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武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囚匈奴十九年,凛然不失民族气节。他被匈奴人放逐于北海牧羊,生活极其困难,有时甚至以老鼠、野菜充饥。有人会问,苏武不是有一大群羊吗?为什么他宁可吃老鼠,也不吃羊呢?

第一,苏武被匈奴扣押,牧羊于北海

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试图与大汉帝国和解,结束战争,便派使节出使大汉。汉武帝也派苏武为正使,张胜为副使,率领大汉使团出使匈奴。

这本是一次和平外交,然而却发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副使张胜参与匈奴一起谋反事件,企图劫持单于的母亲。这起谋反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由于张胜的鲁莽,整个大汉使团遭殃,苏武也被牵连,被匈奴单于囚禁。

匈奴单于软硬兼施,企图逼迫苏武投降匈奴,遭到苏武大义凛然的拒绝。单于下令将苏武流放到荒凉的北海(贝加尔湖),让他放牧一群公羊,还说:“等到公羊产奶的那一天,你才可以回到中国。”

苏武从此被囚于北海,与冰雪为伴。北海是荒凉之地,也是匈奴流放犯人的地方,粮食经常无法按时供应,苏武就在野地里挖掘老鼠洞,逮着野鼠后烤着吃,有时也以野草充饥,就这样饱一顿,饥一顿的。

既然苏武牧羊,为什么他不宰一只羊来吃,而宁可吃老鼠、野菜呢?

第二,苏武是汉使,代表国家的形象

苏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他是大汉帝国的使臣,代表着自己国家的形象。

尽管苏武并不知道张胜参与匈奴的谋反事件,但是作为大汉使团的团长与正使,应该说还是负有一定的责任。苏武使团的任务,是推动汉、匈两国的和平,而不是要颠覆匈奴的政权,对于部下参与的谋反事件,苏武至少是有失察之过。

我们如果站在匈奴的立场来看这一事件,大汉使团出国访问,竟然有人想乘机颠覆匈奴政权,可以想象匈奴单于是何等愤怒。从苏武个人来说,他虽然对部下所做所为失察之过,但他并未参与试图颠覆匈奴政权的阴谋。特别是阴谋的参与者、大汉使团的副使张胜后来为了保命,投降匈奴,这一事件的具体细节,匈奴方面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完全可以排除苏武的嫌疑。因此,苏武是遭到匈奴方面极不公正的待遇。

面对这种不公正的待遇,面对荒凉的北海与生活的窘迫,苏武没有忘记自己的汉使身份。匈奴人逼他牧羊,倘若他出于激愤,在粮食不济时,宰几只羊来下肚,固然快意恩仇,可是这么一来,匈奴人会怎么看待汉使呢?他们还会对汉使有一种敬重之感吗?使臣出了国门,就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国家的形象。苏武要是为自己的温饱,随随便便把宰杀所放牧的羊只,那还会给人留下凛然大义的印象么?既然大汉帝国自命为礼义之邦,汉使更应维护大国的文明形象。

第三,直到李陵到来,苏武才改善生活

苦难辉煌。

倘若苏武被软禁,依然能过着舒服的生活,那么就衬托不出他崇高伟大的民族节气。时穷节乃现,越是苦难,越能突显一个人金子般的品格。

苏武被囚匈奴十九年里,绝大多数时间生活是极其艰辛的。直到他被放逐北海十余年后,匈奴单于派李陵到北海劝降苏武,李陵硬着头皮前往。李陵摆下酒筵,与苏武对饮。这大概是苏武被囚后,吃过的最丰盛的一餐。对于李陵的劝降,苏武大义凛然地拒绝了。他宁可吃野菜,也不会放弃内心的信念。

他对李陵说:“自从离开中国以后,苏武已把自己当作一个死人了。如果大王(李陵被封为右校王)一定要劝降苏武,我与大王畅饮之后,便死在大王面前。”

李陵喟然叹道:“古代忠义之士,也没有超过子卿兄的。李陵与卫律所犯下的罪行,上通于天!”说罢,泪下沾襟,与苏武决别而去。

在苏武面前,李陵为自己的投降感到耻辱。他听说苏武生活艰难,想送一些牛羊给苏武,但自己没有颜面去见苏武,就让自己的匈奴妻子,带着数十头的牛羊到北海,接济苏武。由于有李陵的接济,苏武的生活境况有了很大的好转。直到汉昭帝时代,匈奴又一次向大汉表达和解的意愿,苏武才得以被释放回国。

我对苏武有一段评价:

苏武与张骞一样,是汉代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民族精神之碑。血溅虏廷,威武不能屈其节,饮雪吞毡,厄境不能移其志;牧羊北海,人生有几个十九年春秋,冰雪霜白其发,风沙落其节旄;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死有所不避,生只为报国恩;天地茫茫,万物卑微,惟其精神可超越生命而千年不朽矣。

最佳贡献者
2

苏武牧羊是一段非常悲壮、值得认真反思的历史故事。

《汉书·苏武传》,详细、明确的记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反应了当时大汉王朝与匈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歌颂了大汉使者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01

事件的起因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发起马邑之战,结束了汉高祖以来长期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

这时,汉匈双方都屡次派遣使者去窥探对方的虚实。匈奴扣留了汉朝使者郭吉、路充国等十多批人,匈奴的使者到来,汉朝也把他们扣留。

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刚刚即位,害怕汉朝袭击他们,于是全部送回被扣留的汉朝使者。

汉武帝嘉奖他深明大义,就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官衔、持节遣送扣留的匈奴使者回去,并且赐给大批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且鞮侯单于改善汉匈关系的好意。

苏武与副使中郎将张胜、临时充任的随从员常惠及兵士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到达匈奴之后,出乎汉朝廷的意料,且鞮侯单于误把汉朝的好意认为是软弱可欺,反而更加骄狂起来。

就在匈奴准备派出使臣护送苏武等人回国的时候,恰巧发生了匈奴缑王和汉朝的长水虞常等人谋反的案件。

缑王曾经投降过汉朝,与战败俘虏的浞野侯赵破奴,伙同汉朝叛臣卫律等人,企图劫持单于的母亲投奔汉朝。

但由于事机泄密,单于派兵绞杀了缑王等人,虞常被活捉。

苏武得知副使张胜曾参与了这次事变,意识到会牵连到自己。他不愿意受到侮辱,就想自杀,被张胜、常惠阻止。

且鞮侯单于命卫律劝降苏武,苏武拔出佩剑自刎。卫律大惊,赶忙组织抢救,本已断气的苏武,过了半天才缓过气来。

单于以苏武节操为壮,早晚派人探望,同时逮捕了张胜。

卫律斩杀了虞常,以此威胁汉朝使者,张胜惧怕,就投降了,但苏武毫无惧色。卫律又以自己的经历,诱使苏武投降,但苏武不为所动。

单于更加钦佩苏武的气节,愈加希望他能够投降。于是,把他囚禁起来,放入地穴,跟外界隔绝,不供给饮食。

苏武卧着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了北海(今俄国西比利亚贝尔加湖),把他与部下随从常惠等人分开,让他独自放牧公羊,并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以归汉。

02

苏武北海牧羊

苏武到达北海以后,匈奴的粮食供应不上,就掘取野鼠、收藏草实为食。

且鞮侯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很器重苏武,就供给他衣服和食物。但三年后,于靬王病死,他的部下都迁离了。这年冬天,丁零(古民族名)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同为侍中,就在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匈奴,但李陵不敢与苏武见面。

此时,李陵受单于的派遣前来劝降苏武,并告诉他,他的兄弟及母亲都已经死去,妻子也可能嫁人了。

苏武说:大臣为君王服务,就像儿子效忠父亲,我死无可憾。

李陵慨然叹道:

“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李陵因为羞愧而不好意思赠送礼物给苏武,就让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

后来,李陵再次到达北海,告知苏武说:“皇帝死了。”

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方放声大哭,直至吐血。每天早晚哭吊,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

03

苏武归汉

汉武帝驾崩后,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几年后,匈奴与汉朝议和,重新和亲。汉朝索求苏武等人,匈奴欺诈说苏武已经死亡。

后来汉朝使者又到匈奴,常惠等人见到了汉使,陈述了事件的全部经过。并教导使者说: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很高兴,就按照常惠所言去责备匈奴单于。于是,单于召集苏武部下,除了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有九人一起跟随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回到了长安。

此时,苏武离开汉朝廷,在匈奴已经二十年。

从《苏武传》记载的情况来看,苏武并不是不吃羊,而是没有足够的羊可吃。

起初,匈奴单于放逐苏武去北海,就是要消磨他的意志。如果他不回心转意,就不可能放他回来。

单于用心也十分歹毒,只让苏武放牧公羊。他们并不怕苏武吃羊,要知道,全部是公羊不能生小羊,吃一只少一只,最后一只也没有了。

苏武要活下去,就不能敞开肚子尽情去喝羊汤,更不可能天天烧烤。

从传记中,豹眼看不出苏武为了气节,誓死不吃匈奴羊的意思。更没有必要把这一点看作是苏武为了民族气节。

且鞮侯单于的弟弟于靬王曾经给苏武留下了一些牛羊,但被丁零人偷走了;李陵的妻子也赠给了苏武一些羊群,但毕竟有限。但这些事,说明了苏武并不是吃不到羊,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才不得不掘取野鼠、收藏草实为食。

苏武的伟大之处,在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无论卫律、李陵等叛臣如何诱使,无论北海生活环境如何艰难,都不能改变他忠于大汉朝的坚定信念,都不能改变他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苏武的故事更令豹眼感慨地是,只有强大的祖国,才能维护每一个公民的利益;同时,令后世深思地是,不要说以德报怨,就是以德报德,有时候在国际交往中未必行得通。对于不懂感恩的野蛮民族,只有用拳头彻底把他打趴下,他才会威服。

从苏武这个悲壮的故事中,应该好好汲取教训。韬光养晦是暂时的,该亮剑的时候必须亮剑。

3

苏武怎么可能不吃羊!苏武牧羊只是形容他的生活状态与条件艰苦,并不代表他就是一名帮地主家干活的牧羊童,只出工不赚口粮。在匈奴地区,羊肉与奶酪就是当地的米面粮油,没有吃羊肉是不可能活下去的。

当时的匈奴单于只是把苏武流放逼迫他投降,并没有想弄死苏武。苏武是汉朝的使臣,匈奴单于当时想要招募苏武让他投降,因为这样可以打脸汉朝。但是苏武拒绝了,苏武给了匈奴单于两条选择,要么杀了他要么放了他,投降是不可能的。匈奴单于则偏偏不愿意杀他也不愿意放他走,这才有了苏武流放贝加尔湖的故事,也算是给了他第三条选择。匈奴人把苏武放到贝加尔湖地区的目的就是想要通过恶劣的气候来让苏武屈服而投降,要弄死他早就弄死了。

其次,苏武在当地生活了那么多年,也得到了匈奴平民好多帮助。所谓是英雄无国界,匈奴人敬佩苏武。汉匈之间战争不断,彼此之间仇杀不少,但是对英雄却是互相敬佩,比如李广就让匈奴人特别敬佩,所有人都与跟李广交手为荣。苏武在当时也享受的了这种待遇,贝加尔湖的恶劣气候是连匈奴人自己都受不了的,匈奴人只有在夏天的时候(5~7月)才会跑到那里放牧,其他时间都是不在那里的。苏武能够在那么恶劣的地方生活下去战胜大自然,在匈奴人眼里也是英雄。

4

苏武,字子卿,陕西西安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忠臣。苏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苏武牧羊的经过及始末,却少有人知。

苏武曾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因卷入匈奴内部叛乱,被匈奴单于扣留。匈奴人多次对其威逼利诱,迫使其投降匈奴,苏武始终忠贞不屈。

匈奴人将他流放到北海,今天贝加尔湖地区,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北海草原牧羊十九年,方才得以返回汉朝。此时苏武已经垂垂老矣,汉宣帝为表彰其忠心,封苏武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苏武出使西域,卷入叛乱被扣留

据班固所著的《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汉朝多次派出霍去病、卫青等将领率军队讨伐匈奴,汉朝和匈奴之间,结下了难以消除的仇恨。

汉朝和匈奴,始终是你打我、我打你的状态。到了天汉元年,情况出现改观。为什么呢?因为老匈奴单于死了,继位的且鞮侯单于,因为担心被汉朝攻打,主动求和。

此时汉武帝也不想和匈奴打了,于是派遣苏武作为使者,率领副使张胜等人出使匈奴。记住张胜这个人,就是他给苏武的这次出使带来了大麻烦。

张胜原本是个中郎将,就是个带兵打仗的,性格莽撞。苏武等人到了匈奴后,给了匈奴单于很多珠宝财物,匈奴单于以为汉朝害怕了,就表现的嚣张跋扈,这让苏武等人大失所望。

就在苏武等人准备回国之时,张胜这家伙就来添乱了。他和匈奴账下的一个汉人虞常是老相识,虞常和一个匈奴王爷打算造反,把匈奴单于的老妈抓到汉朝去做贺礼。张胜觉得这是个好买卖,一口答应了下来,也没把这事儿告诉苏武。

结果,出问题了。虞常等人反叛的事情,因为消息走漏,被匈奴单于一锅端了。单于砍了造反的人,转过来就找苏武、张胜等汉使算账,单于认为反叛是苏武等人指使。就这样,苏武等人没有完成两国通好的使命,反而被匈奴人扣留了下来。

苏武坚贞不屈,被放逐北海牧羊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叫卫律的人,这家伙是个在汉朝长大的胡人。曾经奉命出使匈奴,但是举荐他的人犯法被诛杀,卫律害怕就留在了匈奴。匈奴单于很器重卫律,将他封王。

当初张胜和虞常密谋,就想暗中杀了卫律。可惜张胜这家伙,不仅惹是生非而且没骨气,听说匈奴单于不杀降将,张胜立马就投降了。

匈奴单于希望苏武也投降,为己所用,卫律就是最好的人选。卫律多次劝降苏武,张胜犯法,苏武作为领导,也摆脱不了责任。张胜都投降了,苏武有什么好坚持的呢?如果苏武能够投降匈奴,卫律就能够举荐他封官进爵,与自己平起平坐,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苏武反驳,张胜的为非作歹并非自己暗中指使。他与张胜非亲非故,怎能因为张胜而受到牵连?况且张胜没骨气,已经让汉使丢尽了君王的脸面,他苏武岂能投降匈奴,再让君王蒙羞?苏武凛然不屈,大骂卫律不忠不义,背汉求荣。

卫律眼见无法劝降苏武,知难而退。苏武越是不屈服,匈奴单于就越想折磨他。于是匈奴人将苏武关在土牢之中。天寒地冻,天降大雪,匈奴人不给苏武吃喝,苏武只得饮雪水,吃毛毡,才没有被活活饿死。

匈奴人见苏武竟然没有冻饿而死,纷纷感到惊奇。匈奴单于见苏武始终不屈服,于是将苏武放逐到荒凉寒冷的北海之地。匈奴人给了苏武一群公羊,并且对苏武说:只有公羊生下了小羊羔,你才可能返回汉朝。

苏武北海牧羊,等到归汉这一天

一群没有母羊的公羊,如何能够生下小羊羔?匈奴人不杀苏武,是因为没有理由杀了他。只能将他放逐到荒凉的北海,任其自生自灭。匈奴人为了让苏武陷入绝境,失去意志,还将苏武的部下,和他分开了。

苏武赶着一群公羊,手持着已经磨掉了毛的汉节,孤零零地走在寒冷荒凉的北海戈壁之上。没有食物来源,苏武只好挖野菜吃草根,甚至挖野术储藏过冬的果实充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苏武的意志力和求生欲望竟然支撑他活下来了,没有被饿死,也没有被冻死。

苏武在北海期间,得到了匈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的不少资助。因为苏武懂得不少工匠技艺,于靬王很器重他,赏赐了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等,苏武终于不再忍饥受冻。在北海的苦寒之地,苏武继续隐忍着,渴望返回汉朝的那一天。

苏武被放逐到北海的第二年,汉朝名将李陵因为兵败,不得已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诛杀李陵家人,李陵绝了归汉的希望,铁了心为匈奴人卖命,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李陵和苏武有旧,因为心中愧疚,始终没有去寻访苏武。

匈奴单于还是没有死心,再次派李陵前往北海,劝降苏武。李陵将苏武请到自己的府邸,摆下筵席。面对昔日的老朋友,苏武断然道:如果你今天是要劝降我的,那么请杀了我把!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叙旧,就畅快地喝酒吧!

李陵深受触动,感叹道:你才是天下少有的义士啊!我李陵与卫律等人,背叛汉室,有愧于天。李陵说完潸然泪下,也不再劝降苏武。从此之后,李陵经常接济苏武,因此苏武在被放逐的最后几年,没有挨饿受冻的那么惨。

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昭帝继位。几年后,汉朝与匈奴再度议和,汉朝使者寻访苏武等人,在北海找到了依然手持汉节的苏武,苏武终于等来了返回汉朝的这一天。

后世楷模,苏武坚贞不屈的气节

苏武归汉临行前,故人李陵前来相送。酒宴上,李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李陵歌罢了,泣下数行,与苏武诀别道:“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看着苏武荣归汉朝,在李陵的心中,也有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归汉之梦。如果汉武帝当年没有一怒之下杀了李陵的家人,或许今天李陵能够与苏武一起,回到汉朝的长安城中吧。

苏武召集以前的部下,当初一百多人的使团,如今和苏武回到汉朝的,只剩下九个人。苏武等人在公元前81年回到长安,此时据他当初出使匈奴离开长安,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九年。人生能有几个十九年呢?苏武出使匈奴时,还是年富力强之时,如今归来已然是须发皆白。

苏武等返回汉朝的九个人,都得到了朝廷的嘉奖,纷纷加官进爵。苏武官拜典属国,赐钱二百万,因为其忠义气节,得到满朝文武的赞扬和敬重。

苏武一直活到八十余岁,在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去世。

《汉书》作者班固评价他:“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苏武出使匈奴,遭遇意外,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是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苏武不忘自己的汉臣身份。

面对匈奴人的威逼利诱,苏武手持汉节十九年,始终坚贞不屈。作为一个使者,苏武不辱使命,堪称后世之楷模。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赞扬苏武: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苏武和李陵,都是令人敬佩的汉朝良臣猛将,可叹李陵,只能留在匈奴,遥望长安,想起曾经和苏武把酒言谈的那些日子。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5

苏武不吃羊,这是个人气节和国家脸面问题,苏武是使节,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如果他吃了羊,那么汉朝的脸面会丢尽。

为什么会说苏武吃羊,国家丢脸?

我们来看匈奴人是什么意思。

匈奴没杀苏武其目的就是希望苏武屈服投降他们,一个国家的使节如果向外敌投降,那么匈奴人就可以非常开心的羞辱汉朝,他们就会到处嚷嚷,看啊,你们的使节都投降了。

作为汉人,苏武是有气节的,他死不投降,匈奴人不想杀他又不愿放他回去,于是就想了个损招,让他去放羊,等生了小羊就放他回去。

匈奴人让苏武放羊有两个目的:

  • 其一,他们让苏武放的是一群公羊,只要是羊生了小羊就会放他回去,这样做好像很有道理,但公羊生小羊?显然不可能,所以苏武回不去。

  • 其二,匈奴知道不可能生出小羊,其目的就是在苏武牧羊的过程中忍受不住,就会去偷吃羊,因为匈奴人只是让他放羊,所以这个羊并不是苏武个人的。只要苏武吃了羊,他们就可以大做文章,你们汉人只会偷偷摸摸,到时候再去劝降苏武,苏武估计受不了这样的羞辱会投降,然后他们就可以狠狠的羞辱一番汉朝了。

因此说,苏武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吃了这些羊,这不但是气节,也是国家脸面问题。

这里说两个大家平常忽略的问题

  • 第一、很多人没搞清一个问题,苏武是可以吃羊的,但不能吃匈奴让他放的羊,如果他自己放的羊那时可以吃,在草原那种地方吃米饭青菜什么的估计不可能,而苏武在那个地方能活下来,肯定也是吃了牛羊肉和野菜什么的。

  • 第二、匈奴人其实对汉人并没有刻骨铭心的仇恨,汉朝和匈奴最多只是文明上产生的冲突,他们喜欢汉文化,因为自身没有什么文明产出,游牧民族只能取掠夺,所以本身对汉朝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古代草原上的民族经常抓汉人,但不会全部杀死,他们很喜欢人才,其目的就是希望汉人归降为己所用,然后在恶心汉朝,历史上除了苏武还有文天祥等人,他们也是被草原部落一直迫切招纳的人才,但他们都有气节,宁死不屈。

中国古人对“气节”二字看的比自身性命更重,而苏武身上还肩负着国家的使命,这是我们应该尊重的。

比如文天祥的那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



苏武牧羊不吃羊,这事有记载,是记载于班固的《汉书·李广苏建传》里,原文写道: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什么意思?说苏武到了北海(贝加尔湖)边上放羊,没有粮食,只好挖掘老鼠洞,吃里面老鼠搬回窝里的草根、果实,苏武这整得厉害,只是老鼠们肯定恨死了苏武。

按理来说,苏武是在放羊啊,饿了宰个羊不就完事了吗?怎么把自己整得这么狼狈?

苏武不吃羊,说明他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



苏武是个人才,匈奴单于很欣赏,希望苏武能投降,只是苏武是个硬汉子,硬得像铁,非常有原则,其它好说,投降根本不可能。

单于气坏了,既然你苏武硬气,那就去北海(贝加尔湖)边放羊吧,除非那一群公羊下了羊羔,否则就不要回来了,当然,投降是可以回来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单于这一招猛啊,公羊能下崽,怎么可能?所以,单于是希望苏武屈服了,为了让苏武屈服,单于不给粮食,不给帮助。



这是考验苏武的重要时刻,是屈服还是坚持原则,这是个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苏武做出任何委曲求全的行为,都会让单于觉得是苏武在逐渐放弃。此时,如果吃了单于的羊,就等同于收了单于的“礼”,就等于开始放弃了原则。

所以,吃个羊很容易,但意义就不简单了,如果苏武吃了羊,就相当于向单于低了头,所以硬汉苏武可以挨饿,但羊肯定是不吃的,这在苏武看来,就是原则问题。

那不吃羊,苏武如何能过下去痛苦不堪,饥寒交迫的日子?

苏武不吃羊,是因为还有其它办法获取食物



有人说了,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候,吃羊才是上策,毕竟活下来更重要。这个观点,确实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有其它代替办法呢?还选择吃羊吗?

从苏武牧羊的故事看,苏武是有其它生存办法的,首先他尝试过挖老鼠洞的办法;其次,他学会了打猎捕鱼,这点非常重要,这是野外生存的必备能力,恭喜苏武,他学会了;第三,有人经常给他帮忙,像朋友一样,这个人是单于的弟弟,他不是来说降的,他像朋友一样给予了苏武照顾。关于单于弟弟对苏武的照顾,班固在汉书里有详细记载:

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



可以说,苏武后期的生存主要是靠了自己技能的提高,以及单于弟弟给予的各种帮助,所以吃羊的必要性基本没有了。

如果没有任何办法了,吃羊的概率还是有的,但既然有替代的办法,何必违反原则,何必吃羊?毕竟那羊的所有权不归他。

长期放羊,苏武和羊有了感情,杀羊、吃羊有点下不了手



一个人和动物接触久了,就会将其当成是自己的伙伴,大多数很难下得了手,其原因就是有了感情。

很多放羊的人对于自己放的羊下不了手,需要吃羊肉时,常常委托别人杀羊,而且杀哪个羊还经常会举棋不定,毕竟都是自己一手放的。

牧羊人杀自己的羊下不了手,但卖羊时却压力大减,毕竟可以不直接面对羊的被杀或老死。

不排除,苏武牧羊几年,和这些羊也成了“好朋友”,在那个美丽的北海边,没有朋友,只有羊群,心中有冤屈,心中有思念,只能向羊倾诉,久而久之,一个人和一群羊成了朋友,一个人细细地诉说,一群羊安静的听,这些羊时而抬头看看牧羊人,时而低头吃吃草,这是一副多美的风景。

对于这样的一群“伙伴”,苏武如何下得了手?好难,好难!

人和动物一起生活在蓝天下,都是属于上天的生灵,只是人的智慧发展得更快,进化得更好,于是成为了万物之灵,而那些动物则成为了人类灵活驾驭的生灵,有些动物则成为了人类桌上的餐品。

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要相信,人和动物之间也能建立感情,也能有交流。



回过头,我们再说苏武,他能够不吃羊,无非如下几种原因:一是保持自己的原则,不吃羊,不低头;二是他有其它的获食方法,自然无须吃羊;三是不排除和羊有了感情,下不了手。

7

古代的时候,为了维持两国邦交,都会派遣使者出使别国,因此也出现了一大批有气节的使者,比如蔺相如、晏子、苏武这些人。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学习过《苏武牧羊》这个故事,除了敬佩苏武的骨气之外,我也一度很纳闷,你说你养着那么多羊,你饿了你就烤一只吃呗?何苦差点给自己饿死呢?

苏武牧羊的故事

汉朝时期,匈奴王单于表示臣服于汉,并尊大汉为丈人。为了表示和平,汉武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给匈奴王单于送去赏赐,并将扣押在汉朝的匈奴使者送还回去。起初任务完成很顺利,即将准备返程时,却出现了变故。

匈奴发生动乱,政权不稳,苏武一行人牵连其中,被扣押在了匈奴领地,要求他们投降匈奴,苏武不肯屈服。匈奴王单于派苏武曾经的同僚卫律对苏武进行劝说,许以高官厚禄,金银财宝。苏武毫不心动,并且大骂卫律卖国求荣,背主忘恩。

匈奴人见苏武不受利诱,便想用严刑逼迫苏武就范。寒冬时节,匈奴人将苏武扔进了地窖之中,而且不给他水和食物,希望以此来逼迫苏武投降匈奴。苏武以雪和羊皮袄充饥,濒死也绝不屈服。

单于敬重苏武的气节,但也不愿意放他回汉朝,就将苏武流放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一说是贝加尔湖附近,一说是甘肃白亭海)让他去放羊,什么时候羊生了小羊,才让苏武回朝。

苏武牧羊时靠什么活下来的?

苏武被带到流放地,一看果真是荒凉无比、人迹罕至,再一看自己那群羊,竟然全都是公羊,心中明白,单于这是不想让自己回去了。但苏武也没有气馁,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办法的。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被流放之后,没有人给他送吃的,饥饿时就只好挖掘野鼠,吃草和果实,喝点雪水,没有御寒的衣物就和羊群睡在一起,以此取暖。每天拿着自己的节杖放羊,几年之后,苏武须发皆白,连节杖上的旄牛尾装饰都脱落了。

但苏武也不是一直这么活下来的,在流放地五六年之后,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在打猎时遇见了苏武,此时的苏武能织网捕鱼,又自己制作了弓箭打猎,於靬王十分敬爱苏武,给了他一些衣服和食物。但好景不长,三年后,於靬王就病死了,没有人再帮助苏武了。而且在冬天的时候,苏武的牛羊被丁令人盗走,苏武又陷入了穷困的境地。

苏武为什么不吃羊?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我便做了以下几点猜想。

猜想一:苏武其实已经吃羊了。苏武在历史上一直是正面形象,为他作传的人也不会去关注他到底吃没吃羊肉,所以苏武很有可能是吃了羊肉的,毕竟人若是饿了,易子而食也是有的,还管什么羊不羊的。但由于没有任何的记录,吃了也没人知道。

猜想二:苏武生活境况还不错,用不着吃羊。据《苏武全传》记载,几年之后,苏武能织网捕鱼、打猎充饥。说明苏武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野外生存的能力,不吃羊可能也不至于饿死,所以不会去动匈奴人的羊。

猜想三:苏武气节超然,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也是比较被接受的说法。苏武牧的羊是属于匈奴人的,若是吃了这羊,便是向匈奴人屈服了。苏武作为使节,代表的可是整个大汉的脸面。宁愿饿死,也不能丢了大汉朝的脸面。而且苏武在外十九年也没有投降匈奴,所以不吃羊肉的骨气还是有的。

苏武作为一名使节,刀斧胁身而不屈服,金银在前而不被诱惑。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说的不就是苏武嘛!果真是大丈夫行事,非常人可比!

8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苏建是苏武的父亲,跟着卫青打匈奴,河西之战中立了军功被封为平陵侯。他在后来的一次战役中吃了败仗,手下部将投降匈奴,理当斩首,后拿钱赎命。后来,又被汉武帝起用,任命为代郡太守,守卫边关。

苏武是苏建的二儿子,他没有参加什么重大战役,然而却因为宁死不降匈奴而名垂青史,比他那长年征战沙场的父亲有名多了。

那时,匈奴看见克星霍去病、卫青已经相继离世,在忍耐了多年后,意欲卷土重来。期间双方往来的使者均被对方扣押。到了前101年,且鞑侯单于即位,一开始也挺能装,自称是汉武帝的后辈,想重新修好汉匈双边关系,并将扣押的汉使全部放回 。汉武帝大喜,派苏武护送在押的匈奴使者回大漠,同时赠送丰厚的礼物。

苏武完成使命,准备返回中原。不想临走被卷进了一场刺杀汉奸卫律的案件之中,苏武不幸被捕,为了守节,引剑自刎,被卫律救活。单于非常佩服苏武的气节,便想招降他,被苏武义正辞严地拒绝了。单于将其关押在大窖里,不给吃食,苏武以雪充饥,竟然活了下来。匈奴震惊,以为他是神仙下凡。

然而,单于心有不甘,便给了苏武一些公羊,对他说道:“苏武,既然你不愿归降,那你得靠劳动养活自己。现在,你到北海那里去放羊,如果你的羊能产奶下崽,那你就可以回去了。”这明摆着就是想让苏武断绝回汉的念头,可是令单于没想到的是,苏武居然应允了。

就这样,苏武带着一群公羊来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一住就是19年,直到汉匈重新和好后,苏武才返回到中原。那么,这么多年,苏武怎么生活呢?

史书记载,苏武被流放到北海之后,匈奴不给他供应粮食,他只能靠挖掘野鼠所贮藏的草籽充饥。而且,那里的冬季特别漫长,全年差不多有5个月时间为冬天,气温更是在零下40多度。就是在如此饥寒交迫的恶劣环境之中,苏武誓不投降,这种气节感动了大汉王室,也感动了后世之人。甚至,有后人心疼地说,苏武为什么不吃那些羊来充饥呢?

那么,苏武当时真的有这么凄惨吗?不妨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下他曾生活过的北海。

从西汉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北海其实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被誉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

贝加尔湖作为世界第一深湖,是俄罗斯重要的渔场之一。湖中有2000多种特有的淡水湖动物,还生活着海豹、鲨鱼、龙虾、海绵、海螺等海洋动物。湖中有约50种鱼类,如杜文鱼、大马哈鱼、茴鱼和白鱼等 。丰富的水产资源,也吸引了320多种鸟儿到此定居。除此之外,贝加尔湖周边长有上千种植物,除了大片的西伯利亚落叶松,还有几百种地衣类、苔藓类植物。

贝加尔湖既然有那么多的资源,苏武难道会熟视无睹吗?2万多年前的先民就知道制作细石器工具去捕猎,2千年前的苏武,且是将门之后,难道会坐以待毙吗?不,要回中原先得好好活下去。而湖中的鱼虾、天上的鸟儿,林中的松子、地衣、动物都是苏武的食物。

事实上,苏武也是这么做的。史书记载,5、6年过后,单于的弟弟于轩王到贝加尔湖来捕鱼打猎,发现苏武擅长猎网编织,还会制作箭缴、校正弓弩,因此非常欣赏他,赐给他许多衣服、食物、牲畜、酒酪器皿和毡帐等物品。从这里可以看出,苏武早就开始打猎捕鱼了,等到冬季来临之前,就可以多捕些鱼多打点野味,腌制成肉干,再多采些过失瓜蔬,以备过冬之需。

苏武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后来还引起了居住在贝加尔湖以西的丁零部落的注意,他们趁着于轩王的去世,抢走了苏武的牛羊。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苏武的朋友李陵投降了匈奴,也来找过苏武几次,劝降不成情谊犹在,看见苏武这么落魄也不忍心,叫他的妻子送给苏武好几十头羊,这里当然有母羊。

据史书记载,苏武曾在此娶匈奴女子为妻,并生有一子,后接回中原。如果苏武自己都揭不开锅,怎么能养活他的妻儿呢?

史官为何为没有军功的苏武立传?

史官为苏武立传,其实就是当时汉匈交战,有不少重要的汉朝将领被俘后变节投敌,有卫律、李陵、李广利等。这让汉王室非常被动,一则让匈奴方了解汉朝的战法,二则严重影响了将士们的士气。一旦战败,按照汉律可能当斩或花钱赎命,但如果投降匈奴,汉将们就可以得来荣华富贵,这样,汉朝将领就多了一个选择,或叫做退路。

而这对汉王室来说,是对其皇权的挑衅,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因此,苏武的出现,如同及时雨一般,给了汉王室一个机会来稳固其皇权。汉天子趁机昭告天下,汉朝将领当以苏武为榜样,效忠汉王室。

所以,大可不必再担心苏武在北海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吃上烤羊腿?因为苏武在北海的生活越艰辛,对后人教育的效果当然就越好。

当然,匈奴单于要俘获的始终是苏武的心,而不是他的尸首。因此,我认为那些羊其实就是单于送给苏武过冬的食物啊!您认为呢?

9

《汉书.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这段话的大意是:单于更加想收降苏武,将苏武关在一个大窖之中,不给饮食逼降他;苏武靠吃雪咽毛存活下来了,匈奴人认为有神仙帮助苏武,于是将他迁到北海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放苏武归国。

由此可见,苏武牧的羊是匈奴公家的羊,不是苏武私人的羊,苏武可以吃他自己的羊,但是不能吃公家的羊,他有责任与义务将羊牧好。《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去北海牧公羊,匈奴名义上是给了粮响的,只是匈奴人不将粮响送给苏武,意图用饥寒交迫逼苏武向匈奴投降。苏武不得以捉野鼠、拔野菜充饥,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六年之久!不由得佩服苏武的意志十分坚定,他宁愿受苦也不愿投降匈奴。

苏武北海牧羊六年后,单于的弟弟於靬王迁徙到北海放牧,因为苏武擅长结网和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弩得到於靬王的器重。於靬王供给苏武衣服、食品,让他帮助自己结网。这样的好日子过了三年多,可以推测苏武的匈奴妻子就是於靬王部落的人。於靬王病死前,赐给苏武大量牛羊、生活器具、蒙古包,於靬王死后他的族人迁走,只剩苏武一家人在北海牧羊。

於靬王族人迁走后,丁零人抢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一家的生活再度陷入贫困。这时汉朝名将李陵来看望苏武了,李陵投降匈奴后被封王,部众有万余人。李陵自己不好接济苏武,就让妻子给苏武一家送了许多牛羊,这样的接济一直到苏武返回汉朝为止。可以说苏武的品质、气节折服了匈奴人,他虽然受了苦,但是名扬汉匈两国!

苏武为什么不吃羊?原因在于他代表汉朝,他不能吃匈奴公家的羊,这样会让汉朝蒙羞,也会让自己受辱。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见苏武时刻铭记自己是汉朝使节,他不会为了口腹之欲而辱了汉朝的国家尊严。

10

苏武不吃羊,可能有三个原因:

  1. 羊肉太膻了,不喜欢吃。
  2. 为了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
  3. 班固不让他吃。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在准备回来时正好赶上匈奴内乱,无辜的苏武受到牵连,躺枪被扣留,并且还被多次逼迫背叛大汉,归顺匈奴。

一开始匈奴单于派卫律去劝苏武投降,答应其投降后给予高官厚禄,不过被苏武给拒绝了。于是匈奴单于把苏武关在一个露天的地窖里,不给他吃喝,用此来消磨他的意志。然而苏武渴了就吃雪,饿了就嚼身上的羊皮大衣,许多天过去了苏武既没有死亡,也没有屈服的意思。

两国之间,不斩来使。匈奴单于看苏武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就把苏武流放去了贝加尔湖,让他去牧羊。并且答应苏武,啥时候这群羊生下小羊羔就啥时候放苏武回大汉,事实上匈奴单于给的这群羊全是公羊,公羊是不可能生小羊羔的,匈奴单于是故意刁难苏武。

苏武在贝加尔湖畔牧羊的环境十分艰苦,这地方粮食运不到这里,苏武饿了只能抓老鼠充饥,吃野果和草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苏武呆了19年。

为什么苏武宁愿吃老鼠,吃草籽也不愿意吃羊呢?

最开始的时候,羊是和猪牛一样的祭祀用品,《礼记》中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也就是说,羊是一种很珍贵的食材,普通人一般时候是吃不到的。春秋时期,就有因为分食羊肉不均导致战争失败的事情,唐宋时期,吃羊肉在贵族之间很流行,所以汉朝人也是吃羊的。

苏武作为汉朝使节,肯定是吃过羊肉的,但是也有可能羊膻味太重让苏武厌恶。不过苏武在贝加尔湖牧羊时,条件已经艰苦到吃野老鼠了,因为羊膻味不吃羊似乎并不合理,所以说苏武不吃羊是他有意为之。

苏武作为汉朝出使匈奴的使节,代表的是大汉朝的形象,所以在匈奴劝他投降的时候,苏武两次自杀,以死明志。

苏武的好友李陵也劝苏武投降,和他说,他的哥哥和弟弟已经死了,母亲也病亡了,妻子也已经改嫁,家里只剩下儿女和妹妹了。即使在如此情况下,苏武也是和李陵讲自己不愿意投降,再劝自己投降自己立马去死。

匈奴单于把苏武派去贝加尔湖放羊是对苏武身体上的打击,而全部给他公羊却说生出小羊羔就放他回去是心理上的打击。在这双重打击下,苏武依旧坚持了19年,直到手中的汉朝符节上的牦牛毛全部脱落,从此就可以看出苏武是不愿意做那监守自盗之人,宁愿吃老鼠,吃草籽也不愿意吃羊,因为苏武坚守着自己的气节,并且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背后也代表着大汉朝的气节。

苏武牧羊这个故事记载于班固所写的《汉书·苏武传》,而苏武吃没吃羊早已无从考证,究竟是苏武不吃羊,还是班固认为苏武不吃羊,或者不记载苏武吃羊?

苏武在贝加尔湖放羊时,廖无人烟,他吃没吃羊是无法考究的,羊没了谁也不知道是自己死的还是苏武吃的。而班固不写苏武吃肉也很有可能是因为突出苏武那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十九年艰难困苦也不愿屈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