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胜称王后,六个月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就失败了,在历史上可谓昙花一现,轰轰烈烈的兴起,十分惨烈的落幕,令人惋惜,更令人悲催的是陈胜吴广没有死于暴秦,竟然死在自己人的手上,这是为什么呢?


陈胜吴广二人率众砍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这就是“揭竿而起”的典故,他们以“伐天道、诛暴秦”为口号,以“苟富贵、勿相忘”为理念,率领农民军占领了大泽乡,而后攻打蕲县,然后拍葛婴率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一连攻克了几座城池。

他们一面进军,一面不断地补充兵源,一面不断地补充粮草,等到了陈县的时候,已拥有兵卒几万人,兵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


攻克陈县后,陈胜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杰前来开会议事,与会的人都说,将军您身披铠甲,手持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昏君,诛灭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国的政权,论功劳应该称王,陈胜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于是就自立为王,国号是张楚。

这场起义很快就席卷了全国,受到秦朝暴政的百姓,纷纷杀死地方官吏来响应陈胜,多的不计其数,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一时间反秦斗争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各起义军勇猛作战,所向披靡,农民革命达到了高潮。


骄奢淫逸的秦二世听闻起义军逼近咸阳,如晴天霹雷,大惊失色,在都城空虚、调兵不及的情况下,只好依少府章邯的谋略,赦免在骊山陵服役的几十万刑徒,封章邯为将军,临时组编军队阻击起义军。
陈胜称王后,封吴广为假王,这个假王怎么听起来都有点怪怪的感觉,不知道当时吴广心里舒不舒服,好不好受,假王应该只是暂时的,非正式任命的王,人家吴广和陈胜一起揭竿的,也是一样的屯长,陈胜虽然名头响点,但也不能亏了吴广啊,好歹得给点实在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官职称呼是最重要的,可以有权力来发号施令,也好给虚荣心一个交代。

陈胜派吴广去攻打荥阳,派周文去攻打咸阳,咸阳是秦朝的重兵之镇,随便是打不下来的,章邯率领自己训练好的新军和周文展开了正面交锋,很快周文的起义军就被这几十万由囚犯组成的军队打的落花流水,章邯也迅速将周文斩杀,周文的死对起义军来说就是一场重大的打击,起义军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

此时,吴广的军队在攻打荥阳的时候也是屡屡失败,起义军将士在听到周文被杀的消息后,吴广的部下也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吴广部将田臧和李归一番密谋后,弄了一道假帛书,一人假装念诏书,一人乘机拔刀轻而易举地砍下了吴广的头颅,吴广死后,陈胜的起义军更是军心大乱。


田臧等人把吴广的头颅送给了陈胜,陈胜不但没有责罚田臧等人,反而封赏了田臧,提他做西路军统帅,如此看来,是陈胜看不惯吴广,借田臧之手除掉了吴广。

陈胜的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他的起义军离心离德,一起有实力的头目也把 目标转向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自称王,不打算跟着陈胜干了。


在事业逐步强大后,陈胜变得日益骄傲,蛮横无理,在合作伙伴吴广被杀后,没有了竞争对手,权力更加独居一身,随意处死部下,就算是大泽乡一起发过誓的也不例外,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内部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有些人因为害怕不得不自立为王,这就使得张楚政权出现危机,给了秦朝反扑的绝佳机会。

公元前209年,章邯打败荥阳的田臧后,乘胜追击陈县的陈胜,陈胜和章邯展开决战,但陈胜还是输了,退守到现在的安徽蒙城,还是敌不过秦军的清剿,在逃跑时,陈胜不断地催促车夫庄贾,甚至拳脚相加,被打急了的庄贾忍无可忍,就把陈胜给杀了,投降了秦军。


昔日大名鼎鼎的陈胜吴广,就这样倒在了不起眼的部下手里,确实窝囊,如果他俩都是战死或许还对得起“起义”二字。

陈胜吴广起义从谋划到称王立国,再到兵败被害,前后不过半年时间,究其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不忘初心,但他们的起义还是动摇了秦朝的根基,为后来刘邦项羽推翻暴秦奠定了基础。








最佳贡献者
2

陈胜吴广率领的大泽乡起义,掀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然而作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二人却只当了个报幕员,没能成为主角。曾经轰轰烈烈的揭竿而起,直逼咸阳,最终却相继殒命于自己人之手,其中缘由不难分析:

一是能力太弱,高处不胜寒。陈胜吴广没有什么显贵的出身,有一股子聪明劲儿,但并没受过特别好的教育。但说白了大泽乡起义纯粹是被暴秦逼急了的产物,他们把暴秦蒙在百姓头上的铁幕捅了个口子,天下饱受压迫的百姓才群起响应,造成了冲天之势,把这块铁幕撕个粉碎。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陈胜吴广根本操不起这么大的盘,无论是识才用人上,还是战略部署上,亦或是号召领导力上,都欠缺太多。不出类拔萃,就注定要被时势吞噬,陈胜吴广作为一只起义力量,注定不能长久。

二是自我膨胀,背信而弃义。当初大泽乡的“苟富贵、勿相忘”随着起义军的蓬勃兴起已经被他们抛到了脑后。陈胜杀故人,信奸佞,忠臣心寒,歹人作乱,围绕在陈胜吴广身边的,没有能人异士,尽皆卑鄙小人,大家心怀鬼胎,唯利是图。当年的承诺早就无足轻重,在利益的驱使下,稍有风吹草动,陈胜吴广的两颗头颅便成为了邀功献媚的礼物。

三是起义军因利而起,各怀鬼胎。大泽乡起义后,各郡县的劳苦大众纷纷捕杀当地官员进行响应,注意,是响应。秦末乱世,恰逢风起,揭竿响应的出发点也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并无多少人是为了把陈胜吴广推上王位,毕竟鱼肚藏书这种事儿糊弄不了几个人。以至于起义不足三个月,各地就自立为王,陈胜吴广陷入危难,也没能得到任何援助。秦军势大,大家只求自保,守着那点既得利益,不会在乎这两位带头大哥的死活。

3

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为什么是第一次农民起义?因为陈胜吴广之前是没有农民起义的,并且陈胜吴广之前的政治是贵族政治,是由诸候、卿、士大夫参与的政治,普通人和平民是无法参与的。

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既然是第一次,也就是说没经验的,陈胜吴广又是秦末第一个起义的,也就是说是出头鸟。



中国历史上失败的农民起义军,绝大多数失败的原因是内部问题,如太平天国起义,如陈胜吴广起义,堡垒往往都是最先从内部被攻破的,而一个内部有问题的政权,往往不长久,而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就是典型的有组织、无纪律、有纲领、无执行、有口号、无贯彻。

陈胜吴广的起义在一开始之所以能够进展神速,不是陈胜吴广很强大,而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秦法严苛,人心背秦。



汉朝著名政论家贾谊在《过秦论》中一针见血的指出:陈胜吴广出身贫寒,没有很高的才能,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又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富有,带领几百人的队伍,砍伐树木当武器,举着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无不响应云集,很多人都跟着陈胜吴广一起打暴秦。而秦朝失败的原因就是:不施行仁政。

陈胜吴广起义之初取得的成果是他们自已也没有想到的,进展简直神速,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攻取了五座县城,发展到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卒数几万人,起义不到三个时间,陈胜称王,并且关东六国也相继复国,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



飞速发展的同时,陈胜确立了不少纲领,建立了“张楚”政权,打着项燕扶苏的旗号起兵,喊出“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确立了“主力西征,偏师略地”的总体作战方略,在表面一片繁荣顺利的背后,隐藏着陈胜政权的致命缺陷:内部问题。

但凡是一个组织,都会有内部问题,陈胜吴广起义军的问题是什么?

1、内部争权夺利问题;

吴广是怎么死的?是被同为起义军将领的田臧所杀,这叫什么, 这叫自相残杀,争权夺利,当时的吴广可是假王,也就是副王,算是起义军的副统帅,田臧居然也敢杀,说明了什么?说明起义军内部极其不团结。这和太平天国的失败如出一辙,也是自已人杀自已人,杀到最后,就失败了。



内部的争权夺利,造成起义军实力的严重下降,先后被秦军主力击败,田臧被章邯所杀,就连陈胜也被章邯击败,被迫逃走,在失败的情况下,陈胜手下的车夫杀了陈胜。

2、组织纪律与赏罚不分明问题;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陈胜从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民,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成为了张楚王,生活一下子就变得富贵了,陈胜的思想发生变化,安于享乐,与部众关系疏远,纵容朱房、胡武等小人,不以道义、法制约束部下,而以个人喜好处理政务。

上有所好,下必效仿。陈胜以个人喜欢处制部下,导致身边聚集了一批小人。将领们就不再愿意亲近陈胜。



田臧杀了吴广,叫擅杀大将,陈胜不但不处罚田臧,反而给田臧加官进爵,这叫赏罚不分明。陈胜不处罚此类行为,反而鼓励,这种行为就在义军内部会再次发生,导致内部严重矛盾及不信任感蔓延。

3、用人问题;

陈胜的用人存在很大问题,没有有效手段约束下属。陈胜派武臣攻打赵地,结果武臣自立为王,陈胜不但不讨伐,反而承认,结果这种行为起义军内部层出不穷,武臣派韩广打燕地,韩广效仿武臣自立为燕王,陈胜手下有实力的将领都去割据一方了,起义军严重分裂。



陈胜死于自己的车夫,就是明显的用人问题,自己的车夫都不能效忠陈胜,更别说拥兵自重的部下。

吴广死于同为义军的田臧,这是争权夺利的内部问题。

两人相继死于自己人手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内部一系列的问题。

4

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爆发于秦二世元年秋天,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和吴广等900多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

根据秦朝法律,过期要斩首。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将尉,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致使大泽乡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一下子就点亮了泥腿子们的心房。

因为在那之前,似乎所有的帝王贵族都是继承制的,就算从五帝到夏商周的创始人,那个个都不是凡人。我们不由的感慨陈胜的伟大,虽然没有从泥腿子登上帝王宝座,可他也结结实实的给了高贵种子们一脚,让后人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然而,通过分析来看,陈胜吴广实则是乱民反叛,与北宋梁山泊的宋江起义无异。

陈胜吴广在二世即位很短时间之后就造反了,这个时间有多短呢?

秦始皇死于盛夏,尸体发臭,秦始皇死后二世即位,而同年七月,陈胜吴广造反。七月也是炎热的季节,而中国非常热的时间也就是三四个月,意思就是说,自秦始皇病逝到二世即位再到陈胜吴广造反,才几多时间?

只怕是胡亥刚刚即位,他们就反了,赵高“用法益刻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百姓逼得没有生路了吗?哪个朝代不是朝廷要腐朽很多年才激起民变的?即便是“用法益刻深”,赵高会蠢到刚刚扶植胡亥即位就那么急不可耐的激发民变吗?

他最着急的应该是剪除政敌,而不是难为几个如陈胜吴广这般的芥子小民。所以,暴秦逼民反,不足取。

陈胜和吴广两个人更像是蓄谋已久、不犯法作乱觉得没出路的“宋江”,而不是什么临时起意、不得已而为之的“林冲”。

和项梁、项羽、张良这些六国余孽们一样,他们整日里想的都是回到从前。那时候,天下被分为各个诸侯国,国家间经常打仗,君主们活着不易,为了生存或者活得更好,君王们对有本事的人不得不待见。

这些有能耐的人被逼着领头去干苦力和站岗,最多挣个仨瓜俩枣,也就是照顾住自己这张嘴,还时不时被官僚主义戕害,这种经年累月的精神折磨不让人疯掉才奇怪。

陈胜和吴广应该是这种向往通过变天、彻底改变生活且已经几近魔怔的投机分子。

眼见的大好形势,陈胜的好基友吴广,又为什么会被杀?

据《史记 陈涉世家》记载,吴广领兵攻荥阳时,另一位起义将领周文率十万义军直捣咸阳,因孤军深入,形势极为不利。数月后,终因寡不敌众,惨败于渑池(今属河南)。这时,秦王朝组织数十万军队,反击义军。田臧等人见周文战败,秦军不久即至,荥阳迟迟未克,就准备分部分兵力牵制荥阳之敌,以大部分精兵迎击秦军。

他们私下商议,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假借陈胜之命杀了吴广,献其首级于陈胜,不知出于什么动机,陈胜默许了这件事,而且还升了田臧的官。从这段史料可知,吴广骄奢自大,刚愎自用,以至于部下无法与他商议军事行动计划,不得不杀之。

有的通史著作据以称“吴广骄傲无能,被部将田臧杀死”。

5

公元209年,陈胜吴广为反抗暴秦的残酷统治,面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局面,毅然举起反秦大旗,掀起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然而,这次起义如流星划过天际般迅速坠落,陈胜、吴广虽然是败在秦军手里,但是,最后却惨死在自己人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陈胜吴广起义)

第一,陈胜过早自立为王,埋下诸多隐患。

起义军在攻下陈县后,面对地方三老说的“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的劝说,陈胜按捺不住心中的急切和喜悦,迫不及待地自立为王了。

其实,陈胜的部下还是有头脑清醒的人,比如魏国大将张耳和陈余。它们就曾力劝陈胜缓称王,“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

但陈胜称王的决心坚如磐石。

正是因为陈胜过早称王,暴露了他起义的私心。

陈胜有过一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对他起义终极目标的最好诠释。说明他在走投无路情况下的奋起反抗,目的是追逐名利,求取富贵,封王拜侯。所以,陈胜无视张耳陈余的劝告,急迫地满足了自己对权利的渴求。

过早称王的后果之一,就是失掉民心。

在当时的情况下,民心是起义队伍的根基,失掉了民心,便师出无名,便丢掉了队伍。

过早称王的后果之二,就是造成队伍内部的分崩离析。

(陈胜雕像)

陈胜在陈县称王后,派遣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副将,进攻赵地。在武臣的努力下,赵地得以迅速平定。武臣打算亲自将捷报呈报陈胜,张耳、陈余阻止了武臣,劝说他自立为王。武臣抵挡不住诱惑,随即在赵地称王。

陈胜闻讯后,极为愤怒,欲诛杀武臣全家。后经蔡赐好言相劝,方才罢手。

但由此引起了连锁反应,韩广称燕王,田儋自立为齐王,周市立魏咎为魏王。

诸王并立,各怀鬼胎,相互掣肘,内耗不断。队伍不再听从陈胜调遣,陈胜的威信也急剧下降,整支义军各自为阵,一盘散沙,大大地削弱了起义队伍的战斗力。

过早称王的后果之三,就是贪图享乐。

称王后的陈胜,面对已经取得的一点小成就,沾沾自喜,尽情享受权力和王位带来的虚荣。不再亲临战事一线,不再与当初的贫苦农民并肩战斗,导致他和义军官兵离心离德,战事每况愈下。

第二,言而无信,诛杀功臣。

陈胜的另一句名言是“苟富贵,勿相忘”。但当初的田垄伙伴前来投靠他时,他的不屑一顾和傲慢冷酷就显露了出来。他甚至诛杀了因一时不小心说错话的长工同事。对同事如此,对老丈人同样无礼。见面时“长揖不拜”,老丈人只好扔下一句话:“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愤而离去。

至于葛婴,在不知陈胜已经自立为王的情况下,拥立了楚国贵族后裔襄彊为王。其目的不外乎稳定军心,安抚百姓。且在得知陈胜称王后,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斩杀了襄彊。但陈胜仍不能容,取了葛婴的性命。

葛婴对陈胜忠心耿耿,稍有差错便遭致杀身之祸,这种做法未免让其他功臣寒心。

吴广的死,陈胜也难脱干系。

(大将章邯)

周文在西征路上高歌猛进,几乎没有遇到秦军的抵抗,直抵函谷关,距离咸阳仅百十里地。胡亥慌了神,遣章邯率一干死囚,以不要命的打法,大败周文于渑池,周文自杀身亡。

消息传到荥阳,吴广已率部围困荥阳数月,久攻不下,军心不稳。

吴广部将田臧、李归担心被章邯和城内守兵内外夹击,劝说吴广早作打算,但吴广不为所动,决意攻下荥阳。

田臧、李归等随即假传陈胜王命,“吴广久留荥阳,暗藏祸心,蓄意谋反,我等受陈王命处立斩”。斩杀吴广后,田臧修书一封,将情况报告陈胜。

陈胜的表现相当反常,不但没有问罪于田臧,反而任命他为楚国的令尹,着其率部阻击章邯。

吴广在大泽乡和陈胜共举大事,为成功起义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和陈胜算是患难之交,又是陈胜敕封的“假王”。陈胜对吴广的死如此冷漠,莫非早在他的预料之中?抑或就是他的授意?

第三,陈胜、吴广缺乏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

当初,张耳、陈余苦劝陈胜暂缓称王时,还有一个战略目的,就是希望陈胜拉拢各国贵族后裔,聚拢人心,凝聚力量,协助他们反抗暴秦,恢复旧国。如此一来,何愁霸业不成,反秦不胜?

但农民出生的陈胜显然缺乏如此长远的战略眼光,阶级局限性暴露无遗。

所以,陈胜最终为自己的无知买了单,被车夫庄贾所杀。

不过,陈胜、吴广仍不失为英雄,他们敢于直面压迫,奋起抗争。虽最后祸起萧墙,惨遭自己人杀害,但他们在大泽乡的振臂一呼,注定载入历史,光耀千秋。

(参考资料:《史记》)

6

陈胜的起义军内部也有权力的争斗,农民军内部也有想成为王侯将相的兵!农民军能打顺风仗,越胜越勇,也越胜越暴;如果打了败仗,将士们想的就是如何保命,如何发财,如何当官?因此陈胜吴广失势后,免不了被自已人杀害以卖主求荣!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自已就是一个农民,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号召大家一起造反,他本身没有什么威望,身边又都是一群亡民之徒。这些一起造反的人不外乎就是想跟着陈胜混口饭吃,再有点想法的人就想谋一个将相当当!因此陈胜失势后不免被这些人杀了邀功!

2、陈胜、吴广之死

陈胜、吴广起事之初,天下万民影从,短短一个月就占领了广大的地区,带甲之士有数万之众!于是陈胜建立张楚政权,自已称王,吴广为假王带兵略地。不仅如此,陈胜又派出六国贵族后裔到处攻城略地,而这些六国贵族后裔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纷纷自立为王!当陈胜被秦军围攻之时,这些纷出去的王基本上没有人来救陈胜。

《史记.陈涉世家》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馀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农民军打胜仗可以,一旦打了败仗就是兵败如山倒,大部分会一哄而散。秦朝派章邯率骊山刑徒军平叛陈胜,在函谷关一战灭了陈胜的主力。之后各路反王见秦军势大,纷纷裹足不前,拥兵自重,开始了内部的争夺战。

《史记.陈涉世家》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齐国王族后裔田臧设计杀了吴广,取得了上将军兵权。田臧把吴广的头献给陈胜时,这个陈王很高兴,心想不听话的兄弟终于被杀了,于是立马封田臧为张楚国上将军领兵拒秦。

《史记.陈涉世家》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葬砀,谥曰隐王。

田臧杀了吴广后领兵拒秦,被章邯斩杀于城上。之后秦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陈胜节节败退,最终在逃亡路上被车夫庄贾杀了降秦。我想一个车夫把陈胜大王杀了降秦,不外乎就是想用陈胜的人头赚点银子或者讨个官职罢了。

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并不奇怪。

农民起义,说好听了是反抗政府暴政的起义。

说不好听了,就是几个野心家利用活不下去的农民闹事,借此获得各种利益。

大家可以看看,所谓的农民起义以后,其实农民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一样是被奴役、被横征暴敛。

只有少数领导人成为皇帝或者贵族。

陈胜吴广也是一样,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所谓“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而已。

既然如此,一旦涉及利益的争夺,说白了就是争夺大权,自然什么手段都要用,包括杀人。

陈胜发现吴广似乎不听号令,试图培植自己党羽,就毫不留情将他杀了。

同样道理,陈胜刚刚有点起色,就诛杀部下,甚至把来投奔他的儿时同伴也杀了,目的是不让他说出自己贫困时候的事。

这种情况下,他的部将也纷纷独立。韩广在攻略燕地后也自立为燕王。 攻取魏国旧地的周市也成为魏王。 群起响应的各地英豪也不再听陈胜节制。

于是,陈胜很快失败,被部下庄贾杀死去请赏。

大家仔细看,所谓农民起义基本都有大规模内讧。

比如太平天国、红巾军、赤眉军、黄巢等等。有些内讧不激烈,领袖可以迅速平乱。

有些则直接导致农民军分裂。

更夸张的是,很多农民军是刚刚有一点成就,就迅速内讧,比如太平天国。

一种说法是:中国农民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利益。

8

无能者居高位,必难独善其身

陈胜吴广相继被自己人杀死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能者居高位,必难是独善其身”。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需要结成团体来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就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领导者的思维,追随者的见识

而作为一个组织,做一个团体的核心人员,必须具备领导这个组织和团体,并控制成员的能力,否则组织就无法实现正常有序的发展。

根本原因是陈胜吴广两人并不具备成为领袖的实力,因此跟随在他们身边的大多数是投机者,势利小人和亡命之徒,而非真正的人才。这和刘邦身边的谋臣勇将,以及项羽身边的五大将和范增是完全不一样的。

意料之外的开始

陈胜吴广的口号很好,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和蛊惑性,让跟着他们一起造反的人,看到了封侯拜相的可能,事情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他们所愿。

意料之中的结局

他们手下的人大多数不是战败投降,就是自立为王,脑袋里都有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满脑袋的强盗逻辑,狭隘的利己思维,只有造反的纲领,没有分配的主张,利益分配不均,内部斗争剧烈,离心离德岂能不败,二人的死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必然。

陈胜死于自己的车夫之手,而吴广也是被身边人所杀,多半还是陈胜默许的,一群势利之徒逐利之人,怎么可能有真正的信义,怎么可能有去一统天下。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9

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能力问题;二是口号问题。其中口号问题更为突出。

陈胜、吴广是随机起事,之前没有酝酿和筹备,格局和眼界也不足以支撑王者的地位。陈胜称王步入舒适区,维护权威的手段是简单粗暴的苛察和刑罚,比起秦朝不惶多让,结果一样背离人心。他在享受完佣耕伙伴“夥夥”赞美之后毫不留情地痛下杀手,也让手下缺乏安全感。他最后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死,不排除这种矛盾累积的爆发。吴广久攻荥阳不下,将军田臧说他“不知兵权”不无道理,说其为人“骄”也获得同僚认可,说明吴广的能力一样存在缺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抓住了痛点,号召力极强,但也存在理解的偏差:陈胜是自己当王不想与人共享,大伙想的是我也会有机会。如此矛盾不可避免:武臣攻赵后做了赵王,韩广略燕后做了燕王,葛婴夺东城立了襄强,周巿占魏地拥戴魏咎。而陈胜则软禁武臣家人,杀掉承认错误的葛婴,数次拒绝魏咎的履职。想不到一块儿,自己人就成了对手,不可能有好的结局,陈胜即便不被车夫杀死也一样难成正果。同样,田臧不服吴广也是这种思维的延续。

10

屌丝难成大器啊,中国历史几千年也就朱元璋成功的屌丝逆袭了。


一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道出了陈胜心中的远大志向,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拉开了秦末反抗的大幕。

精心谋划的起义

209年秦二世征兵去戍边,陈胜、吴广都是带队的屯长,二人虽然相识不久,却已经是无话不谈的好友。

部队行至大泽乡附近,天降大雨,道路被雨水冲断无法前行,按照秦朝的法律如果没有按期到达,所有人按律都应处死,陈胜吴广被逼,密谋起义。

为什么说是精心筹划呢,因为在起义之前陈胜不但想好了借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还找到了精神领袖,扶苏和项燕“今诚以吾觽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他们为了蛊惑人心,还装神弄鬼的让“狐仙”喊出了“大楚兴,陈胜王”,最终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大幕拉开。

声势浩大的起义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起义,彻底点燃了全国的反秦情绪,短短一个月,陈胜吴广连克数县,并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至此,陈胜吴广作为一个农民起义算是成功的,他们不但自己建立了政权,还将起义蔓延至全国。

陈胜吴广的结局

先是吴广围攻荥阳不利,被田臧借陈胜之名杀害,而陈胜责备车夫庄贾杀害,更是遗恨千古,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原因众多。

1、人心尽失

陈胜打着扶苏和项燕的旗号起义,可是政权建立后陈胜首先称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精髓陈胜领悟不到,导致失去了人心所向,他的部下消防他纷纷自立,起义军内部分裂。

2、战略失误

陈胜被起义之初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制定了“主力西征,偏师略地”的战略方针,他们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以孤军入关妄图灭亡秦国,最终大败被群雄看了笑话。

3、遇上了强敌章邯

章邯以骊山数十万刑徒为军这一招确实狠,再加上章邯又是名将勇将,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准备明显不足,最终都是在章邯的进逼下被自己人杀死。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是他们能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刻在历史上,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