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干货党,不喜欢那些虚的。对于这种问题,咱们还是先上数据。
我们先来看看,二战时期日军一个班的火力。
按照二战时日军的编制,班是最小作战单位,包括班长在内一共有13人,分别是8名步枪兵和4名机枪兵。其中步枪兵装备的是一支单发栓动步枪,也就是咱们熟悉的三八大盖。
4名机枪兵则是共配有一挺轻机枪,他们分别是指挥官、主射手以及两名弹药手。当然弹药手也是副射手,不仅承担着运送弹药的任务,一旦主射手阵亡,他们便需要补上。此外,这四人都是配备自卫手枪的,甚至于两名弹药手和指挥官还会携带步枪,以便在中远距离时补充射击与自卫。
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此外,如果是班组为单位的小规模巡逻或者侦察人物。班里还会给多配上一个50毫米掷弹筒,以弥补紧急情况下的重火力。
另外说一点,日军这个弹药量是比较充足的,其单兵携带的步枪子弹都有120发,同时期的德军都只有60发。掷弹筒的榴弹则是有16枚。对了,每个士兵还会携带有两枚地瓜手雷。
而二战美军的单兵火力呢?
一般也就一把M1伽兰德半自动,然后配一把1911式点45口径勃郎宁手枪,然后就是胸前那两颗马克 II型卵形手榴弹了。
诚然,半自动的伽兰德突突起来要比三八大盖儿给力多了。马克手榴弹也比日军的地瓜雷更爆炸。其如果在人数等同的情况下,是能和日军拼一拼的,但如果是两个人,那面对日军一个班,还是赶紧跑吧。别的不说,就那挺轻机枪都够你喝一壶的。
事实上,这种单兵和班的火力比较本就不客观,因为这完全是两个系统,你的子弹打出去是一条线,人家却是一张网,不可相提并论。
如果拿美军同时期的班组火力来对比,那么这个结果可就不同了,其可不单单是多了几把加兰德那么简单。
二战美军一个标准的步兵班一共有12人,分别是班长和副班长各一名、侦查尖兵两名,还有一个3人的火力支援小组、还有就是四名步兵。
首先他们的制式武器是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此外火力支援小组配有勃朗宁轻机枪,这枪比日军的要好,射速上可以达到500到600发每分钟,是日军歪把子的两到三倍。当然,这使得火力持续性上要差一点,不过美军手中的半自动步枪,足以弥补。
此外,步兵里面会有1人持栓动的春田M1903,远程可以狙击,也可以利用上面装备的枪榴弹发射器发射各种榴弹,起到一个微型迫击炮的作用。与掷弹筒倒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后期,美军普遍配发了加兰德的榴弹发射器,春田式的榴弹发射器角色被加兰德取代,此实步枪兵中会有三具榴弹发射器,其中一人专职发射反坦克榴弹。
所以总结来讲,美军一个标准步兵班的武器构成为1支M1903带枪榴弹发射器,10杆M1加兰德,1挺BAR自动步枪。但到后期一般是11杆加兰德,其中3杆带榴弹发射器,1挺BAR。当然,还有人手两枚的马克手雷以及点儿四五手枪。
依靠着加兰德的半自动火力压制,一个美军步兵班可以轻易对日军步兵班做到火力压制。甚至于再来一个也不在话下。
事实上,即使是在班组单位的火力对比,也不足以说明双方的火力差距。
因为诸如重炮、重机枪、甚至于坦克等重火力以及装甲单位配置,是不可能存在于普通的步兵班组的。那至少是营团级以上,而作战单位的级别越高,日军和美军的差距也就越明显。
美军1943年以后的步兵师,1.5万人的规模,能装备有155mm榴弹炮12门,105mm榴弹炮36门。迫击炮145门,反坦克炮93门,火箭筒663具,机枪950挺,坦克76辆,装甲车辆49辆,其它车辆1560辆。
相比较而言,一个日军重火力较强的挽马制甲种师团,2.5万人的规模,拥有120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野炮36门,75毫米山炮16门,37毫米速射炮16门,432具50毫米掷弹筒。机枪428挺。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甲种师团是日军的陆军精锐,因配置的火炮不同,甲种师团又分为挽马制和驮马制两种:挽马制师团装备野炮和重榴弹炮,需要用更多的马来拖曳;而驮马制师团装备的是山炮和轻步兵炮,只需用马来驮载。
从上面的数据看得出来,美军一个普通的步兵师就能实现对日军最精锐甲种师团的绝对火力压制。比如那12门155mm榴弹炮,几乎可以掀翻日军的任何零时防御工事,而坦克这种战场大杀器更是配备到了师直属一级。其面对普遍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日军,无疑是噩梦。
日军当时最为倚仗的反坦克武器也就是37mm反坦克炮,这玩意儿打小豆丁还不错,但是对上美军坦克的厚装甲就显得比较吃力了。而且这个数量上显然师不够看,往往有一个联队也就是六门。相较而言,美军的反坦克火力已经配给到营级,每个步兵营拥有3门57mm反坦克炮.此外,每个步兵团还有1个反坦克连,装备有12门57mm反坦克炮、5挺机枪。这个反坦克火力,把日军一个甲种师团拿出来都不够看。
不过话说回来,美军也用不着,因为日军的豆丁坦克,远配不上这也的火力。由此可见,双方的火力差距有多大。好在太平洋战场多为山地丛林,地势崎岖,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开展,否则日军会败得更惨。
这就是为何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夺岛战斗中,面对美军会有那么大的伤亡。没办法,这就是火力差距。往往战斗一开始,美军的各种大炮就已经洗了一次地。然后如果地形合适,装甲车辆会优先抵近攻击,然后才是步兵逐点扫荡。
对于日军来说,他们只能是依靠山地丛林的地形优势,在岛内腹地和美军打游击。所以,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在登陆作战时遇到的阻力都不算大,后面才是硬战。
而面对美军的兵力后勤优势,日军这样的决定其实就已经宣告了战斗的失败。当然,日军也知道守不住,他们只是在困兽犹斗,从而给予美军更大的杀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