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清朝时,谭嗣同为什么向光绪皇帝提出要卖掉新疆和西藏?

清朝时,谭嗣同为什么向光绪皇帝提出要卖掉新疆和西藏?

2020-08-02 21:32阅读(205)

清朝时,谭嗣同为什么向光绪皇帝提出要卖掉新疆和西藏?:左宗棠费了老鼻子的劲儿才把新疆从阿古柏手里夺回来,可谓是功盖千秋的大事业。可是谭嗣同等人在给光绪

1

左宗棠费了老鼻子的劲儿才把新疆从阿古柏手里夺回来,可谓是功盖千秋的大事业。可是谭嗣同等人在给光绪上书的时候,却提议要把新疆西北地区卖给沙俄。

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原因,出让国土的罪名他们是必须要担起来的。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他本来是湖北巡抚谭继洵的儿子,可以说是官二代,小日子完全可以逍遥自在地过着。

但是他偏偏要参加戊戌变法,寻求救国之道。变法失败后,他没有忙着逃跑,而是选择以鲜血换取国人的猛醒。由此可见,他出卖新疆一定也有自己的主张,不可能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


谭嗣同的短视,认为西北不如海防重要。

不能因为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就认为他的所有主张都是对的。很显然出卖新疆的利益,这种主张就是昏了头的。

当年李鸿章和左宗棠海防塞防之争时,这个问题就已经摆在了台面上。李鸿章认为当时外国人都是从海上打过来的,所以要集中财力建造舰队,以此抵抗海上列强。

而左宗棠则认为,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时已经被沙俄和英国所觊觎,如果不迅速收回来,那么新疆一旦陷落,陕甘也就不保,到时候北京也就岌岌可危了。

在这种争端之下,慈禧决定两者都要搞,于是左宗棠浩浩荡荡地前往西北收复了新疆地区。而李鸿章训练出来的北洋舰队,多年后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


从理论上来看,海防和塞防都很重要。但是结果上来看,海防的效果令人心寒,白白浪费了大量白银,而塞防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谭嗣同出卖新疆的利益,这就等于是否定了塞防的重要性。他认为新疆的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收不上什么税,所以卖给俄国人,可以换取大量真金白银,以此用来增加国家实力。

谭嗣同,字复生,湖南浏阳人。父继洵,湖北巡抚。嗣同少倜傥有大志,文为奇肆。其学以日新为主,视伦常旧说若无足措意者。继洵素谨饬,以是颇见恶。嗣同乃游新疆刘锦棠幕,以同知入赀为知府,铨江苏。---《清史稿》

他的初衷本身不错,但是出卖土地的想法的确愚蠢的很。他曾经去过新疆,如此富饶美丽的地方,那是中华的瑰宝,怎么能因为一时之困就出卖了呢?


出卖新疆,也救不活清朝。

谭嗣同认为,拿出卖新疆换来的钱,完全可以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对抗列强。可是他忘了一点,清朝真的是因为战斗力不强才灭亡的吗?

光绪二十四年,召入都,奏对称旨,擢四品卿、军机章京。四人虽同被命,每召对,嗣同建议独多。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令嗣同拟旨,必载明前朝故事,将亲诣颐和园请命太后。嗣同退谓人曰:“今乃知上绝无权也!”时荣禄督畿辅,袁世凯以监司练兵天津。---《清史稿》

当然不是,北洋舰队的战斗力,当时号称亚洲最强。后来袁世凯训练的北洋军,也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力量。所以说不能说他们的战斗力不强。


可是他们还是亡国了,这又是为什么?因为不得人心。不断出卖国家领土,割让青岛、割让香港、割让台湾、割让胶州湾,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让国人伤透了心。这样的清政府谁还愿意为它效力呢?

清廷这么做,为的无非就是保住满人的统治,所以他们不惜割让这么多土地。可正是因为他们这么做了,才保不住自己的统治。

出卖土地换来的不是尊严,而是耻辱,不是强大,而是懦弱。谭嗣同想要靠出卖新疆赚来的那点钱,救活清朝,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谭嗣同死的悲壮,可出卖新疆成了他的污点。

谭嗣同是著名的保皇派,那个时候保皇派和革命派都是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保皇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谭嗣同,而革命派代表人物就是孙中山和黄兴等人。

很显然,康有为和谭嗣同这一帮人,虽然主张君主立宪,可是思想境界是比不上孙中山和黄兴等人的。

因为他们没有发现当时中国的根本问题。他们依旧做着君主立宪的美梦,其实君主制度早就是尾大不掉了,必须要废除。

谭嗣同毕竟是封疆大吏的子孙后代,所以他自然是想着维护清廷的统治,于是他不遗余力的支持改革变法,希望清廷自身强大起来。

其实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如果他再往前走一步,说不定可以看到一个新世界。可惜他没有这个眼界。

同样在看待新疆问题上也是一样,他曾经去过新疆,他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就想着出卖新疆换取清廷的富足,这是非常愚蠢无知的做法。

越晨,太后自颐和园还宫,收政权。启超避匿日本使馆,嗣同往见之,劝嗣同东游。嗣同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卒不去。未几,斩於市。---《清史稿》

谭嗣同的确死的悲壮,他为了自己的信念理想而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生前出卖新疆的建议,却成了他一辈子的污点,洗刷不掉。


总结:美丽的新疆,中华有幸有你。

近代中国最该感谢的人,那就是左宗棠,因为他为我们这些中华后裔们争取到了新疆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

从西汉时期,汉武帝打通了河西走廊以后,我们对新疆地区的统治,其实逐渐就已经形成了,可见这段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既然老祖宗们都那么努力,我们当然也不能为了眼前的一丢丢小利益,就丧权辱国,丢失国土,寸土不让,这是基本原则。

参考资料:《清史稿》

2

谭嗣同的提议是无知,而不的卖国,但比卖国更可恨。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样的人如果真的当家主政才是最大的祸国殃民。而谭嗣同和维新派之所以要把新疆和西藏卖出去,就是看到这两个地区无用,既无法产粮。也无资源,在谭嗣同等人看来空耗钱粮于国无用,不如卖掉。不仅甩掉了报复,还可以获得巨额资金。这只能说明维新派缺乏远见,还没当家呢。就开始卖国了,这样的事大概李鸿章都未必能做的出来。维新派他们没成事,简直是华夏民族的最大的幸运。

关于谭嗣同卖掉新疆西藏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根据《谭嗣同全集》记载,谭嗣同上书光绪帝:“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贅,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统计所卖之地之值,当近十万万。盖新疆一省之地已不下二万万方里,以至贱之价,每方里亦当卖银五两,是新疆己应得十万万,而吾情愿少得价者,以为十年保护之资也。且价亦不必皆要现钱,铁甲船、铁路之钢条、木板、精枪、快炮及应用之一切机器,均可作抵。于是广兴学校,无一乡一付不有学校,大开议院,有一官一邑即有议院。”

谭嗣同的意思就是西藏和新疆是不毛之地,但英国和俄罗斯对这两个地方垂涎三尺,不如把这两个地方卖出去,然后卖领土的钱富国强兵,这不得不说谭嗣同书生意气,过于天真。而且幼稚。既没有可操作性,也没有可行性。说实在的,卖地也不是不可以,法国卖地给美国,俄罗斯卖地给美国,十九世纪,算不得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如果操作得当,应该是接受,但问题是,这是在中国,寸土不让是原则,割地就是卖国,所以先天条件满清就不具备卖地的能力,满清当时已经割让许多领土。现在维新派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卖国,实在是不能接受的。合法性必然受到质疑。

由此可以看出,戊戌变法本身的幼稚,根本无法成事。 并非为了国家富国强兵,更像是一次政治投机,而就谭嗣个人而言,书生意气,最后慷慨赴死值得赞赏。但真要说有多大本事却未必。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诸葛复生,天天舞文弄墨。却以为是可以一谋定天下。殊不知秀才造反三年不臣,光绪想依靠他们变法成功,真是有眼无珠。真正老成谋国的是左宗棠和张之洞这样的人。“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如果左宗棠地下有知,当年他历尽艰辛收复的新疆又要卖出去,不知道做和感想。当初,左宗棠上书光绪:“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与谭嗣同可谓高判立下。

谭嗣同的意见是建立在大汉民族主义的基础之上,是立足于汉人视角,所以在乎实际利益。没有把西藏和新疆当中国(汉地)。所以在谭嗣同的眼里。这不算卖国,而且还属于占便宜,还有就是在谭嗣同眼里依旧没有你国家的概念。还是封建思想。也是不知者无畏的典型代表。就算是出售,英国和俄罗斯会付钱吗?西方国家需要的贸易而不是土地,谭嗣同他们在政治上太幼稚了,维新派过于无知,中国的未来真要交给这样的人才真会万劫不复。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3

民族英雄谭嗣同为寻求国家的出路,视死如归受万人敬仰,人品自然没得说,然而他却有着一个大污点同样一直被人所诟病:向光绪帝提出卖掉新疆和西藏。不得不说此举有点目光短浅了。

1894年,谭嗣同给老师写信讨论戊戌变法中,改革路径及如何筹措经费时提出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从证据上来看,他确实主张过卖掉西北新疆,西藏等广袤无人居住地区。难道我们熟知的英雄真的是一个万人唾弃的卖国贼?

谭嗣同建议卖地,为的是变法吗?

谭嗣同这种言论,不能完全就说他就是个出卖国家利益的人。毕竟不能一听说有人建议割让土地,就张嘴骂人家祖宗十八代,或者指着鼻子骂大汉奸,甚至抄家伙揍人、挖人家祖坟。还是要从当时的现实情况思考问题,看看他建议卖土地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说简单点来说:他觉得西部地区意义不大,不如卖掉。这跟李鸿章反对左中棠收复新疆的原因差不多。

若是为了个人享受,像慈禧一样,为了修缮颐和园,挪用军费,阻碍洋务运动的建设,导致北洋水师不堪一击,那谭嗣同肯定就是卖国贼。然而当时清政府十分腐败无能,把祖国大好河山,很多好地方像青岛,旅顺,大连,香港等都割让给了外国人,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外债。正是这部分两亿的外债,清政府肯定还是要收刮民脂民膏。所以谭嗣同为了万民祈福,考虑他们生活的艰辛,为了他们减负,为国家社稷安危忍一时之辱,提出卖土地应该另当别论了。

这日,谭嗣同一身正装,深深叹了口气,他又是一夜没睡,想着大清朝的腐败,民不聊生,变法又遇到困难,毕竟小皇帝也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傀儡,所有的华夏儿女都在替外国列强打工,心中一痛,于是打定主意,他要向光绪帝建议,是不是可以把西北新疆没有多少人居住的地方,卖给沙俄。将跟印度接洽的西藏卖给英国。得到的钱,先用来还外债。然后用剩下的银两再向外国人购买一些坚船利炮。护卫国家,至少可以提前终止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

谭嗣同错了吗?

谭嗣同出发点是好的,用土地换国家的强大。但是他估错了形式,明显就是一个读书人的心态,没结合实际去辩证地看待问题。

当时的清廷,税收主要来自江浙沪等东南大省。西北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时不时还要搞点暴乱,要派兵去平叛,不能给国家创造财富的同时还在拖国家的后腿。而大清帝国面临的主要威胁基本来自东南沿海一带列强的入侵,西北一带则只有沙俄,相对来说威胁小很多。 与其花大钱维持,不如不破不立,集中优势资源,让大清帝国能重新恢复万国朝拜的盛况。

而且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只有谭嗣同,包括康有为,甚至李鸿章也是主张放弃西北地区。所以说在当时,西北地区就是爹不疼,妈不爱的三不管地带。也说明当局者的目光太局限了。

其实西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要知道,沙俄的胃口大的很,把西北地区卖给沙俄,这不是自己找死吗?再说西藏,英国殖民印度,一直想入侵西藏地区,把西藏卖给英国,这不正好遂了英国人的愿。 跟列强做生意,无异于与虎谋皮,引狼入室。列强以西北为跳板,长驱直入,下一步中原地区怕是也保不住了。 所以还是要感谢下左中棠,如果没有他的战略远见,后果还真的无法想象!

当然最终谭嗣同的这个提议并没有被采纳,毕竟好不容易才把新疆给收复过来,这时候在拱手想让给别人,岂不是让先人的血就白白流了,这是在赤裸裸的打脸,这么做跟舔狗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想想不由得后怕,如果光绪帝跟慈禧同意了这个建议,那么我们不只是失去几百万领土这么简单了?

4


当很多人听到谭嗣同向光绪皇帝建议,要卖掉新疆和西藏的时候,恐怕都是一肚子火:你个迂腐之人,枉你还喊着变法救中国,怎么还干些卖国求荣的事情!简直就是个卖国贼啊!

但是请冷静地想一想,当初李鸿章也向慈禧谏言,觉得还是海防比较重要,新疆放弃算了。难道,中堂大人也是卖国贼?



所以,无论谭嗣同,还是李鸿章,他们主张放弃新疆或者西藏,并非是卖国贼,而是当时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就说谭嗣同吧,他为什么主张卖掉新疆和西藏?原因就是他认为,这些地方清政府控制起来已经很吃力了,财政吃紧,还不如卖掉,拿卖了的钱用来巩固能够控制的势力范围,进而维护现有统治。



因而,谭嗣同绝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整个大清王朝着想,不然他也不会在可以逃跑的时候不跑,愿意用自己的牺牲来唤醒麻木的人们,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

如果我们处在那个年代,真不见得比谭嗣同的认知广泛,更没有他甘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勇气。



因此,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认知来判定当时人们的思维,他们毕竟还是有着时代的局限性,而谭嗣同的勇气和甘为民族牺牲的精神,是不容抹杀的,理应得到尊重!

5

戊戌变法核心人物康有为人品有问题,谭嗣同目光短浅

历史上肯定了戊戌变法法的积极意义,但人就是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康有为的真实人品没那么好,他经常将寺庙珍贵的佛经据为己有,结果被抓到,却狡辩说道: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偷书就是偷书,却要拿读书人三个人做幌子,真是让人对康有为的光辉形象,大跌眼镜。

康有为又一次在西安的一座寺庙参观,将寺庙很多珍贵的佛经偷偷的装到了他自己的骡车上,结果被寺庙的人场发现(孔乙己说过: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


而谭嗣同是爱国,但是目光很短浅。

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其实就是两个书生,在清朝的官场上谈不上什么地位。

戊戌变法需要大量的经费,而这个组织根本没钱,唯一一直认可他们的是光绪帝,但是光绪帝也没钱,于是,谭嗣同认为西藏和新疆是寒苦之地,管理起来也是累赘,不值钱,可以卖掉,还赔款,凑经费

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大而寒瘠,毫无利于中国,反岁费数百万金戍守之……不如及今分卖于二国,犹可结其欢心而坐获厚利……除偿赔款外,所余尚多,可供变法之用矣。--1895年谭嗣同与贝元征进行讨论时提出

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不断侵占我国外东北和外西北的领土,胃口越来越大,还想蚕食并吞新疆。但在,新疆被左宗棠赶跑了。当时清政府正面临内忧外患,东南沿海地区有英国,西班牙等列强,西北地区有俄国列强。可是,一旦真卖了,想要回来就难了,反而填饱了这群列强胃,更想全部吃掉。


谭嗣同的爱国之心,国人皆知,戊戌变法失败,他英勇赴刑,而康有为选择逃到国外,这两者都没错,但足以看得出谭嗣同爱国,很希望清政府能复兴

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后,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谭嗣同不逃,康有为逃去了英国。谭嗣同被抓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为人人品没得说,但是目光太过短浅。谭嗣同想把卖西藏,新疆的钱用于还款,多的话可以用来支持戊戌变法,解救光绪帝, 他还幻想的想着让英国,俄国一起保护中国10年。 为此谭嗣同给其师欧阳中鹄的信中这样写道:

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 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俄国),尽卖西藏于英吉利(英国),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 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


谭嗣同是维新派中最激进的者,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谭嗣同的爱国心是好的,没错,但是新疆和西藏的领土一旦让了,就很难拿回来了,到时候拿到国际上说,他们都说是清政府卖给他们的,是他们国家的领土,就是有理也说不清了。

我是@予小草说 可以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看,持续不断回答,可发表你的看法与我互动。

6

不是所有变法都是正确的选择,虽然我们的历史书中对戊戌变法大有赞誉,但他们的变法实际上却是一场极其荒唐、冲动的举动,在这次变法中,谭嗣同、康有为等人都提出了非常毁三观的救国建议,他们所提出的各种观点绝对会让大家对他们佩服不起来。

谭嗣同慷慨赴死的义举是我们无法置疑的,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也让他符合了一个义士所应该拥有的形象,虽然在历史的条件下,没有更好的办法和策略,但是这个卖地求生,断臂求生的建议,显然是错误的。

▲谭嗣同入狱时有诗一首:\"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在变法中提出出卖疆土的建议

谭嗣同在戊戌变法中提出了一个自以为正确的救国方略,他提出应该把当时没什么用处的新疆、西藏分别卖给俄国人、英国人。

俄国是和新疆接壤的,西藏也与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连接在一起,在他的计划中,如果能把这两个省份卖出去的话,那绝对能从俄国英国手中拿到数之不尽的钱财。

当时清政府是欠了外国列强2亿多两白银的,而谭嗣同觉得如果把这两个地方卖掉,将会收获到远超2亿多两白银的巨资,到时不仅可以把欠下的巨债通通还清,还可以留一笔钱给自己变法强国。

▲谭嗣同足足被砍了30多刀才断气.

不仅如此,在谭嗣同的想法中东北、蒙古这些边缘地带也不应该保留,应该通通的卖给外国人,好赚到更多的钱支持变法。

以清朝的国力以及工业水平是根本无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谭嗣同觉得既然不能合理使用,那何不通过交易手段把它们换成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呢?他觉得这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该做的行为。

谭嗣同和东林党的相似度

这就是谭嗣同对变法提出的建议,究其根本,这实际上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饮鸠止渴的方法。

这个时候就要说到我们开头所说的那句话了,并不是所有的变法都是正确的,不是每个慷慨赴死的义士都是高大上的。

▲饿狼环伺,断臂求生?

我觉得谭嗣同的形象和明末东林党的义士极其相像,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可以为了道义不顾个人的死亡,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一个缺点极其相似,那就是空谈误国。他们的身上没有任何的治国能力,但却总是想干扰国政,或许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被他们把握了权柄,那将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所以说谭嗣同之所以要卖掉当时的几个省份,原因就是因为他想通过卖掉这些地方获得为清政府还债的金钱,如果能卖掉这几个地方,到时所获得的金钱将会是很难想象的,在谭嗣同的打算中,这些钱不仅能为清政府轻松的还债,还能为自己接下来的变法行动作出金钱保障,可谓是一举两得。但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想法而已。

7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古今中外,维系人与人关系,集团与集团关系的,无非是利益而已。读史,不可看史书上那些歌功颂德的地方,往往这些地方都是掩饰某种真相的,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颠覆大家从历史课本学到的固定印象。

清末,是一个乱象纷生的年代,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慈禧为首的满人守旧腐化集团在对国家吸脂敲髓。


对于满老爷们来说,国家就像是一个钱袋子,供他们尽享清福的保障,又能骑在汉人头上作为作福的耍威风,因此,慈禧老太婆能在60大寿时,挥霍掉的白银、黄金不下于一千万两,大约170多亿人民币,够买多少战列舰?同时期的日本鬼子,却在旅顺制造大屠杀而不闻不问!

清朝的历史,只有2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利益。

谭嗣同出生于湖南浏阳县,在一个生活优渥的家庭,是个官二代,他爹是湖北巡抚,系湖北全省最高行政长官,背景高得吓人。

家里有钱,当然可以任性,所以别人为一日三餐奔波的时候,他却可以到处去旅游,游历了直隶(今河北)、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地。


一边游历,一边求学,一边结交社会各界人士,令他对旧有的腐朽满清社会的不满,遂开始研究西学,特别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更是让他产生了只有变法,才可以改变局面的想法。(其实是对旧官僚系统的不满,所以要变法,踢掉旧官僚)

1895年,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得到光绪的青睐,他们以为可以接近国家权力核心,可以左右朝政,实行所谓的变法了,因此,他们向光绪推荐了谭嗣同。

维新派跟光绪勾搭上了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皇帝不是最大的,而且还被架空了,光绪只是瑟缩在慈禧阴影下的一个小鹌鹑,叫他向东绝不敢向西,维新派开始想办法帮光绪抢权了。

君(谭嗣同)退朝,乃告同人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谭嗣同传》

(六君子)

却不知正中光绪下怀。起初,光绪准备亲政,但权力是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急迫的想摆脱慈禧的掌控,因此维新派的出现是刚好瞌睡来了枕头。

光绪正好拿维新派来作棋子,与慈禧进行权力博弈的游戏。而维新派也需要捞些政治资源,好实现他们那些幼稚变法思想,双方一拍即合。

谭嗣同也属于维新派,天真乐团成员之一,这个松散的组合,仅凭几个书生满脑子自嗨的保皇变法思想,谭嗣同接触到光绪帝后,为了给变法活动准备本钱,他竟然鼓动光绪卖掉大片国土。如下图:

咱们先抛下谭嗣同的对错与否,他要卖地,是不是利益使然?

是的,变法需要大量的钱,而他们这些只会空谈的书生无法凭空变出钱来,因此,拍屁股决定,只能卖地了。

而光绪和慈禧博弈是不是利益使然?是的,政治利益,光绪是名义上的皇帝,按法律他结婚后是要亲政的,这慈禧不放权,双方就有了利益冲突。

而维新派刚好赶上了这个时间段,光绪要拿他们做文章,他们就是光绪的炮灰,但是炮灰也有利益诉求的啊,他们有的要做官,实现自己的幼稚政治思想;有的要名声,希望青史留名;有的要钱财,希望生前好好享受(如康有为)。

(康圣人的外国妻妾及仆人)

因此他们才会接近光绪这个国家权力核心,希望从他身上得到这一切,到发现光绪是个空心大佬后,又想办法帮他夺权,就是这些利益驱动的。

按我们今天的人看以前,谭嗣同的行为简直是万死难辞其咎,卖国求利,是要被写进历史遗臭万年的,但是他出发点是为了变法图强,并非是个人私利,因此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就没有那么激烈,像康大圣人,真真是被唾弃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因此,清末的历史都可以用利益两个字去套,一套一个准,谭嗣同卖国土行为,也是因为幼稚的政治利益诉求表现。

笔者点评:啊呸!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是玩政治的料偏要去搞政治,人呐,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能耐,摆正自己的位置,他谭嗣同死得不冤,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变法君子,笔者对他的评价是幼稚的书生,出发点是好的,行动却不敢恭维。

文:梁生

8

谭嗣同确实说过类似卖掉新疆、西藏的话。但我们要理解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才能做出合理的评价。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

究竟什么才算是中国?内地的十八省,还是囊括蒙古、新疆、西藏等地边疆的大清国?

我们就以新疆为例。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这段历史:明朝时期,西域并不在明朝的疆域范围。明朝西北疆界的极限就是嘉峪关。

这是客观的历史事实。长期的隔绝于中原,带给内地士大夫们的是一种心理上对西域的否定,认为那里不算是中土,而是异域。这种声音在乾隆平定准噶尔、回部时非常响亮,有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弃置新疆”。例如:

乾隆二十年(1755)阿睦尔撒纳反叛,刘统勋奏请朝廷求退守哈密,毋再管哈密以外的事。

乾隆二十二年(1757)史贻直认为用兵西域,兵马劳顿,务必应捐弃伊犁。

………………

这些官员是不爱国吗?不是的,而是在当时汉人的国家观念中,中原才是他们的国。这种心理与明朝隔绝西域太久有关。

因此,包括谭嗣同的这项提议,还有李鸿章对海防的侧重,都与这个历史背景有直接关系。

关于他的主张,谭嗣同是这样说的:

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统计所卖之地之值,当近十万万。

为什么这些人觉得边疆可卖?原因就在于,很多人心目中的中国就是中原的十八省。

甚至于像是章太炎这样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曾提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国家范围只能是在十八省的范围内。

如果没有清朝的经营,让明朝去面对列强,中国的疆域会萎缩到什么地步,真是不敢想象。

9

说起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三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毕竟他们是这场变法的核心人物。而他们所搞的戊戌变法,最终用戊戌六君子血淋淋的人头告诉世人: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在当时根本行不通,它也使革命人士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革命的唯一出路。

这几年,康有为的人设几乎是崩塌了,什么衣昭带,什么妻妾成群等等,可以说是让人对其没有了好感。而谭嗣同作为三位核心人物中唯一献身变法的人,本应是一位爱国义士的典范,可他在新疆问题上的观点,却成为了他的污点。如今随着新疆越来越重要,谭嗣同也被人们多次提起。因为当他向皇帝给出的意见和李鸿章如出一辙,那就是卖掉新疆西藏。

那么,谭嗣同为何要强烈建议卖掉新疆和西藏呢?我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自身目光太短浅

实际上,当年在清朝,主张放弃新疆西藏的人不止是谭嗣同,还有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李鸿章。那么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呢?那就是西藏新疆属于蛮荒之地,本身没有价值,毕竟那个时候对于新疆、西藏地理重要性及矿产的丰富多样,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观念。在他们眼中,新疆、西藏地域广阔,又太过贫瘠,对于本身就很贫穷的清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包袱,根本没必投入太多人财物。当然,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左宗棠的远见,在当时来看,有这样的想法还能理解。

变法需要大量的经费

谭嗣同最后以死来想唤醒国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主张卖掉新疆和西藏并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还是为了变法,因为戊戌变法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当时的清朝根本拿不出银子来支持变法,所以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他主张卖掉新疆、西藏也是无奈之举。但这也是令人憎恨谭嗣同的原因,因为他想卖新疆西藏换取一大笔钱之后,组建新式军队,然后继续保卫皇权,作为坚定的保皇派,谭嗣同的思想还停留在最低级的阶段,真是让人觉得可惜。

谭嗣同想法太幼稚

谭嗣同主张卖掉新疆西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边防远没有海防重要,希望能放弃新疆西藏,把人财物全部投入到海防中,毕竟清政府每一次挨打几乎都是从海上开始的。但是清朝给海防花了那么多钱,组建了三支水师,北洋水师都号称亚洲最强,最后还不是被日本给打穿了。所以,事实证明,在当时的环境下,给海防投入多少钱,都是白搭,因为那压根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可见,满腔热血的谭嗣同,爱国杠杠的,想法却极为幼稚。

李鸿章谭嗣同主张放弃新疆西藏,而左宗棠坚定的要保卫边疆,如今来看,我们再一次为晚清能有左宗棠的这样的英雄而感到庆幸,这也是我中华之庆幸。当年左宗棠顶着那么大的压力,率领5万楚军,抬着棺材一步一步走到新疆。

你知道当时的左宗棠有多难吗?朝廷上以李鸿章为首的那一帮大臣全都主张放弃新疆,只有左宗棠力保新疆,最后慈溪虽然选择了支持左宗棠,但是没有给左宗棠一分钱,军队是左宗棠的楚军,筹集粮草物资所花的钱是从外国借的高利贷,就这样这位老人在大清朝摇摇欲坠之时,还我们保住了占全国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

试想如果没有了新疆,今天的中国,防御压力会有多大,我们不仅会失去那么多的资源,而且在战略位置上,也绝对会处于极为被动的情况。越是如此,越能感受到左宗棠的伟大。虽然谭嗣同是一位爱国者,但是他爱国首先是要维护皇权,为了维护皇权,他宁愿放弃祖国近三成的国土,也要坚定的捍卫皇权,就凭这一点,我认为他属于愚忠,爱国两字就要打折不少。

如今,新疆西藏依旧是我们不可分割领土,中华庆幸有你们,更庆幸有左宗棠这样的英雄,左公千古!

10

祖国西部幅员辽阔,尤其是新疆和西藏更是占据了国土的四分之一,这两个地方不仅风景优美,可开发资源丰富,而且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中国通往中亚和南亚的必经之路,一旦丢失,势必造成祖国内地无屏障可守,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然而在清朝,新疆和西藏属于化外之地,那里不光土地贫瘠,而且每年需要花费大量军饷守卫,对很多清朝人而言,这两个地方就是累赘,谭嗣同也不例外,他也认为西北荒漠之地是累赘,一点用处也没有,不如放弃,卖给英国和俄罗斯。

为什么谭嗣同会有这种想法呢,根据史料记载,谭嗣同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清政府刚刚在甲午战争中失利,需要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国家正陷于严重的财政危机当中。因此,谭嗣同的想法很简单,卖掉新疆和西藏这两个看似没用的地方,换来真金白银去偿还债务。从谭嗣同的角度来看,他也想为清政府增加财政收入,避免清朝遭遇统治危机。从这也可以看出谭嗣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保皇派,只要利于大清,什么都敢想敢干。


谭嗣同的看法从现在来看,无疑是目光短浅的,代表了很多清朝人的观点,甚至连清朝砥柱李鸿章也持有这种观点,主张放弃西北地区。好在当时还有眼光长远之人,代表人物就是左崇棠,不惧英、俄帝国主义,强势派兵收复被阿古柏占领的新疆地区,新疆得以回归祖国的怀抱。

试想,如果戊戌变法成功的话,那么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可能会主张卖掉新疆和西藏,国家陷于分裂,那么戊戌变法的是非功过可能又是另一番评价了。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