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古装剧中看到,古代官员年迈后,向朝廷或皇帝上书请求告老还乡,被批准后,官员就拖家带口回老家。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什么不能留在当地,而要回老家呢?
首先,在很多朝代,都明确要求退休官员回老家养老。
其实,许多朝代为了整顿史治,避免官员结党营私,贪污腐败,明文要求退休官员回原籍养老。
在南宋律法明确要求,官员辞官后,三年内不得在任职地居住,如果有当地亲人,三年之后也不许居住,违者判一年有期徒刑。
在明清,更加严格要求退休官员必须返回老家,并禁止官员在任职所在地买房,如果官员在任职处置办田宅,那么买的房子和田地将全部充公。
其次,古代官员有官邸住,大多没有买房,因而退休只能回老家。
中国人的房子情结,房产在古代也是最重要资产,也决定了官员退休后在哪里居住。由于古代实行官邸制,在任官员没有住房压力及购房需求,而官邸都是由朝廷免费提供给官员居住,所以,官员不需要在就任的地方买房或租房居住。
古代的许多衙门都是前面办公,后面是生活区,也就是官员的官邸。但是,官员对官邸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一旦官员年老卸任,则官邸必须清空并上交,而退休的官员则要自行解决住房问题。
因为古代官员有宫邸居住,并不会考虑在当地置业,所以,官员退休后就只能回老家了。
最后,古代官员受儒家思想影响,叶落归根思想根深蒂固。
古代官员信奉儒家文化,而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同等重要,“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世人所提倡的叶落归根,人老了回老家养老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古代官员都希望叶落归根,然后安葬在家族祖坟,最后灵位进入家族祠堂。
可见,因为许多律法要求官员归籍养老,官邸制度影响了官员买房,以及叶落归根思想影响,所以,古代官员退休后,不能留在当地,而要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