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第74军刚刚改制为“整编第74师”的时候,全师拥有兵员32000余人,但是去掉榴炮、山炮、战防炮、迫击炮、火箭筒等重武器之外,步兵使用的轻武器有多少呢?共计装备重机枪173挺、轻机枪992挺、冲锋枪2963支、美式春田步枪14472支,七九式步枪1682支。
也就是说,整74师的步枪兵仅有16154人,机枪手2330人(均按两人计算),三项之和只占部队编制人员的59.7%,连六成都不到。
因为类似这样一个齐装满员的整编师(步兵军),除编有三个整编旅的主要作战单元之外,师直属部队还会有辎重兵团、工兵团、105榴炮营、特务营、通信营、搜索营、汽车连、卫生队、野战医院等杂七杂八的单位,而这些都并非是“一线作战部队”,通常情况下是不投入直接战斗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不配备武器,并没有什么战斗力。
如果在战斗中整74师的伤亡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注意那是指按全师编制兵员计算的,也就是达到了10600多人,看起来数字不大,但意味着一线战斗兵员已经损失超过60%(按18000人计),去掉师部掌握的预备队(一般留下三分之一),前沿部队的损失就将达到85%,许多基层连队就等于打残了,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所以这个题目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着实有一定的战场依据,归根到底,是军事爱好者对部队编制理解的不够深刻,总以为总兵力就是战斗兵的数量,其实谬也。如果不是全师被围,或者是必须死守的阻击战,一般情况下部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一,确实要撤下来休整的,否则这支部队就会伤了元气,因为战斗骨干就快拼光了。
整编第74师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灭,但实际伤亡只有11000余人,华东野战军的战报显示:毙伤敌人13000人(这里含李天霞整编第83师的一个团),俘虏19676人,合计歼敌32676人。去掉整83师那个团和战场逃散的部分,整74的参战兵力确实有32000多人,伤亡率大约在34%左右,接近三分之一。
为什么号称“五大主力”之首、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整74师伤亡三分之一就完蛋了呢?这就是前面所总结的,因为伤亡这11000人全部是该师的一线作战兵员,也是整74师实际的战斗力所在,它的一线步兵总数也就18000人(后来有7000人因为无弹药,藏起来被剿灭),一旦这部分作战骨干歼灭,这个整编师就已经被抽断了脊梁,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而华东野战军五个攻击纵队总共伤亡了12189人,粗略看来,只占10几万大军中的很小一部分,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这些伤亡全部是一线的战斗骨干,尤其是步兵和基层指挥员,因此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原本野司有继续扩大战果寻歼整25师或者整83师的计划,但是由于一线部队伤亡较大并且缴获、俘虏太多,最终还是放弃继续作战而撤退,转入战场以外进行休整。
再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解放战争“三大阻击战”当中的塔山阻击战,也了解这次战役的残酷程度,东北野战军在塔山建立防线的是第四纵队、第十一纵队和两个独立师80000多人。按照我们想像的战斗之激烈,伤亡数字应该非常巨大才对,而实际上,持续六天六夜的塔山阻击战中,东北野战军的伤亡总数是3000余人(国军伤亡6000余人)。
但是3000多人的伤亡不代表战斗不够惨烈,事实上许多前沿连队的伤亡超过了80%,因为塔山防线的正面宽度有限,东北野战军不可能将80000人全部摆在阵地上,每次只能展开两个师左右的兵力,根据前述的办法我们可以计算得出,两个师20000多人的实际战斗兵数量,仍然也就是12000多人,3000多人的伤亡已经达到了四分之一。
东野司令员对塔山防线是非常重视的,在两个纵队的后方特地摆上了总预备队第一纵队,也就是后来的38军,那可是东野头号王牌。但是因为塔山阵地上的部队损失可控,并没有超过三分之一甚至半数,所以总预备队始终没有投入战斗,这也说明四纵和十一纵仍然具有相当的战斗力,足可完成阻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