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为什么《银翼杀手》是科幻片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为什么《银翼杀手》是科幻片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2020-08-02 16:03阅读(71)

为什么《银翼杀手》是科幻片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电影《银翼杀手》改编自Philip K. Dick在1968年写的科幻小说 《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银

1

电影《银翼杀手》改编自Philip K. Dick在1968年写的科幻小说 《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onic Sheep?)。这部电影自问世以来,和机器人、克隆人有关的电影越来越多,人格化的机器人角色、政治化的克隆人角色也成为了科幻电影里常见的元素。无论是之后的《攻壳机动队》、还是《黑客帝国》三部曲,这类“赛博朋克”反乌托邦电影,讲述未来城市高度发达,产生的机器与人的末世之争,都可以追溯到《银翼杀手》的调调。

如果要说起源,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可以扯上关系。中世纪以来,受宗教影响,人们对上帝造人深信不疑,绝少有人会去想人类自己去创造生命,乃至于创造和人类相似,甚至相同的生命。这种想法既浪漫,又可怕;这种创造伟大如上帝,又邪恶如魔鬼。在科学开始高速发展的工业时代之初,弗兰肯斯坦的故事体现了一种打破禁忌之后的惴惴不安,亦是人性与科技的对立统一意识的萌芽。

在欣赏《银翼杀手》电影中那些城市全景或特写镜头,相对于90年代之后的科幻片来说,堪称节奏缓慢。包括各种交代未来城市的脏乱不堪的街道,废弃的住房,阴森的特大集团公司总部的镜头,都是本片之所以让一部分人感觉到“闷”的原因。1980年代初,在电影里构建这样一个城市,渲染出这样一种模范式的赛博朋克气氛,是非常了不起的。同时代的《星球大战》只能作为主旋律娱乐片一笑了之,而《银翼杀手》则是在动作片的类型包装下,于精细的场景构建中隐含了对本片议题的思索、人文关怀,甚至毫不掩饰地致敬了另一部科幻电影史上的传奇《大都会》。

于1927德国导演弗里茨·郎拍摄的电影《大都会》描绘了一个外表欣欣向荣,但底层暗潮汹涌的资本主义未来,把马克思主义带入了科幻电影之中。片中高楼耸立的未来城市,阴森的地下工厂,紧张的阶级对立关系,乃至跨阶级、跨人与机器的人性故事,都堪称是标准的反乌托邦设定。在布景和化妆以及特效艺术上,《银翼杀手》比《大都会》先进了半个世纪,但故事的内核依然具有高度耦合的传承关系。

本片讲故事很大程度上依赖演员表演,而不是如同普通的好莱坞科幻大片一样通过大场景、大特效来推动故事情节。即使是在剧情进行过程中,特效和打斗场面在编排上也显得非常克制,以至于称得上抒情。这是本片的优秀之处,也是争议所在。

这种固执地要在这样一个在当时看来还比较前沿而陌生的科幻题材的电影中,加入大量文学化成分,甚至哲学化的成分,在票房上的问题是可想而知了。

《银翼杀手》的故事,说起来很简单,也很古典,就是问了一个问题:何为人性。当有一种东西,它看起来是人类,动作行为反应都和人类无二致,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它当人看?电影中,瑞秋问了作为银翼杀手的德卡德,有没有把人错误地当人造人杀死,有没有检验过自己是不是人类。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关系到人类未来命运的终极命题。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问题很难有个确切的答案,无论人类是自然进化的,还是有别的智慧设计的(亦如我们设计机器和生命),很显然人类的起源和结束都只是大千世界的一个小环节。《银翼杀手》把这个深沉的哲学命题用无甚新意的典型侦探追凶故事表现出来,套了一个科幻的壳,却又有别样的韵味。

一部经典的类型片或许不需要在电影艺术方面有多高的成就,只需有足够的传承和内涵,以及一段足以被人记住的片段即可:

“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作为一个人类,《银翼杀手》是带给你的电子羊之梦。只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2

  • 据传扮演戴卡德的最初人选是达斯丁·霍夫曼,而普瑞斯的最初人选则是黛博拉·哈利。
  • 在拍摄普瑞斯攻击戴卡德的一段中,剧组聘请了一位体操运动员作替身,但正式拍摄前导演排练次数过多,以至这位女运动员体力不支,剧组只好又请来位男运动员拍摄这段镜头。
  • 菲利普·迪克称影片画面与自己写作时想象的效果如出一辙,而雷德利·斯科特却说自己从未看过原著。
  • 因为影片拍摄在极高的工作强度下进行,所以经常疲劳过度的剧组人员戏称本片为\"Blood Runner\"。
  • 片尾戴卡德和瑞切尔在乡间驱车的镜头取自斯坦利·库布里克在《闪灵》中未使用的镜头。
  • 片头场景曾被认为是在英国威尔顿的I.C.I.化工厂拍摄,而实际是源于绰号\"冥府\"的微缩景观模型。
  • 1982年,大多媒体对本片都恶评如潮,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影评人Siskel & Ebert,10年后,两人一改初衷,盛赞《银翼杀手》。
  • 影片根据菲利普·迪克的小说《机器人梦见电子羊》改编,而片名却源于艾伦·诺斯的同名小说,后来威廉·巴洛斯将小说改编成剧本,雷德利·斯科特为了拍摄本片而买下了冠名权。在威廉·巴洛斯的书中,\"blade runner\"是指非法出售手术器械的人。
  • 戴卡德住所的设计深受美国建筑设计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的杰作恩尼斯-布朗之家的启发。
  • 当戴卡德阻止瑞切尔离开他的住所时,戴卡德将瑞切尔推到一旁,观众可以看出瑞切尔痛苦而震惊的表情十分真实,因为当时哈里森·福特动作过于用力,肖恩·杨被惹怒了。
  • 在2004年英国《卫报》所做的调查中,有60位科学家认为《银翼杀手》是影史上最棒的科幻片,口碑甚至超过了《2001太空漫游》。
  • 片中那个制眼实验室其实是一个肉类加工车间。剧组足足用了两周的时间把它的温度降到零下4度(冻的太快会使混凝土墙壁裂开),终于,房顶上出现了两英尺长的冰柱。
  • 警察局是在洛杉矶的联合车站拍摄的。那里的建筑大的出奇,而且有很多的艺术装饰和新法西斯主义风格。但剧组人员在搭建Bryant的办公室时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们把它建在了女盥洗室的门口,以致每次排戏的时候都有老太太客气地问洗手间用。
  • 警察的制服都是原创的,配有头盔式电脑监视装备,自带光源。
  • 在拍摄过程中,雷德利·斯科特将绘画大师爱德华·霍普的名画《夜鹰》的照片拿给剧组人员看,希望借此让他们领会影片所要营造的意境。
  • 本片中Roy Batty有一句经典台词: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 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了......
  • 1982年,影片上映时被制片方硬塞进去一个大团圆结尾,导致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和主演哈里森·福特都非常讨厌它。哈里森·福特甚至承认他在为影片后期配音时没有尽全力,因为他认为\"这不是影片的有机组成部分\"。后来华纳公司在1992年推出了导演剪辑版,但雷德利·斯科特并不很认可这个\"导演剪辑版\"。

3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评价一部电影是否经典,主题、剧情、画面、音乐等等都不可或缺,除此之外,电影作为故事的表达载体,思想的传递者,其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也同样值得关注。

这是来自1982年的电影《银翼杀手》描绘的未来图景,时间正是2019年11月。

如同每个旧日的末世预言,在时间的长河中被一一证伪,复制人的悲剧没有发生。

但人类真的可以为此而沾沾自喜了吗?

电影中饰演复制人罗伊的演员鲁特格尔·哈尔于今年去世,和罗伊死于同年,多么戏剧性的巧合。

真实和虚幻的界限仿佛裂开了一道口子,渺小的我们正得以窥见永恒。

泰瑞尔博士是复制人口中的“father”,是天才的基因设计工程师,为人类的各种欲望制造实践的奴隶——罗伊,战斗型号;普莉斯,基本娱乐型号;左拉,世外殖民地的刺客……

像奴隶一样存在,就不被允许有僭越的可能。

这是“神”为了保持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控制与秩序,最反讽的设定。

还记得影片开头的那颗眼球吗,斯科特认为这颗眼球根植于某种奥威尔式思想,意味着影片中的世界更像是一个处处被操控的所在。

实际上那就是老大哥之眼,资本主义极权社会的,老大哥之眼。

弥尔顿的《失乐园》中有一场反叛,大天使路西法(撒旦)为了反抗上帝的权威,纠结众天使起义,“你们称之为罪恶,我们却称之为荣耀”。

起义失败,他从高大伟岸的天使变成了嘴啃石灰的蛇,诱使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的蛇,盘踞在普莉斯脖颈的蛇。

这场“航船事件”的杀戮,在人类是失序,是必须消灭的反叛;在复制人,是奴隶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为生命、平等、自由的权利抗争。

但人类永远无法真诚地拥抱复制人,“比人类更像人类”也只是商业宣传的假话。

机器人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恐怖谷效应”(Uncanny Valley),当机器人和人类达到一定的相似程度后,人们反而会觉得反感、恐惧、不安,它有点像尸体,从而让我们联想到死亡。

无法调和的矛盾让宣战成为必然,罗伊挖出了“老大哥的眼睛”。有幸成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最终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但人性真的经得住检验吗?标准何在。

当技术日臻完美,复制人到了“连锁六型”这一代,戴卡德用了一百多个问题才辨认出了瑞秋的身份,而这个测试,他从来没对自己做过。

人性自由而健全的发展是十四世纪文艺复兴以来文明社会的普遍追求。

是以,世纪初一声“我是一条天狗呀”(郭沫若诗)的呐喊才显得那么真切动人,这是封建压迫下个人酣畅淋漓的表达。今天听来或许滑稽可笑了,但如斯文学在时代的退位是一种令人欣喜的必然。

取而代之的,高扬的理性主义助长了无限膨胀的自我意识,技术的发展不断触碰着伦理、 道德的禁忌,那颗知识树上的果子,到现在人们都大快朵颐。

殊不知,主体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是大写的历史的神话,正如福柯描绘的那样:“人终将会抹去,就像海边沙滩上所勾画的面孔一样”。

当核战后的地球变成一个酸雨腐蚀的垃圾场,狂妄自大的人们弃而奔向下一个世外殖民地。

当罗伊救起了“银翼杀手”,讲述他见到的曼妙无比的宇宙奇观,人类霎时间变得无比渺小。

此时此刻的我们共同见证了《银翼杀手》未来式叙事的现实幻灭,但这个关于2019年11月的预言,是终结了,还是在路上,谁又知道呢?

不要总是祈盼着下一个新世界的来临,即使有,你也不一定拿得到那张船票。

保持作为人类的一颗谦逊之心吧!

一切终将消逝,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这是《银翼杀手》带给我们的永恒的思考。

4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在之前的许多问题中都部分的的回答过。

一个电影的影响力,主要看之后有多少电影在模仿她,不管这种模仿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这好比《伯恩》系列电影之后的所有动作电影,几乎都不由自主的模仿其动作场面一样。

科幻电影,按照场景,我姑且分为两个门类:地球科幻片,外太空科幻片。

外太空科幻片,其影响力源头来自《2001漫游太空》也好,《Star Trek》也好,我还一时分不太清楚。

而地球科幻片,毫无疑问的,其影响力源头只有一个:《银翼杀手》。

我们不说电影,我们说游戏,有多少电子游戏的科幻场景是直接照抄《银翼杀手》的?可以说多到不计其数。

《银翼杀手》至少最早定义了以下一些“基本科幻设定”,成为科幻电影的《圣经》:

1,人被异化,机器和人类获得同样的社会地位。(这已经成为科幻电影的标准设定……《少数派报告》《骇客帝国》……多到不能想象)

2,多元文化混杂。尤其是西方人感兴趣的东亚文化元素进入西方语境的科幻片。(《Pacific Rim》基本照搬)

3,肮脏,潮湿,拥挤狭窄,被各种显示屏幕包围的外部环境。(这个也是科幻电影美术设

计的基本思路)

4,哥特式,巨大的,宏伟的建筑表征强大权”力。

5,机械与生物组织器官混杂的生物与器械。(这是日本动漫的最爱)

6,冷酷男主角与黑色电影元素在科幻电影中的使用。(科幻片的男主角几乎都是独行侠)

7,对未来世界的整体绝望。

……

要细细研究下来,还有许多。总之,《银翼杀手》至少可以看十遍,里面所有的元素设定,几乎是所有地球场景科幻电影不自觉模仿的对象。



5

1982年的银翼杀手确实是科幻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笔,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说的就是它吧。简单的讲就是细节、逻辑以及对影片的投入。时间太久远了!就不再将时针拨回了,毕竟多数人更关注当今与以后的电影,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