙皇帝曾在遗诏中感慨地说:“自古帝王多享年不永,书生们每每因此多有讥评……做大臣的,想做官就做官,不想做就不做,回家优游度日。而皇帝们就没有这样幸福,皇帝的重任是不可以托付给旁人的。当了皇帝,就没有退路,怎么敢奢想安逸!”
清朝皇帝大致的生活时间表:
天天“上班”,假期休想
明清时期的皇帝几乎每天都要处理朝政,极少有单纯的休假。清朝皇帝早膳后便要端坐于乾清门“御门听政”,期间的礼仪规范相当严格:奏事开始后,大臣从东阶上门,列跪,尚书大人先手捧折匣走上前,先将奏折恭放在案上,然后跪下口奏政事。每奏一事,皇帝便要降旨,宣布处理意见,然后由大学士或学士承旨。所有政事奏完后,大学士、学士起立,从东阶走下,皇帝才能起驾回宫。
批阅奏折也是皇帝每天都要处理的政务,勤政的皇帝常常会批阅奏折到深夜,当然也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做到的。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都勤于理政,亲自批阅奏折,有时一天批阅奏折几十件、下达谕旨十几道,奏折的批阅一般数十字至数百字。
永远做不成快乐的吃货
想吃啥就能吃到啥?那你可能想多了,皇帝用膳受到的约束更多。清朝的皇帝每天早晚两次正餐,即早膳和晚膳。用膳前,御膳房的太监们会手捧红色漆盒排着队进来,将饭肴、菜点、汤羹等摆上桌。皇帝就座后,太监先要走一遍试毒流程,品尝或用银牌试每道菜,再递呈给皇帝享用。皇帝一般单独用膳,无特别旨意任何人不能与其同桌。
清朝皇帝用膳的规定,一道菜最多只能吃三口。如果皇帝喜欢吃某一道菜,当吃到第三口时,身旁服侍的太监就会把这道菜撤下去,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呈上这道菜。这么做是为了预防有人了解到皇帝的喜好,在饭菜中下毒。
统一工装,头顶重冠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穿戴是不能由着自己喜好进行的。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甚至同一天的不同时辰,其穿着都有严格规定。
比如皇帝在重大典礼活动时要穿衮服,上朝理政时要穿朝服,喜庆节日时要穿吉服……有时候一上午就需要更衣三次。服饰对于皇帝来说,不只是为了御寒或蔽体,更重要的是为了彰显皇权威严。
皇帝还要戴头冠,朝冠、吉冠、便帽……头上绝不能空着。据《东北三宝经济史》记载,清朝皇帝的朝冠上仅珍珠就装饰有珍珠37颗,玉带上装饰小珍珠132颗,可见整个头冠有多重了。
与后宫女人的那点事儿
明清时期,宫中有专门负责管理皇帝卧房事务的机构,即“敬事房”。一般来说,皇帝除了与皇后同住并无限制,其他嫔妃一律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皇后对皇帝宠幸哪位妃子也有一定的决定权,皇帝是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某位妃子住处的,需要事先以“书面文件”通知皇后,然后由皇后盖上凤印才行。
敬事房太监晚上会守在窗外,敬候事毕。为了防止皇帝行房时间过长而损伤身体,太监会在外高唱:“是时候了。”如果皇帝仍然继续,太监会再喊一次。喊到第三次,按规矩皇帝就不能再拖延了。
“捡史君”说:当皇帝这种工作,本君可不干,还是安安静静当个普通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