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中间加入实现钢柱防止被压扁,不可取也做不到
海口商砼车失控侧翻压扁出租车导致五人殒命的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车辆如何才能在这类碾压事故中保证结构完整性?这一问题的答案也许会令人感到遗憾,面对这些公路巨兽几乎没有量产车能做到保证安全,因为车身结构与材料的拉伸强度做不到承载如此大重量和冲击。
第一节:99%甚至更高比例的家庭用车为承载式车身。
顾名思义,承载式车身结构指车身框架要负责载重与支撑,一个类似于鸟笼子的金属框架结构在底部冲压钢板成为了底盘,看着就不是那么粗壮的横纵梁要承载发动机、变速箱、装箱机以及内部结构的重量;同时与悬架固定后还要承载路面起伏对车身框架的冲击。理论上这种多功能的车架需要非常高的抗扭强度,否则车辆在复杂路面频繁行驶总会造成车身变形,状态参考下图。
然而承载式车身做不到,因为这种结构之所以能够普及,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节油减排,这点是全球所有车企公认的事实。于是在选择车身结构时则会尽量的轻量化,只要结构强度能够保证车辆在铺装路面行驶不会因屈服强度只能的扭转造成变形即可。所以承载式车身的抗扭强度以及抗压能力往往都比较差,汽车用户在使用汽车时也要有所觉悟,对于自己的车的有大的“能力”只是需要了解的。
第二节:承载式车身结构特点决定了材料等级不够高。
综上所述,使用承载式车身的车辆只是用在铺装路面正常代步,对结构强度要求不高则无需使用大量的高强度钢材。普通的家用代步车型与轿车和SUV,这两种车型往往只在防撞纵梁、A柱、B柱、顶棚与底盘横梁和车门防撞杆的位置使用超高强度钢或热成型钢,C柱和其他车身结构位置往往会普通强度的钢材。
这种被动保护标准看似很低,但事实却是这几乎是量产车的最高标准了;很多车辆为了只是为了应付“应试考试级”的CNCAP碰撞测试获得高分,在25°偏置碰撞测试会被撞击的主驾驶一侧进行加强,加入这一侧使用的是热成型钢,而副驾驶一侧的A/B柱则是低于1000兆帕的普通强度钢材;甚至有一些合资品牌的汽车全车未见热成型钢,防撞梁都会选择玻璃纤维加强塑料(俗称玻璃钢),这类车能期望其被动安全保护足够全面吗?
题主的问题:在车辆正中间的位置设计一个立柱,用高强度钢打造能否防止类似的事件重演?
对于这一问题只能说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有任何操作价值。因为立柱一定要固定在底盘的加强梁上,即使底盘的加强梁用1500兆帕的热成型钢打造,但是面对满载质量随意数十吨的重型货车或三十余吨的商砼车而言,把这根立足换成整体横置的金属墙也没有用;底盘的加强梁会被轻易的压断,断裂之后能垂直立在地面的可能性很低。
这还是把立柱换成“立墙”的假设,如果是立柱则会因受压面积过小,压强集中在一点则能有可能直接穿破底盘被楔入地面;这就像用锤子敲钉子一样,接触面越小被楔入的速度越快且越轻松。所以车内加立柱没有任何价值,至于防滚架倒是有可能保证不变形;但前提是一定要全部使用热成型钢打造整体的笼式框架,但是这么操作的话制造成本又无法控制了,同时整备质量也会很高,所以这一问题是无解的。
说明:非承载式越野车或皮卡车也不能大意,这种车虽然有独立且抗扭刚度很高的底盘,但是底盘只能承载路面反馈的冲击;底盘之上的车壳强度与承载式车身没有区别,无非是功能上不再用来承载而已。所以这类车如果面对同样的重压,结果则会是底盘变形但是车壳仍会被压扁。想要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唯一的方式是养成安全驾驶的习惯,避免与大车并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超车,只有这些方式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