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蒋经国先生的突然离世,对当时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两岸关系瞬间降为冰点。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午睡中突发胃肠道大出血,经抢救无效去世。中共中央发了唁电:“惊悉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向蒋经国先生的亲属表示诚挚的慰问。”蒋经国死后,台湾局势日益演变,邓小平曾感慨地说:“如果蒋经国还健在,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有过两次合作的经验。我不相信国共之间不会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议两岸开放经贸、旅行和通邮。廖承志也发表了致蒋经国的一封公开信,提议国共第三次合作,并表示愿意访问台湾。对邓小平的这一波“和平攻势”,蒋经国的反应敏锐而谨慎。在当时“三不”占据主流的政策环境下,他一方面谢绝廖承志的来访,与大陆保持一定距离,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北京现在热切鼓励两岸之间扩大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从长远来看,对台湾必然是利大于弊。出于这样的考虑,才有了后来的开放民众到大陆探亲的政策,为缓和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适应两岸经贸交流与人员往来迅速增长的需要,两岸相继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作为授权处理两岸协商事务的民间法人机构。1992年10月,两会经过商谈与函件往来,达成 “九二共识”。 1993年4月27日,在新加坡,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首度会面,执手一握,跨越了海峡两岸38年的隔绝,结束了两岸不谈判、不接触的历史。会上圆满达成了四项协议,并建立了两会定期之制度化协商机制。“汪辜一小步”,两岸关系由此迈出历史性和解的“一大步”。
可以说当时两岸关系已经火热到快要控制不住的程度,亲身经历,90年代初,我的三姥爷回大陆探亲,几年间往返了十几次,比马英九执政期间还松的多。
然而,两天前病死的李登辉,正是这一逆转的主导者,蒋经国死后,他在台湾省内大力鼓吹台独势力,甚至公开谄媚日本政府,俨然一副汉奸的嘴脸。1999年5月17日,李登辉发表《台湾的主张》,非常直白地说“台湾的国际地位必须明确化,所谓中华民国在台湾或者台湾的中华民国要实质化,这是当务之急”。而且公然提出要把中国大陆划分成七个小块,变成七个小中国,这就是著名的“七块论”,其实就是一种分裂。
基于历史发展的必然,可以大胆的预测,蒋经国先生不死,台湾不说回归祖国,肯定也是一国两制的第三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