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动物的父母和子女并不会长久生活在一起,因此自然也就谈不上子女养育照顾年老的父母了。
图示:猛禽金雕幼崽,在成年后就会被赶走,啃老在动物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为什么子女和父母不长久生活在一起呢?
因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子女一旦发育成熟有了独立生活能力,就会被父母驱逐,或者父母就会离开,留下子女们独自应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如果父母和子女长久呆在一处,那么最后的结果那多半就是大家都一起饿死。
图示:长臂猿夫妻
以灵长类为例,长臂猿夫妻独自过日子,不和其它长臂猿厮混在一起,小长臂猿长到亚成年就会被父母赶走,让它们自己寻找生存环境,也去寻找自己的配偶,组建成一对对新的长臂猿夫妻,长臂猿这个物种也因此得以世代延续。在这种物种延续策略之下,父母和子女之间并没有什么长久的亲情可言。
图示:豆瓣9分以上神作推荐,BBC纪录片《王朝》
即便是群居的非洲杂色狼,雌狼在成年后,也会离群而去,并试图建立自己的群体和王朝,如果女儿和母亲的领地相邻,甚至还会发生女儿侵略母亲的领地,将母亲驱逐的事情,更不用谈赡养母亲这样的事情了。这在BBC的纪录片《王朝》中有记载,而观看此段情节的观众在弹幕中劝告那个逆女不要太过分!但面对大自然的残酷,有时候只能保持沉默,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存策略,这其中绝大多数都违背人类的生存策略和道德伦理。
当然自然界中也存在子女中的一方和父母长久相处的群体。
图示:形成母系社会的东非狒狒
有些动物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社会模式,比如灵长类中的狒狒、黑猩猩等等,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社会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子女中的一方常常会留在群体中,另一方在成年或亚成年阶段会自己离开群体或者被驱除,根据是雄性还是雌性被驱除,动物学家将这些社会分类为父系社会或母系社会,人类就是典型的父系社会,女儿嫁出去,儿子留在家中。如果反之,是儿子离家出走,女儿留在家中招上门女婿,那就是母系社会。
当然,动物们这么做,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近亲繁殖,至于为何形成了父系或母系社会,可能是进化的偶然,毕竟无论是驱除雌性(如黑猩猩和阿拉伯狒狒)还是驱除雄性(如狮子和东非狒狒),都能达到防止近亲婚配的目的。
对于母系社会来说,为了防止父女乱伦,通常雄性动物只会在群体中呆几年的时间就会被其它雄性赶走。而在父系社会中,为了防止母子乱伦,雌性动物则常常更换群体。所以无论父系还是母系社会,要么有长久的父亲,形成长久的父子关系,要么有长久的母亲,形成长久的母女关系,如大象群体,雄象成年后会被驱除,除了交配期,大象群体中不会有任何成年雄性,交配结束成年雄性大象也会离群,但不会有长久父母子女关系。
图示:埃及狒狒又称阿拉伯狒狒,这是一个父系一夫多妻制社会,儿子们成年后在父亲身边组成群体,有类似人类家族的雏形
在这些群体中可能会形成某些类似人类父爱或母爱的感情,但动物们限于自身能力,也很难照顾年老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因为年老的父亲常常会被儿子们篡权,这一点就和人类的王朝差别不大。在阿拉伯狒狒的父系社会中,没有哪个老父亲能得以善终,虽然它子孙满堂。
那么在这些群体中,子或女会赡养年老的父或母吗?并不会。
在这类群体中,年老的父或母,常常会离开群体独自死去,比如年老的雌狮或受到重度创伤的雌狮,可能会把自己还幼小的孩子托付给自己的妹妹们照顾,自己找个地方养伤或者安静的死去。在这方面大象群体有最多的传说,年老感觉自己快支撑不住的雌性大象,会告别象群,踏上找寻大象墓园的传说之路。当然,传说只是传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大象墓园,只不过年老大象会离群独自死去的事实是真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大多数动物群体,甚至包括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狮群,也缺乏照顾自己年老的姐妹或母亲的能力,大自然如此残酷,任何不合时宜的温情,都可能让群体覆灭。不过,对于这类形成了相应社会模式的动物,唯一能确定的是等级地位,通常长辈,在丧失生存能力之前,在群体中会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存在按辈分排列社会地位的雏形现象,倒和人类社会有两三分相似性。
图示:灵长类动物一旦形成群体,就会形成壁垒分明的等级。通常高等级雌性的后的会自动获得更高的社会等级,在母系社会中拼妈是常态。
最后有必要提醒一句,对大多数动物来说,衰老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图示:迟暮的雄狮
在动物园中的多数动物,其平均寿命通常比野外同类多活1/3到两倍左右!当然这是指那些管理良好的动物园。这里只说成年的动物,至于那些连成年都长不到就死去的野外动物不论。即便是食物链巅峰的猫科动物,其幼崽能活到成年的概率在大自然中也低于1/3,其它动物的数据就更加等而下之了。而大多数野外的成年动物远未到衰老,就已经因种种原因丧命才是常态,衰老在大自然中不是常态。
2016年,一篇发表在“ 科学报告”上的研究证实,动物园中的多数哺乳动物预期寿命通常比其野生同类的寿命更长。首先,所有食肉动物,在圈养中的寿命都比在野外长。这种效应在野生寿命短,死亡率高的小动物中最为明显。生活在动物园对寿命较长且死亡率较低的物种的寿命和死亡率影响较小。
动物园饲养的约84%的哺乳动物,在动物园中的寿命高于野生动物。对生命节奏快,寿命短,死亡率高的物种来说最为明显。毕竟在动物园里,这些动物受到保护,不受食肉动物,食物竞争和恶劣气候的影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生活在动物园里就一定比生活在野外更好,尤其对群居动物而言更是如此。
总之在大自然中,能够有资格衰老的动物并不多,这其中雌性大象可能是佼佼者。大多数动物无论是群居的还是独居的,早在衰老之前就会被其它动物给吃掉,又或者被大自然的环境变化给淘汰,比如在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中,每一次冬天每一次大雪都意味着许多动物的死亡。
另外,大多数动物并没有能力照顾衰老的父母,反之父母其实也没法照顾过于衰弱的子女,无论幼年动物动物还是衰老的动物,终究得靠自己生存,父母的照顾也是有限的,它们并不拥有人类这样无微不至的技术,能够将本无法在大自然中存活的孩子成功挽救回来,这样的奇迹完全依赖于人类的技术进步,而不仅仅是人类的伦理。
欢迎关注,谢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