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们说的都太low了太细节了,简单两说就两个原因。

第一,两千年前中国出了个秦始皇,书同问,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中国成了一个无论怎样都不会分裂的大一统的国家。秦始皇,欧洲没有,印度也没有。

第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建立了一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共和国。压紧牙关当掉裤子搞工业化。中国人苦啊,几代人累到吐血,到老人家去世的时候,终于完成了初步工业化的积累。

有了上面两条,只要中国人统一思想,力往一处试,就能创造一个与整个西方世界并驾齐驱的市场。话说,BAT甚至包括华为都算不上伟大,真正伟大的是为这个国家奠定了百年基业的伟人。而这些能够震撼世界的企业,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就是赌对了国运。

最佳贡献者
2

谈到全球互联网,我们都会提到 facebook、微软、谷歌、亚马逊和苹果这五大科技巨头,这几家公司在全球市场各自的细分领域都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没有一个国家的互联网公司能和美国硅谷抗衡。但中国这个市场很特殊。在中国诞生了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三巨头,即 BAT。这三大巨头在影响力上不弱于美国的同行们。现在互联网美国、中国互联网像是是两极,美国是传统互联网时代一直都是行业领军者,中国则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迎来的爆发,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确实是目前除美国之外发展最好的,而且全世界排名前 21 强的互联网企业里面,美国占据 12 席,中国占据 9 席,可以说分庭抗礼。为什么在美国这个互联网行业领先军的情况下,中国却出了可以与之抗衡的 BAT ?原因有二:

  1. 政策支持。正如马云所说,[ 历史已经证明了一切,过去 5 年,中国稳定的社会体系运转良好,但同时也涌现出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创新企业。中国的持续发展是互联网行业崛起的关键 ] , [ 我对这个国家有信心的原因是,这个国家在谈论全球化,在谈论对外开放政策,鼓励企业家精神 ] 。
  1. 人口红利。早期互联网的开始离不开人口红利,即便是现在一直再说的人口红利不在,未来是 AI 的。但是,在 12 月 5 日,创新工场创始人兼 CEO 李开复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 2018 投资界年会,李开复说目前中国网民已经达到了 8 亿的规模,虽然处于饱和状态,但仍然存在着很多机会,中国的市场红利仍然存在。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更多交流欢迎留言评论 !

3

当然现在互联网美国、中国互联网确实是两极,美国是传统互联网时代一直都是行业领军者,中国则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迎来的爆发,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确实是目前除美国之外发展最好的,而且全世界排名前21强的互联网企业里面,美国占据12席,中国占据9席,可以说分庭抗礼,再无其他。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有这么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可以孕育出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其实主要还是两大类原因,客观上我们有政策庇护,加上人口红利,主观上还是我们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足够优秀。

客观上讲,政策庇护、人口红利是主要原因

  • 政策庇护提供了一个温床环境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有很强的国内企业庇护政策,海外的科技公司在国内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不能发展,或者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了很多美国的科技巨头来不到中国,比如Google、比如Facebook,即使来到中国市场也要接受非常严格的政策监管,这让国外科技公司在国内发展也是束手束脚,这不适合习惯性放开手脚发展的美国互联网企业。

这一点在中国之外的国家基本上没有这个限制,美国科技公司巨头进入市场以后可以高速发展,很难有对手,但是在中国市场没有了,那么就会有一大堆中国企业冒出来,而且在这块温床上,不用面对海外科技巨头的直接竞争,发展顺风顺水,而且国外成功的商业模式直接可以copy to China,也就是模式创新,减小了破土的成本。我国第一代互联网企业,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几乎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 人口红利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超级市场

有了政策以后,还得有市场,毫无疑问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好的消费市场,至少目前依然是,并且没有之一,毕竟这块市场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并且互联网用户超过了8亿,这是一个几乎完美的超级市场。

超级市场意味着互联网企业不愁吃不愁穿,这是独一无二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找不出第二个市场,印度人口足够但是发展不够,美国发展有余,但是市场太小。

主观上讲,就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家牛,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牛

任何时候主观原因才是决定因素,而在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人在其中占据的比例是最大的,而且是最重要的。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涌现出了马云、李彦宏、马化腾、雷军、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等等众多的知名企业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有张一鸣、王兴等等企业家做得非常出色,可以说一直都有比较出色的企业家出现。这是中国这么多年来互联网一直发展这么好的根本原因,人是核心要素。

除此之外,中国各大高校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互联网人才,这里面包括技术从业者,行业科学家等等众多的优秀人才,可以说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才能保证这些企业有源源不断的生机和动力。

我们有最优秀的企业家,有最优秀的行业从业者,还有优秀的资源,所以中国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巨头,虽然目前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以百度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已经是世界顶尖,而今日头条、小米的顺利出海,让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更进一步,未来中国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会越来越突出。

本文系问答专稿,未经允许转载必究!

4

中国为什么能出现与美国互联网巨头抗衡的BAT?除了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确实抓住了行业发展机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有统一的市场,这个市场是13亿级别,绝对是世界第一。

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应该对13亿国人说一声谢谢!

为什么?我们可以看一看隔壁的邻居三哥。印度是人口大国,2016年统计口径为13.24亿,按1.2%的超高年增长率,人口总数妥妥地超过中国。

然而,印度并没有产生印度的BAT。连印度人自己都很纳闷,拥有和中国差不多的人口,为什么没有诞生印度的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即使诞生一家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在中国邻居面前也能找回一点面子。

但上帝就是没有给三哥面子。

下面,我们分析三哥家里为什么成了美国互联网巨头的自留地,中国却是BAT当家。

中国网民比印度多

印度移动与互联网协会(IAMAI)发布的《印度互联网报告》2016版显示,截止2016年12月,印度的互联网用户为4.32亿,到2017年6月印度网民数量或将达到4.5-4.65亿。具体见下图:

网民超过4亿,相当于一个多美国,大半个欧洲,两个日本,看起来数字相当吓人。但和中国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3亿是在2011年底,也就是说互联网市场,印度落后中国整整5年。在一年一个样的互联网行业,5年足够差出一个时代。

中国网民不仅人数多,还很勤奋。

纽约的"世界经济论坛"在2011年4月12日发布《2010-2011全球信息技术(IT)报告》,调查显示,45%的中国网民每天或每周都会在互联网上发言,比第三名印度高出13个百分点,是全球最勤奋的。

结果就是上网时长方面,印度也不占优。由于手头没有直接数据证明,就从间接数据分析。

根据eMarketer 发布的数据报告,2017年印度成人用户平均每天在电视上投入的时间为 2 小时 11 分钟,占据所有形式媒体的 55.3%,印度人更多地依靠传统媒体资源获取新闻消息、进行娱乐消遣。

主要通过电视等传统媒体娱乐消遣、获取信息资讯,这在中国至少也要倒推10年,即2008年的主流生活方式。现在的国人基本不看电视、报纸,获取信息大多数是通过互联网。

因此可以推测,中国网民的上网时长是超过(至少是相同)印度的。

互联网市场容量=网民数X上网时长。

我们两个指标都超过邻居三哥,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市场容量,又有谁能盖过印度?

所以,中国是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一互联网市场,并在几年前就已获得这一称号。孕育出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自然是合情合理。

现在,中国网民数量已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

由于国内互联网市场的巨大容量,本土公司只要在国内成为巨头,基本就是国际巨头。这几乎已经成为国内企业成长的标准模式,先在国内长大,然后扬帆出海。

比如家电业的海尔、格力和美的;手机业的华为、OPPO、vivo和小米;互联网新生代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等等,放到国际市场都是第一梯队企业。


如果喜欢答案内容,请点赞,谢谢!头条号《魔铁的世界》专注有营养接地气的科技、商业故事,喜欢请点击关注,每日获取新鲜、有态度的资讯。

5

互联网行业是边际成本为零的行业,比如社交软件少数人使用跟几十亿人使用其成本增加不了多少,非常容易赢者通吃,这天然上适合垄断,美国又是善于创新,鼓励创新,同时美国又是金融中心,风险投资运作成熟,垄断全球互联网行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个世界上的主要互联网公司都是美国的,比如微软,谷歌,亚马逊,facebook,苹果,都是富可敌国,用户遍布全球,

其他国家很难在互联网行业挑战美国,要么创新比不过,要么融资比不过,

中国确实出现了bat,但是bat谈不上与美国抗衡,bat模式是模仿美国,不属于原创,中国许多互联网公司融资需要通过美国,也就是说没有美国的技术和资金,中国许多互联网公司无法壮大,

中国的bat业务主要是在中国范围内,在世界范围影响力不大,

中国能够出现bat这些市值很大的公司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能力强,bat迅速本土化,还有互联网行业的技术性连接问题,

facebook的使用体验就不如中国的社交软件,这就是本土化的例子,



6

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建议我们妄自尊大,从今天的结果推出中国有这个资源有那个资源,所以中国除了可以“与之抗衡”的BAT(坦白的讲与之抗衡四个字有些自我吹嘘了,后面我会说到)

如果你仔细研究BAT三家的历史,你就会发现,这三家能够成为今天的样子,充满着各种偶然性(这里加多一句,有人看到这句就以为我在说BAT三家公司都是偶然成功的,并且给了我评论,其实并不是,稍后会有对偶然性之外的必然性的分析,各位稍安勿躁,看完再说)

百度:百度最早只是为新浪,搜狐等提供搜索引擎的,后来才决定自己做,当然,在早期也遇到了谷歌的竞争,那时候谷歌还在国内,百度当时有两个地方做的很不错,第一是百度的线下广告推广系统,也就是凤巢,第二是百度的搜索理解,这一点我要多说几句,当时百度推出一个广告,叫百度更懂中文,而百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百度内部有一套评估方法论,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任何一套搜索算法上线之前,都需要由百度的产品经理进行评估,如何评估呢?打开百度,谷歌,搜狗,搜搜等搜索引擎,把某些关键词放进去搜索,然后看哪个搜索引擎搜出来的结果更符合自己的预期,就给评分——这个过程就叫评估。我当年进入百度做移动互联网的时候,百度的大搜索还在用这种方法,不可否认这种方法在百度早期为百度的产品竞争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大家知道,搜索结果其实是个时空概念,在一段时间里,搜索同一个关键词,出来的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当然,后来百度的好日子到了,谷歌退出了国内,其他几个搜索不成气候,百度就大了起来。

腾讯:早期的腾讯完全没有今天这么厉害,腾讯的生死线是和MSN的对打那一次。那时候的MSN和QQ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基本上就等于星巴克和卤煮,但凡有些逼格的白领,甚至很多公司,是严禁员工使用QQ的,取而代之的,就是使用MSN。当时马化腾非常紧张,可以说当时腾讯遇到的问题,比李彦宏遇到的严重多了。公司和白领不用QQ是什么概念?就是腾讯花了大力气培养出来的学生群体,只要一毕业,就再也没有价值。而腾讯后来是怎么在和MSN这场竞争中胜出的呢?除了腾讯反应快,重视用户体验之外,就是MSN自己作死了。当时微软中国的总裁还是唐骏,据唐骏自己说,当时他们知道MSN在中国有很多问题,比如安全性,比如功能不够多(比如没有QQ秀之类的),而腾讯那边则是几天一个新花样,一周一个新功能的往出搞,唐骏当时也急,就给总部说我们也要开发这样的功能(我记得是类似于QQ秀吧?),而微软的架构是,各个国家是没有对MSN的功能更改权的,也就是说如果要开发新功能,必须美国那边开发,而美国总部的人,打破脑袋也想不通,为什么他们用的MSN需要一个可以换衣服的虚拟人物的功能,以及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功能,所以当时MSN中国的状况是,一些着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的唐骏们,眼睁睁的看着腾讯在功能上不断的创新,而自己家的MSN在美国那群老爷们的眼睛里自命不凡,还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傲慢不已。当时美国总部甚至逼唐骏到了这个地步:你说你要加这个功能,可以,你说加了这个功能能够有多少KPI的提升,只要你提的出,并且做得到,我们就加。——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MSN在中国逐渐消亡,真的是逐渐消亡,它是慢慢的,大家不约而同的不用了,这才是最可怕的,一个那么大的产品,什么时候大家不用了,都没人知道。

阿里:阿里巴巴面临的竞争还好,当时阿里巴巴只是一个toB的电商平台,让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上面做生意的,但是后面阿里推出了淘宝,就不一样了。淘宝直接面对eBay的竞争,而eBay当时也不是好惹的,直接不允许渠道进行淘宝广告的推广,这个时候马云团队做了一个决定和得到了一个幸运,这个决定是,淘宝商家三年内不收服务费,而一个幸运是,得到了一笔钱。不收服务费的淘宝,每天烧很多钱,很快就无以为继,当时马云决定去找钱,几经辗转找到了雅虎的总裁杨致远——戏剧性的一刻就在这里,当天早晨,本身约杨致远谈借钱的是盛大的陈天桥,而当时陈天桥的总裁也是唐骏,但是不巧的是,那天早晨,陈天桥恰好身体不舒服,没有见成杨致远,而杨致远当时已经向董事会把这笔要投资给中国企业的钱要下来了,杨致远就问唐骏,如果不投盛大,你建议我们投什么公司,唐骏想了想,说,阿里。于是这样,马云拿到了一笔救命的钱,延续了淘宝的生命,保证了后来和eBay的竞争。


以上故事,听起来有演绎的成分,却都是真事。

或许你会觉得这些事情太过偶然,而且没有什么统一性可寻,似乎我的答案也在把他们企业自己的努力给排除掉,恰恰相反,任何一家企业,从来就没有不努力的,但是BAT这三家公司的崛起的偶然,其实是有那个时代的必然,这个必然就是: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及中英两个领域,巨大的文化差异。


在中国做了几年移动互联网后,2014年-2018年我开始做海外的移动互联网,这几年的经历让我更深刻的认识了世界的移动互联网与中国的区别,也理解了为什么Facebook能够在全世界开花,却恰恰在中国无法进入(实际上今天Facebook再回来,也没他什么事儿了)


首先,和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出海到海外公司一样,美国的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地化的问题。大家不要以为本地化就是把产品的文字翻译一下就好,由于文化的不同,中国和美国用户对功能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此,就需要这种产品在中国进行更改,但是如果一更改,就会出现问题,那就是到底改不改,如果改的话,是美国总部来改,还是中国的团队来改?如果美国总部来改,必然会出现反应迟缓,不理解需求的问题,但是如果中国团队来改,那么改了之后的新功能,要不要和全球的版本一致?一致的话,其他国家的人会很奇怪这样的功能,如果不一致,那不就是在中国做了一个单独的版本么?这个问题如此之大,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海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解决的很好。

你会问我,那为什么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在其他国家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好,我告诉你,是因为其他像中国体量的国家,竞争不足,开发人员不足,所以那些地方的人们没有选择,只能选择使用美国互联网公司按照美国人民的需求开发的产品。我举两个国家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印度,2014年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安卓开发已经如火如荼了,而整个印度,只有2万个安卓开发人员,如此少的开发人员,连学习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基本交互和用户体验都不够,更别说还能在与海外的竞争中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互联网产品了。第二个例子,巴西,在巴西,很多人不是把Facebook当社交工具用,而是当电商平台用。我们先不管他们怎么用,这个例子说明了,正是因为这个国家没有开发实力,所以人们会选择现有的产品作为自己需求的出发点。

当然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海外大多数地区是英语系国家,或多或少都会说一些英语,所以美国的产品进入这些国家,本身障碍就小很多,但是进入中国天然就存在语言障碍,如果再加上文化,以及基于文化的变化,难度就会增加很多。


其次,中国出现能和美国互联网公司相“抗衡”的BAT,与其说是抗衡,不如说是在中国这个13亿网络群体上,生长出来的一个个“孤岛”互联网公司。如同美国互联网公司进不到中国一样,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出不去。腾讯曾经花重金在印度推广微信,效果寥寥,百度想在海外做搜索,也无善终,大概成果最好的就是阿里吧,但是大家要注意,阿里的国际化,并不是把淘宝拿到海外这么简单,他们也在做买买买的动作,阿里买了东南亚第一的lazada电商平台,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自身出去,并没有像亚马逊那么容易的原因。

究其因果,其实是一样的,当我们有了语言,文化这一堵墙,让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各种水土不服,各种无法适应的同时,我们要去到美国互联网公司所覆盖的国家,在这些他们文化上以及语言上没有障碍的地方,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障碍。

而且更难的一件事情是,以前在中国的时候,所谓的本地化,就只是中国一个国家,但是如果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出海,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海外不是一个整体,一个国家,就是一个本地化,而由于先天没有语言认同点,所以仅仅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在当地是没有竞争力的,就拿Facebook和QQ来举例子,对于印度人来说,用了Facebook,可以关注自己喜欢的美国明星,英国明星,而且语言是通的(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但是用了QQ呢?就算他能找到他认识的中国明星,问题是他也没法和中国明星聊天啊?(更何况找不到)

所以我们看到,早起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出海,几乎一水儿的做的都是工具产品,这种不需要人们有太多认同感,拿着手机就能用的产品,比如猎豹清理大师之类的,再早起的时候,确实快速的为这些公司获取用户了,问题是,这种用户来得快走得也快,因为没有文化认同,没有用户积淀,这些产品也就是兴起一时而已。


最后,我刚才说的那些,都是过程,都是原因,而不是结果。互联网公司天然具备垄断的天赋,所以这道无形的墙,双方都在努力打破,而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最先打破这堵墙的,不是这些可以和美国互联网公司抗衡的BAT,而是以小米等为首的有“互联网基因”的手机或者硬件公司。比如在印度,小米,一加等手机倒是有很多人使用。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一个苗头,这意味着虽然有语言,有文化,有本地化的问题,但问题总是要被解决的,有这么一些公司,还是在努力解决问题的。


说到这里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什么全世界只有在中国才出现了在体量上能和美国互联网公司抗衡的公司。这里稍微做一下解释:

第一,互联网公司要能存活,重要要素就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既包括硬件网络,也包括开发人员。而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早期,整个世界来看,能够同时满足网络硬件环境很好,开发人员很多的国家并不多,在当时世界上,主要以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为主

第二,而一家互联网公司要能够盈利,与用户基数也是分不开的,而在当时的世界上,既有用户基数,又有网络环境,还有开发人员的国家,数来数去就只有美国和中国了。(欧洲原本有机会,但是小国太多,给冲散了)

第三,在前两个原因下,文化和语言造成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快速抄袭这一模式可以成功。这点很关键,因为如果没有文化和语言差异,那么中国即使有这么大市场,人群,网络环境,开发人员,那么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必须做和美国互联网公司做的方向不一样,也就是独立创新。而不抄袭的独立创新这件事情,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并不擅长。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擅长的是拿别人成型的一条路,但是在本地快速改进,最终拥有自己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创新都变得很奇怪。


所以,回到题主的题目:“世界都被美国的互联网行业占领了,为什么中国却出了可以与之抗衡的BAT?”,这个原因既不值得我们自豪,也不值得我们妄自菲薄。中国出了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自然与我们的特殊环境有关,但是仅仅只有特殊环境,没有这么多人才以及公司的努力,这些环境最终还是会被打破,我们最终用的还是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但同时,我们也不能认为我们有了能与美国抗衡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就在世界上有多厉害,我们的互联网公司,只是在中国厉害。


认清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知道今天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的一个诡异的现状:互联网公司,原本应该是最不受地域限制的,最应该率先冲出国门的,可是今天却变成了几乎中国最后一个走出国门,甚至很多互联网公司今天还没有走出国门。在传统的老干妈,辣条,枸杞都一个个成为老外们不断尝试的“东方产品”的情况下,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却在“闭关锁国”,这不能不值得我们冷静的思考:到底是能力上无法走出国门,还是觉得中国的土壤更加舒适,抑或是以开放为自我认知的互联网公司,骨子里其实透着封闭?


我是江南沐雨,《众神聊斋》作者

7

不是国家政策的保护,美国企业有大把票子把中国企业扼杀在摇篮,例如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非常可乐被可口可乐用10亿灭杀,广告词还记得"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还有南孚,汇源等等,甚至徐工差点就被美国收购,

才使国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明显欧美等是要通过企业架空中国经济,达到利用经济迫使中国屈服于美国,使美国从此无后顾之忧,所以国家政策保护使中国企业有喘息机会并逐渐发展壮大,以中国市场这个世界最大市场做后台征战世界,如:阿里,华为,百度,海尔,美的,比亚迪,腾讯,京东,小米,网易,美团,滴滴,ov,今日头条,ofo,中芯,京东方,美的,格力,宝钢,云南白药,一汽,北汽,TCL,海信等等,还有很多国字号的大家都知道就不提了,现在看来成果辉煌并让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8

这个问题非常大,作为一个互联网技术从业人员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看看互联网前100名几乎都是中美两国的天下,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突然之间变得如此厉害了,要知道国内的科技实力距离美国还是非常大的差异,而且中国还出现了腾讯阿里巴巴,以及后来的美团,头条,等等独角兽,而且在市值上虽然和顶级的为软件,谷歌,亚马逊有差异,但也属于第一梯队的队伍里面,给人的感觉中国企业一夜之间的变得强大起来了,分析起来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国内网民数量巨大。有强大的人口基数,这是互联网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很多企业随着看着在国际上影响力不大,但在国内用户数量巨大,一样能成为巨头,一样每年的产值非常巨大,这就是国内市场的强大之处,很多公司不需要走向国际只需要把握好国内市场就足够了,腾讯,美团这些就是典型的代表,这是非常重大的一个原因,其实这背后是国家慢慢变强大做支撑的,毕竟要想国内网民的数量巨大,还是网络基础设施要能跟得上,这些年国家大量发展的基础建设现在慢慢展示出威力来了。

国内技术人才数量众多。想要发展壮大互联网离不开技术人才的存在,没有技术人才不可能有技术公司,现在国内的编程人员整体来讲是服务于国家的科技企业,很多人觉得印度的软件发展的比咱们要强,是真的比咱们强多少嘛,印度的主要软件人才都拿来给欧美的软件企业做贡献了,在印度形成了强大的软件外包产业,国内都拿来搞自己科技企业了,那种方式更加为国家带来财富,显而易见的事情。据不完全的统计国内的程序员数量已经几百万之众,背后N多的科技企业,时间累计长了各行业的精英也就出来了。

很多人还是沉迷于国外的东西比我们强大很多的理念里,在很多领域我们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层面,但在软件领域包括国内程序员的能力方面以及不弱于欧美等国家了,可能在头端的开发设计者这块还是落后比较多,但差距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明显了,国内开发设计者也能做出像阿里云这么强大的软件体系工程了,其实都是国内软件在发展壮大的一种表现。

强烈的进取心和伟大的智慧。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比较勤奋而且有智慧,bat三家企业成立之处在国内的融资环境还是非常恶劣,为了公司的生存发展引入了外资,这也是为什么bat企业大股东都是外国人的原因,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还是毅然的坚持着向前走,最终达到今天的成就,这种艰难的日子只有当事人能够描述清楚,但收益也是最大的毕竟当时的环境下竞争对手也少的多,主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马云只是去了趟美国看了这东西一眼就认定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不顾一切的去做阿里巴巴,中间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的问题,在电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会产生一种疑问,在网络上付钱了但卖家不给我发货怎么办,现在电商产业已经比较成熟了,这儿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但在这种信任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就毅然决定投身这个行业,这该是有多大的智慧。

以上几种因素缺一不可,这些事实都在见证我们国家在一步步的走向强大,互联网企业只是一个缩影而已,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中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世界第一存在的,不久的将来也会是这个样子,从骨子里的散发出的勤劳和智慧的基因在中国人身上从来就没有缺失过,看看国内互联网公司疯狂的加班氛围,这种状态持续久了自然就能换来可喜的成绩,希望能帮到你。

9


正如你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美国领英公司在中国已经运营很久了。

领英不可谓不努力,你可以用各式各样的搜索引擎去查看,他们都投了品牌广告。

到今天为止,在招聘行业上,领英依然落后于中国传统的招聘网站,比如说前程无忧之类的。

领英招聘的运作方式是典型的“职场社交”。问题在于,这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吗?


美国公司喜欢设立标准,然后来个全球统一化,这倒符合他们一贯的价值观:什么叫全球化?全球化就是全球美国化,亚马逊在美国是那个页面,在印度是那个页面,在中国也是那个页面内,为了中国专门去订制一个页面?那是不可能的。

易趣网本来运营的很好,是淘宝成长过程中很棘手的敌人,后来和美国的ebay搞成统一化,丢了 不少当年有特色的东西。

当年MSN大战QQ的时候也是如此,对于中国人来说,QQ是社交软件也是工具软件,我有时候开QQ就为截个图,或者给好友传输文件,但是MSN当年不能截图,文件离线传输做的稀烂,没有群。

中国人不喜欢职场社交,中国人的社交和职场是分开的,而领英硬塞给中国职场社交,这能搞的下去么?


字节跳动在抖音出海,取得不少成绩的时候,还是为印度人量身定做了一款软件Helo。

淘宝在出海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把淘宝的页面直接英文化,强行往外推,而是做了速卖通。速卖通的页面和淘宝的页面差别很大。

尊重他国的国情,而不是 要求他国用户的习惯强行向本国靠拢,这是最近中国互联网公司能够出海顺利的原因。

10

我的回答不是吹谁,也不想黑谁,就想实事求是分析一下,不要好大喜功,希望大家理解!


BAT的体量完全不能与美国的整个互联网抗衡,哪怕是某些单独的巨头

2018年苹果公司营收2660亿美元,为1.8万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595亿美元,为4000亿元人民币。

2018年阿里巴巴营收2503亿元,净利润614亿元;

2018年腾讯营收3127亿人元,净利润787亿元;

2018年百度营收1023亿元,净利润276亿元;

营收:阿里2503+腾讯3127+百度1023=6635亿元 苹果为1.8万亿;

利润:阿里614+腾讯787+百度276=1677亿元 苹果为4000亿。

如果美国再加上两个巨头呢?比如与百度对应的谷歌,与腾讯对应的facebook。

营收和利润的差距之大,是不是难以想象?


核心技术的差距更是命脉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大家能想起,它们有什么改变世界和改变互联网的重大技术突破吗?基本上都是借鉴的外国的商业模式。

苹果是智能手机的开创者;谷歌有安卓系统;这还没说芯片呢!

核心技术上的差距,是更难逾越的!


数据上的差距这么大,为什么有人会产生BAT世界巨头,甚至垄断的误解呢?

一是BAT几乎垄断整个国内市场,是国内的独角兽,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大家潜意识的会认为:只要在中国成为巨头,这么多人,肯定也是世界最大的。

谷歌没有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Facebook没有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等等。

二是没有客观的数据分析和冷静的了解。

就像一个人在县城的高中学习特别好,就会产生在全中国学习好的误解。

三是为了扶持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对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优先发展,其实缺少了对国外发展形势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客观看待进步、正视差距,吹牛是解决不了任何落后的!切勿好大喜功、好高骛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