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一,老十三是四爷的死党。阴谋成事最要紧的就是机密,老十三见事敏锐警觉,对老十三动手脚,最易阴谋败露,所以从成事计,八爷党不敢事先对老十三动手;二,老十三是“病老虎”。八爷党以“以八王议政”为手段逼宫之际,老十三胤祥病得一塌糊涂,奄奄待毙,轻易不上朝议政,八爷党轻视了老十三,他们没料到病老虎还是老虎。三,乐观的估计了形势。八个铁帽子王爷全被串通策反,受利益的诱惑,同八爷党捆绑在一起向朝廷发难,自以为计划周密,天衣无缝,也是八爷党疏于防范老十三的原因之一。结论和教训:欲成大事,计划和筹措再小心、谨慎、周密都不过份。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从电视剧《雍正王朝》来看,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十三爷胤祥掌管天下兵马,八爷党根本没有机会控制他,也没有条件和能力控制他,这确实是主要原因,但是为什么就没有防住十三爷呢?

历史上没有皇八子逼宫的事件,胤禩也没有能力和机会发动逼宫,只能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来分析。

1.独处高处的总理王大臣

雍正即位之后,便册封老八胤禩为总理王大臣,这和历史有点不同,历史上是册封胤禩、胤祥、隆科多和马齐为总理大臣。不管怎么个封法,雍正皇帝的用意和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暂时将老八胤禩及其八爷党稳住,让胤祥等人牢牢看住胤禩,实际上等于将老八软禁在“高处”,让他“高处不胜寒”。八爷党的势力太大,以雍正刚刚即位的基础,还不能一下子铲除,他采取这样的措施,既是对老八胤禩的利用,也是对老八胤禩的监视。

历史上的老八胤禩封为总理大臣后,实际上很少接触有关核心要事,诸多大事基本上都饶过胤禩,胤祥才是内阁的最大主角,很多大事要事的决定都出自胤祥之手。

在《雍正王朝》里,胤禩被封为总理王大臣后,实际参与比如印发新朝铜钱,结果遭到孙嘉诚的揭露,然后主要工作就是撺掇弘时篡位,打横炮使邪力坐看雍正笑话,比如保诺敏张廷璐等,实在没有做出几件拿得出手的大事,这也从侧面说明,他这个总理王大臣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多大的实权,手中没有实权,就难以牵制或者出手对实权派人物的打击和防范,比如胤祥,他靠什么来防范胤祥呢?

2.怡亲王胤祥

在雍正新组建内阁,包括后来的军机处中,老八胤禩虽然是总理王大臣,但是实权却掌握在老十三胤祥手中,张廷玉是老老实实的秘书派,隆科多因为诺敏案失宠。

更为重要的是,兵权一直被胤祥牢牢掌握。虽然,和关外的铁帽子王爷的主要联系人是老八胤禩,但是雍正时代的这些八旗王爷已经比不得早期的八旗军了。前清的军队由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组成,到顺治帝入主中原,康熙平三藩的时候,八旗军已经丧失锐气,真正为大清平定南方地区的则是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军。可以想象,天下所有的兵马都为胤祥掌握,胤禩只有联系人的身份,而且还被时刻监视,他如何形成对胤祥的反制?

3.暗度陈仓之策

在这种格局之下,老八胤禩实际上玩得是“暗度陈仓”之策,寄希望于进京整顿旗营兵务的那四千官兵。而且,老八胤禩只是挑起旗主王爷们对于新政的不满,但是缺乏逼宫站得住脚的主题,一个八王议政一出台就被张廷玉驳得体无完肤。这让人觉得老八胤禩实在太过大意。

更为要命的是,所谓九成胜算,竟然没有胤祥什么事。这说明,胤禩完全只是孤注一掷之举,因为他自己也知道,雍正收拾他只是迟早的事情,何不就此赌一把?

我们回过头来捋一下胤禩的思路,其核心就是以推弘时上位为主要目的,控制朝政大权,估计就想当一回多尔衮。而手段是收买隆科多控制九门,再“暗度陈仓”控制丰台大营的兵权,这两条曾是康熙皇帝为雍正上台准备的“法宝”,胤禩也用上了。

问题在于,隆科多是一个投机分子,并没有真心参与这场风险巨大的政治斗争,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溜之大吉。这在逼宫的现场已经表现出来了。另外,丰台大营的兵权实际控制在胤祥之手,几个整顿旗营兵务的参将不可能立马夺取兵权,他们只是来“学习和整顿”的,当时弘昼在朝堂上只说是“共管”,并没有说兵权已经交给旗主王爷带来的参将。所以,这实际上是很不稳定的,兵权并没有被分割或侵占,同样玩得是一出投机的游戏,在雍正十分严密的密折监视制度下,旗主王爷们带来的参将夺取兵权的机率几乎为零。

用投机的方式来逼宫,老八胤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雍正的较量实际已经从康熙年间争夺储位变成了“翻身”成仁,因为他长期处于胤祥和雍正的管控和监视之下,又如何来防范和控制老十三呢?

3

八阿哥胤禩借着雍正推行新政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得罪了天下文人,斩了陆生楠,谢济世;旗人耕种又得罪了很多朝中满族贵族和一大批的八旗子弟们的机会开始发动政变。他为了弥补没有军权的短板借着弘时向雍正提议让关外旗主王爷进京整顿旗务,让老九游说隆科多把握最后机会。万事俱备,按照八阿哥的说法,事情九成把握,一成是天意。这个天意其实就是两个人,一个是五阿哥弘昼,一个是老十三。

第一,八阿哥确实准备周全,事无巨细

首先他抓的机会很好,年羹尧杀了孙嘉诚,田文镜在河南虽然治绩优秀,但是政策原因得罪了很多的士人,甚至发生了科举考试发考试罢考事件。雍正为了保护田文镜将当时清流领袖李绂,陆生楠,谢济世定罪打为朋党,杀了其中两位。这几个人都是当时读书人心中的榜样。旗人耕种上四个军机大臣除了张廷玉外马齐,胤禩,隆科多都反对其推行。这样的环境下,雍正可以说在朝中的威望大大降低。在整顿旗务上悬而未决,所以他让弘时去建议让四大旗主王爷进京整顿旗务,从而借着这样的机会,掌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军权。朝中大臣的人心还有军权可以说基本上都掌握在了八阿哥党的手中。

这样朝廷中其实就分成了两个大营老八,老九一派和雍正,老十三一派的较量。

第二,避免打草惊蛇

老十三,虽然当时重病在身,但是他依然是朝廷的亲王,身兼数职,所以说控制老十三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当时重病在身的老十三,必然会受到雍正的重视,如果老八对老十三有什么不轨的行为,必然会被耳目众多的雍正察觉。关外旗主进行整顿旗务的时候,雍正就曾经对老十三说过,如果老八是脓包的话,一定要挤掉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对于老八的一举一动,雍正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的掌握,但是也肯定清楚一二。所以老八如果在逼宫前控制老十三必然会打草惊蛇,还没有逼供就导致了自己失败。

老十三是朝廷重臣,整顿旗务事关重大,他必然会出现在朝会上,这必然是常识性思维,所以老八必然不会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

第三,五阿哥弘昼是天意也是意外

五阿哥弘昼作为一个不安世事的人,雍正把他派去,是希望他帮朝廷做一点事情。老八和三阿哥把他带在身边也主要是因为弘昼可以作为一个雍正旨意的见证人,而且这个见证人还不会乱说话。所以不管是雍正还是三阿哥弘时和老八都对弘昼的个人行为不放在心上。谁都没有想到弘昼会成为这次朝会的意外。他一句话也不说,而是在上朝的路上堵住了老十三说明的情况,老十三立马掉头就去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知道老石山下落的只有弘昼,雍正和老八都基本上没有任何讯息,所以老十三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夺回兵权,帮助雍正逆转。

所以我们会见到很多人在说《雍正王朝》中弘昼才是雍正逼宫逆转的最大助力。

文/红雨说历史

4

《雍正王朝》中剧情末段,八爷党的“逼宫”事件,可以说是雍正自登基以来所面对的最大的危机,不仅仅是此时的此时朝堂上自己陷入到了八爷党的众位康熙皇子以及关外铁帽子王的围攻中,而朝臣中除了张廷玉、马齐、王文昭等人,竟再无人支持自己,更重要的是,城外丰台大营兵权丧失,隆科多又控制了皇宫的卫戍,雍正已然是无法阻止事态的持续恶化。

然而,就在局势最为危及的时刻,十三阿哥胤祥拖着沉重的病体赶到,而他的到来不仅带来了重新掌管丰台大营兵权的消息,更是将八爷党这次“逼宫”行动的阴谋彻底粉碎。而这也是胤祥自雍正“夺嫡之夜”,带着金牌令箭只身前往丰台大营,夺下兵权,率兵进宫勤王,扶保雍正登基之后,第二次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夺下了丰台大营的兵权,帮助雍正挽救了危局,可谓是大功一件。

既然十三阿哥胤祥能够发挥如此之大的作用,并且也有着栽在其手上的前车之鉴,那么八阿哥胤禩为什么不在“逼宫”前或者“逼宫”的时候提前控制住胤祥,以决后患呢?


实际上,十三阿哥胤祥病重的身体,可以说让八爷党极大的放松了警惕。

对于十三阿哥胤祥,八爷党的众位康熙皇子们从一开始就给予了极度的关注。

早在“九子夺嫡的”期间,九阿哥胤禟就在胤祥身边安插了眼线乔姐,除此之外,对于十三阿哥的行动也是加以监视,足可见起对于十三阿哥的重视。

而在雍正登基之后,对于十三阿哥的监视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胤祥无疑是雍正最为信任也是最为倚重的兄弟大臣,胤祥的行动无疑更能展示雍正的心思和想法,因此必须要及时掌控住;另一方面,则是胤祥无疑是整个八爷党除了雍正外,所要面对的最为强大同时也是最为危险的对手,更不用说他要帮助雍正执行许多秘密任务,也必须要对其加以监视。

然而,胤祥由于在康熙朝时期,被康熙在宗人府圈禁了十年的时间,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特别是身体上,相较于比自己年长的几位兄弟,胤祥明显要虚弱了许多,而到了八爷党逼宫前后,胤祥就连出行都只能乘坐车轿子,足可见其身体状况的糟糕程度。九阿哥就曾评价十三阿哥胤祥说他:“还想考虑别人,就他的身体,还是先把自己照顾好吧。”八阿哥更是当众说他如同“废了一般”。

所以,十三阿哥胤祥如此羸弱的身体状况,很大程度上让八阿哥胤禩等人放松了警惕,他们看来,此时胤祥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撑着他去阻止逼宫事件的发生。

况且对于此次“逼宫”事件,八阿哥胤禩的准备工作不可谓不充分,外部引来了关外四位铁帽子王作为外援,内部又争取到了隆科多的支持,就连在雍正的身边都有着雍正皇子弘时作为内应,可以说如此的阵容下,也让八阿哥有了足够的信心能够取得“逼宫”行动的胜利。

如果在这个时候贸然控制住了十三阿哥胤祥,反而是多此一举的行为,这必然会引得雍正的警觉,进而使得整个行动功亏一篑,如此一来明显是得不偿失的。


不得不说的是,弘昼在“逼宫”事件中的表现极大的麻痹了八阿哥胤禩等人。

弘昼遵照雍正的旨意,和弘时一同前往丰台大营,但是在弘时的误导下,毫无政治经验的弘昼是“误传圣旨”,进而使得丰台大营的控制权为关外的铁帽子王所控制,这也使得雍正就此失去了最后一道防卫屏障。

然而,弘昼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异样,可是出于对弘时的忌惮以及自保的目的,弘昼并没有直接戳穿,也没有在弘时面前进行表态,而是在朝会开始前,将此事单独告诉了十三阿哥胤祥,于是这才有了胤祥不顾身体状况,命人抬着自己赶去丰台大营重新夺取兵权,弘昼也通过此完成了自我救赎,更是从侧面挽救了雍正。

在八爷党“逼宫”现场,弘昼的表现更可谓是可圈可点,自始至终,一口咬定胤祥是因病离开了会场。尽管这样的答复让雍正感到了极度的失望甚至是绝望,但是却极大的麻痹了八阿哥胤禩等人。

一来,胤禩等人彻底放松了对于胤祥的警惕,并且是更加坚定了胤祥是因病才离开朝堂,这样的话,胤祥也就无法成为其威胁所在。

二来,弘昼很好的隐藏了胤祥的真实行动,给胤祥打了最好的掩护,所以当胤祥带兵出现在朝堂之上的时候,可以说是令八阿哥胤禩等人是大吃一惊,而后便是极度的郁闷,同时这也宣告了八爷党“逼宫”阴谋的破产。

就这样,胤祥拖着病体再一次扶保了雍正,挫败了“八爷党”的阴谋,而八阿哥胤禩等人也就此走向了末路。

5

简单地说,按题主的提法,若老八提前控制胤祥,一则过早暴露目标,引起雍正的警觉;二则如果没有胤祥的存在,老八蓄谋已久的阴谋便会得逞,后面就没雍正什么事了。

新政引发不满

康熙临终前,从个人本性与国家形势,都不认可胤禩,评价胤禩:处处学朕,处处学得不像。朕以宽仁治人,胤禩以宽仁笼络人心。即便胤禩本性如此,现在国家的形势,也不容许继续下去。

大势已去的“八阿哥”党,经雍正集团的压制,也选择了隐忍,伺机而动。雍正是实用主义者,千方百计,呕心沥血革除弊,增加财政税收,也得罪了主流阶级集团:

  1. 官绅一体办差、纳粮,既得罪了官员,也得罪了地方上的乡绅;
  2. 由此,导致河南举子的罢考,进而引发了所谓朝廷之上“清流”的群起而攻之;
  3. 拔给田地,让习惯狩猎为生的满人耕种,自给自足,又得罪了整个满州部族。

隐忍一决雌雄

这令“八阿哥”党看到了希望。“八阿哥”党组织核心胤禩,分三步走,反戈一击,即使当不成皇帝,也誓将雍正拉下马,一雪前耻。

  1. 首先用张廷路供词,将雍正的三阿哥弘时拉入自己阵营。借弘时之口,以整顿旗务为由,招关外“铁帽子王”进京,增加“八阿哥”党的砝码;
  2. 以弘时、弘昼为人证,而弘时又“坑弟”,借弘昼之口,故意误读雍正的意思,由“铁帽子王”的参将,共同接管丰台、西山军务。钳制了京城外八旗的调动;
  3. 又说动了,对雍正有拥戴之功的隆科多,控制了整个京城。甚至隆科多的手还伸进了紫禁城,撤换了殿前的御林军。

九成胜算之外

早在康熙逝世当晚,“八阿哥党”不接受雍正继位的事实,困兽犹斗。好在内有隆科多控制京城,外有胤祥拿着金牌令箭,控制了丰台大营,稳定了局势。历史又何其相似。已有九成胜算的胤禩,少算了胤祥,这个“天算”。胤禩大抵认为:

  1. 与上次逼官不同,此次雍正在暗,我在暗。要是控制住胤祥,势必引起雍正的警觉,提前暴露逼官的意图;
  2. 雍正不知情,断不会授矛胤祥金牌令箭,控制丰台大营可能性不大;再者已久病缠身的胤祥,卧病在床,久未露面,不足为惧。


胤祥力挽狂澜

如此内有“八阿哥”党,联合“铁帽子王”的殿上逼官,外有隆科多、“铁帽子王”参将的武力威胁。仅剩下乾清宫,作为雍正最高的“栖息地”,岌岌可危。

千钧一发,先是王文昭率先回击,不过给老九一个回合KO,口吐白沫。接着张廷玉舌战群王,驳倒了胤禩他们,稍微缓解了局势。更重要的,觉得情况不对的弘昼,将丰台大营发生的一幕,在议政前告知了胤祥。这一幕与雍正继位当晚,胤祥拿着金牌令箭,KO老八门人成文运,接管丰台大营极为相似。只不过此时已病入膏肓的胤祥,靠着威望,为雍正集团耗费了最后一点真气,重新取得丰台大营、京城防务的控制权。当其到达大殿之时,同时也是“八阿哥党”溃败之日。

后记

所以讲胤祥这个“伏笔”,大有文章,也是雍正后续剧情延续的关键。其次,老八提前控制胤祥,势必打草惊蛇,与老八老谋深算的人设也不符。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6


一是没必要,还有不想打草惊蛇。二是剧情上面有不合理的bug。

接下来宋安之具体来说说。

首先说说老八他们并没有控制老十三的合理原因。

老八这个人可谓是心思缜密,不只是拥有八爷党的庞大势力,更是联络了各方势力来共同进行八王议政政变。对外是以关外的四位旗主王爷来夺京城外二营的兵马,对内则是策反了掌握满北京兵权的九门提督隆科多,还有雍正第三子弘时。

可谓是算无遗策,阵容相当强大,既掌握了京城内外的兵权,还要以弘时代替雍正,无形中减少了很多阻力,进行最低风险的政变。而雍正这边呢,就有些孤家寡人,掌握京城外二营,拥有兵权的老十三,成为八爷党的头号心腹大患,但为什么没有提前控制住老十三呢?

以老八一方来看觉得根本没必要,毕竟已经控制住了京城外二营的兵权,京城的兵权又在自己这方的隆科多手上。加上老十三已经是病入膏肓,说白了老十三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没有威胁还病入膏肓的光杆司令。

还有就是没必要打草惊蛇,毕竟八王议政要在朝会上进行,如果提前控制住老十三,到时候老十三如果不在了,雍正怀疑起来怎么办呢?

再看看剧情,雍正的亲儿子弘昼告诉雍正老十三去看病来不了了,雍正都是怀疑。如果老八他们提前控制住,没有一个有力的人证明老十三是因为看病到不了,那么雍正产生怀疑,有所行动,打破了计划怎么办?

倒不如在布置好一切,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在朝会上将老十三和雍正一网打尽。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老八他们害怕如果有所行动的话,是控制不住老十三的,哪怕九门提督隆科多成为他们的人,但是想要在京城中神不知鬼不觉的控制住一位实权王爷,简直是难如登天。

更何况老十三是负责情报收集的,手下眼线极多,能人异士不少。别说不可能控制住老十三,就是可以控制住,估计在这个过程中,老十三就可以通过特殊方法将消息传递出去的,所以八爷党才没有轻举妄动。

当然可能有人疑惑了,替雍正收集情报的不应该的图里琛掌握的粘杆处吗,怎么还有老十三?

其实雍正的情报系统来源应该有三大部分:一是通过密折制度,形成官员互相打小报告的局面,使他可以对比出真实可靠的消息。二是康熙时代传递下来,图里琛掌管的粘杆处机构。三是暗中老十三的独特情报系统。

关于老十三拥有一个庞大情报系统的问题,其实剧中处处看见。诸如说旗人分地问题上,老十三就明确对雍正说过自己一直在掌管刑部,有着不少眼线的。而且当时说了两件事,一是旗人分地以后偷偷租出去的事情,这些事情包括直隶总督衙门在内的各大衙门都没上报,但老十三却上报了。二是河南田文镜的事情,上报了田文镜因为新政搞得当地士绅人心惶惶的,很多河南籍官员想要倒田的事情。还有后面的科甲朋党案,刚开始也是雍正叫老十三去查的,特意交代让老十三查查清流官员跟谁联系了,说明老十三的情报系统很是完善,不然雍正也不会叫他去查的。

由此可见老十三是拥有一个庞大情报系统的,所以老八等人压根不敢动老十三,他们不知道老十三到底有什么手段,害怕还没到老十三的府邸就暴露了。而且就算可以控制了老十三,以老十三的手段,肯定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情报传递给雍正,所以干脆选择了先不动老十三,免得打草惊蛇,反正老十三京城外二营的兵权已经被夺,没什么威胁了,等到朝会发动时,再将他和雍正一网打尽。

说完这个再说说剧情上的bug

这里说的bug并不是指与历史符合不符合的问题,毕竟历史上本来就没有八王议政事件。而是指不合常理的剧情,一看就有很明显漏洞的地方。

这个bug就是老八一党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没有提前控制了老十三,但是按照剧情走向来说,老八可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不然也不可能制造出八王议政来。而且康熙驾崩以后,老八就失败了一次,还是败在了老十三这个奇兵控制了京城外二营,带兵前往畅春园勤王的事情上。

所以按理说,上一次就是老十三带兵过来,打了老八一个措手不及,使老八败给了雍正。这次以老八的缜密心思,怎么说不说提前控制老十三,以他八爷党的势力,应该安排人监视老十三,不让老十三出城控制兵权。

这分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更何况九门提督隆科多已经成为老八一方的人,让隆科多找个理由关闭京城九门一天或者哪怕半天时间,不给老十三出城的机会,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完成八王议政。或者退一步说找人监视老十三,然后给隆科多打招呼注意老十三的行踪,双重监视之下,老十三就是出了城,到不了京城外二营就可以控制住了。

但是结果呢,这么重要的一个人,心思缜密的老八既没有提前控制,更没有严密监视,避免其出城夺兵权。很明显很不合常理,所以说这是剧情上的bug,很明显的一个小败笔。

当然瑕不掩瑜,本分析只是就事论事说说这个剧情上的漏洞,并非有着其他意思。而这个剧情上的bug,也不能否定了雍正王朝,整体来说雍正王朝电视剧的经典之作评价,是当之无愧的。以今天小鲜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今后别说有可以超越这部电视剧的作品了,恐怕就是出现达到相同层次的作品,都是难上加难的。

最后再说一下,雍正有着三大情报系统,为何八王议政之时都集体掉链子了呢?八王议政真的那么简单?雍正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吗?

关于这个剧情,大家有感兴趣的可以交流交流,下一期宋安之也可以具体分析分析,说说最大的幕后推手雍正在八王议政中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255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7

显然此问从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来,我自己很喜欢这部电视剧,所以来回答一下啊。老八和老四的斗争一直贯穿于这部电视剧,老八输就输在没有兵权在手,斗争关键时刻,所谓“秀才遇见兵,真是有理说不清!

按照电视剧的情节设计,大致先看一下“逼宫”这出戏的冲突背景:

雍正登基以后,由于老十四的大将军王被裁撤、年羹尧当选西北王,老四对政坛的把控是十分牢靠的,八爷一派其实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了。尽管老四搞的改革不得人心,弄出了科场舞弊和诺敏案,但老八一派也没得到太多的实惠。因此,八爷党失去了正面PK或者叫板的能力!正面进攻老四是不可能了,那只好打下一代的注意了!

打下一代的主义就需要代言人和文臣武将了。1.代言人只能选老三弘时,因为老四弘历已经被雍正选了,老五是个装疯卖傻的局外人;2.文臣呢,不用找别人,自己八爷党就够了;3.关键是武将,拉拢了隆科多这个九门提督的领侍卫内大臣 。又想了一招,就是让关外的旗主王爷带兵进京。 这样,所有的事儿都齐了。

下面,就需要一个名义了!找个合适的理由,还得找雍正,让老三弘时出面说要整顿旗务,算是戳中了皇帝的心,被允许京外的旗主王爷带兵进京了!这里就可以回答本题问的为啥不事先控制老十三的问题了。其一是没法控制啊!因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明面上或者暗地里控制老十三,人家老十三是管着京城旁边驻军的人啊,咋控制? 其二老八他们想了一个在丰台大营和西山大营联合整顿兵务的招,相当于制衡了两个大营的人马。 但是要注意的是,旗主王爷们的兵马只是在两个大营里控制住了局面,只能确保着两个大营在逼宫的时候不出动,但形不成这两个大营造反的局面!其三是因为有了隆科多,已经控制了大内,只要两个大营按兵不动就大告成功了;其四嘛,老十三当时主要在养病,老八他们也有忽略的可能。

从结果上看,由于隆科多的支持,老八一派确实就接近成功了!是老十三去了两个大营,解决了两个大营“旗主王爷兵马和大营兵马互相制衡”的问题,才救了雍正一命,也直接终结了八爷党的势力!

8

八皇子逼宫雍正皇帝时,为何不先控制住十三皇子胤祥呢

在雍正王朝里面,八阿哥胤禩勾结关外的铁帽子王向雍正皇帝逼宫,可谓是一场重头戏。本来事情进行的还算顺利,基本上已经接近于成功,但是最后关头被十三王爷胤祥给破坏了,八阿哥精心布局,最终却功败垂成。

也许很多人认为八王在进行这项逼宫大行动的时候,应该先把十三王爷给控制起来。但是当时以八王的实力来讲,想控制十三王爷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八王爷最大的官职就是所谓的总理王大臣而已,但是他并不能管理军队,手上一点兵权也没有。而且当时的总理王大臣,事实上有4个。除了八王爷之外,还有十三王爷,马齐和隆科多。除了八王爷之外,另外三个人事实上都是雍正的亲信加心腹。

看起来八王爷这个总理王大臣似乎很有威力,但事实上这完全是一个鸡肋而已。因为真正在处理国家大事上,他一直受另外三个人再加上雍正皇帝的钳制,根本没有掌握多大实际的权力。说到底,八王爷只是能管一点小事而已,真正的大事根本做不了主。因为在当年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八王爷和雍正皇帝就是死对头,是争夺皇位最大的竞争对手。所以雍正皇帝是根本不可能给他多大的权力,现在让他当这个所谓的总理王大臣,只是为了暂时稳住八王爷,收买人心而已。

八王爷也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一直过得非常憋屈。为了摆脱困境,他借整顿旗务的机会和关外的铁帽子王进行秘密勾结,最终意图借关外铁帽子王的兵力来进行逼宫。但是当时京城是皇帝的地盘,想在京城搞事的话,就一定得控制京城附近的军队。而八王爷这个总理王大臣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更不可能控制军权。当时八王爷在逼宫之前进行布置的时候,召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统领前来开会,准备安插铁帽王子王的将领到他们营中去,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统领就说,他们只听皇帝和十三王爷的命令。

这可以看出来雍正非常相信十三王爷胤祥,同时十三王爷在整个大清朝拥有巨大的权力,远远超过了八王爷。所以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下,八王爷根本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控制十三王爷,而反过来十三王爷可以轻易地对付八王爷。最后八王爷还不得不依靠反水投奔过来的雍正儿子弘时帮忙,才算是勉强控制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初步有了逼宫的实力。

八王爷这种事情只能够秘密地进行,而且一直在瞒着十三王爷,千万不能够让十三王爷知道了,否则就会功亏一篑。但是在正式进行逼宫的前夕,这件事情还是被十三王爷胤祥知道了,十三王爷立刻转身前往两个大营,将铁帽子王安插的将领给抓了起来。这样一来,八王爷最后这一点点指望也就没有了,只能乖乖地束手就擒。

从整个逼宫的情况来讲,八王爷的实力实在是太脆弱了,根本没有多少胜算,唯一的那一点点胜算还是指望着雍正和十三王爷暂时无法控制军队。但是一旦十三王爷重新控制军队之后,八王爷一党立刻就土崩瓦解了。不过在历史上这些事情纯粹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八王爷并没有干过阴谋逼宫的事。只不过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为了美化雍正,所以就弄出这么一出戏来,既然八王爷阴谋叛乱,雍正杀他自然也就不冤了。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9

在《雍正王朝》中,胤禩两次冲击皇位都倒在了十三爷胤祥的脚下。尤其是第二次,他控制了京外两营和隆科多,并向雍正提出八王议政的建议,以架空皇权,几乎已经接近成功,但最终仍是胤祥将兵权重新夺回,粉碎了胤禩的阴谋。



很多人会觉得,有了第一次的教训,胤禩这次应该先把胤祥控制住,再去逼宫。那么,为什么胤禩没有选择先控制胤祥呢?

第一,胤禩认为胤祥病入膏肓,没必要再控制他。胤祥此时已经病入膏肓,对于朝政的参与已经很少了,只顾在家养病等死。胤禩觉得胤祥十有八九没有觉察到他们的行动,否则他们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夺取了京外两营的兵权。所以胤禩觉得,控不控制胤祥已经无关紧要了。



第二,控制胤祥是一个很困难的事,一旦打草惊蛇,事情反倒会功败垂成。胤祥作为一个掌握军政大权的实权王爷,胤禩想控制他甚至软禁他其实是很难的。一方面,胤祥出入王府宫禁肯定有一定的安保措施,一般人想要近他的身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即便胤禩得手,将胤祥软禁,能不能彻底控制胤祥,避免他将消息传递给雍正,也是一个问题,毕竟胤祥身边密探无数,防不胜防。一旦雍正得知消息或是发觉胤祥有危险,肯定会先下手做准备,胤禩十有八九会功败垂成。

第三,如果能够在朝会上直接把雍正和胤祥两个人一网打尽,这对胤禩其实是一个利好。胤禩已经控制了京外两营和隆科多,宫禁已经在他掌握之中,他大可以在朝会上直接控制雍正和胤祥两个人,将其一网打尽。其实胤禩比较怕的情形反而是胤祥在外面,无论是被软禁还是未出席,只要他在外面,都会成为胤禩的心腹大患。



所以,胤禩并没有选择先下手控制胤祥,而是等待朝会时一次性解决。但他没想到的是,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弘昼在最后时刻向胤祥告了密,胤祥直接掉头去夺兵权,雍正这才由此躲过了一劫。

10

八爷胤禩在启动八王议政逼宫前,没有提前对十三爷胤祥进行控制,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

1、对十三爷不够重视。

八爷胤禩一直对自己的智慧拥有盲目的自信,对于九子夺嫡的失败原因其实并没有归结到十三爷身上,对十三爷不够重视。

认为上次之所以输掉是因为漏算了隆科多,没有想到隆科多站在了四爷胤禛的身边,因此这次逼宫,首先就是拉拢了隆科多,确保了隆科多站在自己的身边,十三爷一个半死之人,更加不用顾忌。

2、过于自信

八爷胤禩自从“九子夺嫡”失败之后就一直在谋划推翻雍正的动作。

如今借助关外旗主王爷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控制在了自己手中,而且宫中还有隆科多的防卫部队,还有弘时作为内应,认为自己这次的行动万无一失,所以他根本没有将十三爷放在心上。

3、保密的需求,避免打草惊蛇。

十三爷身边肯定有护卫,为了控制十三爷,发生打斗,惊动了侍卫,容易将事情提前暴露,很可能是整个行动功亏一篑。

做好保密工作,十三爷胤祥进到大殿之中,在进行控制,出不了宫门,出不了京城,十三爷的作用一点也没有。

况且,八爷胤禩手里也没有多余的人马进行调用。隆科多要控制大内,关外的旗主王爷的兵也要控制住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

所以胤禩想要绑架胤祥也没有人手,没有好的时机,还不如不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