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在搜刮民脂民膏方面是很有一套的,因此国库充实,皇帝老儿及王公大臣们尽情享受挥霍。当然,民间的极弱极贫,最后是官逼民反,清王朝气数已尽,走向必然的灭亡。
清王朝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了大商帮。田赋与盐税,都充实了王朝的国库。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十亿的近一半。人口红利,赋税有源,也是清王朝有钱的客观优裕条件。
处于封关锁国的清王朝,对外贸易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这些都有大宗货物的出口,行销全球,也是清王朝主要的外汇来源,再有就是中草药经济。
清王朝不体恤民生,疯狂捞钱,最有效果的聚财方式当数按人口数征收税赋,四亿基数不是小数目。清廷在经历“同光中兴”的大国崛起后,经济实力恢复很大,虽然经历甲午和庚子两次浩劫,经济实力依然是十分雄厚。
清王朝在1840年南京条约后,由英国人掌握的海关,是整个清政府最清正廉洁的衙门,清廷因祸得福,同治年到宣统年,50年时间收到了9亿两白银。
腐败的清王朝,搜刮民脂民膏登峰造极。乾隆以前,财政总收入是4000万,清末,财政分四块天赋、盐税、厘金、关税各占4000万以上。
清王朝为搞钱,还创造性建立了“议罪银”制度。所谓“议罪银”就是犯了罪的官员可以通过用银子来减轻罪罚。然而施行“议罪银”得到的巨额银两,大部分是供乾隆皇帝个人挥霍,不入国库。当然,这个议罪银制度看似对国家财政有利,实则却祸国殃民,因为官员腐败犯罪只需交银子就可以了事,那交完银子继续腐败,这样一来导致了官场腐败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