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随后与吴三桂展开激战,关键时刻多尔衮率清军发起进攻,以十四万八旗兵便夺取明朝都城北京,逐步完成全国的统一。

明朝所谓九边,是指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及甘肃镇,共九所边防重镇,明朝由于都城在北京,因此九边常年驻兵超过30万,加上京城三大营,占去明朝兵额的半数,成为明帝国北疆最坚固的防线。



可惜,明朝始终未能解决蒙古问题,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虽令蒙古诸部臣服,却并未伤及其元气,蒙古瓦剌部侵犯边关,明英宗率明朝20万精锐迎战,却因战略失当在土木堡全军覆没,也先率军直抵京城,是明王朝首次被异族兵临城下。

公认明朝衰败是从万历年间开始,万历三大征可谓扬我国威,(使东瀛洲数百年不敢窥视华夏)但每场战役都是以十万计的伤亡才取得胜利,而背后的钱粮输送更是不计其数!

尤其是平定宁夏之役后,使得明王朝排斥少数民族,西北重镇宁夏骑兵营大量废置;李如松、麻贵指挥的朝鲜之役,使明朝辽东精锐损失大半,给后金努尔哈赤的崛起留下隐患。



“萨尔浒之战”惨败,损伤高达8万余人,随之重镇辽阳、沈阳等皆失陷,辽东镇至此名存实亡。 因此明朝九边其实至万历47年开始,(辽东镇沦陷)事实上就已经被削减为八镇,但是(九边)八镇经过连年的征战精锐尽失,明王朝又财政拮据,拿不出足够的银饷补充缺损,各镇都是敷衍应对,久而久之造成战斗力低下,发生战争损伤增加,重新招募新兵战力更低,以此造成恶性的循环。

崇祯时,连年不断的灾祸,使得西北至中原赤地千里,出现人吃人的惨剧,而江南士绅歌舞升平,“隔江犹唱后庭花”不顾民众疾苦,最终引爆民众的怒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起义。

崇祯十四年(1641年),洪承畴集结各镇精锐兵马十一万救援锦州,因被崇祯催战而盲目进军,被清军截断粮道士气低落,各部兵马土崩瓦解损伤过半,耗尽明王朝最后的元气!



各镇被抽调精锐以后,农民军开始全力反攻,李自成在郏县击败孙传庭,次年攻破潼关,陕甘督师孙传庭战死,农民军分兵占领陕西全省,陕西失陷使甘肃镇、宁夏镇、固原镇及延绥镇都成为孤城,既无粮草又无援军,相继成为大顺政权治下领地。

甘肃镇、宁夏镇、固原镇及延绥四镇,本就是胡汉杂居之所,对明朝并没有尽忠之志,四镇之间又无统一调配之人,被农民军分割后更加颓丧,之前被明朝数度抽调精锐,却要面对声威日盛,后勤补给充足的农民军,这是一场完全能够预料结局的战争。

明朝九边仅剩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与山西四镇,兵势最强为吴三桂的蓟州镇,却也只有3万余人驻兵,即直属而非城防与民兵,最少的山西镇仅剩万余,面对的却是号称“有步兵四十万,骑兵六十万”的农民军!

李自成率军东征,太原城仅3日即被攻克,其余州县抵抗几乎立即攻克,农民军的强势,迫使大同总兵姜镶与宣府总兵王承胤投降,至此吴三桂成为九边最后之将,被起义军与满清夹在其中,等待作出改变历史的抉择。



《南明史》载皇太极之言:“明所恃者惟祖大寿之兵,并锦州、松山之兵,及洪承畴所领各省援兵耳,今皆败亡已尽,即有召募新兵,亦仅可充数,安能拒战?”已经充分说明清朝统治者,对明末九边曾经辉煌的认可,但在皇太极眼中,此时九边的状态连守城都做不到。

满清入关虽只有14万兵力,却有26年政权完善的管理经验,文臣武将皆当世之英杰,长时间密切注视农民军的动向,《清史稿》记载,入关之时多尔衮“誓诸将勿杀不辜,掠财物,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谕官民以取残不杀之意,民大悦,窜匿山谷者争还乡里迎降。大军所过州县及沿边将吏皆开门”安抚民心,统御降将,相较大顺军的残暴,显得高明得多。

因此,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当时是吴三桂最好的选择,两虎相争,若时机成熟,关宁铁骑可为国争光,即便未能实现,至少清军好于农民军,而并非近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最佳贡献者
2

提起吴三桂,就让人想起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自古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李自成居然贪得无厌的跟吴三桂去抢陈圆圆。按当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道理来讲,李自成这么做也无可厚非,而对于掌握重兵的吴三桂来说,他却选择了良禽择木而栖。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616000081e542578293

3



吴三桂为什么放清军入关?

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是他“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多尔衮”的结果。

高估了自己,是他错误地以为,凭借清军的帮忙,只要能干掉李自成,他就可以成为中原王朝的霸主,和清军共治天下。

这就让他产生了“投机心理”。他先后两封书信写给多尔衮,投石问路,自以为“瞒天过海”。

如何才能瞒天过海呢?

那就是,以“借师助剿”为名,完成他的“三步走”计划。

这个计划概括起来就是:

第一步,打着“为崇祯帝复仇”的旗号,师出有名,借助于清军的力量,消灭大顺军等一切农民军力量。

第二步,在消灭所有农民军后,凭借消灭农民军的功劳,形成号令南明势力的口碑。

第三步,与清军画地为牢,自己称王,兑现承诺,与清军井水不犯河水,以山海关为界,承认清军在关外的既成事实,再赠送部分中原领土作为酬谢。

然而,这个如意算盘虽然打得好,却最终失败了。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吴三桂主动向多尔衮献出了一个消灭闯军的完美计划。

他在给多尔衮的信里全盘托出了整个“灭闯计划”。



在信里,吴三桂以“亡国孤臣”的身份,向多尔衮借兵,设“计”从三个方向夹击合围京城的闯军。

即,他们联手,分别从古北口、喜峰口和山海关同时杀入北京城。

吴三桂承诺,事成之后,“裂地以酬”。与清军形成“南北朝”局面共存。

此时,他还幻想着,多尔衮和李自成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的春秋大梦。

但该计划被多尔衮“将计就计”,不能不说,吴三桂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决胜”时刻,遇到了一个比他更狠的角色——多尔衮。


(吴三桂:帮兄弟一把,事成,割地以报。多尔衮:好说。你速速剃发表归顺决心,先帮你打败大顺军。)——好一个,计中计!

事实上,吴三桂献关“借师助剿”的书信一来,立刻让多尔衮敏锐地捕捉到了入主中原的最佳时机,从此改变了东亚历史的发展进程。

原来,多尔衮巧妙地把一次“帮忙”助剿的顺水人情,变成了一场精心筹划的“大阴谋”,并最终得逞。

他把吴三桂的“突袭合围北京”计划变成了在山海关外择机决战,吴三桂与闯军决战,两败俱伤后,清军渔翁得利,轻易取胜。

骑虎难下的吴三桂,进退两难。他已经没有了选择“筹码”。在首次与闯军交锋后,部属损失惨重,他已经无力打败闯军。

思前想后,吴三桂剃发归顺了!

吴三桂棋高一着?“将计就计”,多尔衮技高一筹!

随后,山海关一片石大战,清吴联合大军轻易取胜,并重创了闯军的精锐。

这一战,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战役的胜利,也让吴三桂对清军的“慷慨相助”感恩戴德。

只是,多尔衮入关后,顺势控制了吴三桂,逼其就范,彻底让吴的“关宁军”沦为其麾下的一枚棋子。

吴三桂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他想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功高盖主,平分天下。主动与阿济格清军南北夹击农民军,并让南明势力,风声鹤唳,望风而逃。肃清了外围的抵抗势力,有利支援了阿济格在潼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

伴随着打击大顺军的军事进展,战况捷报频传,多尔衮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进占北京城,并在数月内把顺治帝接入北京祭天。


至此,原本以为可以“瞒天过海,暗度成仓,一箭双雕”的吴三桂“三步棋”计划,剧本被多尔衮修改,剧情反转,让他属实变成了“骑虎难下,身不由己,助纣为虐”的帮凶,平定农民军的急先锋,成了最终寄希望于“偏安一隅”当“平西王”,这种“侥幸心理”下的“三步走、狐假虎威的“汉奸”计划。

对此,著名清史学家纪连海,分析认为,吴三桂本想“坐山观虎斗”,自己趁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本不想投降的吴三桂,最后反被多尔衮将了一军。

他索性一条道走到黑,不再回头。

阴谋诡计落空,被迫同流合污?

吴三桂的“三步走”美梦落空,化作了臭名昭著的“杀人三步曲”。



其一,剃发易服,归顺当带路党。

吴三桂献关后,和洪承畴一起,一文一武,为明朝各地抵抗势力投降归顺做示范。让八旗军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回报,南明势力被不断压缩,空间越来越狭小。

同时,李自成、张献忠势力一败再败,抵抗力越来越弱。

其二,“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失去了机会的吴三桂,选择了隐忍和伺机而动。以李定国为首的张献忠农民军残余势力,以及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势力在和清军的战斗中都逐渐处于弱势。本以为可以凭借“流寇力量”至少可以将八旗军主力消耗殆尽,他趁着浑水从中渔利。

相反,清军攻势凌厉,顺风顺水,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战力不但没有被消耗掉,反而因归顺的明军补充大量兵员,不但战力强劲,还让打着“为崇祯复仇”的旗号,摇身一变成了“正义之师”。

其三,绞杀永历皇帝,自绝退路。

献出山海关之初,他本以为以八旗军六万人的“家底”根本占领不了偌大的中原。他是抱着看戏的心态,演戏的套路,剃发易服,做足了汉奸卖国贼的表演,可谓,戏演得足够好,戏码足,让人相信,他的归顺是诚心诚意的,对得起多尔衮的信任,“平西王”是为他量身打造,他本可以继续把一出好戏演下去。

但在“分进合击”——夹击李自成的作战计划中,他被阿济格抢了头功。为了不被清廷怀疑,眼看着各路明朝势力归顺者,趋之若鹜,让他不再有非分之想,更不敢轻举妄动。

而追杀永历皇帝,让他相信,可以重拾局面,挣回面子,重新获得清廷信任。

当他成功抓获永历皇帝并用弓弦勒死南明末代皇帝后,这绝世之功劳,他吴三桂捞足了!

至此,吴三桂意图“借师助剿”,却骑虎难下,被迫当了开路先锋,并在追剿农民军和南明势力中为清廷立下赫赫战功。

当清军越来越强大,到最后,他已经预感到,回天无力,明朝气数已尽,留给他的也不再是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只能看做是一次成功的投机。


凭借这次剿杀农民军和消灭南明势力,他以平西王的铁帽子王的身份坐镇云南,直到康熙撤藩,逼他造反,虽占据半壁江山,最终病逝而兵败。

这正应了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冲冠一怒为红颜”,尽管增加了他投降清军的传奇色彩,但永远洗刷不了他丧失气节当汉奸的耻辱历史。

PS:应友友邀请,对吴三桂用弓弦绞杀永历皇帝,再做个补充深入分析。

最主要还是为了向新朝表“忠心”,为了让多疑的清廷对他信任有加,他意在用永历皇帝之死掩盖他潜意识里的“二心”。

面子上,他用杀永历皇帝的“弑君”这种大逆不道的可耻行径,表明了和前朝决裂的决绝,和对清朝的忠心——没有退路的死忠。

这也表明,在吴三桂眼里,南明压根儿成不了气候!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已成既定事实,他不但要当带路党,还要当急先锋。这就是后世清史专家说的,促进了融合,开清之功!但归根结底,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保住既得利益,清军虽然黑了他,但是实力摆在那里,他顺势而为,这就是专家们说的审时度势,他当了聪明人!但这种聪明,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摒弃甚至鄙视的!是不符合我们的精神信仰的!

4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流行的说法是为了陈圆圆,但实际上吴三桂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女人而去投降死对头?



一、吴三桂,明末辽东人,明朝辽东总兵,驻守在东北进入中原最后的防线——山海关。

明朝自崇祯皇帝继位后,果断诛杀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试图重振明朝,事违人愿文官及地主阶级没有了牵制,自诩为忠义的儒生、士族、商贾相互勾结,进一步压榨普通百姓,激起民变,东北的女真族也趁机崛起。

内有叛乱,外有强敌,崇祯皇帝虽然不是昏君,也是个笨蛋皇帝,勤政却不知轻重缓急,用人不当,朝令夕改,导致曹文诏、孙承宗、袁崇焕等一大批忠良不是战死就是被冤死。

东北地区被女真步步馋食,山海关成了抗清前线,倾尽国力打造的关宁铁骑和有利地形勉强挡住女真继续南下,李自成的农民军几次起落,终于成功入京,逼死崇祯帝。



二、吴三桂这时正是山海关最高军事统帅,李自成和女真族都在极力争取吴三桂。

摆在吴三桂面前的,也只有两条路:一是投降李自成,二是投降女真人。前者虽是乱军,但崇祯殉国,自己没必要再拼下去;投降女真,这可是外族,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吴三桂决定投降李自成,为什么突然又返回投降女真?因为吴三桂得到一个坏消息,自己的家人被扣押,吴三桂没想那么多,不认为是大问题,当听说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霸占,这才恼火。

自己势单力孤,干脆就向死对头女真族借兵,打算先剿灭叛乱,在想办法驱逐女真,自己也可以再造大明或者成就一番大业。

吴三桂想法不错,事实没如愿,女真人又不是傻子,吴三桂假投降也成了真投降,最后吴三桂虽然企图造反,也没能得到支持,身败名裂,永远钉在汉奸叛徒的柱子上。



三、明末乱世吴三桂有想法很正常,崇祯帝对吴家也不薄,在李自成入京紧要关头,崇祯盼星星盼月亮也盼不来吴三桂的援兵,说明吴三桂早就有了坐观成败渔翁得利的想法。

引清兵入关,因为自己无法单独抵抗李自成大军,许诺给女真人丰厚报酬,女真人也借着这个机会顺理成章入关6,也有合法的借口,吴三桂的小算盘女真人哪会不知道,都是相互利用。



吴三桂如果真想再造大明,就不会对明朝宗室赶尽杀绝,吴三桂的算计最终彻底葬送大明,也葬送了自己。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主要原因为自己利益,陈圆圆在漂亮也只是小妾又非正室,自己得到全天下还怕没有第二个陈圆圆?

令吴三桂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算计最终还是一场空。

5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雄据天下的大明总兵官,吴三桂,位高权重年轻气盛,当听见其父吴襄派人告之家财被抄,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皇帝以吊死煤山,义军在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乃大怒,关宁铁骑将士家中老父妻小也被奸淫掳掠皆大怒。事后李自成派人招降吴三桂,许以高官厚禄,但吴三桂三思引行,退到南京也会被马士英之留压制而失去一切荣华富贵,一日多尔衮领兵十余万到关前,起初吴三桂没有降清恶念,一心只想报夺妾之恨,和为众将士报家仇国恨,乃派人去向多尔衮借兵入关,多尔衮答应了他,确心有别念,不多日,闯贼领兵十万聚于山海关前,送还陈圆圆,吴三桂左思右想五心不定,但陈圆圆怒诉了刘宗敏奸辱于己,有不免大怒,乃意气风发提四万关宁铁骑血战于一片石前,只杀的天昏地暗,血流成河,难分胜负,经吴三桂多次崔求,多尔衮才座山观虎斗,泽机而动一举两得,助力关宁铁骑打败了李闯贼匪徒,若换我也会这么作,一个大英雄不能保护美人如花的爱妾,有多么耻辱啊。

6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理由是充分的,于公于私他都有满满的理由,不过无论怎么说,他还是被后人认定为汉奸!

从公家角度出发,大明已经被李自成灭亡了,皇帝已经上吊自杀了。作为明朝总兵的吴三桂可以不承认李自成的政权,把李自成看做叛逆而攻之!满清以崇祯皇帝弟弟的身份为崇祯报仇,这自然能取得舆论上的支持。吴三桂势单力薄,引清军入关对抗李自成是无奈的选择!

从私人角度看,李自成入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仅北京的老百姓不喜欢李自成,更是把吴三桂的父亲斩杀了,且把吴三桂的爱妾陈媛媛抢了。李自成并非成大事的明主!杀父夺妻之恨,吴三桂非报不可,而能对抗百万李自成大军的,只有清军能做到。

7

关于吴三桂助清军入关当地原因在野史小说中往往将其归纳为“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说的是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后对明朝官吏实行追赃助饷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拷打,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一说被李自成本人)霸占,得知消息的吴三桂恼羞成怒之下引清军入关与李自成的大顺军激战于一片石。这种说法作为野史小说的说法具有足够的卖点,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猎奇猎艳的心理。那么真实的历史是否与之吻合呢?要分析吴三桂当时的真实意图,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当时他所面临的局面。

这时吴三桂所面临的处境其实是极其危险的:他是明朝的山海关守将,然而明朝的京师已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已在煤山自缢,与此同时关外的满洲八旗军正在摄政王多尔衮的统率下虎视眈眈,一时间小小的山海关成为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三方博弈的场所,也成为了决定日后天下格局走向的关键。此时的吴三桂无非不过有三种选择:其一自立;其二降清;其三降闯。这三种选择之中自立其实是最不靠谱的——此时吴三桂手中不过五万左右的人马,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战斗力低下的老弱病残,由于这时明朝京师已被李自成攻破,所以这支明军无法获得来自后方的后勤补给供应,也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仅仅只是一支缺乏后援的孤军而已。相比之下无论是李自成的大顺军或是多尔衮的八旗军在兵力上、在地盘上都具备远比吴三桂显著的优势,因此吴三桂根本无力与其中任何一方抗衡,也就不存在自立的条件。

既然自立不现实,那么吴三桂就只能选择归降某一方势力了,剩下的就是降清或是降闯的问题。应该说在一开始吴三桂是更倾向于降闯的,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李自成代明在当时被很多传统士大夫认为是又一次的改朝换代,相比接受满清王朝的统治人们更容易接受李自成,如果选择降清则要背负汉奸的骂名;另一方面这时吴三桂的家人都在北京,处于李自成的大顺军控制之下,如果此时吴三桂降清意味着他的家人将有性命之忧。与此同时吴三桂也清楚自己的资本所在——尽管相比李自成和多尔衮这两方博弈势力而言:吴三桂的实力是最弱的,所以他也不具有自立的资格,然而他所掌控的山海关正是关系到李自成和多尔衮两方势力对决的关键点,谁能将吴三桂拉拢到自己这边就将具备战略上的主动权,因此实力最弱的吴三桂成为了历史天平上的重要砝码,几乎可以说他倒向谁就会使历史的天平向哪一方倾斜。吴三桂既然知道自己对李自成和多尔衮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会利用自己这一资本尽量争取使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的满足实现。

李自成和多尔衮同样也意识到了吴三桂对自己的重要性,于是几乎同时向吴三桂伸出了橄榄枝,吴三桂在考虑一番后决定接过李自成递过来的橄榄枝,于是他和李自成派来的使节交接了山海关的防务,他自己则轻车简从准备返回北京与家人团聚。然而当他行至半路时却碰到了从京城逃出来的一个吴府的家丁,这个家丁把京城中发生的一切告诉了吴三桂,这时吴三桂才得知:大顺军在京城大肆拷掠明朝官吏将领,自己的父亲吴襄也被抓去拷打,自己的爱妾已被他人霸占。客观上而言:这件事的确促成了吴三桂由降闯向降清的转变,但吴三桂此刻的考量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所能概括的。事实上吴三桂从这件事中解读到的是:李自成对自己根本不重视,否则又怎么会拷打自己的父亲、霸占自己的爱妾呢?这时的吴三桂不由得担心:如果自己冒冒失失跑到京城去投奔李自成会不会像其他明朝官吏将领一样沦为阶下囚呢?到时不仅救不了家人不说,最坏的结果可能和家人一起被满门株连。

吴三桂越想越觉得投奔李自成是个错误的决定——事实上李自成为拉拢自己几乎没开出任何条件,完全就是以家人的性命做要挟迫使自己就范,如今既然吴三桂感觉一旦进京之后连自己的安全也无法保证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随即吴三桂返回山海关,尽管这时的山海关已移交给李自成派驻的人,可不要忘了此时是乱世,李自成派驻的人还压根没能来得及在山海关守军中树立威信,所以当吴三桂返回山海关后官兵们一窝蜂又倒向了吴三桂,于是吴三桂杀掉了李自成派驻的人,树起效忠明朝的大旗。当然吴三桂深知:以自己的实力杀掉李自成派驻在山海关的人不过是小儿科,然而如果要同李自成的大顺军分庭抗礼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在这样的形势下吴三桂实际上已只剩下一条出路就是和多尔衮结成对抗李自成的同盟,于是吴三桂给多尔衮写了一封求救信,其中有这样几句话“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机,诚难再得之时,念之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吾朝酬报大清相助,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应该说到这时吴三桂还是比较忌惮汉奸的骂名的,所以他仍试图对外界树立一个明朝忠臣的形象,只说向清朝借兵为崇祯帝复仇,事后以土地财帛作为酬谢,而并没提到降清及放任清军入关定鼎中原之事。

当多尔衮收到吴三桂的求救信后以一日夜行进二百多里的速度昼夜兼程赶赴山海关城下,然而真到了山海关城下之后多尔衮却按兵不动,坐观吴三桂与李自成激战。多尔衮此举是告诉吴三桂:我可以出兵救你,但不是以盟友的身份,而是你归降于我。事后我所要的也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金银财帛,甚至也不是裂地相酬,而是要整个明朝江山。这时的吴三桂其实已没任何选择——以他的实力根本挡不住李自成,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于是吴三桂按满洲习俗剃发称臣,多尔衮随即发兵与吴三桂夹击大顺军。双方战至中午时分双方均已疲惫,损失甚众。相比之下最后投入战场的清军的情况是相对最好的,毕竟在此之前大顺军已被吴三桂牵制,这时风沙突起,不熟悉山海关地理的大顺军的进攻一时受阻。多尔衮见势急令阿济格、多铎各率2万精骑乘风势、挥白旗,对阵直冲大顺军,一时间大顺军阵脚大乱,战至未尾申时初(15点后)这场战役最终以大顺军的溃败告终。正是此战一举奠定了清朝问鼎中原的格局。

8

说吴三桂背叛国家的,我觉得不大靠谱。因为这个时候大明的末任皇帝——朱由检同志已经自杀了,大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已经亡国了的。而他不久之前为了继续抵抗清朝,才被迫向大顺称臣。这个时候又听到他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的消息,因此“冲冠一怒”为红颜,就去找多尔衮了。

只是,历史的真相,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吴三桂此时是辽东总兵,也是关宁铁骑的总负责人。而关宁铁骑也并不单纯是一支部队,而是在“辽人守辽土”战略下军民一体的一个组织。因此,吴三桂要考虑的不但只是手下的几万兵丁,还有他们的家眷、财产和土地。

尽管吴三桂不是唐代藩镇节度使,关宁铁骑也不是那些藩镇军,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整个关宁铁骑是一个军事集团,而这个军事集团更多的要考虑集体利益而不是主官的个人利益。

关宁铁骑基本都是辽东人,生与此地长于此地,不少人和满清还都有世仇。让他们转过身去打李自成就很难了,还叫他们投降辫子军,那就真的是有大蹊跷了。这些大兵不会说你大帅的小老婆被抢了就跟你一起去送死。开玩笑,前有李自成后有多尔衮,跟你去打李自成都不一定打得赢,然后一回头多尔衮再把我老窝抄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为了你吴三桂就投降砍了我爷爷的女真人?老子才不会为你当汉奸!

吴三桂之所以要入关打李自成,并且后来还投降了清朝,不可能是他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实际上,这背后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那就是鼠疫。

1644年正值鼠疫大流行,把崇祯王朝逼得走进绝路的是鼠疫,因为北京城的士兵已经病的爬不起来。李自成在北京呆了几天,大顺军的战斗力就断崖式下跌,也是因为鼠疫。

而关外的吴三桂之所投降李自成以主动寻求入关,也是因为鼠疫,因为辽东历来都是鼠疫的源头,实际上这一次鼠疫的源头就在辽东。而在来到北京后,他发现北京的疫情并不比辽东好到哪里去,所以他自己撤出了北京。

但是辽东也回不去了,怎么办?再加上这个时候又爆发了自己的妻儿老小受辱的事件,那就只能带着兄弟们杀回北京。反正李自成也不信任自己,满洲人还要干自己。投降满洲人还有的活,投降大顺就没一点没活路了!

那还是投降大清吧,做亡国奴总比死了好。吴三桂这么想,也许以后还有翻盘的机会呢。

因此,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更多的是对整体利益的考虑。而所谓的考虑,就是因为逼死人的鼠疫!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哦!

9

吴三桂助大清入关,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形势所迫。历史问答达人“津城沐雨”总结了以下6条原因。



第一,李自成已经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明朝在名义上已经灭亡,吴三桂处在满清和李自成的夹缝中,不是降清就是降李自成,不可能独自面对“内忧外患”的。

第二,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迅速腐败堕落,已经不像入北京前的农民义军了,很多官员遭到迫害,士兵也杀掠成性,百姓遭殃,这样的大顺军,使吴三桂心生疑虑。



第三,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原本打算投降李自成,但是听说吴家被查抄,陈圆圆也被霸占,吴三桂终于冲冠一怒为红颜,决定与李自成为敌,以报“夺家灭国”之恨,投降满清。

第四,当时的满清经过两代人的经营,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也相对开明,而中原王朝则是各据一方,尚不明朗,与满清“为伍”,相比而言比较有利。



第五,吴三桂刚开始的时候是打算“借兵复明”,多尔衮挥兵城下却坐山观虎斗,当李自成和吴三桂两败俱伤关宁铁骑消耗殆尽时,多尔衮才趁势出击,直接挥兵入关,而此时吴三桂只能由“借兵”变成降清,成为满清入主中原的急先锋。

第六,吴三桂自己比较滑头,面对情势危急,投降清朝,引兵入关,获得荣华富贵。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发表自己的高见,如果喜欢历史,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津城沐雨”。

10

吴三桂其实有很多理由投降李自成,可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却调转马头,投靠了多尔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崇祯帝已死,吴三桂至少有四条理由投降李自成。

吴三桂准备回援北京城的时候,得到了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消息。这对吴三桂的打击不小,他手里有五万铁骑,到底是该投靠李自成,还是该投靠多尔衮,是摆在他面前最重要的选择。他投靠李自成有这么四条理由。

第一,他的父母都在北京,现在已经落在了李自成手里。

吴三桂的舅舅和哥哥虽然都已经投降了多尔衮,但是他的父母并没有。吴襄全家此刻正在北京城内,而李自成已经将他们府上给看好了。如果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我认为李自成必然要杀掉吴襄全家,以此来报复吴三桂,后来显然是这么做了。

第二,吴三桂的那些老同事们投降李自成后加官进爵。

吴三桂是很有实力的战将,他手里有五万铁骑,跟他比起来,他那些老同事都不算什么。可是这些老同事在投靠了李自成以后,一个个都加官进爵,成为了大顺集团的新贵,这不由得不让吴三桂眼红,他去了再差也得封侯吧。

第三,吴三桂跟满清是有仇的,但是个大顺从未打过一仗。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防止清军南下,所以吴三桂跟多尔衮之间的战斗其实早就开始了。双方互有死伤,完全就是敌对的双方。而吴三桂手下的人马从未跟大顺集团打过仗,所以他们之间没有仇恨。

第四,大顺政权好歹是汉人建立的,而多尔衮是彻彻底底的满人。

从民族的角度去考虑,吴三桂必然也要选择李自成,毕竟李自成是汉人,他所建立的大顺政权,无非就是把大明朝的官场重新洗牌了一遍,本质是没有变化的。而多尔衮这边则是彻头彻尾的外族,一旦他们统治了大明的疆土,那吴三桂可就真的成了汉奸了。

所以从以上四点来看,吴三桂必然是要投降大顺李自成的。而且他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军队也已经出了山海关,将防守山海关的重任,交给了投降大顺政权的明朝将领唐通。

那么吴三桂为什么突然间又反悔了呢?

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吴三桂走到半路上,忽然调转了马头,直奔山海关而来。他的五万铁骑没多久便将山海关夺下,唐通惨败逃走。到底是谁很慢原因导致了吴三桂突然反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 第一种可能,吴三桂从逃难出来的仆人嘴里听说,李自成将吴三桂的家给抄了,还把吴三桂的老爸吴襄给抓了。这件事的真实性确实不好说,因为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以后,的确抄了很多贪官污吏的家,吴襄肯定不是什么好鸟,被抄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 第二种可能,吴襄因为贪赃枉法,早就已经被李自成给抓了,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认为李自成在了解了吴襄的身份以后,应该会将他释放看管在家里。毕竟他儿子手里的五万铁骑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3. 第三种可能,是十分浪漫的一种说法。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在家中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给抢走了。吴三桂哪里忍受得住这种侮辱,所以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三种说法,其实都是后人推测得来的,因为当时参与这件事的人并不多,所有的决定都是在一夕之间完成的。整件事的经过也只有吴三桂一个人最清楚,他不肯告诉我们,我们也无从知晓。

依我看,吴三桂之所以投降多尔衮,是因为这三种原因结合在了一起。

吴三桂的家里肯定是被抄家了,否则仆人不会无缘无故逃出来。不过我认为这一次的抄家是例行公事,按照李自成的要求,明朝贪官的家都要被抄,所以吴三桂家里也不能幸免。

仆人就是这个时候逃出来的,而陈圆圆也是这个时候被刘宗敏看中抢走的。至于吴襄本人,应该也在这次抄家时被抓了,所以仆人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当然后来李自成意识到了麻烦,所以就释放了吴襄,归还了吴家的东西,甚至将陈圆圆还给了吴三桂。可是不等李自成这么做,吴三桂就杀回了山海关,一切都来不及了。

吴三桂十分清楚,他杀回山海关意味着什么。

山海关本身已经交给了昔日的同僚,如今的大顺将领唐通镇守,所以吴三桂投降大顺已经成为事实。可是几天时间,吴三桂就从路上杀了回来,其实他明白,一旦重新打下山海关,那对吴三桂来说,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这五万人马不可能在多尔衮和李自成的夹缝中生存下去,现在他背叛了李自成,只能够投降多尔衮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好事,多尔衮欣喜异常,但是他不急着帮助吴三桂。

在李自成的十万大军杀来山海关的时候,吴三桂与之血战了很长时间,几乎要支撑不住的时候,多尔衮才下令出兵,最终大顺军团大败。李自成痛恨吴三桂反复无常,所以一口气杀了他全家四十多口人。

总结:留给吴三桂最好的机会,其实就是投降李自成。

且不论李自成到底能不能成功,至少吴三桂在李自成这边的待遇肯定是相当高的。而且吴三桂的投降还能够换回家人的平安,他为什么不这么做呢?而且他投降李自成,不会有人骂他汉奸,因为李自成也是汉人。

再说了那么多昔日的同事都投降了李自成,为什么他不能呢?所以他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没有做好选择,以至于背上了千古骂名。不管他有什么理由,投降满清政府,放清军入关,本身就不该原谅。

后来也证明了多尔衮不会善待吴三桂,永远都是让他做先锋,不断残杀自己的同胞,只有吴三桂做到了这一点,他才能证明自己对清王朝的忠诚,也才能回不了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