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疆域辽阔,而如果不算边疆地区,清朝设有八大总督,以及不设总督的河南巡抚、山东巡抚、山西巡抚。这八大总督是:

辖区包括河北省、京津、内蒙古中南部的直隶总督。

辖区包括甘肃省、陕西省、宁夏的陕甘总督。

辖区包括四川省与重庆市的四川总督。

辖区包括云南省、贵州省的云贵总督。

辖区包括湖南省、湖北省的湖广总督。

辖区包括广东省(当时包括海南省)、广西的两广总督。

辖区包括福建省(当时包括台湾岛)、浙江省的闽浙总督。

辖区包括江苏省(当时包括上海市)、安徽省、江西省的两江总督。

八大总督加上三个巡抚,清朝共有11个总督或巡抚辖区。这11个辖区对清朝来说都非常重要,没有轻重之分。但如果一定要挑出两个最重要的,按清朝人的说法,则是北直隶、南两江。

北直隶好理解,国都京师就在直隶辖区,天子根本所在,能当上直隶总督的都是皇帝绝对信任的。但京师有一个劣势,就是太偏北方,周边地区都不是盛产钱粮之地。京师附近所需的钱粮往往都要从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调集,这三个省属于两江总督辖区(闽浙总督下辖的浙江也是钱粮重地)。

两江总督辖区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设直隶。明成祖朱棣推翻建文帝后建都北平,新设直隶,原来的直隶改称南直隶。明朝虽迁都,但钱粮主要仰仗南直隶。清朝入关后定都于京师,非常重视明朝的南直隶辖区,毕竟这是朝廷的钱袋子和米袋子。不过清朝最早设的不是两江总督,而是江南河南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四省,时间是顺治四年(1647年)。需要说明的是,当时苏皖还没有分家,称为江南省。

河南和江南省关联不大,于1649年划出江南河南总督辖区。剩下的江南省和江西省,统称为江南江西总督,也就是江南省和江西省都设有总督。因两省的首字都是“江”,故称两江总督。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将江南省划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两江总督的名称却保留了下来。两江总督的全称是“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

清廷把这三个省整合在一起是有原因的。江苏在当时称为虎踞龙蟠之地,带山海而扼湖广、中原,襟带长江入海。安徽在当时称为楚吴交界之地,西与湖广相接,东接南京所在的江苏,北扼中原,南抵长江,战略形胜之地。江西则称为东扼吴楚闽浙,西控荆楚,南达南岭。三省连在一起后,北界接山东,距京师不远;西界接河南、湖广,南界的江西则夹在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之间,相当于朝廷在这五省中砸进下一颗钉子,可控视五省动向,以稳定东南局面。

另外就是经济问题。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都是土地肥沃、河湖众多的渔米之乡,不宜分而治之。将三省整合在一起,由朝廷控制,可以有效保证三省的钱粮为朝廷所用。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虽属两江总督辖区,但他们各省内都有自己的巡抚,主管民政。两江总督在三省的存在基本上以军事为主,略类似于后来的大军区制。辖区内的提督、总兵都要听总督的调遣,总督控制辖区内绿营兵的调动权。同时,总督还有监管藩库的权力,新总督上任时都必须去查藩库,不去都不行。

因为江西在三省中不处于主流位置,有人呼吁江西单独建省。清道光十年(1830年),军机大臣托津认为江西不应该再受两江管辖,应该单置总督。反对意见则认为江西夹在五省之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且江西兵力少,必须依靠江苏和安徽。最终道光帝听进了曹振镛等人的意见,拒绝了托津分两江的建议。

不分两江其实是对的。江西是朝廷的重要粮仓,单设总督,还要多一些管理成本,实无此必要。再者,如设江西总督,万一总督捅出什么漏子,朝廷还要花成本进行善后,不如由两江总督管辖。

清人说直隶管兵,两江管钱粮盐,是很有道理的。每一任两江总督都知道自己来两江是干什么的,一言以蔽之:为朝廷搂钱(粮、盐、漕运)。清朝设漕运总督,漕运总督衙门就驻在两江管辖的江苏淮安府。漕运总督和两江总督在漕运这一块的职能有时候是交叉的,比如漕运总督如果空缺,就由两江总督代理漕运总督。清朝后期,与洋人的交往增多,朝廷设了两个通商大臣。大家所熟悉的是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比如著名的李鸿章。其实还有一个不怎么出名的南洋通商大臣,就是由两江总督兼任的。

最佳贡献者
2

在清代,两江总督是八个总督之一,管理的是江苏、安徽和江西三个省。

在清初时,江苏和安徽两省都属于江南省,后来因为江南省太大,而且经济富裕,所以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顺治十八年分成了将江南省江南右与江南左两块,后来用江宁府、苏州府的首字,改江南右为江苏省,用安庆府、徽州府首字,改江南左为安徽省。

两江总督前身是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两江总督正式定名,并且划定管理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已经是康熙二十一年,刺史虽然江南省已经不复存在,不过还是取了两江总督这个名字。

而另一个比较搞笑的事情是江苏和安徽两省虽然早就分家,江宁府划在了江苏省,也是两江总督衙门的驻地,但是安徽的巡抚衙门一直留在江宁府,而江苏的巡抚衙门在苏州。知道乾隆时期,安徽的巡抚衙门才搬迁到安庆,结束了在外省办公的诡异状态。

3

总督是清朝封疆大吏中地位最高的职位,统管一大省或数省军政要务。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享受从一品待遇。清朝常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两广、云贵。

从总督排名可以看出,地位最高的当数号称“疆臣之首”的直隶总督,而屈居老二的则要数管辖“天下财赋半江南”的两江总督。两江总督,管辖的可不仅仅是现在的江苏和江西,还包括安徽及上海等地区。“两江”中的一江指的是江西省,另外一江则指的清初时期的江南省。江南省原是明朝的南直隶地区,清朝入关后,将南京都城的定义废除,把南直隶改为江南省,管辖地区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上海及浙江的一部分地区。江南号称“鱼米之乡”,明清两朝一直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清初江南省财赋占全国三分之一,而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江南省人才占录取人数的一半左右,时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的说法。

江南省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地域辽阔,清朝统治者为了便于控制,防患于未然,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划分为江南左和江南右。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左取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命名为安徽省。江南右取江宁府和苏州府首字命名为江苏省。两省分设巡抚治理,但仍归两江总督统辖。两江总督统筹三省事务,又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因而地位尤为重要,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历史名人都担任过两江总督之职。两江总督署位于南京市中心,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洪秀全把它扩建为天王府,曾国藩收复南京后,按礼制重建两江总督署。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两江总督署改建为总统府,现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的一部分。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

估计很多同学都认为两江地区就应该是江苏和浙江,一位同学在我的文章中看到我写两江地区不是江苏和浙江,气愤的让我要多读读历史,有的时候我真的挺佩服一些人,明明自己啥都不懂,就敢质疑一个历史创作者,真的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纵横虽然不是历史科班出身,但是在历史民科这一块还是有点实力的,就历史常识来说,超过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在家喝了点酒,吹点小牛,不要见怪)。

在现在的行政区划下,江苏和浙江都是富庶的地区,又紧紧相邻,因此,很多人就认为两江地区应该就是江苏和浙江。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偏差,实际上就是以当代情况去推测古代,是对古代认识的一种偏差,两江这种行政规划,在清朝时期是总督巡抚辖区的一种划分方法,通常会以两个省的前缀,形成一个总督辖区。

比如陕西和甘肃地区合称陕甘总督,云南和贵州合称云贵总督,广东和广西合称两广总督,如果江苏和浙江是一个总督辖区的话,在称呼上也应该是江浙总督,而不是两江。

实际上,浙江和福建是一个总督辖区,合称闽浙总督,但凡对历史了解一点的,都能知道浙江不属于两江。

看到纵横分析到这里,类似那个神之勇气质疑我的同学,应该会说,那两江总督,应该就是包括江苏和江西了?

其实,这也不对,两江总督里面,一个“江”是江西没错,但是另一个“江”,却不是江苏。听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又质疑了,两江怎么可能没有江苏?

清朝时期两江总督的由来,是江南省和江西省,合称两江。也就是说,两江总督虽然包含了现在江苏的辖区,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江苏省。

这就要从明朝时期说起了,明朝时期采取两京制,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南京,以京城为首的地区自然是直隶地区,因此,明朝分为北直隶和南直隶。

南直隶包含了现在辖区的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区,清朝取代明朝后,自然是要结束明朝的两京制,取消南京的陪都地位,南直隶也被改名称为江南省,与江西省同为两江总督辖区。

到这里,大家就能看到问题所在了吧!

江苏其实是江南省再分的结果,因为清朝刚刚入关之后,江南省对全国的影响力十分巨大,顺治迫于当时的压力,采取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将江南省份为江南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一直到康熙六年的时候,才将江南省正式划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

这也为什么能够解释,为什么江苏和江西,都不挨着,怎么能够称两江的问题。

到了这里,估计一些对历史好奇的小朋友,肯定要问到,两江地区都是很富裕的地区,当时税赋占天下三分之一,怎么可能是江苏、安徽、江西这三个省呢?江苏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安徽和江西,不应该是富裕的地区啊!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安徽和江西,也是富庶地区,以安徽来说,虽然当时江苏在拆分后是远胜于安徽,尤其是在文化和商业方面都强于安徽,但是我们要知道,古代政府是重农抑商时期,相对于商业税,他们更看重农业税和人头税。

安徽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其境内平原占比很大,淮河平原和沿江平原占全省面积的55.39%,其他地区为丘陵地区,依然有很大的地方适合种地,人口稠密,自然灾害少,自然也是纳税大户。

还是要强调一点,古代跟现在有很大差别,不能以现代的视角来看古代的东西,也许在现在沿海省份都是发达省份,但是在海禁时的古代时期,沿海省份未必比内陆发达。

尽管江南省被一分为二,在整体上依然还是两江总督辖区,在清朝总督排序中,直隶总督第一,两江总督则排第二,在98位两江总督中,有影响力的总督多达80多位,其中晚清四大名臣,都有两江总督的任职履历。

5

两江总督是清朝的九大总督之一,也是清朝九大总督中最大的“肥差”。因为两江总督所管辖的地区是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和上海市,而江苏省的税收是当时清朝最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

浙江省与江苏省的税收占了清朝税收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谁掌握了江苏和浙江,谁就直接掌握了清政府的“钱袋子”。在清朝用兵西北,征服准噶尔汗国的过程中,江、浙的税收就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无独有偶,清朝末年爆发于沿海的太平天国起义就削弱了清朝对江浙地区的控制,间接影响了清政府的国力。这就是为什么清朝宁愿割让外东北给俄国人,也要集中力量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了,因为江、浙两省的税收对于支撑清王朝的运转实在是太重要了。

其中,江苏省在两江总督的管辖之下,而浙江省在闽浙总督的管辖之下。不过,由于那个时候福建、台湾山地多、农业不发达,所以闽浙总督总体上不如两江总督吃香。

清朝统一全国后,将全国划分为了总督辖区+将军辖区+驻藏大臣的形式,其中汉地十八省由九大总督来管理,而东北地区、外蒙古地区、新疆地区由将军来管理,青海与西藏地区则由驻藏大臣管理。

分管汉地十八省的九大总督,各有其重要性。其中,直隶总督政治地位最高,因为直隶就是天子脚下;陕甘总督的军事地位较高,因为清朝连年用兵西北,多数军队都在陕甘总督的辖区内;两江总督最为富裕,因为有江苏省在其辖区内,多少人争着去当,而皇帝一般都会派心腹大臣去担任这个职务。

相传,雍正年间的两江总督唐文尧富得流油,有三十多个小妾,家里的装潢比雍正皇帝住的乾清宫还要繁华,可是他特别喜欢吃便宜的白菜。

雍正派人一查才知道,原来这唐文尧每次只吃鲜嫩的“白菜心”,后院都堆积如山的都是腐烂的白菜叶子。当时许多老百姓饿得食不果腹,而唐文尧却每顿都吃得这么奢华。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也反映了清朝的两江总督家财万贯的事实。

6

两江,并不是指江苏和江西,指的是江南省和江西省的合称或者简称,后来江南省又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所以,两江地区包括了清代的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请注意,这里的江苏、安徽、江西是清代的行政区划,不是今天的!两江总督是清代光绪朝以前唯一统辖三省的总督。

两江地区,顺治元年时沿袭明末旧制,设有淮扬总督,顺治三年革除,四年的时候分别设立了江南、江西、河南总督;顺治六年革除河南,称之为江南、江西总督。江南省设巡抚3员,即江南巡抚、凤庐巡抚和操江兼巡抚事;江西设巡抚2员,即江西巡抚、南赣巡抚。

在顺治与康熙中期以前,整个两江地区总督与巡抚或分或并,处于调整过程中,其间还经历了康熙六年的江南分省,一直到康熙二十一年才正式确定下来,即在两江地区设有两江总督1员,驻江宁,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各省设巡抚1员,此格局至清末都没有改变。

两江总督统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各省所辖区域与明朝意志,只是局部调整了府(直隶州)县的行政区域,如江西统辖十三府一直隶州,江苏为八府三直隶州,安徽则为八府五直隶州。

而其中安徽省,是清朝才设立的。今天的安徽省域,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分属不同的建置。顺治二年(1645),清军占领南京后,旋改明朝南直隶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定江南省治于江宁、设江南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开始行政治理。

而安徽这个省的来历,也比较复杂,至今都没有直接文献史料证明“安徽”一词是取“安庆府”、“徽州府”联词组成的。在官方行政运行过程中,在公文往来中,为称谓的方便和间接,如对官职称谓“巡抚安、徽、宁、池、太。庐、风、滁、和、广等处地方”等,省称或简记为“安徽”。所以,安徽省设施在康熙五年,安徽巡抚开始成为安徽地区最重要的巡抚衙署才分治的。康熙年间的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以及滁州、和州、广德州等七府三州,构成了安徽地域版图的地理轮廓。

江苏是在康熙六年建省的,顺治二年时,先是设立了江宁巡抚,统管江南五府,到了康熙六年,又增加了扬州、淮安两府以及徐州一个直隶州,由此江南巡抚便成为江苏一省直掌,江宁巡抚的称谓遂被江苏巡抚所替代,而巡抚衙门治所也从江宁搬到了苏州,江苏省的名字其实是以巡抚的名称而得来的。

江西应该算是两江地区之中行政区划没有什么变化的省了,元代建省,下辖13路、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和今天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明代的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辖13府78县地域基本等同于今天的江西,清代江西省与明代大致相同。

我们可以这里来理解清代两江总督的管理区域,江南省实际上就是明代的南直隶,后来拆分为安徽和江苏,江西依然是明代的江西,变化不大。如此一来,两江总督管辖的就是三省之地,而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三个省在明清时经济军事基本形成一个整体的原因。

7

不是,两江总督辖安徽、江苏和江西三省。

《清史稿.职官志》载:“雍正元年,(两江总督)以综治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有史可知,两江总督辖有三省,即江苏、江西、安徽三省。



PS:清初,安徽、江苏曾为一省,即江南省。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在原明朝南直隶地区(即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所在的地区)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废去南京国都身份。不久,清廷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也就变成了江南省。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东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称“江南左布政使司”。至于顺治为何突然下诏将江西省一分为二,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江南省实在是过于庞大,实力也实在是太强,明时这片地区的人口就占了全国的18%,面积也占了全国的7%,赋税更是占了全国三分之一,所以顺治为了让清朝能够牢牢的掌控住这块地区,为了防范一些有异心的势力利用富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于是顺治就决定将江南省一分为二。



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取江宁、苏州二府首字而来),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而来),自此安徽省、江苏省始得名。

两江总督的前身是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清史稿.职官志》载:“(顺治)四年,置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驻江宁”),辖江南、江西、河南三省,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河南等四省。当然在顺治五年,河南省脱离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的控制,改由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管辖(《清史稿.职官志》载:“顺治五年,置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



此后江南江西二省在设总督一事上曾有多过数次变化,“(顺治)九年,徙南昌,时号江西总督;已,复驻江宁。十八年,江南、江西分置总督....(康熙)四年,复并为一。十三年,复分置。二十一年仍合。寻定名两江总督(《清史稿.职官志》),顺治年间,因为清朝辖区的变化,清廷在对待地方总督一事上是“喜怒无常”的,时而分置,时而合并,没有个固定,因此对于江南江西总督一事上亦是如此,顺治十八年曾分为江南、江西总督,康熙四年又合二为一,康熙十三年又分置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一年又合并,并定名为“两江总督”(当然这只是简化的官名,正式官名应该是“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操江、统辖南河事务”)。



当然,题主说的管辖的地区虽有误,但有点倒是说对了,那就是两江总督却是清朝最肥的官职之一。

我们先不说两江总督兼领的其他事务,就单单看他管辖的地区。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其中尤以江苏、安徽两省最为富庶,但是这个地区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当时它是清朝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是清朝名副其实的赋税重地,经济之繁荣,文化之昌盛,无省可出左右。



再者两江总督不但管辖着清朝最富庶的地区,他还兼着清朝油水最多的一个职务,那就是两淮盐政(《清史稿.职官志》载:“道光十一年,兼两淮盐政”),盐政向来是历朝历代最赚钱的官营行业,历代王朝都靠着它从百姓的手中赚取了巨额的钱财,而这对于清朝亦是不例外,毫不夸张的说,两淮的盐业可是占了清朝全年赋税的三分之一。

同时我们从清朝大案“两淮盐引案”亦可窥知清朝盐业的是有多么的赚钱。在此案调查完毕,军机大臣傅恒等结案后上奏时,在奏折中有这样几段话:“两淮商人迭荷恩赏卿衔,乃于历年提引一案,将官帑视为己资,除自行侵用银六百二十余万两外,或代购器物,结纳馈送,或借名差务,浪费浮开,又侵冒银至数百万两”、“历年各商共应完纳银九百二十七万五百四十八两。各商代吉庆、高恒、普福购办器物作价银五十七万六千七百九十二两,又各商交付高恒仆人张文学、顾蓼怀经手各项银二十万七千八百八十七两,各商代高恒办檀、梨器物银八万六千五百四十两”、“应向商人追缴银一千零十四万一千七百六十九两六钱”。



从以上的各项数据我们就可以窥知清朝两淮盐政的肥,油水的多。想想看,数年的时间,官商勾结,就侵吞税银千万两之多,这是何等的财富,要知道清朝鼎盛时期的年赋税也不过5000万两有余,此时仅凭两淮的盐业,那些贪官就能贪了千万两,占全国赋税的五分之一,可想而知,两淮盐政的肥。

此外,在同治五年,两江总督还被赋予五口通商事务的职责,并加授南洋通商大臣(《清史稿.职官志》载:“同治五年,加五口通商事务,授为南洋通商大臣,与北洋遥峙焉”)。五口通商的五口就是指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当时因清朝被列强接连击败,于是迫不得已只得开放沿海部分地区的口岸来与各国进行自由交易,最初开放的就是以上所说的五个城市。而南洋通商大臣就是管理这五个地区,及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



想想看,一个管理着国内与国外贸易的地方的官员,你认为他会得不到好处吗?虽说这些口岸总得是由列强做主的,但是俗话说得好“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两江总督作为清朝派来管理这些口岸的最高长官,他的权力肯定还是有的,因此当时外国人亦或者是国内的商人想在这里贸易的,多少还得跟两江总督搞好关系的,而作为商人,还是能做的起海外贸易的商人,他们最不缺的自然就是钱。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知道两江总督是清朝最肥的缺这句话是不假的,凭借着对外贸易管理权、两淮盐政管理权、全国最富庶的地区的治理权等这三个权力,两江总督可谓是真正的天下第一肥缺。

8


清朝时设有两江总督,初期管辖区域为江南省、江西省两个省,故称两江总督;后管辖区域为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含今日之上海市)三个省。

一、总督,正式名称为“总督xx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事务”,督抚同城时有的“兼理巡抚”,江河事务繁重地域有的“兼理操江、河道事务”,直隶、两江总督分别“署理北、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还兼管北洋水师。

总督,为地方官员中级别最高、权力最大的军政官员,但以军事为主,官阶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则为从一品,习称“封疆大吏”,权势显赫。

总督管辖军队,只限管辖汉军绿营军队,管辖的汉军绿营军队称“督标”,八旗军队归驻防各地的满族将军管辖。

计设有直隶、两江、两广、湖广、闽浙、云贵、陝甘、四川八总督,后增加东三省总督,四川总督管辖一省,则不设巡抚;其他总督管辖多省军政事务,但以军事为主。

总督,类似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立的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六个大区政府主席,管辖数省,但比大区政府主席权力更大,比大区政府主席还多执掌军权,外经贸权。

二、两江总督,正式官职名称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大臣,初期管辖江南省、江西省,故名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初名“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短暂易名“江西总督”、“江南总督”,后正式定名“两江总督”,并兼管两淮盐政、兼署南洋通商大臣。

两江总督,江南省辖区沿袭明朝南直隶辖区,相当于今日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面积太大,不便管理,于是予以拆分,以江宁府、苏州府组建江苏省(含今日之上海市);以安庆府、徽州府组建安徽省。

于是,两江总督管辖区域为江西省、江苏省、安徽省三个省,但仍然称两江总督。

仅供参考。

9

清朝入关后,所经历的局面是前所未有的。

入关前的大清,只有东北一隅之地,并且国小民寡,因此治理起来很容易。而入关后,对于数倍于关外的明朝故地,清朝统治者能选择的,不外乎三种办法:

第一种。抢一把就走。其实起初清朝统治者里面,确实有人有过这种想法;

第二种。学习金朝建立伪齐的方法,在汉人里面寻找代理人,搜刮中原财富给清朝;

第三种。取代明朝。

而此时的清朝,如果是努尔哈赤时代的模式,其统治者充其量会选择第二种模式,但是,在皇太极的改革后,清朝统治者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模式,并开始对华夏长达近三个世纪的统治。

清朝能成功建立统治,归根结底在于积极学习明朝的制度。

江南省

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朱元璋推翻元朝以后,吸收了这个制度,同时,明朝统治者为了防止地方做大对抗朝廷,还专门设计了督抚制度。

这些制度,被清朝统治者全盘吸纳。

明朝奉行“两京十三省”制度,将整个大明划分为十三个省以及南北两个直隶。因为朱元璋起初定都南京,朱棣造反后,唯恐南京的建文余党会对自己不利,于是迁都北京,这就导致明朝同时存在两个首都,而首都周围的很大一片地区,被划分为“直隶”地区。

清朝入关后,南京周围的南直隶被清朝统治者撤销,清朝将其改名为“江南省”。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大贪官和珅有过这样的一句台词:江南是大清的税赋重地,大清可以乱数省,但不可乱江南一省。

当然那部电视剧的细节大多为虚构,但和珅的这句台词却有着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不论是大明还是大清,江南省都是明清朝廷的税收重地——当然,早在顺治后期,江南省的建制就已经撤销了。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占据江南省故地大部分地区,导致清朝财政受损——这也是太平天国政权虽然腐朽混乱,但依旧可以对抗清朝十多年的原因之一。

两江总督

顺治帝在位后期,考虑到江南的重要性,于是将江南省分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这两个省。

清朝的两江总督,既负责管理清朝的江南省故地以及江西省。前文说过,江南省故地是明清朝廷的财赋重地,因此,两江总督的地位,在清朝的总督中,是仅次于直隶总督的一种存在。

10

两江总督管理的是江南省与江西省,江南省包含现在的江苏与安徽两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