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简单回顾一下夺门政变的过程。
天顺元年正月十七日深夜,石亨、张靰、徐有贞和太监曹吉祥等人发动政变,事先秘密禀报过孙太后和太上皇本人,得到他们的肯定。
石亨一伙首先打开宫门,放进去一千多名士兵,打开南宫的大门,把太上皇拥上龙辇,匆匆抬往奉天殿,请他坐上御座,然后鸣响钟鼓,向他朝贺。
此时,许多大臣还聚在朝堂之中,等待病中的景泰帝出来接见,确定皇储之事。突然听到南宫那边的呼喊声,随后宫中钟鼓齐鸣,正式的消息很快传来:太上皇登基。
短暂的错愕之后,许多人开始欢呼。
天亮以后,在石亨、张軏、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拥护下,明英宗在奉天殿正式即位,于谦、王文等人被拿下,各打一百杖,投入监狱。至此,景泰帝方面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几天之后,于谦、王文、舒良、王诚等六人以“谋立外籓”的罪名被处决,家财入官。
到了二月,明英宗正式宣布把弟弟、景泰帝废为郕王,迁往西宫居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时景泰帝的身体已经大有好转,但他完全成了孤家寡人,任人摆布。二十天之后,三十岁的郕王朱祁钰稀里糊涂地死在西宫。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名鼎鼎的锦衣卫为什么没有保护好景泰帝?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第一,南宫政变的时机、方式和诉求都很巧妙。
政变选择在景泰帝重病之时,又是在深夜发动。而且因为太子之位一直空虚,连景泰帝倚赖的于谦、石亨等人都开始疑惑和动摇。
政变最初是迎回太上皇明英宗,起码在当时,并没有谋求伤害景泰帝。侍卫皇帝,是锦衣卫的重要职能。锦衣卫的人员选拔标准应该是明军中最高的,武器装配也是最好的。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政变的军队想去擒拿病中的景泰帝,他身边的锦衣卫将士必定不会允许,如果政变者强行闯入,肯定会发生冲突和战斗。
第二,景帝泰的态度。得到政变的消息后,病中的景泰帝默认了既成事实,没有发出激化事态的命令,没有宣召大臣。
对于大臣们和皇帝身边的锦衣卫来说,政变的明英宗本来就是皇帝,是景泰帝的哥哥,这是皇家内部的事,在没有直按威胁的情况下,大家当然不敢贸然行动。
第三,是现实的实力对比。
主导政变的石亨是太子太师,总兵官,京营提督,也就是当时北京守军的最高指挥官。
另一个主谋张軏,是明成祖朱棣的爱将张玉的三儿子,他的二哥张輗做过中军府的右都督,负责保卫宫廷。而张軏自己做过锦衣卫指挥佥事,明英宗时代升任前军府的右都督,总管京营。兄弟二人都手握重兵。
所以他们能把一千多名士兵放入宫中,皇宫之外,他们一定准备了更强大的力量。锦衣卫中的许多人做过他们的部下,就算有一些死忠景泰帝的人,此时也不敢妄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