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止是古代,即使是近代以来的战争,徐州的战略价值也很高,比如抗战时期的徐州会战和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主要战场都发生在徐州。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曾拍摄大型军事题材电影《大决战》系列,那场面绝对秒杀绝大多数现在的电影,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蒋介石在动员淮海战役时有一番发言,可以从侧面印证徐州的重要性:
徐州这个地方是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稳定中原之说。
当年先总理率革命军,分三路会和徐州,兴师北上,光复徐州的第二天,清帝见大势已去宣告退位。
民国十六年四月,也正是在徐州城郊,我有幸亲率数十万健儿,征讨北洋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大获全胜。
二十年前,我从徐州踏上征途,开始第二次北伐,中华秋海棠叶,遂归于一统。
可见徐州在近代国内战争中的重要性,而在抗战前期国军组织的正面大型会战中,徐州会战的战略价值并不低于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尤其是在台儿庄取得的大捷,更是意义非凡。
实际上,在古代战争史上,正如影片中蒋介石所说的那样,先后经历大规模战争五十余次,决定了多少个朝代的兴衰,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刘邦与项羽的彭城之战,在这场战争中,项羽率领三万楚军击败了刘邦集结的五十六万军队,堪称古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除此之外,在三国前期,曹操与陶谦、刘备、吕布也为争夺徐州发生混战,此后徐州则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那么,徐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何在古今战场上拥有如此高的战略地位呢?
其实,就是放到今天稍微看一眼地图,也能够看出徐州的特殊之处,徐州是江苏的城市,但是却感觉是嵌入到其他省份当中,毗邻山东、安徽、河南,堪称四省交汇处也不过分。
从现代的交通情况来说,徐州是京沪线与陇海线的铁路交汇处,这两条铁路可是中国主干线铁路,目前也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另外,京杭大运河也从徐州穿过,在水路方面也有优势。
这样重要的一个位置,岂不是兵家必争之地,蒋介石估计也是看好这一点,才在徐州周围布置了几十万的兵力,使得华野和中野不敢绕过徐州,而必须与国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意图。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打仗打的是冲击搏杀,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中国古代打仗更讲究策略的运用,其中《孙子兵法》中讲,“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战争中的最高境界。
如何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必然是两军对峙后进行死耗,谁能耗到最后谁就赢了,围而不攻,守而不战,就是死磕,谁粮草顶不住,就必须要被动地进行战略决战,比如长平之战中,如果一直由廉颇镇守长平坚守不出,那么秦军即使是白起来了也没有机会,赵国在粮草供应不上的情况下,不得不用主战的赵括替换掉廉颇,当然,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角度来说,赵括肯定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但是赵国供给不足,也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又比如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军事实力是远远大于曹操的,但是曹操凭借黄河天险就是阻挡了袁绍的进攻,而在曹操烧了袁绍的粮草后,直接导致了袁绍惨败官渡的结局。
在中国古代战争的打法中,粮草供应永远是最大的难题,诸葛亮六次北伐全部失败,根本原因还是粮草供应不上。
根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如果由人来负责运粮的话,一个士兵的口粮,需要三个人不断的运送粮食,也就是说前面一个打仗的,后面至少要有三个人来做后勤。
徐州自古就水路交通发达的所在,在古代也是黄河和大运河流经的地方,占据有利地理位置,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如果运粮的话,徐州更容易调配粮草。
从南北的直线距离来说,走徐州是走直线,而且道路较为平坦,即使是大兵团也能够展开,因此,发生在徐州的都是大规模战役。
在地形上,徐州地势也是易守难攻,徐州虽然是黄淮平原,但是北面就是鲁南山地延伸的尽头,在这个地方就好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汉朝以后,中国的战争格局逐渐由东西战争格局转变为南北战争格局,尤其是在唐朝之后,关中地区不再是政治中心的情况下,主要战争双方则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也就是说,可以假设以北京一带为政治中心,而南方政权大多以江南地区为政治经济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取两点之间最近距离,绕过山脉,必然要走徐州,然后才能直接威胁到江南,三国东吴政权后,南方政权都知“守江必守淮”的道理,想要守长江,必须守淮河,而徐州应该算作是淮河北岸的一个重要据点了。
如果北军南下走河南、安徽一线,也不是行不通,如果从开封南下,攻打合肥,虽然路途不太好走,但也能走出去。当然,合肥在古代也是重要战场,但是如果不打下徐州,直接去打合肥,很容易被徐州方面的军队切断后路。
归根结底,如果能打掉徐州,利用京杭大运河的优势可以直接震撼南京。
反过来,南军如果占据徐州,事实上已经有了北伐的基础,中国历史上从江南北伐不成功的大多都没打到徐州,北伐成功的,如朱元璋、国民革命军都是取得了徐州之后了,这就难怪蒋介石总把徐州当福地了。
当然,地理因素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但是绝对不是根本因素,真正决定战争胜败的还是人,在淮海战役中,国军拥有先进的武器,占据有利地形,结果还是被我军歼灭,主要就是咱们的解放军受到老百姓的支持,在淮海战役的后勤保障这块还是拿捏的死死的,淮海战役结束后,陈 毅曾评价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