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西走廊属于现在的甘肃省,在古代是一个水草丰茂,由中国内地通往西域、中亚的必经之地。东周春秋时期,河西走廊被西戎占领,后来西戎覆灭,此地又被月氏人所占据。再后来月氏被匈奴攻破,匈奴人在河西走廊建城,派了两个王在河西走廊驻扎。这也足以可见当时这块地区的重要性!

至于河西走廊这个名字的含义,『河』指的是黄河,河西就是黄河以西的意思。『走廊』顾名思义,就是比喻连接两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至于这块地区为什么是狭长地形,是因为它的南面是祁连山脉,北面是北山山脉,均不适合生活和商旅运输,只有两山中间的谷地适合生存。所以『河西走廊』的意思就是黄河以西,夹在祁连山脉和北山山脉之间的一条适于生存的狭长地带

最早的时候,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对河西走廊都不够重视,因此才让月氏人占了去。等到匈奴崛起后,才发现自己的前辈真是瞎了眼!这么一个既适合耕种,又适合放牧的风水宝地居然不去占。于是匈奴的冒顿单于连续攻打霸占河西走廊的月氏人,并且还杀掉了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做酒器。月氏人不敌匈奴,便放弃了河西走廊,转到中亚建立了贵霜王朝。

匈奴人占据河西走廊后,瞬间就发达了。因为河西走廊这块地,在当时确实是宝地。除了能够出产丰富的物产之外(相比于贫瘠的漠北草原),它的战略价值也极其重要。是什么战略价值呢?主要有三点:

第一、可以对掐断汉朝和西域的沟通,使二者不能形成合力,威胁匈奴的霸权;

第二、匈奴可以从河西走廊翻越祁连山而到达羌人的游牧地区,控制青藏高原;

第三、匈奴占据的河套、河西地区对汉朝威胁很大,可以对关中地区实行夹攻



早期的西汉,被匈奴人的这种攻势战略给祸害的够呛。除了刘邦的白登之围外,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 年),匈奴军突袭关中,一把火烧了汉皇室的甘泉宫,这也是汉朝历史上的奇耻大辱。据说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武帝刘彻听闻此事后,彻夜未眠,从此立下大志:吾生必报此奇耻大辱!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年),刚刚登基仅两年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求与匈奴有血海深仇的月氏人的帮忙。岂不料张骞一行人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后,这一当年还是月氏人的地区,现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使者团一百多人全部被抓获。直到十三年后,张骞才回到汉朝。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 年),也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十年后,等不回张骞的汉武帝决定不再等了。他遣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四路大军齐发,展开了对匈奴的反击,拉开了长达四十四年的汉匈大战的大幕。

经过八年血战,汉军基本清除了北面和河套地区的匈奴势力,于是汉武帝的目光转到了匈奴人的另一核心区域——河西走廊。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汉武帝任命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军突袭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霍去病一年内两次出击,先后击垮了匈奴人的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四万余人,俘虏了包括五名匈奴王、王母在内的一百多名匈奴高级贵族。向来骄横惯了的匈奴人被打懵逼了,从没见过如此神出鬼没的军队啊!

匈奴浑邪王估计是被打怕了,决定脱离匈奴本部,率四万部众向汉朝归顺。于是汉朝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实行行政化管理。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后来打通西域道路奠定基础。而匈奴人则只能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备注:匈奴其实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它其实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当这个联盟的老大强盛时,归顺者就很多。所有归顺于匈奴联盟的人都可以称为匈奴人。但是如果一旦老大的权威不行了,下面的部落就会四分五裂。匈奴的浑邪王的投降,就是因此原因。



连失河套、河西两大战略要地,匈奴人岂能善罢甘休?为了杜绝匈奴反扑的可能性,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年)春,武帝命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深入漠北,主动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卫青在幕北将匈奴单于包围,斩首一万九千,追杀至阗颜山后才撤回。霍去病则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俘虏了匈奴贵族八十多人。并乘胜追杀至漠北的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天的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军的主力尽丧,匈奴单于逃到漠北,不敢再染指河套、河西两大战略要地。

备注: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之后,匈奴元气大伤,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但是匈奴这个民族并没有覆灭,北匈奴后来又再度兴起,与汉朝为敌。汉朝真正将匈奴打崩盘,是东汉明帝时期。

匈奴王庭远遁漠北后,汉王朝取代了匈奴在漠南地区的霸权。于是,汉武帝再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这一次出使,走的仍是河西走廊,但是他不用再偷偷摸摸了,而是光明正大的走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身边都有自己祖国的军队保护他。

张骞到达自西域后,在西域诸国中宣扬汉王朝的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效果很显著。后来张骞的副使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汉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这也是中原王朝的政治影响力,第一次走出国门,非常具有历史意义。司马迁对此的评价是——凿空之旅,寓意为开通大道。

汉匈大决战八年后,匈奴势力有所恢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十月,武帝遣大将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率数万兵精兵从河西走廊翻越祁连山,击溃了叛乱的西羌;同年,汉军对河西走廊进行了最后一次扫荡,将匈奴的势力彻底清除出河西。在此之后,汉武帝做出了一件非常正确的决定——开发河西走廊

具体的措施有三点:

第一、行政化管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规模筑城,建立郡县制,后来又在郡之上设州,名曰凉州。地位与关内诸州一样,都在朝廷的核心圈之内。这样的好处是,汉朝国力只要不是太弱,都可以在河西维持最基本的统治。匈奴人想反攻,成本很大。

第二、往河西移民。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只有政府军队还不够,河西必须要有汉文化才能永固。因此元狩年间,汉武帝下旨,一次性向河西走廊移民十万。移民前有官员向武帝讲,这么大规模的移民,必然是一笔巨大开销。但是汉武帝认为,投入再多的财力和物力都是值得的。以当时的角度看,汉武帝好大喜功,增加了政府负担。但从长远来看,汉武帝干了一件罪在当代,但利在千秋的伟业!至于原因嘛,河西走廊现在是汉文化圈,这一点就足够了。

第三、进行经济开发。驻军、设郡县、移民的目的都是为了开发河西。因为如果不开发,就只能从关中平原运粮到西域,这显然是一件不经济的行为。汉朝为了控制西域,对河西走廊的经济模式进行了变动。由单一的游牧经济变为游牧加农耕,进一步的将河西走廊纳进了汉文化圈。并且开发之后的河西走廊还能为汉军向西扩张提供物资方面的支援,成为中原王朝向外扩张的一个稳固根据地



汉武帝对河西的开发,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匈奴再也无法染指河西,也无法集结重兵,撼动汉朝对河西、河套、西域的事实。汉朝之后的数代中原王朝,河西走廊都是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宇宙第一富强的宋朝除外)

总的来说,河西走廊就是中国向西发展的生命线,现在也是!如果当年没有霍去病,没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河西走廊了。而如果没有河西,中国就不会有新疆。这就好比辽宁的辽西走廊(锦州到山海关),如果这条走廊丢了,东北就拿不回来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河西走廊丢了,新疆也就拿不回来了。

最佳贡献者
2

在甘肃,汉武帝当年打下的河西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肃

战国末期,匈奴人开始崛起于蒙古高原,强大后的匈奴人经常南下劫掠。为了防范匈奴人,燕国、赵国、秦国相继在北方边境修建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之后又将燕、赵、秦三国的长城链接起来,构成了最早的万里长城。

在秦始皇驾崩第二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射杀了他的父亲,成为匈奴之主。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匈奴人是击败东胡,此后又横扫西域,驱逐大月氏,夺回了被蒙恬占领的河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草原帝国。

汉初,韩王信叛逃匈奴,引得冒顿单于领兵围攻马邑。汉高祖刘邦闻讯统兵30万北上拒敌,但却中了单于的埋伏,被围困于白登山。最后是陈平献计,给单于正妻阏氏送去许多礼物,单于才在阏氏的劝说下退兵。

“白登之围”后,刘邦认为匈奴不可击,于是对匈采取和亲政策。此后历经吕后、文帝、景帝三朝,汉帝国一直奉行和亲。虽然这期间双方边境也时有大的冲突,但总归没有引发全面战争。

汉武帝上台之后,汉朝国力已经非常强盛,武帝不想再忍受匈奴的骚扰,于是决定反击匈奴。

为了与匈奴开战,汉武帝派遣张骞率领使团出使西域,试图找到并说服当年被匈奴赶走的大月氏人与汉朝一同夹击匈奴。

当时前往西域必须经过一道狭长的通道,这条通道北邻戈壁沙漠,南依祁连山,非常狭长。由于该通道位于黄河以西,于是被称之为“河西走廊”。但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河西走廊尚且是匈奴领土,张骞在通过匈奴领地时不幸被匈奴人抓获。(河西走廊位置)

为了消磨张骞的意志,匈奴人为张骞取了名匈奴妻子,在滞留匈奴的日子里张骞和匈奴妻子还生了个孩子。不过作为堂堂大汉的使者,张骞怎么可能就被一个女人给腐化呢!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被扣押的第十年,张骞借机逃跑。得益于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匈奴语,张骞伪装成匈奴人顺利躲过重重盘查,并成功地到达了大月氏。

在张骞到达大月氏后他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但对于张骞的共同夹击匈奴的建议,大月氏人并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张骞在大月氏待了一年仍不见回复,于是只得返回。然而不想在返回途中他又被匈奴人抓获了,运气真是不太好。不过由于匈奴人发生内乱,张骞这次仅在匈奴待了一年就逃回来了。

此次西行,前后共计历时13年,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是却大大开拓了汉人的眼界,为日后汉朝经略西域打下了基础。

在张骞回国后不久,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取了河西走廊,并在这里设立设河西四郡。自霍去病夺取河西地区后,这里便成为中原前往新疆的毕竟之路,历代中原政权经略西域都必须通过河西走廊。(位于河西走廊上的玉门关遗址)

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河西走廊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初年,西夏政权在河西走廊设立甘肃军司,“甘肃”一词由此而来。此后在元、明、清三朝,甘肃都是西北重要的省份,尤其在清代,甘肃实际上还控制着青海和新疆,是西北第一要地。

今天的甘肃西北部基本就是依照河西走廊而划定的,时至今日,这里仍旧是内地前往新疆的必经之地,而沟通内地和新疆的兰新线铁路就是经过甘肃的河西走廊。(甘肃河西走廊)

3

河西走廊,因处于黄河以西而得名,它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地形狭长而又笔直,形如走廊,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古称雍州、凉州,也叫雍凉之地。是中国古代往西域必经之路,又邻接关中平原,历来为兵家重地。五胡乱华时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等政权都在此建都立国。


雍凉之地在秦之前大多时间为游牧民族所占据,秦始皇统一六国,这部分土地为月氏驻牧地,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匈奴极盛时,打跑月氏占据该地,月氏被逼西迁。(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汉武帝时,命张骞通西域沿路察看风土人情,又把该地凉州的名称改为雍州,准备就绪后,前121年,汉武帝命十九岁的霍去病在春、夏两次率精兵出击右贤王部,重挫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多名高官贵胄。


匈奴单于得知浑邪王多次被霍去病击败,几万骑兵为汉军所败损兵折将,打算召见浑邪王并把他诛杀,浑邪王便欺骗休屠王说单于要杀他们俩,鼓动一同投降汉朝,武帝命令霍去病率军前去迎接。看到汉军,休屠王后悔起来,率部要回匈奴,浑邪王见势不妙,乘其不备,在马上斩杀休屠王,霍去病马上带领轻骑冲入敌阵,杀死哗乱军士,稳定局势,受降顺利进行,至此,汉朝完全控制河西地区。(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把整个河西纳入汉朝版图后,,汉武帝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河西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前112年,45岁的汉武帝,闻知匈奴不堪汉军重击而远遁漠北,高兴之余“振兵泽旅,然后封禅”,带上众臣巡行西北,他在今陕西凤翔县祭祀五帝,“十月,上祠五畤于雍,遂逾陇,西登崆峒”,在祭祀五帝时,应该是踌躇满志,告慰先人,说汉人已把异族逐出汉境,开疆拓土,光祖耀宗之类吧。

4

汉武帝打下来的河西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肃省腹地,该走廊是联接内地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的显要突出。河西走廊位于黄河“几”字形西边,呈东南~西北走向,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长九百多公里、宽数公里至数十公里。走廊北有蒙古高原、南有祁连山脉、东为黄土高原,西为千里流沙,故称之为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稠之路中重要交通生命线。

河西走廊有河水、草木茂盛,适合农耕,早早的就有游牧民族占据此地;不走河西走廊,则要走蒙古高原或者青藏高原,两处高原都十分难走,且充满危险,因此河西走廊成为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通生命线。战国时代河西走廊属于戎狄诸部,秦汉之交时属于大月氏,汉初大月氏被匈奴赶到了西域,故河西走廊属于匈奴的左贤王部。汉武帝为了实现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匈奴,故派遣霍去病打通了河西走廊,经过两次河西之战,汉朝击败了匈奴,将该地区纳入汉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河西走廊依着祁连山而走,水源全靠祁连山的雪水融化而来,因此没有祁连山就没有走廊。高山上常年积雪不化,山坡则牧草旺盛适合放牧,山脚的冲积平原则适合农耕。走廊的生态条件跟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十分的类似。汉朝占领河西走廊后能长期控制而不丢失,主要原因就是河西走廊适合农耕,中原百姓移民过来后可以扎住根。汉朝在千里河西走廊上设置了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四个郡,并大量移民过来屯垦戍边。

古代中原人士要到西域只有走廊一条路好走:北边的蒙古高原不在中原政权控制之下,走起来十分危险;南边的祁连山海拨高达四千多米,要翻越此山进入西域比走蒙古高原还要九死一生。现在修建了高速公路进入新疆,处在河西走廊的就是连霍高速G30,走这条高速可以一天通过河西走廊,在古代可要走三个月呢。

5

古代九州的雍州、凉州因地处黄河之西所以被称为河西之地,其间有一条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的狭长地带,因位于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因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又称“甘肃走廊”,它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地域指甘肃省的兰州以西的“河西四郡”: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瓜州)。直观地讲,兰州和河西四郡五个点状城市串起来的狭长地带统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是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隔离带,又是中原沟通西域的咽喉,地处游牧和农耕的缓冲过渡地区,古时游牧民族占主导地位,北羌、马羌、西戎等最强悍的几个嗜血部落就称雄河西长达几个世纪,西汉霍去病出凉州西击匈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官方的山丹军马场,打通古道,组织两次河西之战,设河西四郡,河西走廊才算真正意义上纳入大汉版图。

河西走廊在古代军事上极具战略意义,分布在走廊上的这几个城市都与大汉息息相关,匈奴强盛时,河西走廊称为他们的右臂,所以在汉武帝取得河西走廊后高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悲歌一路远去。

而汉武帝深知只有“断匈奴之右臂,”才能“张中国之肩腋”一一张掖,“犯汉者,虽远必诛”,方显汉军之“武威”一一武威,犒三军以“美酒”一一酒泉,联西域之“敦实”一一敦煌。所以汉武大帝才耗毕生之心血,把华夏战略重心延伸西北,中原传统版图第一次向西北渗透。汉唐以来,河西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6

河西走廊,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因其地势狭长且直,状如走廊,又地处黄河之西,故名曰河西走廊。

1 河西走廊的前世

河西走廊,古时又称为雍州、凉州,历史悠久。战国以前为西戎占领,战国时又被月氏人占领。后来冒顿单于异军突起,匈奴开始兼并漠北诸国。前176年,冒顿单于曾写信给汉文帝议和,其中提到右贤王已经平定月氏,并平定了楼兰、乌孙、呼揭和他们旁边的二十六个国家。至此,河西走廊为匈奴所控制。

2 河西走廊入汉

汉武帝即位后,不甘心再以和亲政策对匈奴委曲求全。前133年的马邑伏击计划虽然因被匈奴识破而落空,但从此拉开了武力征服匈奴的序幕。

公元前127年,卫青一举收复河套之地,汉朝设置朔方郡、五原郡,移民10万屯垦,整修秦代旧长城,派兵驻守。

公元前124年,为了确保朔方,汉武帝又对漠南的匈奴右贤王发起进攻。卫青夜袭右贤王的王庭,右贤王毫无防备,只能趁乱逃走。汉军俘获其部众男女15000人,且生擒匈奴王子10余人。

公元前121年,汉朝继续向西扩大战果。霍去病奉旨出击占据河西的浑邪王、休屠王部。春季在皋兰山下歼敌近9千人,俘获匈奴祭天金人。夏季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五王、五王母等59人。

伊稚斜单于大怒,想处死浑邪王、休屠王。浑邪王与休屠王便打算投降汉朝,霍去病前去迎接他们,平定其内部叛乱,最后四万余人悉数投降汉朝。汉朝在河西从东向西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历史上称“河西四郡”。从此河西走廊并入华夏版图,也打开了汉通西域的道路。

3 河西走廊行政区域的古今变化

备注:地图上所标注的黑体字为汉朝行政单位,褐色字为现代行政单位。

从上面地图(西汉VS现代)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河西走廊行政区域的古今变化

  • 武威郡:对应着武威市,几乎没什么变化;

  • 张掖郡:一分为二,包括张掖市和金昌市。行政中心也向东挪了一些;

  • 酒泉郡:一分为二,包括酒泉市和嘉峪关市。行政中心也略有调整;

  • 敦煌郡:行政上由酒泉市代管,行政中心略有调整。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7

河西走廊位于今天的甘肃,古代河西走廊的地理划分与今天甘肃的行政区域划分大致是相同的。

河西走廊在古代称为雍州或者凉州,简称河西,是一个位于祁连山以北的狭长的冲积平原,历史上曾有许多昙花一现的政权在这里建都。

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历史上一直就是丝绸之路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初期,大月氏曾经生活在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崛起的匈奴打败,这里遂成为匈奴右贤王部的草场。

后来,汉武帝用兵匈奴,年轻的将军霍去病在焉支山下打败匈奴右贤王部,并乘胜追击,使整个河西走廊尽归大汉所有。

更多关于河西走廊的历史,推荐大家看纪录片《河西走廊》,很经典很不错的一部纪录片。

8

河西走廊的成因分为自然地理成因和人文历史成因——所谓自然地理成因是指河西走廊作为一个自然地理单元的地质成因;所谓人文历史成因是指河西走廊作为沟通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历史起源: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南侧是祁连山脉,北侧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不等,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它的形成源于数亿年前欧亚板块和印度次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由此形成了今天位于河西走廊南部的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的北侧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祁连山脉被顶推隆起,而在祁连山脉、黄河等天然地缘屏障的分隔作用下自然形成了一条狭长的走廊形地带。这条走廊地带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部巍峨高耸的青藏高原阻断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因此在河西走廊的北部地区是大面积的戈壁荒漠,而南部的祁连山地区则在太平洋季风的吹拂滋润下成为在辽阔戈壁荒漠中的湿岛。独特的地质和气候环境使这里成为混合着各种农业、牧业和原始渔猎采集部族的多元文明交汇之地,这里几乎汇聚了地球上除海洋之外的所以地质结构。

这里的东、西、南、北皆有天然的地缘屏障,在古代交通条件极不发达的状态下这里是一块相对隔绝的地区。然而这种封闭性只是相对的,相比北部的蒙古高原和南部的青藏高原而言:这里显然比较容易跨越的,这就为其成为东西方之间交流通道奠定了基础。然而这里作为东西方通道的战略价值直到秦汉时期才日渐突显,而在此之前这里并没发挥东西方沟通的战略通道作用。事实上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可能远比我们之前印象中要早得多:早在商代的墓葬中就发现有出自新疆地区的和田玉和出自印度洋地区的海贝,这就足以证明商王朝就以和今天的新疆地区乃至印度洋地区有着一定的商品交换。事实上中国丝绸的西传也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早:早在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之前的公元前5世纪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命运女神雕像就穿上了原产于中国的丝绸,近年来在新疆、南西伯利亚、克里米亚的考古发掘已为我们大体勾画出完整的中国丝绸西传路线图,其中在新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丝绸遗物是战国时代的遗物,也就是说在秦始皇嬴政之前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之间就已经诞生了丝绸贸易。这一时期扮演东西战略通道角色的并不是河西走廊,而是蒙古高原上的草原游牧民族,所以这条古老的道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然而大约在相当于我国秦汉时期蒙古高原的气候开始出现变冷的现象,对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言:对这种气候变化是相当敏感的,他们开始不断向南方温暖地带迁徙扩张,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中原定居农耕民族发生摩擦。相比定居农业而言:游牧民族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就是游牧经济天生具有脆弱性:中原的农耕民族尽管也是靠天吃饭,但依靠定居农业在正常年景下是可以维持生计的,即使遭遇自然灾害,只有不是什么百年不遇的特大灾害也能勉强糊口。相比之下游牧经济就脆弱多了——事实上匈奴、突厥的衰败其中一个很重大的原因居然是天灾,这从侧面证明了游牧民族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实在有限,所以他们需要从农耕民族获得自己生存所需的物资。当然获取物资的方式可以是贸易,也可以是劫掠。然而如果游牧民族选择和农耕民族进行贸易就会发现自己面临尴尬的境地:对自给自足的农耕民族而言蛮荒的游牧民族能为自己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商品呢?由于游牧经济天然的脆弱性,所以游牧民族劫掠的冲动只能抑制减弱,却无法完全根绝。事实上在秦汉一统之前北方草原上的戎狄部族就已开始劫掠中原华夏民族了:西周王朝就灭亡在犬戎人手中;秦国的崛起之路是靠征伐西戎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晋国以及三家分晋后的赵国攻灭赤狄、白狄、林胡、楼烦;齐桓公北伐山戎;燕昭王击东胡......这一时期华夏诸侯面对的都是一个个各自独立的戎狄部落,然而当秦汉一统之后北方草原上原本林立的部落迅速被统一的匈奴帝国取代——这是因为原来的小部落无法和秦汉这样的大一统帝国对抗,如果这些部族还想从中原获得自己生存所需的物资就只有组成一个统一的帝国去突破南方农业区的防线。所以大致在秦末汉初时当中原的大一统帝国诞生之时北方草原上的冒顿单于完成了匈奴的统一。

强大的匈奴政权对秦汉王朝的边防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挑战,同时也阻断了传统的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公元前138年28岁的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寻找被匈奴逼迫西迁的大月氏部族,以实现汉武帝刘彻东西夹击匈奴的战略构想。张骞这次出使成功探索出了通过河西走廊这一战略通道前往西域诸国的路线。尽管因为被匈奴人扣押导致他直到13年后才得以返回长安,尽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战略构想未能实现,但张骞把一个名词带到了汉武帝面前——这个词叫天下。中华民族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天下观,正是在这一天下观的指引下大秦帝国一统华夏——就当时而言秦始皇嬴政足以自豪地以为自己统一的是整个天下——南方的百越俯首称臣;北方的匈奴也被彻底击败;至于西方的情况那时的中国人还知之甚少。张骞这次出使让汉武帝知道了:在汉帝国的西面还有辽阔的世界,自己作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必须将这一辽阔世界纳入以自己为核心的天下体系。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一战的胜利使汉朝得以彻底控制河西走廊,西域的大门至此彻底对汉朝开放。从公元前121年至于公元前88年汉武帝刘彻陆续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酒泉四郡,事实上河西四郡的名字都是有一番讲究的:武威即是武功军威之意,代表着汉王朝的武功军威已达河西;张掖者断匈奴之臂膀以张汉朝之肘腋;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故名酒泉;敦煌者盛大昌盛之意。由于这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战略走廊位于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由于河西走廊位于如今的的甘肃省腹地,故又名甘肃走廊。河西走廊像一只巨臂勇猛地伸入西域,从而将匈奴和西羌等民族东西分隔,减弱了他们对抗中原王朝的能力,促进了中原王朝对于西域的统一;同时它又犹如两只巨手一南一北将今天的新疆地区温情也有力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使新疆成为祖国永远都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此后历经汉、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河西走廊一直扮演着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战略通道角色,尽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条战略通道历经波折,其间也曾经历衰落,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势必使这条古老的地缘战略通道日益凸显出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国家西部屏障的战略意义——根据国际地缘政治的鼻祖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说认为:欧亚大陆为世界岛,其在经济和军事上自给自足的中心远离海岸,是世界岛的核心。这一核心地区大致上西起欧洲多瑙河,东到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主要包括我国的东北三省、内外蒙古、新疆、西藏以及西伯利亚、中亚和巴基斯坦以及印度西北部。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面对东部具有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河西走廊的稳定意味着中原和新疆的联系将是畅通的,而从地缘格局上来看守新疆则足以保蒙古,保蒙古则足以卫京师。这点早在百年前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已说得很明确了。

中外交往的通道意义——无论是古代的丝绸之路,还是现在的一带一路战略,河西走廊都是联系中原和新疆乃至中西亚各国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的畅通有助于我国走向世界,也有助于沿线周边邻国的经济发展,对维护睦邻友好关系具有战略性作用。129年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马汉在其著作《海权论》中主张以北美大陆为轴心将美国打造为转动东西两样的国家。而我国事实上也完全能以中国腹地为轴心同时向太平洋和印度洋辐射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而要打通我国的印度洋出海口实际上就有必要依赖于通过河西走廊推进与中亚、西亚各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与我国友好的巴基斯坦等国的港口确保我国在印度洋方向的能源和贸易安全。

丰富的资源储备——河西走廊拥有丰富的金银、玉石、石油等资源储备,其开发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无比巨大的。目前河西走廊已发现的矿区主要有玉门石油、山丹煤田、九条岭煤矿、金昌镍矿及镜铁山铁矿等多处大型矿点。河西走廊的铁山矿探明储量就达6亿吨,占全省的90%以上。金昌镍和铂族金属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5%和90%以上。这里日光照强,也是季风口,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的潜力巨大。更难得的是这里的资源绝大多数还处于优待开发的状态。

历史文化的传承意义——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极其重要的一段,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至今这里还留下了数不清的历史文物珍宝:这其中有敦煌莫高窟中数不清的壁画、雕塑和经书,也有不少珍宝至今埋在漫漫黄沙之中无人知晓。作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古文明汇聚的地区在全世界都只有中国的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再难找出第二个,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背景是举世罕见的。

9

河西走廊就是河道西部的一条走廊,但是这里的河不是简单的河,他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他夹在祁连山和北山的中间,成为了我们联通西亚的必经之路。我们真正开始和匈奴争夺此地之前,这里一直被月氏所占领。
后来随着匈奴的发展,他们渐渐把手伸到这里。再加上匈奴为了扩展的需要,赶走了这里的月氏,终于成为这里的一霸。由于匈奴的多次骚扰,从秦汉以来,中原王朝一直把匈奴当做是心腹大患。用了很多的精力去对付他们,从秦朝一直带了汉武帝时期,才算是短暂的解决了这里的问题。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的西侧位置,南面是祁连山脉,北边是阿拉善高原,西侧是隔壁沙漠。相对于其他地区,他不是很大,但是东西也有一千公里,南北十公里。之所以会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很多诸如酒泉这样的城市都在黄河西侧,而他形似走廊才有了这个名字。

河西走廊作为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通地带,同时他还是新疆通往中亚的必经之地。他对于中亚的重要性,基本上不亚于一条陆地上的马六甲海峡。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匈奴占领此地之后,极大的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开始不断的去骚扰中原地区。
汉武帝时期,曾经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希望可以联系匈奴的敌人月氏,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然而前往这里的道路全部都是匈奴人的领土,再加上双方之间的矛盾一直积怨很深。因此张骞刚出发没多久,就被匈奴人给扣押了下来。

但是没想到这一关就是十几年时间,汉武帝左等右等等不回来大使团。又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汉武帝决定干脆自己去打他们。于是有了卫青,也有了霍去病。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算是彻底的打下了河西走廊的核心地带。为此匈奴特地作诗为证:“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不愧是我大汉王朝,盘踞在这里几百年时间的匈奴问题,终于在这里暂时的告一段落。因为霍去病这一打,直接把匈奴内部给打出了分裂。由于当时匈奴内部的单于突然去世,匈奴内部渐渐地分裂为南匈奴、北匈奴。其中的南匈奴完全的被汉所折服,直接带着人马归顺了汉朝,和北匈奴开始对质。
在这之后为了彻底的解决匈奴大患,汉武帝让卫青与霍去病各自带着五万多人队伍,深入漠北主动去歼灭匈奴余孽。这一场战役基本上把北匈奴打到完全的抬不起头来,之前匈奴丧失的领土,他们是再也不敢去想着了。此次战役之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还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力最远的时候到达了现在的贝加尔湖畔。从这里之后匈奴元气大伤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卷土重来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但是在汉武帝时期,是第一次彻底的打破了之前的局面。

而张骞当年回来之后,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再次踏上西行的道路。此次张骞出使西域,也是真正的弘扬了大汉朝的威武。先后访问了中亚各个国家,让中国第一次的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秦皇汉武不愧是千古一帝!

10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和合黎山之间,在汉朝时期属于凉州管辖。


因为该地区的地形狭长笔直,又位于黄河以西地区,因此被命名为河西走廊。在汉武帝派遣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之前,河西走廊一直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因为河西走廊的水草丰盛,从西周时期开始,占据河西走廊的都是一些比较强大的游牧民族。

到了战国时期,大月氏占领了河西走廊,成为了我国北方较为强大的一支游牧民族势力。大月氏和匈奴一直不和,冒顿单于统治匈奴期间,匈奴的势力非常强大,大月氏被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从此开始成为匈奴的领地。


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置了休屠王和浑邪王分别统治武威和酒泉两地,河西走廊开始成为匈奴南下汉朝的重要桥头堡。

汉朝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想要通过战争来解决匈奴的威胁,但是冒顿单于的军队十分精锐,刘邦在和匈奴的战争中不仅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反而险些成为匈奴人的俘虏。刘邦战败之后,汉朝连续数代都没有再发动与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汉武帝继位之后,汉朝国强民富,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的能力。从公元前129年开始,汉朝先后取得了河南之战和漠南之战的胜利,将匈奴的势力赶到了漠北地区。

在打击匈奴王庭的同时,汉武帝为了避免后顾之忧,想要拉拢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已经西迁的大月氏,然而大月氏已经有了稳定的生活,不愿意联合汉朝进攻匈奴,汉武帝只能放弃联合大月氏的打算。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遣霍去病两次出师北伐,消灭了盘踞在河西地区的匈奴部落。

第一次河西之战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长途奔袭,斩杀了匈奴9000人,汉朝骑兵损失7000人左右。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带领数万骑兵和匈奴军队决战,斩首匈奴士兵3万多人,汉军损失只有匈奴人的十分之一。第二次河西之战后,匈奴的休屠王和浑邪王向霍去病投降,霍去病在受降的时候控制住了想要趁机叛乱的匈奴士兵,顺利收纳了4万匈奴降兵,至此河西走廊地区正式归属于汉朝统辖。

霍去病取得河西之战的胜利后,汉武帝在河西地区设立了四个郡,这四个郡分别是: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张掖郡。这四个郡都属于凉州管辖,汉武帝认为西方属于金,“金”属于偏凉性的物品,所以把雍州改成了凉州。

从汉朝时期开始,河西地区的大部分地名都没有发生改变。现在的河西走廊主要包括:武威市,酒泉市,金昌市,张掖市,嘉峪关,这五个地方并称为“河西五市”。其中酒泉、武威、张掖都是汉武帝时期就有的地名,敦煌现在隶属于酒泉市,金昌市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其余几个市中分出来的一个地级市。嘉峪关修建于明朝时期,因为嘉峪关附近有一个嘉峪塬而得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