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武帝初期,发生了一件奇案。

赋闲在家的原汉武帝丞相窦婴与现任丞相田蚡,因为将军灌夫想要化解两人恩怨而打起了嘴仗,相继在汉武帝那里相互检举揭发对方。紧接着闹到了汉武帝面前,汉武帝短时间之内无法判定究竟孰是孰非,责令朝中大臣给个意见。大臣们立刻分成三派,支持田蚡,支持窦婴以及两面都选的。“球”,最终还是被踢回到了汉武帝这里。

汉武帝一时间犯难,加上受制于王娡王太后,汉武帝只得询问王娡对这件事的看法。

史书记载,拿出决定性意见或者说命令的还是王太后,当今皇帝的母亲王娡王太后。

窦婴是汉武帝的奶奶窦漪房的堂侄,田玢是王太后的同母异父的兄弟。

同是外戚,田蚡在血缘上更近一些。但是窦婴却是在汉景帝朝爆发七国之乱之时,同条侯周亚夫一同抵敌七国联军,保住汉文帝一系的皇位,是社稷之臣,窦婴的声望在当时没有人能超过。

只是因喜好儒术,与酷爱黄老学说的窦漪房有分歧,进而被免官在家,可是一些人望还是余存一些的。

王娡太后,对此一概置之不理,铁了心要将窦婴拿下,杀鸡儆猴,扬威天下。

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後,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索隐】:谓帝不如石人得长存也。此特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後,是属宁有可信者乎?

最终,窦婴被下狱问罪,整件事情的挑起者灌夫被认定有罪,要被灭族。

窦婴是极为赏识灌夫的,在这个节骨眼,还在狱中的窦婴通知家人,拿出了窦婴一直珍藏的汉景帝时遗诏。遗诏内容为,“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窦婴拿出遗诏的目的,只是为了可以面见汉武帝,从而希望说服汉武帝,收回成命,免除对灌夫和窦婴自己的惩处。

然而,事与愿违。

遗诏非但没有帮到窦婴,反而召来了窦婴的杀身之祸,以弃市罪被斩杀于集市。其中缘由是,遗诏的来源受到质疑,因为遗诏没有在宫中存档,只是窦婴独有,窦婴就有矫诏的嫌疑,最终被定罪。

那么,窦婴究竟有没有矫诏?如果没有,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谁最有可能出手?

首先,我们要判断窦婴究竟有没有矫诏。

一般情况来说,如果矫诏的话,遗诏中的内容是最有利于发出假诏的这个人或集团。而窦婴“矫诏”的内容,却只含有劝谏的成分,关于劝谏之后持诏人的权利划分根本没有明确,也就是说,遗诏内容限定了窦婴只有快速通畅的上疏权利,听不听就是看到这份遗诏的掌权者的事了。对身陷囹圄的窦婴来说,帮助并不大。

还有一点就是,这份遗诏是经过窦婴家丞的手而收藏起来的,如果这是一份假诏,作为昔日丞相的属下,矫诏的危害家丞不可能不明白,他一定会再三确认遗诏的真伪,然后再封存。

这里面还存在一个信任的问题。有可能家丞迫于窦婴的压力或者出于对窦婴的信任,受到了窦婴的蒙蔽欺骗,进而封存起来。

但是,窦婴这样做只能蒙蔽一时,长时间之后,或者是在汉武帝查验这份遗诏时,家丞完全可以反咬一口,从而获得一线生机,然而事实证明,家丞并未这样做,反而配合窦婴的家人找出了遗诏,并递呈于汉武帝。

所以,遗诏的真伪是不用质疑的。

其次,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可能出手销毁遗诏备档的有三类。

最大受益者

如果从最大受益人算起,自然是田蚡在其中做了手脚,销毁了遗诏的备档。

另外,丞相在职权,在汉武帝初期时,虽然有所削弱,但并不明显,在汉武帝后期才有了大幅度的削减。丞相主管十三曹,包括主官一切文书往来的尚书。丞相田玢完全有这个权利和能力,越过主管尚书悄无声息获得并销毁遗诏备档。

但是,田蚡却没有这个必要多此一举。

田蚡与窦婴之间的争斗,在汉武帝初期都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

田蚡和窦婴早在窦漪房在世期间双双被贬。史书给出的理由是,两人都犯了窦漪房的忌讳,田蚡和窦婴都喜爱儒术,而窦漪房崇信的是黄老学说。田蚡和窦婴两人相继被罢免之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局,窦婴这里是门可罗雀,田蚡那里依然是车水马龙。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就是,窦太后行将就木,田蚡的姐姐王娡却是正当壮年,窦漪房离世之后,接替窦漪房皇太后之位大权的只有田蚡的姐姐王娡王太后。

而在这之前,窦婴能够接任丞相一职,完全是因为田蚡听从籍福的建议,以太尉和丞相职位职权相差不大,举荐窦婴,还可以获得谦让的好名声,最终在王娡的支持下,田蚡和窦婴双双接任太尉和丞相。也就是说,只要王娡在,田蚡的确可以一手遮天。

窦婴接掌丞相一年后(公元前140年六月----公元前139年十月),被窦太后免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打算就此搁置。直至四年后,建元六年(前135年)窦漪房去世,汉武帝才得以随心施政。同时,田蚡如愿以偿的当上丞相,自此大权独揽。

而窦婴早已坐上了冷板凳,甚至出现了窦婴之子出事,还需借助田蚡来协调而得以脱罪,进而引发田蚡仗势强索窦婴名下好田的事情。

窦婴在此时根本对田玢没有什么威胁,只需要慢慢耗下去,窦婴及窦氏家族便会崩溃。

另外,窦太后过世前,朝中众臣为杜绝吕后专权的事件重演,一再压制窦漪房的亲族,窦长君窦少君和窦甫等人只有窦长君与其子窦彭祖有侯爵,窦长君死后,窦彭祖为南皮侯,窦婴则因战功才得以封魏其侯。

与之成对比的是王娡的兄弟王信田蚡田胜相继为侯。窦婴与其家族实在是无力对抗王娡亲族。

最有能力的嫌疑者

王娡,在窦婴与田蚡发生争执时,第一反应在上文已经描述过。她的这种反应不出古今人物的意料之中。

按照正常的程序,窦太后离世之后,当时最有权势的女人莫过于汉武帝的母亲王娡王太后。

与窦漪房窦太后相比,王娡的太后之位,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外交与谋略,一步步从汉景帝的另一位前废太子刘荣手中获得的,其心智和手腕可谓是出类拔萃。

王娡已经在这件事情有了明确的态度,并且是在汉武帝面前强硬的表示出来,那么可以明白这件事在王娡心中所占的位置,以及她对这件事情即将出现的后果进行了全面的考虑,至少也是为了维护王家和田家的权利地位,不会再步入薄昭栗姬等人的亲族的后尘。

再者,如果王娡以太后之尊下令毁坏遗诏的备档,轻而易举。

然而,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如果王娡下令出手,那么这样显得窦婴的势力太过庞大,以至于王娡只能出下策而为之。这与她当时的身份以及权势根本不相匹配,更不会提高王娡的声威,反而因朝野内外过多的关注,既无法从中做手脚,也会因为窦婴突然出现“矫诏”的罪名而降低王姪的声威。

一代太后,竟然到了还需要暗中做手脚来除掉兄弟的政敌的程度,得到的效果只能是自取其辱,以王娡的心智根本不会如此做。事实上,王娡采取了更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强令汉武帝不论窦婴对错,直接定罪。

汉武帝出于无奈,为了堵塞悠悠众口,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借朝臣之口,将此事压下去。然而,朝中大臣并非各个都是趋炎附势之辈,因此分成了三派。分别支持窦婴和田玢的两派以及中立的一派。

这样一来,最终促使最有嫌疑,或者说最有长远利益的人出现。

最有嫌疑、最长远利益者

汉武帝能够成为大汉天子,关键在于王娡与刘嫖之间的政治交易。刘嫖出面说服汉景帝以及破坏汉景帝与栗姬母子之间的感情,待汉武帝成为太子后,立刘嫖的女儿陈阿娇为皇后。

在汉文帝,薄太后,汉景帝,窦太后相继离世之后,曾经叱咤于大汉帝国的长公主刘嫖,她所能够倚仗的人物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汉武帝即位后六年,窦太后离世,武安侯田蚡成为丞相。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前堂罗锺鼓,立曲旃;後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最为关键的是,武安侯田蚡的封国武安与馆陶公主的食邑馆陶以及其子陈蟜的封地隆虑(河南林县)在地界上相邻,此时作为失势的长公主,如何维持住眼前的利益是迫在眉睫。

还有一点,刘嫖与窦婴之间因为文景两帝的关系,从感情上比较亲密,此时窦婴以及其家族的失势已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刘嫖如果不做出一些举动取信于王娡,甚至是占据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之位,又多年没有子嗣的陈阿娇是必有被废的可能。

一直在政治中心摸爬滚打的刘嫖只有立刻与窦婴划清界限,最好是给出“投名状”,才能取信王娡以及其家族,甚至是大权在握的汉武帝。

最为重要的是,陈阿娇作为皇后,身处后宫禁地,完全有机会拿走遗诏。即便是陈阿娇出于顾忌,不能亲自下手,刘嫖以皇后之母的身份进出宫禁也是极为方便。

所以,刘嫖母女二人无论是出于何种需求,替王娡出手解决此事,可说是手到擒来。

最终,窦婴以口舌之争为引,以“矫诏”的罪名,论弃市。

最佳贡献者
2

这事不复杂。窦婴是窦漪房太后的侄子,刘濞谋划“清君侧”的策略,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在公元前154年,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时,景帝刘启派窦婴平叛,“七国之乱”结束后,因功被封为魏其侯。

1.为什么会有“窦婴献遗诏”?

窦婴在汉文帝刘恒时代任过吴国相,景帝时任大将军,到汉武帝初期即任丞相,可谓位高权重。窦氏家族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也拥有了极高的威望。但随着窦漪房太皇太后的去世,窦氏家族势力开始下滑、衰弱;汉 武帝继位后,刘启的皇后王娡开始提拔、重用异父同母的兄弟武安侯田蚡,随着田蚡的崛起,魏其侯的声望与权力也逐渐被武安侯所取代。导致了窦、田两人的争斗日益激烈。

在王太后的的一次宴会上,灌夫因目睹众人对窦婴不尊重而大闹宴会,田蚡即以“大不敬”的罪名,把灌夫逮捕下狱,并欲置其于死地。 窦婴即上奏汉武帝刘彻,请求宽恕灌夫,武帝下令在东朝廷开听证会,由田蚡和窦婴辩论是非,但没有结果。

由于王娡太后(刘彻亲妈)庇护武安侯,武帝只好派员详细调查灌夫的不法行为。弄清了灌夫确有违法犯罪的事实后,窦婴也以欺君之罪被下了大狱。这魏其侯真背时,本来想捞人,结果,把自己也送入了大狱。从此,尽管有魏其侯身份,却没有了面见武帝申冤的权力。

万般无奈,窦婴只好让自己的侄子拿出先帝刘启的遗诏 去见面武帝。武帝派人到存档处查阅,发现这份遗诏并没有留底存档!按当时的规定:凡遗诏,都应一式两份,当事人留一份,另一份存档备查。结果没有查到存根,武帝即以矫诏之罪,处死了魏其侯窦婴。

2.窦婴不可能矫诏。

窦婴是以矫诏之罪被处死的,实属冤枉。他做事谨慎,是知法懂法遵法的模范,否则,不可能历经两朝而不倒。以其一贯严肃的待人处事风格,他不可能伪造遗诏!他要求出示这份遗诏,只是救己一命,别无它意,他根本不会冒天大的风险去做矫诏的事!

3.先帝刘启腹黑不假,但,没有做假遗诏的迹象。

那么,是否是汉景帝有意为之呢?史上有一种声音,说景帝生前看到窦家势力日益坐大,担忧会重演类似奶奶吕后执政时的外戚干政之祸,所以景帝故意赐给窦婴假诏。就是说,是景帝早前给窦婴挖了坑,等着窦婴往下跳。尽管有一定的道理,但经不起推敲:

1).一旦形成了窦氏外戚干政的局面,纵使你查出了他矫诏,谁能奈何他呢?这不是说景帝很傻很天真吗?

2).如果景帝能感受到窦氏会取刘氏江山而代之,为何生前无任何削弱窦氏势力的行为?更不给刘彻留下只言片语?

4.窦婴献遗案中,真正的凶手应是王娡!

王娡可不是一位安分守己的太后。她进宫前就有过一次婚姻,还育有一女。进宫后,还能得到皇太子刘启的宠爱,可以断言,只有美貌是难以做到的,做为二婚女人,她必定有工于心计的一面!

王娡在怀刘彻时,她告诉时为太子的刘启说:自己梦见“日入其怀”,说梦见一颗光芒太阳坠进了自己的肚子里,刘启回答:“这是贵显的征兆。”。刘彻尚未出世,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成为了汉景帝。

景帝当初立的太子并非刘彻,而在王娡的精心哺育下,刘彻四、五岁时就上演了“金屋藏娇”的喜剧。王娡还能秉承馆陶公主的旨意、配合馆陶公主的行动,处心积虑地让刘启对太子废旧立新,使刘彻成为了储君,自己母以子贵,成为了皇后,可见这个女人不寻常!

且王娡不仅有宠于景帝,还是馆陶公主面前的红人,在窦太后处亦颇得亲幸。事实证明:王娡是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宫斗高手,没有两把刷子,怎能从宫女晋升到皇后、皇太后?改换储君的大事她都能做得天衣无缝!那么,把真诏书弄成假的对她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了。
所以,我认为,王娡为了娘家兄弟田蚡能板倒政敌窦婴,故意令有关官员销毁了遗诏存根!她才是“窦婴遗诏案”的凶手!

3

最近又重新看了一遍《汉武大帝》。其中窦婴之死的确有史实依据,那就是“窦婴献遗诏案”。只不过在史料中,并没有指出窦婴那个遗诏的存档为什么会没有了,留给了历史以巨大猜想。

按照《汉武大帝》的逻辑,表面看起来凶手是王娡,但实际最大受益人是汉武帝刘彻。因为汉武帝刘彻通过此举,彻底解决了外戚干政的问题。

在剧中,这是田蚡伙同其同母异父的姐姐王太后王娡偷偷抢在刘彻之前偷出来那份遗诏的存档,并且毁掉了。但是刘彻在其实明知道这种事实的情况下,最终还是故意以“伪诏”的名义,忍痛杀了窦婴。

当然刘彻知道窦婴很冤,因此在杀窦婴之前,特地去死牢探望窦婴,两人深谈了很久。而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剧中田蚡被吓疯。在王娡没有了外援之后,刘彻拿着那份遗诏去跟王娡摊牌,使得王娡不得干预外朝的事情。

其实在此之前,刘彻虽然贵为天子,但实际上并不能够彻底掌握权力。在他面前曾经有两座山。

刘彻刚即位的时候,实际朝政大权掌握在自己奶奶窦漪房窦老太太手里,但同时要兼顾自己母族,所以形成的权力格局,是窦家外戚窦婴是丞相、王家外戚田蚡是太尉的格局。

当然窦婴本身是有声望,对汉帝国是有贡献的,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中的大功臣。但是由于尚儒,对刘彻上来搞的“更化革新”态度暧昧,惹恼了崇尚道家无为而治的窦漪房,直接被革了。包括汉武帝刘彻本人也只得偃旗息鼓,另寻他策,假装声色犬马。

在此刻而言,窦婴对刘彻并没有任何的威胁,甚至在刘彻不利的情况下,算是愿意帮他的人。

窦婴的存在本身就是汉景帝刘启留在身后,平衡各方势力的一枚棋子。窦婴实际上更像是《三国演义》里揣着上方宝剑的赵云。

但是四年后,窦漪房一死,窦婴并没有能够回归朝廷。因为实际上刘彻仍然没有能够全完掌握权力,因为新的一个太后干政又产生了,那就是刘彻的母亲王太后王娡。所以外戚田蚡借着姐姐的势,当仁不让地霸着朝政。

在剧情中,将窦家和王家的恩怨又加以了复杂化。其实刘彻一个“无意之举”,才是窦王两家矛盾的导火索。

正史上王窦两家的矛盾没那么复杂,实际上窦婴彼时不在朝廷,没有权力了,儿子犯事后,还得花钱找田蚡帮忙。结果事办完了,没兑现,矛盾就在事前答应的那块地上。

但在剧中,黄河泛滥,灾民无数,但是朝廷谁也无法解决泄洪的问题,为原来的泄洪区,大量的田地都是王太后和田蚡家的。

最终窦婴在被逼问之下,把真相告诉了刘彻。最后被刘彻要求拿着刘彻的诏命去泄洪,淹掉了王太后和田蚡家的地,但是百姓们得救了。一时间窦婴再次声名日盛。而王太后和田蚡不但丢了名声,还损失了财产。窦婴此举犯了天大的忌讳,王太后和田蚡恨透了他。

田蚡此刻是丞相,身居高位,自然不服气,跟窦婴提出要借他家的地一两百年。实际上就是想找损失,窦婴自然不鸟他。而田蚡又不能找窦婴麻烦,只能故意借整治豪强的名义,找窦婴好友灌夫麻烦。

其实这个灌夫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都是豪强,谁怕谁。灌夫找到黑老大游侠郭解,拿着田蚡和淮南王之间的秘密恐吓田蚡。

所以这一来一去,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无论窦家、还是灌家、乃至田家、王家,都是豪强,狗咬狗一嘴毛。最终由于灌夫喝醉了大闹田蚡婚宴,导致了这事最终捅到了王太后王娡那里。

王娡本身因为田被淹的事,对窦婴恨之入骨。就下令处死了灌夫,窦婴因为袒护灌夫,囚禁了窦婴。

到底是女人,王娡不懂的敌我之间相互依存,才能各保平安。一旦动了杀心,开了杀戒。一堵墙倒了,另一堵墙自然也会轰然倒塌。

最关键时刻窦婴让侄子找门人去拿出那份“先帝遗诏”,内容为“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但是在剧中,遗诏的内容料更多一点,不是“便宜论上”,而是“便宜行事”。这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正史上的意思,“如果有特殊情况,你可以上疏劝谏的权力。”而剧中要表达的意思,“如果王娡干政,对皇帝刘彻不利,你可以带兵诛杀王娡。”

难怪乎刘彻后来对窦婴说,“你拿着这样一份遗诏,不管是真是假,哪个皇帝敢让你活着?”

所以即便王娡和田蚡不去偷走那份遗诏存档,刘彻也一样会杀窦婴。因为只要有这份遗诏在并且成立,窦婴就可以代替王娡控制自己。

所以窦婴为什么有底气爽约田蚡的地,原因也是因为有这一份遗诏。窦漪房历经四朝,影响干预了三朝皇帝,那政治智慧岂是常人能比?

窦老太太在的时候,故意不重用窦婴,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他尚儒?他当然知道自己一旦不在,窦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而和自己不亲的窦婴手里却捏着这么要紧的东西,纯属意外?

只是很可惜,他们遇到了汉武帝刘彻。

4

引言:

西汉武帝元光六年,一个年轻人端着食盒走进了阴冷的长安监狱。此行,他是来看望被关押在这里的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叔叔,你受苦了,最近瘦了许多!”看着眼前的老者,年轻人的眼中止不住的泛起了泪光。“没事,孩子,别哭。”老者安慰道。“我还有一个救命稻草,那是当年先帝在世时赐予我的诏书,你把他找出来交给当今陛下,只有它能救我的命了,你附耳过来。”老人招呼着年轻人,告诉了他这个秘密。年轻人走后,老者一直在期待着,但是,他等来的却不是皇帝的召见,而是被判处死刑的圣旨!最终,老人因为伪造遗诏罪被判处死刑,遗憾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身陷囹圄的窦婴

这个老人,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窦婴!因为得罪了当朝权贵,窦婴被冤告入狱,此时已经失势的窦婴知道,没有人会帮助他,能帮他的只有自己,于是,他拿出了自己的底牌——景帝遗诏!希望通过遗诏来救回自己一条命。可是,窦婴没有想到的是,这块“免死金牌”的出现却成为他的“催命符”,最终,窦婴因伪造遗诏之罪被判处死刑。而他所持有的景帝遗诏却成为千古谜团。到底谁才是这起案件的幕后真凶呢?

一.事件起因——田窦交恶,窦婴入狱

窦婴也是外戚出身,是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的亲侄子,窦氏家族是西汉时期绵延时间最长的两大外戚家族,经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但是,当窦氏家族的顶梁柱窦太皇太后去世后,窦氏家族逐渐失势,窦婴也开始远离中央。

武安侯田蚡剧照

窦婴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于是去拍当红外戚田蚡的马屁,结果不小心拍到马蹄子上去了。更惨的是,因为窦婴好朋友灌夫的插手,田窦两家积怨越来越深,田蚡设计抓捕了灌夫。窦婴作为灌夫好友极力营救,与田蚡展开东廷辩论,结果因为田蚡姐姐王太后的压力,窦婴自己反而进了监狱,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窦婴委托侄子从家里拿出他最后的杀手锏——景帝遗诏。希望能够借此保住自己性命。

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汉朝规定,凡此类密诏,必一式两份,一份由大臣保管,另一份副本藏于宫中档案室内,若出现密诏则拿去比对以示真伪。在窦婴的侄子把这封遗诏交给汉武帝后,汉武帝命人立刻拿去比对,结果在档案室内没有找到这个副本。这下麻烦可大了,窦婴因为伪造遗诏,最终被判处斩。随着窦婴的离世,这件案子也就成了无头公案,在这起案件的背后,到底谁才是隐藏最深的那个人呢?

二.1号嫌疑人——魏其侯窦婴

首当其冲的嫌疑人是案件的主要人物窦婴。当时,窦婴被关在牢里,不但没救出来灌夫,还把自己给搭了进去。无计可施的窦婴会不会铤而走险,选择伪造一份遗诏,以求蒙混过关呢?

这个可能性实际上是非常小的。

魏其侯窦婴剧照

首先是窦婴从性格上就不会这么做,窦婴为人耿直,性情使气任性,说话做事全凭自己的脾气,因此也得罪过不少人,他这种性格的人是不屑于做这种伪造遗诏的把戏的。

其次,窦婴虽然性格有缺陷,但是他并不傻。虽然窦婴因为东廷辩论时激怒了王太后被迫入狱,但他和灌夫的情况不一样,他并没有犯死罪。所以,窦婴没有必要去选择伪造一份遗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自己白白丢了性命。

三.2号嫌疑人——王太后王娡

在“田窦交恶”这场斗争中,王太后的出场并不多,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她在背后的支持,才让小人得志又理亏的田蚡如此猖狂,并且在东廷辩论没有出结果时又是王太后的一番哭闹逼得汉武帝把窦婴下了大狱,这才导致走投无路的窦婴选择拿出了遗诏。

而王娡作为王氏外戚家族的核心,面对曾经的死对头窦氏家族的主力窦婴,她是有绝对的作案动机和作案时间的。首先是作案动机,王娡是一个非常有心机和城府的女人,通过她的一番操作才让她非嫡非长的儿子刘彻成了太子,假使景帝当初真的赐给窦婴遗诏,以王娡在宫中的人脉,她有很大的概率知道这件事情。那么,这份遗诏对于她来说就是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她必须要及时拆除,才能保证未来她王氏一族的荣华富贵。


王太后王娡剧照

再来看看作案时间,汉朝对于密诏的惯例是众人皆知的,那么,身为太后的王娡久居宫中,她有大把的时间和足够的权力去打开档案室取出密诏副本将它销毁。只要销毁了副本,那窦婴手上的密诏就成了一颗真正的炸弹,只要他敢拿出来,就一定会爆炸!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也采用了这一看法来解释窦婴遗诏案的结局,但《史记》和《汉书》中都没有记载王太后是否会窃取遗诏副本,因此缺乏足够的证据,只能把她定为犯罪嫌疑人。

四.3号嫌疑人——汉景帝刘启

让我们回到遗诏本身,按照窦婴的说法,这是汉景帝生前赐给他的一封密诏,关键时刻保他性命的。所以,这份遗诏的签署人是汉景帝。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这是汉景帝早就布置好的一个陷阱呢?

汉景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但同时明君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腹黑!偏偏汉景帝在腹黑方面又特别出众,因为腹黑,景帝一朝诸如晁错,袁盎,周亚夫等一批优秀的文臣武将先后含冤而死。他们冤死的背后,其根本原因都是触碰到汉景帝的权力欲了,那么,难道使气任性的窦婴就可以避过汉景帝的报复吗?

1.窦婴平叛

景帝即位之初,由于急于削藩,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为了平叛,汉景帝任命周亚夫总揽平叛事宜,同时希望文武双全的窦婴能够坐镇荥阳,担任这次战役的总军需官。但任性的窦婴以生病作为理由推辞不去,连他姑妈窦太后都不好意思了,最后还是汉景帝三顾茅庐才让窦婴出山。


汉景帝刘启剧照

为了表示信任,汉景帝赐给窦婴一大笔钱作为奖励,但窦婴分文不取,把所有钱放在走廊里,任凭将士们拿。在窦婴看来,这就像他崇拜的战国四公子一样礼贤下士,潇洒啊!但这让汉景帝很不是滋味,我给你的钱你不要还扔在走廊随便送人,收买人心啊!汉景帝对窦婴有些忌惮了。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无如婴贤,召入见,固让谢,称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言爱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廊底下,军吏过,辄令财(裁)取为用,金无入家者。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汉书.窦田灌韩传》

2.窦婴为废太子求情

由于宫廷斗争,原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刘彻被立为太子。此时,作为太子老师的窦婴看不下去了,他多次上书汉景帝,为刘荣说情,但废除刘荣是汉景帝亲自下达的命令,不可能朝令夕改。

窦婴一看劝谏没用,又开始耍脾气了,直接报告说生病,跑到西山养老去了,一直到后来别人劝说他才又重新出仕。

窦婴敢在汉景帝面前如此任性,一向腹黑的汉景帝会轻易饶过窦婴吗?显然不会。但窦婴毕竟是自己的表兄弟,看在母亲窦太后的面子上景帝生前没有难为窦婴。但景帝非常清楚窦婴的脾气,以他的个性迟早会出事,所以,景帝选择装一回好人,给了窦婴一份密诏,实际上在宫里并没有存档。景帝要的就是窦婴用遗诏的那一刻,可能直到去世窦婴都还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这就是景帝最腹黑的地方!

五.4号嫌疑人——汉武帝刘彻

在窦婴被杀后几个月,作为胜利者的田蚡突然感染疯病,面对空气作叩拜状,嘴里大声喊着:“饶命!”不久,惊惧而死。武帝一朝最具有权势的两位外戚在半年时间内先后离奇去世,一个因为一封莫须有的遗诏被判了刑,另一个莫名其妙的得了怪病。人们很难不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这不禁让人想起这件事结束后实际上最大的获利者——汉武帝刘彻

这件事发生在汉武帝元光年间,此时的汉武帝刚刚做了十年左右的皇帝,如果说这十年里汉武帝最痛恨的是什么,我想一定是外戚。想当初刚刚即位的汉武帝一上台就雄心勃勃的想做一番大事业,先是征集贤良文学,找到了董仲舒,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后又派遣张骞出使大月氏,为打击匈奴做准备。并且汉武帝从民间征辟了一批如赵绾等有名的人才,并重用喜爱儒学的窦婴,田蚡。正当汉武帝准备放开手脚开始他的“建元新政”时,以窦太皇太后为首的保守外戚势力开始干涉,活生生把汉武帝苦心经营的“建元新政”弄得腹死胎中。好不容易汉武帝熬到窦太皇太后去世,结果母亲王太后为首的外戚势力又开始对他的皇权掣肘,这才使汉武帝想到这个计划,想要一举解决当时最强大的两股外戚势力的代表人物——窦婴和田蚡。

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分免。

——《汉书.武帝纪》


汉武帝刘彻剧照

所以,汉武帝把已经失势的窦婴当做鱼饵,去钓他舅舅田蚡这条大鱼。当窦婴这鱼饵拿出遗诏之时,就是这大鱼上钩之日。因为遗诏问题,田蚡大获全胜,朝廷再也没人可以与田蚡争长短。放松了警惕的田蚡此时就是汉武帝的掌上鱼肉,这才莫名其妙的得了怪病,不久身亡。

随着窦婴与田蚡的前后离世,再也没有势力可以束缚汉武帝的皇权,他开始真正走向一代雄主的道路。而景帝遗诏之谜,只是汉武帝为了搞垮窦婴和田蚡所做的一个局,田窦二人都是这局里可怜的棋子罢了!

结语: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笔者的推测,因为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件案子的凶手到底是谁,我们也只好根据当时有机会做这事的人进行甄别和分辨,依笔者看来。汉景帝的嫌疑最大,其次是汉武帝,然后是王太后,最后是窦婴本人,至于究竟如何,那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期待有不同的见解!

5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景帝时发生了“七国之乱”,景帝派窦婴平叛,结束后因平叛有功,被封为魏其侯。

1,窦婴献遗诏的前因后果


窦婴文帝时任吴国相,景帝时任太子太傅,大将军,武帝初期任丞相,位列三公之首,窦婴在朝中声望极大。窦氏家族也是西汉时期延绵最长的外戚家族,历经文帝,景帝和武帝,但随着窦太皇太后去世,窦氏家族开始衰弱,新的外戚势力崛起。

武帝继位后,皇太后王娡开始提拔异父同母的兄弟武安侯田蚡,窦婴声望也随之被武安侯取代。此后窦田两人的矛盾也是日益增大,有一次,在王太后的宴会上,窦婴的好友灌夫,看不惯众人不敬窦婴而大闹宴会,武安侯以大不敬不法行为,把灌夫下入大狱,置他于死地。

窦婴上奏武帝求情宽恕灌夫,武帝下令在东朝廷武安侯和窦婴以辩是非,无结果。由于王太后力保武安侯,武帝迫于压力,确实查出灌夫有些不法行为,窦婴便以欺君之罪下入大狱。没想到救人确自己也进入大狱,再冤枉也没用了,失去了见武帝的权力。

2,无奈的窦婴便委托侄子,拿出先帝遗诏

正当窦婴在狱中无希望时,他想起了先帝给他的遗诏,于是让侄儿找出面见武帝,窦婴想也会可有希望了。谁知武帝派人到尚书存档处查阅,确没有存档,凡有遗诏一式两份,当事人一份,另一份存入尚书处档案里,形似今天的合同书,一式两份,各持一份。结果没有,武帝以矫诏之罪,把窦婴处于斩首之刑。

哪么窦婴有没有伪造遗诏呢?

  • 1,窦婴三朝元老,做事谨慎,严予律法,不可能不知道伪造遗诏的后果。
  • 2,窦婴只所以拿出这份遗诏,只是希望见到武帝救人,没有什么企图。窦婴伪造遗诏的可能性不存在。

哪么是不是王太后和武帝见到存档销毁了吗?

  • 1,根据汉朝制度,尚书存档有两种诏书存本和登记造册。既然把存本销毁了,登记造册不可能涂改。
  • 2,王太后和武帝也不应该为了窦婴出狱,冒着侵犯国家律法的风险,去销毁涂改档案。纸里包不出火,人多嘴杂,使中会传播开的。

哪么真正的捣鬼者是谁呢?

  • 1,排除了武帝王太后的嫌疑,最后一位的就是下诏的景帝了,他的嫌疑最大。
  • 2,可以肯定窦婴手上确是有一份遗诏,但是,汉景帝没有给它登记造册存档,这就等于只一份,起不到法律效应,是不受保护的假诏,所以按矫诏治窦婴于死罪。
  • 3。汉景帝为什么这么做呢?景帝看到窦家势力太强大了,怕再重演吕后之祸。窦婴是位核心人物,所以景帝赐给他的假诏,有两种可能,一旦危害到刘氏皇权,如果拿出来时,被天下人击之,这就吻合了刘邦的誓约:“非刘氏为王者,天下人击之。”再一种可能是,如果取刘代之,又无存档也认为是做假而除死。

总结,窦婴救人反而把自己也害了,他没有理解遗诏的含义,这一切都是汉景帝挖下的坑,就等着窦婴跳,果然窦婴上钩,这都是汉景帝为了延续大汉刘氏江山,设得局。而窦婴无反意,确白白惨死,汉景帝好阴险,死了还挂着子孙后代的江山。“兔死狗烹”是历代王朝不变的定律。

6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前言

在“东朝廷辩”上,窦婴和田蚡结仇,王太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弟弟受欺负,以绝食来威胁汉武帝,结果汉武帝迫于压力,将窦婴下了牢狱。窦婴在大牢里想起了汉景帝临死之前曾经给过他的一封遗诏,《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假如遇到了非常棘手的事情的话,窦婴可以拿出这个遗诏,直接向皇帝报告。窦婴便让他的侄子向皇帝报告景帝遗诏的事情。汉武帝一听说窦婴有先帝遗诏,便立即派人去查皇宫档案室中的存档,结果一查之下发现没有记录。

这样一来,遗诏不仅没有救他的命,而且还落了一个伪造遗诏的罪名。从而加速了窦婴的死亡。

二、遗诏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遗诏,皇宫中不可能没有存档。如果是假遗诏,那么窦婴为什么要在被捕入狱后拿出来?

关于这个遗诏,有以下几种猜测:

(1)窦婴伪造说

首先,从窦婴的为人来看,他是一个耿直的人,不懂权术的一个大臣。其次,窦婴是在被关在大牢中时,拿出来的遗诏,他是想用这个遗诏来救命的,而不是催命的。所以,窦婴他不可能伪造这个遗诏。

(2)毁诏说

将皇宫档案室中的诏书给毁了。这种说法有几种可能,一是有可能是王太后和田蚡将诏书毁了。但是遗诏本身是没有任何威力的,对他们没有威胁,再者毁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太后和田蚡再有权势,面对严密的诏书管理制度,毁诏是很难的。另外一种说法,是汉武帝将诏书毁了。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因为这个诏书丝毫威胁不到汉武帝,汉武帝没有必要毁掉这个诏书。汉武帝本身是同情窦婴的,如果将诏书毁了,那相当于是给窦婴加了一个伪造诏书的罪名。

(3)档案室主管谎报实情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时掌管档案室的主管迫于丞相田蚡的权势,向汉武帝谎报了实情,说先帝遗诏没有存档备份。这种说法没有相关史料证实,所以无法站住脚。

如果不是以上的几种情况,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皇宫中的遗诏找不到?

小编个人认为,这个应该是汉景帝所留的后手了,汉景帝在给窦婴遗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留存档,他给窦婴打了一张白条。

窦婴曾经在景帝传位等大是大非面前反抗过他的姑妈窦太后,所以汉景帝相信窦婴是个可以值得信赖的大臣,他会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刘彻。于是就把窦婴留给汉武帝重用了,同时为了更进一步赢得窦婴的忠诚,将他与刘彻绑在一起,就有必要给予他一些赏赐——而最好的赏赐莫过于信任。那么,该怎么办?

赐给他一道诏书,让他更加相信皇帝对他的信任。

于是,这道遗诏就应运而生了。使得窦婴非常的感动,于是便倾尽全力、一心一意辅佐汉武帝。

当然了,汉景帝最重要的后手就是这道诏书不能留档。

假如最后窦婴因“亲不亲,一家人”倒向窦太后,准备威胁刘彻的统治而最终拿出这道诏书,那么,诏书没有存档备份,这就是伪诏!窦婴就会因伪造诏书的大罪而下狱,并且连着窦氏家族的人一并治罪,最终的结局就是窦氏家族覆灭!

所以,“遗诏”事件的幕后真凶就是“汉景帝”。

汉景帝此举,一箭双雕,既利用了窦婴也防范了窦婴。不得不佩服汉景帝的权术,玩得非常的溜。一是为了儿子汉武帝着想,二是为了提防窦婴乱权。

结论

窦婴的前半生风光无限,可是到了晚年,汉武帝时期,他的权势逐渐衰败下来了。后来因为和汉武帝的舅舅田蚡结仇,而下了牢狱。

真是可悲可叹。

最终,窦婴也因为汉景帝“遗诏”事件,被汉武帝斩首示众,同时也殃及了窦氏一族。真是时也命也。

我是点点文史,以上均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评,关注。

7

西汉刘彻时期的窦婴遗诏一案,是历史一大谜团。笔者分析如下:

一、遗诏背景

窦婴,窦太后的堂侄子,景帝的表兄弟。助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获得至高军功,在重大问题上,始终是拥护景帝的,因此曾多次得罪窦老太太,尤其是在梁王立储一事上,更是触怒了窦太后。

为了给刘彻日后亲政扫平障碍,景帝死前,扳倒周亚夫等一批权臣。景帝深受母亲窦氏干政的危害,但他不可能弑母。因窦老太太这层关系,又念其功劳和忠心,景帝保留了窦婴。景帝内心清楚,前太子刘荣自杀一事涉及到刘彻的生母王夫人,所以,景帝也需要防备王氏日后干政。 综合这些因素,给窦婴留下遗诏一事,应该是真的,景帝是希望窦婴将来保护刘彻!一旦刘彻有难,便可以依靠窦婴,只要获得皇帝信任,此时遗诏是否有存档,已经无关紧要了!但景帝为了防止窦婴篡权谋反,遗诏没有存档,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毕竟,景帝也不是普通的皇帝!

二、窦婴的杀身之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窦婴作为前太子刘荣的老师,刘荣被废,对窦婴的打击极大。窦婴好结友养门客,景帝临终前劝其解散门客,以免引起祸端,其未听。待景帝及窦太后相继逝去,靠山无存。据史料,无论景帝武帝,窦婴始终忠于皇帝,未受窦太后影响,这就是窦婴高明之处!

武帝刘彻时期,因治理河患及灌夫(窦婴好友)等事宜,窦婴触动了田蚡及王太后私人利益,从此,其与刘彻生母及国舅田蚡矛盾加剧!且正值刘彻打击豪强、惩治不法时机,又因刘彻生母王夫人怀恨当年受窦太后压制而对窦氏一门颇为不满,也就是说,窦、王两家的积怨由来已久,灌夫一案,终因王太后强力干政,刘彻让步,把窦婴逮捕入狱。 此时,窦婴搬出了遗诏,刘彻有理由相信,他这位表叔的遗诏是真的。但是,在刘彻自己看来,自己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谁也掌控不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窦婴的保护!因此借口遗诏没有存档,处死窦婴。

三、个人结论

汉武帝刘彻此人行的是法家之道,冷酷无情,是个政治强人,他不允许有任何牵制他的集团存在!因此利用这个时机一举扳倒窦婴和田蚡这两家最大的绊腿集团,也是借机彻底摆脱王太后干政,汉武帝刘彻此举异常高明!

据史料记载,窦婴始终忠于皇帝,才华出众,无非是有点心高气傲,养了一些门客,但没有野心,他没有必要弄个假遗诏骗刘彻,造假难度极大,可能性微乎其微。

笔者认为遗诏是真的。没有存档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有存档,应该是被人告密,出卖了窦婴,存档被王太后掉包,因为当时的王太后有能力做这事!

即使窦婴不搬出遗诏,王太后也有可能逼死窦婴,这是窦、王两家多年积怨导致的。所以,直接导致窦婴被处死的凶手,可能是景帝,也可能是王太后。

以上是笔者的浅见分析,让各位见笑了!

8

窦婴献遗诏,无论真假,窦婴都会死,假遗诏不过就是杀人的借口。真正凶手就是汉朝外戚制度。

首先看一下两汉政治制度和权利运作方式。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吕后作为结发妻子,起了很大作用。皇帝也是人,作为最高权利的人,每个人都可能为了自己利益背叛皇帝,皇帝也自称寡人。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皇帝必须找到信任的人,自己的家人当然是最亲信的人,再往外亲信就是就是妻子娘家人,也就是外戚。所以刘邦一边大封自己的儿子兄弟甚至侄子为藩王,巩卫自己王朝,另一方面封吕后家人作为另一股势力保卫皇帝。刘邦死后,吕后执政,吕后对自己娘家人信任远超过刘氏诸王,吕氏外戚地位甚至超过刘氏诸王。这样引起刘氏诸王强烈反对,只不过慑于吕后毒辣手段不敢明着反抗。吕后死后,刘氏诸王立刻以吕氏外戚涉嫌篡权名义起兵造反,最后联合朝中功臣集团诛杀诸吕,消灭汉朝第一个外戚集团。后来功臣集团为了怕再次出现第二个吕氏集团,就选择薄姬母子继承皇位,因为薄姬娘家力量较弱,不会形成强大外戚集团。即便这样,汉文帝还是当着母亲薄太后的面,亲手逼死亲舅舅薄昭。

从上面可以看出,汉朝实际上特别是西汉王朝实行的是皇族与外戚共治。只不过每一个皇帝最亲近外戚总会变化,为了给新外戚腾出权利位置,将不肯退出权利外戚杀掉是必然选择,相当于现在换届,只不过是特别原始残忍的手法。

窦婴隶属于窦氏外戚集团。窦氏集团开山鼻祖就是窦漪房,也就是美人心计主角。窦漪房通过各种政治斗争,成功做到了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地位。窦漪房的娘家人窦氏家族也跟着水涨船高,成功跻身西汉最有权势外戚集团。窦婴作为窦漪房亲侄子,也是窦家子弟最有能力的,曾经参加过平定七国之乱,窦婴就是窦氏外戚集团象征。月满则亏,窦氏集团依赖窦漪房起家,随着窦漪房去世,窦氏集团地位风雨飘摇。当时新上位外戚集团就是汉武帝的母亲弟弟田蚡。田蚡出身地位,当年为了巴结窦婴无所不用其极。现在形势逆转,窦漪房去世,王太后上位,大力扶植自己的弟弟田蚡上位。朝中都是趋炎附势的人,一看窦婴失势,田蚡得势,纷纷投靠到田蚡门下,窦婴感到更加势单力孤。如果窦婴有特别高的政治觉悟,应该立马辞官去职,躲到人看不到地方,或许还能保住性命。但是窦婴缺做了最坏的选择,不顾自己失去窦漪房靠山的事实,继续与田蚡死磕,纯粹是自找死路。

窦婴之死爆发点就是窦婴好友灌夫当众侮辱田蚡,这直接激怒了王太后,灌夫被下狱。为了救灌夫,窦婴上书汉武帝,结果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后来,窦婴为了自救拿出汉景帝遗诏,没想到这反而成了自己甚至包括整个窦氏外戚催命符。其实汉武帝也明白窦婴是冤枉的,但是没办法,窦氏家族在窦漪房时代享尽了荣华富贵,占据朝中大量要害部门,就算是王太后不出手,汉武帝也会想法设法收拾窦氏家族。结果就是窦婴被杀,夷灭三族。过了几年,田蚡心里有愧,最后被吓疯死了。汉武帝不会吹灰之力就消灭了窦氏外戚集团和王太后外戚集团。后来,汉武帝又亲手扶植卫子夫外戚包括卫青霍去病等人。

总之,两汉外戚制度就是为了维护皇权而存在的。当外戚宫中代理人换人后,两汉外戚基本处于被清洗地步。纵观两汉四百年,获得巨大权势而能得到善终外戚家族很少。

9

西汉时期此一重案,至今众论不一,笔者一孔之见,窦婴作为汉景帝与汉武帝之重臣,一直是忠心耿耿,谨小慎微,这就排除他矫诏的可能。那么,此案的脉络与背景又是什么呢?

其一,窦婴在入狱后,之所以向汉武帝亮出先帝诏书,主要是为了救灌夫,只要并没有对田蚡构成真正的威胁,所以田蚡一伙没有必要除掉窦婴。

其二,即使太后及田蚡一伙想要趁机除掉窦婴,毁灭诏书,那么也不太可能实现。因为,当时除了存档的以外,还要登记在册,可以说,一份诏书,在皇家保管的就有两份证据。毁灭遗诏可能比较容易,但是要毁灭专门登记的册子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这种登记需要好几个人在场,即使是皇帝也没有私自篡改的可能。

以上原因如除外,那就是汉景帝给窦婴遗诏的本意就是对汉武帝着想,他希望窦婴能够忠心耿耿地辅佐汉武帝。但是,他又害怕窦婴会凭借此诏书来要挟自己的子孙,所以没有给诏书存档,所以说,这不过是给窦婴吃了颗定心丸而已。

由此分折,真正的凶手极大可能应为汉景帝,帮凶则为汉武帝。汉武帝如真不想杀窦婴亦可找百条理由,但他为了自己站稳脚跟,平衡宫中各派系之间的矛盾,最终还是下决心杀了窦婴。可见,伴君如伴虎,帝王阴谋之隐深,帝王心机之凶险,可怜的窦婴就这样被无辜地害死了。历史上这样的帝王实在是太多了!

10

我觉的是汉景帝。

用帝王之术考量,窦婴遗诏用来制衡王太后的,但是遗诏威力太大,威胁到儿子刘彻怎么办?

所以汉景帝只给他留了一份,期待他做当代周勃,关键时候拿着遗诏诛杀王太后,保驾刘家天下。窦婴成功后,遗诏真假就无关紧要,在档案库补一份就好。

而失败了,档案库没有存底,只能说窦婴假冒。

无论成败,汉景帝都可置身事外,着实高明。

只有窦婴,拿了遗诏就跟拿了雷,还炸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