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农村红白事从简后,大部分世代相传的民间曲艺人去哪了?转行了吗

农村红白事从简后,大部分世代相传的民间曲艺人去哪了?转行了吗

2020-08-03 08:43阅读(122)

农村红白事从简后,大部分世代相传的民间曲艺人去哪了?转行了吗?:农村红白喜事上的乐队班子,民间叫做吹鼓手,或者简称吹手。他们组成的班子,叫作吹手班子。

1

农村红白喜事上的乐队班子,民间叫做吹鼓手,或者简称吹手。他们组成的班子,叫作吹手班子。 建国前,民间婚丧嫁娶,大都有吹鼓手班奏乐以哄抬气氛。喜事吹喜调,白事吹哀调,喜事除了吹鼓手,有时候还配上秧歌和杂耍;白事除了吹鼓手,有的还配以哭丧人员。这一风俗建国初期还流行,但“文化大革命”中被当做旧风俗移掉。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一些老风俗抬头,吹鼓手班子又复活,不过除了吹奏,又加了上歌舞等表演形式。

那么,“文化大革命”期间红白喜事从简,这帮民间艺人去哪儿了,转行了吗?现在各地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要求红白喜事从简,这帮人还有市场吗?

其实,这帮民间艺人,大部分并不是世代相传,而是各村各个时代都有一些曲艺爱好者,因为红白喜事有吹奏的传统,这帮人有市场,是谋生的一种方式,所以才会聚集在一起,从事这一行业。但是,这些人本来就不是专业从事这一行业,他们的主要还是务农,只是遇有红白喜事有请的,他们临时聚集,完活后各回各家,照样务农。

这些吹鼓手班,一般4~10人不等,乐器主要是大小唢呐、笙、管、笛、箫和二胡、三弦等民族乐器,由一个家庭或几个家庭组成一个班子,遇有百姓婚丧嫁娶,前往助兴,借以糊口。比如我们这个县,在建国前后有这样的艺人120人左右,较有名的艺人有好几个,甚至还天成了“黄泥沟的吹手一气鼓”这样的地方性歇后语。

”文化大革命“中,这帮人没有了市场,自然全部在农村务农,因为当时禁止农村人员流动。但他们对民间曲艺的爱好并没有丢,有的业余参加农村的小戏排演,有的组织民间秧歌活动,丰富着农村的文化生活。等到上世纪80年代后农村老风俗逐步抬头,他们又有了表演的市场,民间吹手班子又逐渐复兴,新的“吹手”以民间乐队形式出现,相邻的艺人自行组成,各带器具,有活则聚,无活则散,表演形式也不限于吹打乐,歌曲、杂技及其他表演一应俱全。

而现在,农村白事雇吹手的已经很少,这帮人主要转般婚庆礼仪。因为农村结婚的排场并没有削减,而是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喜庆。现在各个地方都有婚庆公司,而婚庆公司和农村的表演艺人都有联系,遇到需要祝兴的庆典,肯定会及时联系这帮艺人前来祝兴。

所以,农村的传统艺人,多是业余爱好和业余活动,他们的主要在过去仍是务农,而现在和普通的农村人一样,谋生手段更加丰富,不过他们比普通的农村人多出一技之长,多了一样谋生手段。但毕竟需要演出的喜事并不是天天有,所以他们也并不是完全以此为业,没有演奏工作的需要,他们不是转行,而是干他们主要谋生的工作。

2

农村红白事从简后,大部分世代相传的民间曲艺人去哪了?转行了吗?

红白事近些年越来越从简办理了,这里面除去前几年开始提倡的移风易俗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有现在的人没有那么些时间来置办或者参加这些事情!

毕竟很多农村人都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打工,挣钱和花钱,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前者!

说实话,我们这里在我自小的记忆中,所有的红白事似乎就没有过一些影视剧中吹吹打打的场面!

题目中所谓的这些“民间曲艺人”,基本只有在过年那段时间才会一起聚在街头打打鼓敲敲锣什么的!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就是,在我们国家流传已久的很多的生活习俗,其实有很多方面已经越来越走向西化!

拿我们这来说,现在农村里的办红事的流程和环节,尤其婚礼这一方面越来越向西方靠拢!根本看不出一些传统文化的影子!

尤其题目中说的这个问题,这些民间曲艺人的吹吹打打,已经被婚礼庆典的承包方提供的影响设备所代替!

在我们这唯一有这些锣鼓队用场的红事,就是去接亲的时候,车队里有一辆农用车,在来回的路上奏一回!

像每逢过年时,村里人都回家了,原先锣鼓队的人才会拿出家伙什,各种敲打一番!但是近年来,传统的闹元宵扮玩也已经日渐势微!

传统的风俗包括一些手工艺,包括这些民间曲艺,现在都到了一种断层的后继无人的状态!

说到这些民间手工艺,民间曲艺等等!比如木匠、比如各种地方戏曲,现在很少有这些!

再比如这些传统的乐器,很多小孩子都被父母拉着去学习西方的乐器,比如钢琴、吉他、小提琴什么的!

一个行业,一个手艺必须能够给自己换来经济收益才能有可能流传下去,但是像这些传统手工艺、曲艺,在现代社会就像种地一样,能维持个温饱就不错了!

现在的农村人,虽然生活条件较之以前越来越好,但是压力也是相当空前,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没有那个雅兴了!

3

农村红白事从简后,大部分世代相传的民间曲艺人员去哪里了?转行了吗?

答:这些人没有转行,只是大多数放弃了兼职而已。

这些人原本就是农民,专业务农种地。只是业余爱好或祖传绝技,在农闲时兼职,挣些外财或飞钱,因为过去在农村,大家都挣“工分”,而生产队又不给曲艺人员安排专业岗位,所以,这些人只能把曲艺表演作为“副业”来干。

后来,实行包产到户以后,许多人又由于从事曲艺工作收入不稳定且收入太少 ,就慢慢放弃了兼职,而专业务农。到年纪稍大“退休”以后,这些人大多成为乡村或城市自乐班的骨干成员,在这些战线又开始了新的人生。

这就是我所了解到的情况,谢谢大家阅读。

4

这要看是什么地方,我们这边(贵州铜仁)基本还没丢,比如丧事,那个先生我们叫敲念先生。人一去世,首先要拿点小礼品去请。先生一到,先移床,即把死人从床上移到堂屋。然后杀一只鸡,拔光毛,但尾毛不能拔。叫有前有后,有头有尾。然后写引魂幡。开路,孝家开嗓才可以哭灵。开路时,动锣钹。歌词,碰到个好的老先生,能把嗓音歌得如泣如诉,撕心裂肺,让孝眷想不哭都难。之后亲朋守灵,到十二点,先生还要烧更纸。烧更纸这个仪式死人放几天就要烧几次。这是敲念先生的事。这个是要收工资的。每天算一个工天。

敲念先生的另一个工作,就是辞灵,发丧,盖土。由于我们这边还是土葬,这个程序比较复杂。也是考验这个先生功夫的时候。棺木己入堂屋,亡者己入棺,抬棺的杠子叫龙杠。有的两根,有的一根。捆绑就绪之后,先生入场,手提雄鸡,双目园睁,口中高声念词,然后扯破鸡冠,在杠子上点上鸡血,名曰挂号。再念一番,左手伸出两个指头,右手提鸡挥向左手指头,把鸡活活劈死,据说有邪法的先生能生生地把鸡头劈下来,当然我是没见过。挂完号发丧开始,这是高潮,只见先生左手持装有地灰的碗,右手持斧子,高声念咒,然后手起斧落,左手中的碗被砸的粉碎。众人聚拢。齐声吆喝,起架前行。

现在尚在的敲念先生,左村右庄还有那么几位,大都七八十岁高龄,年轻人很少很少,也没人愿学,估计几年之后就失传了。

5

没有转行,还在进行中。

6

在过去的农村里,谁家要有个红事或白事的,总要用几班社火班子热闹一番,如吹鼓手,军乐队,唱戏的,扭秧歌的等等。总认为别人都在用,要是自己不用就显得自己不开眼,舍不得花钱,觉的自己很没有面子。因此各种社火班子生意都很好,都是在多少天以前就要预定好。因为有了演出的市场,各方面的从业艺人也挺忙的,他们的收入也是挺高的。

现在国家禁止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凡事一切从简,原先的各种社火班子没有了演出市场,都成了失业艺人。前几天碰到了一个戏班子的班主,他们家都是世代艺人,他还负责拉板胡,他说今年一直没有演出了,现在跟着别人搞装修,反正不能在家闲着。他的儿子原先是班子里的多面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现在他在家里搞电商,推销化装品。他在手机上作直播带货,家里的人负责包装发货,生意也挺好的。他们班子的里的几位女演员都到不同的地方上班去了,其实他们的情况和其他班子的情况都差不多,都在从事自己新的职业。

7

改唱二人转去了吧,那些人还真有本事的高手。要是有人领导选好的成立个团体一定都是不错演员。可那些人钱挣够了,散惯了谁完的了。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