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假如一只蚂蚁被带到千里之外,会和当地蚂蚁认识合群吗?

假如一只蚂蚁被带到千里之外,会和当地蚂蚁认识合群吗?

2020-08-02 11:02阅读(228)

假如一只蚂蚁被带到千里之外,会和当地蚂蚁认识合群吗?:小时候,无聊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蚂蚁打架,小小蚂蚁的领土意识非常强烈,一点过界,那爆发的就是惨烈的

1

小时候,无聊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蚂蚁打架,小小蚂蚁的领土意识非常强烈,一点过界,那爆发的就是惨烈的战斗了。蚂蚁大军之间的战争过于真实,场面震撼。

蚂蚁是集体生活动物,它们的家族分类分工明确,由蚁后主导,依靠工蚁等团体辛勤工作。蚂蚁筑巢而生集体协作,对于体型较小,大脑简单的蚂蚁来说,群体组织是它们在地球得以生存的法宝。

因此,蚂蚁内部群体之间的识别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同一巢穴的蚂蚁会通过熟悉的气味来识别同类,利用信息素传播和交流信息。

而碰到其他巢穴里的蚂蚁成员,它们也会快速识别出来,轻则驱赶,重则撕咬,甚至是发动起战争。

回到题目本身,单独一个蚂蚁被带到远方,很难以共同的信息素来交流,只能被识别为异类和敌人。这个题目也像把一个现代人扔到原始部落里,但是,人起码还是比较智慧的,可以尝试通过语言或者手势表情等交流,能否不被对方吃掉甚至合群,就要看运气了。如果再加持穿越主角光环,那还有大概率还可以成长为一代枭雄。

2

可以肯定的是不合群。我这里啊有三个原因:

也外一个蚂蚁群体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有一个统治者--蚁后,这个“国家”中分为四个群体分别是蚁后、雌蚁、雄蚁和工蚁4级,它们在群落里作用分别是:

蚁后:又称蚁王,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雌蚁:交尾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后脱翅成为新的蚁后,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蚁:又称父蚁,——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它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工蚁:一般为群体中很小的个体,但数量很多。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它没有生殖能力。

蚂蚁是高度的社会性动物。每个蚂蚁都有自己在群体的位置和作用,基本上每个蚂蚁就像设定好的机器一样日日夜夜重复着自己的工作,没有一个个体敢于越权做超出范围的事情。下面我有四中假设:

1.假设外来的这只蚂蚁是蚁后

图1:白色是蚁后

蚁后这个角色很特殊,是整个群体照看的重点,蚂蚁是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蚁后是通过分泌物(信息素)控制着整个“蚂蚁王国”。如果外来者是蚁后,那么原来的蚁后会很快的通过自己的“爪牙”确定入侵者,那么它会利用极速通知自己的“亲信”带兵剿灭这个对自己有威胁。所以这个入侵者死的最快。

因此,这个身份的外来者最没有可能混入这个群体。

2.假设外来的这只蚂蚁是雌蚁

图2:大个头的是雌蚁

我感觉这要比第一个情况要好。通常来说雌蚁对蚁后的威胁最大,但是并不代表蚁后对所有雌蚁赶尽杀绝,因为在这个“王国”中雌蚁数量并不少,只要这个时候的外来者不做出格事情,蚁后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没有统治者的为难,下面的个体通常都会辨别身份,并不是所有的蚂蚁脑袋都很机灵,有些蚂蚁特别是数量庞大的工蚁,它们彼此之间都是通过生物激素--信息素来确定对方的身份,有时候这种信息素长时间没有得到更新,有段时间大家之间的信息确认十分微弱,倘若这个时候外来的雌蚁进入,通常会有较高的机会混入这个群体。

图3:雌蚁

而且雌蚁也是整个群体中最特殊的存在--每个雌蚁有可能有机会通过的夺权成为整个“王国”王后。蚂蚁“王国”并不是一派祥和的氛围,在蚂蚁群体里暗流涌动,有个别有实力的雌蚁通过日积月累的积攒自己的亲信,在蚁后快要死亡的时候,趁乱夺取整个王国的控制。这就是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个蚂蚁群体之间突然互相残杀,原因就是以为蚂蚁“王国”内部的权利争夺也是十分激烈的,这就容易造成外来者趁虚而入混进来。

雌蚁是蚂蚁“王国”最不稳定的因素,也是最有可能让外来者以这个身份混入群体的种类。

3.假设外来的这只蚂蚁是雄蚁

图5:雄蚁
我们可以得知蚂蚁是个“母系社会”,很显然在这样的社会里,雄蚁的地位不如雌蚁的地位。雄蚁仅仅是繁殖的工具,大部分雄蚁在交配结束后则离群死去。因此一个群体中的雄蚁都时常陪伴在蚁后左右,所以外来者基本上不会出现在蚁群的外围。一旦有雄蚁被发现在外围活动通常会被“自家”的工蚁当成敌人“处死”,下场不比第一个好多少。

不过有意思的是和蚂蚁社会性相同的白蚁,在雄蚁与雌蚁婚飞交配后,雄蚁不会死亡,会与雌蚁筑巢生育,变成蚁王和蚁后,相伴终生。

所以,这个身份的外来者也没有可能混入这个群体。

4.假设外来的这只蚂蚁是工蚁

图6:工蚁
前面我们说过,一个蚂蚁“王国”工蚁的数量最多,它们的分工细致,一个十万级别的蚁群,工蚁的之间也并不是十分熟悉,它们通常是各自分工做自己的事情。因此,不同工蚁之间彼此并不是很熟悉,再说了工蚁作为蚂蚁社会最底层的存在,只负责干活远离蚁群核心,这对外来的工蚁来说是混入这个群体的机会,当然这还是要靠着机会。特别是蚁后新老更替的时候,这是蚂蚁社会最混乱的时候。

所以,这个身份的外来者也是有可能让外来者以这个身份混入群体的种类。

综上所述:外来的蚂蚁是否跟当地的蚂蚁是否合群还是要看它们的是什么身份的蚁种,视情况而定。

3

千里之外对于人类来说都是很远的距离了,对于蚂蚁来说不要说千里之外了,就是千米之外,也相当于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其实对于蚂蚁来说,千里之外与千米之外没有太大区别,一般蚂蚁的活动范围顶多也只有几十米远,不可能跑到千米之外!

那么如果一只蚂蚁被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会和当地的蚂蚁认识合群吗?

很难做到,最可能的结果是饿死或者被杀死。

蚂蚁是一种高度社会性的物种,它们通常拥有自己的“家族”,家族内部分工明确,比如蚁后就是负责繁衍后代的,工蚁就是负责干活的,觅食等。

很多人小时候都仔细观察过蚂蚁的行走路线,好像没有什么规律,其实不然。蚂蚁通常靠释放分泌物(信息素)来交流信息的。蚂蚁在觅食的过程中都会留下气味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一个蚂蚁家族交流的主要方式。

而不同的蚂蚁家族会释放不同的气味,被带到陌生世界的一只蚂蚁很难识别其他蚂蚁种群的气味,当然也不可能与当地的蚂蚁进行向人类那样的交流,而且很容易被当地的蚂蚁识别出来,运气好的会被赶走,运气不好可能会被当地的蚂蚁杀死!

即使被赶走了,最终也只能死路一条。蚂蚁属于社会性物种,单个蚂蚁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必须与其他蚂蚁协作才能完成很多工作。

4

蚂蚁的寿命普遍都很长(繁殖工具雄蚁除外),和它们小小的身体是不成正比的!一般可以达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不等,但如果蚂蚁单独的脱离了整个群体,它一个月可能都活不过去。蚂蚁是高度社会性的生物,在整个群体中各有分工,“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一般在一个群体内有四种分工,对应着四种蚂蚁。

  • 蚁后:指的是有生殖能力的雌蚁,体型较大,主要任务就是繁殖后代;
  • 雄蚁:负责提供雄性基因,寿命较短,长有翅膀;
  • 工蚁:顾名思义负责干活的蚂蚁,都是不发育的雌蚁,体型较小但是数量众多;
  • 兵蚁: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体型较大上颚发达,可以轻松的粉碎坚硬食物,同时也负责外出战斗。



一把蚂蚁群中平均有上万个成员,其中大部分都是工蚁,这样众多的蚂蚁数量该如何交流哪?蚂蚁不像人类有认知能力,况且它们的视觉也不发达,主要还是会通过气味交流达成共识。例如如果一只蚂蚁发现了食物,那么在它回家叫人的时候就会留下一路的气味,之后其它工蚁就会顺着这个气味去寻找食物,每次来回继续留气味,直到食物没有不再去了,气味逐渐消失。

如果一只蚂蚁被带到其它蚂蚁群中,它是会被识别出来的,并且它自身也会排斥这样的环境,一是被赶走,第二就是被杀死了。因为这只外来的蚂蚁就像是新蚁群的敌人入侵者一般。大多数的动物都是靠着这样的能力来识别同伴,气味变了自然很容易被发现。

蚂蚁的种类非常的多,世界范围内可以达到15000种,仅仅在我国就分布有300多种,几乎所有的蚂蚁都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来生活,主要还是因为个体太小,团队合作群体分工,在野外生存的能力会更强一些。蚂蚁有着很强的利它性,是那种为了团队甘于奉献自己的动物,这也是它们在群体内可以详细分工的原因,一个群体就是一个大家族。

当一个蚁群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蚁群中也会养育出一群雄性和雌性个体,长大后它们会飞离蚁群,寻找新的地方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群体,这也是蚂蚁种群的一种传承方式。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

假如一只蚂蚁被带到千里之外,并且还要被研究能不能认识新的蚂蚁部落,真是别开生面的科幻题材了。

首先,若是主角带了一只蚂蚁只为实践自然界无奇不有,经过对蚂蚁的细节观察,发现了N种蚂蚁生存指南路线,并且看见了时间世界的蚂蚁也是自然界的行家,那么带一只蚂蚁穿越千里抵达蚂蚁陌生的环境,成就一部作品的科幻世界,说不定这名主角与蚂蚁就成了影视作品的领军人物。

其次,带一只蚂蚁在路上是很麻烦的事情,主角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研究蚂蚁种类,否则一个人怎能度过后来的观察蚂蚁有没有与新蚂蚁有自然界的奇迹发生。

带一只蚂蚁成功抵达千里之外也是需要耐心的,主角不能让一只蚂蚁死在主角赐它的玻璃盒或者什么器皿里,而且还要时不时看看蚂蚁活着还是死亡,要不要出发之前就做好一只蚂蚁就是十种蚂蚁,哪种蚂蚁成功活出了路途的遥远与生命的代价,哪种蚂蚁就是那一只幸运的蚂蚁,但也有可能只是活的时间长的蚂蚁,因为小小生命一旦被人类盯上那就是遇上最强的自然法则的王者了。

假如一只蚂蚁被带到千里之外,发生了蚂蚁世界的有趣自然现象,那这蚂蚁肯定是蚂蚁家族的最强蚂蚁了,被作为试验品还能大难不死,这是童话故事也眷顾的科幻类题材了。

一种眼光择选了自然有万物存在的各自是万物中的独一无二,一种自然界的小小生命就火成了被解读的时间作品。

新蚂蚁说不定就是另一只被带走的蚂蚁,因为地球生存法则例举了蚂蚁也有自己的自然步伐,否则怎归类了科学理论的生命标本。

带走一只蚂蚁,如同带走一粒动态沙子,究竟是哪种地方的沙子更有机会成为自然同类生命的代表,那就看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可能是文中的大作品,可能是摄影者的大自然。

6

不合群。一个蚂蚁群有多达50万甚至上百万的成员,分工相当复杂,受一个蚁后统治。蚂蚁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性群居生活与它们之间的高效交流息息相关,信息素是蚂蚁之间交流的主要方法,蚂蚁的信息素包含多种化学物质,每一群蚂蚁都有自己独特的由多种信息素组合形成的特殊气味,蚂蚁对不同的信息素非常敏感,因此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朋友和敌人,嗅出入侵者。

蚂蚁要长途觅食,防止迷路的唯一方法就是跟踪留下的信息素。蚂蚁有一个复杂的嗅觉感受器系统,信息素从各种各样的腺源分泌,如杜福氏腺、毒腺、肛门腺、脚腺、胸腹腺。一个蚂蚁可以使用多种信息素交流,比单一信息素更复杂,蚂蚁拥有昆虫已知的最大的信息素基因家族,超过400个基因,每一只蚂蚁表皮都混合了几种信息素精确的混合信息素成分是一种有用的解决方案,既可以用于在蚁群内部编码不同分工等级,也可以用于群体之间利用相同特征相互识别。在某种程度上,每一种碳信息素组成都以“化学条形码”的形式共同作用,而群体中的其他个体则用这种条形码来识别蚂蚁的等级或不同蚁群。

此外,每种信息素的持续时间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许多正在觅食的工蜂,可以记住它们在哪里觅食,并返回这里,这种记忆不需要是大脑中编码的记忆。相反,它可以是信息素追踪系统外部编码的一组记忆。使用几种不同持久性的信息素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提供记忆。特别是,非挥发性信息素可以提供长期记忆,而挥发性信息素可以快速忘记。

蚂蚁也使用其他方式进行交流,不同方式的信号可能结合在一起,促进蚂蚁群体高效组织在一起觅食以及防御,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特别的组织方式,无法在蚁群之间通用。大多数蚂蚁可以通过声音交流,它们用腰部的腹部相邻表面的平行细纹搓板摩擦,发出尖锐的吱吱声,昆虫学家称这种鸣声行为。蚂蚁也可以用膝盖来听声音,通过树叶、巢穴甚至地面来接收振动。

7

假如一只蚂蚁被带到千里之外,会和当地蚂蚁认识合群吗?我想不太可能,这只蚂蚁会被驱赶甚至被杀死。

蚂蚁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全世界估计种类达到10000多种,我国发现的就有300多种。身体大小因种类的不同差别巨大,小的仅有1毫米,大的能够达到2厘米,身体颜色多为黑色、褐色、深红色,具有明显的头、胸、腹3个部分。大部分蚁类为杂食性,多以植物种子、果实和小虫子等为食,还有一些是肉食性的,常以昆虫、小动物以及病死的较大大动物为食。

所有的蚂蚁种类都是群居性,并且社会化分工明确,通常一个蚁群有4种分工类型,即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蚁后是一个蚁群的核心,负责统领蚁群和繁育后代;雄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负责建造蚁穴、寻找食物、喂养蚁后和幼蚁;兵蚁负责维护蚁穴安全。

(左到右依次是:工蚁、兵蚁、蚁后和雄蚁)

蚂蚁之间通过气味来进行交流,同一巢穴的蚂蚁能够分泌相同气味的化学物质,用来标记行进路线、食物方位以及身份的识别。当我们把一只蚂蚁放到很远的地方,它和当地的蚂蚁分泌出的“信息素”气味肯定不一样,两者相遇会立即引起当地蚂蚁的警觉,被认为是受到侵扰,将其当为敌人加以对待,轻则这只“流浪”的蚂蚁识趣逃走或被驱赶,重则会被兵蚁重重包围撕咬直至死亡。

8

结果得看被带走的是哪种蚂蚁。

对于大多数蚂蚁来说,其中一只蚂蚁被带到千里之外,找不着回去的路,它会很快死去。

蚂蚁是社会性群体生活的昆虫。一只孤独的蚂蚁很小,几乎无法防御攻击,没有庇护所,并且在没有其他蚂蚁搜寻资源的情况下很难单独找到食物。


那蚂蚁可不可以加入到另一个蚁群呢?

蚂蚁是非常注重气味的动物,并且通过气味彼此识别。每个蚁群都有自己的“特征”气味,蚂蚁会对不同气味的蚂蚁产生非常强烈的排斥反应。任何闯入陌生蚁群的蚂蚁可能会被另一个蚁群的蚂蚁撕裂。

为什么说“可能”而不是“确定”? 因为,目前所知,有一个例外。

这个例外就是阿根廷蚁。阿根廷蚁最早只生活在南美洲,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入侵物种。和其他蚂蚁不同的是,阿根廷蚁在一个巢中有多只女王蚁,新的女王蚁不会为了交配而外出,而是直接继承旧巢,旧女王蚁则在旧巢旁另外筑巢,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蚁群。

阿根廷蚁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美国加州发现了一个绵延900千米的超级阿根廷蚁群落,在欧洲发现一个沿着地中海海岸线绵延6000千米的巨型阿根廷蚁群落。这个群落跨越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四个国家。在日本西海岸还有一个稍小的阿根廷蚁超级群落。

欧洲的阿根廷蚁超级群落,跨越四个国家。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对于大多数蚂蚁来说,如果遇上亲缘关系较远的蚁群,它们会相互发起攻击。然而,研究人为干预,让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三个群落的蚂蚁在实验室相遇。结果发现,这些蚂蚁互相都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巢友对待,并没有出现攻击的行为。基因分析表明这些蚂蚁的亲缘关系确实非常接近。

所以,如果是阿根廷蚁,带到千里之外也是家。


参考文献

1.Giraud, Tatiana, Jes S. Pedersen, and Laurent Keller. \"Evolution of supercolonies: the Argentine ants of southern Europ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9.9 (2002): 6075-6079.

9


如果我没弄错的话,蚂蚁是基于群体心理的。那么一只千里之外找不到回家路的蚂蚁会怎么样呢?它能独立生存吗?它找到另一个蚁群加入了吗? 蚁群会互相争斗,蚂蚁通过使用信息素辨别一只蚂蚁是否来自另一个蚁群,所以蚂蚁不能加入另一个蚁群。蚂蚁也相互依赖以求生存。它们互相保护,并通过信息素交流找到食物的位置。没有它的群体,一只蚂蚁可能会饿死或被其他蚂蚁或其他掠食者杀死。



几乎你看到的所有蚂蚁都是雌性,活脱脱的女儿国。雄性蚂蚁会被生产出来繁殖,雄性蚂蚁会找到其他接收的蚁群,并帮助蚁群加强繁殖能力。而工蚁和蚁后脱离集体只会死亡。 蚂蚁是群居昆虫,它们生活在可能达到几百万成员的蚁穴。蚂蚁一起工作来收集食物和照顾幼蚁,对于这种看似简单的昆虫来说,它们的行为惊人地协调和有条不紊。 蚂蚁的功能取决于蚂蚁的种类。三种蚂蚁在群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蚁后是最大的雌性,比工蚁大得多。蚁后在群体中产卵。它们有翅膀,飞着去寻找伴侣。它们在形成一个新的群体之前会撕掉翅膀。交配后,蚁后开始新的巢穴并抚养她的第一个工蚁后代。这是蚁后一生中除了产卵之外唯一的工作。

工蚁是较小的雌性。工蚁没有翅膀,不繁殖。它们做所有其他的工作,包括收集食物、筑巢和照顾幼蚁。

雄蚁有翅膀飞去和蚁后交配。雄蚁不做任何家务。它们唯一的工作就是和蚁后交配。它们交配后不久就会死亡,所以你唯一能看到它们的时间是在这一幕中。

许多蚂蚁使用被称为信息素的化学气味进行交流。当工蚁离开巢穴寻找食物时,它们会留下一串信息素,就像留下一根线来帮助你找到回家的路。蚂蚁找到后食物它转过身,沿着信息素的踪迹回到巢穴。当它回家的时候,它会再次把信息素留在小路上,创造出另一层信息素,并在路上留下更强烈的气味。当其他蚂蚁遇到这条密密麻麻的信息素踪迹时,它们会放弃自己对食物的随机搜索,跟随信息素找到食物来源。

信息素解释了这种常见的蚂蚁行为。蚂蚁喜欢沿着信息素气味最强的小径行进。蚂蚁在巢穴和食物之间走较短的路径比蚂蚁在较长的路径上走更多的路程,留下更多的信息素。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短的路径具有最强的信息素气味,并成为首选路径。蚂蚁到了陌生环境,其他没有不能识别它的信息素,会把它当做猎物和入侵者杀死。

10

在那些战乱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选择背井离乡去闯关东、下南洋去闯出一条活路。但是蚂蚁不是人,它要是流浪到千里之外的话那是必死无疑的。别说是千里之外,即使离开自己的蚂蚁群几公里远的地方回不去的话,那也是活不了的。

所有的蚂蚁都过着社会性巢居动物生活,目前还没有发现那种蚂蚁是可以单独生活的。一个蚂蚁群是有着严格的社会分工的。一般一个蚁群分为四个类型的蚂蚁:蚁后,体型非常大,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产卵和繁殖后代。雄蚁,负责和蚁后交配。兵蚁,负责保卫蚁群。

最后一种是工蚁,是蚁群中数量最多的。它们是蚁群中的劳动者,负责建造巢穴,采集食物,喂养幼虫和蚁后等。我们平时在地面上看到的那些忙忙碌碌的蚂蚁就是工蚁。但是工蚁没有生殖能力,它们要是被带到了离蚂蚁窝很远的地方是不能发展成为新的蚁群的。

蚂蚁都是靠着身体分泌出来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不同的蚂蚁窝中气味是不同的,如果一只蚂蚁被带到了千里之外的另一个蚂蚁群中。它身上的气味是当地蚂蚁群不熟悉的。因此这只可怜的蚂蚁会被其它蚂蚁当成入侵者或者是异类被咬死。它想融入其它蚁群是不可能的。

既然蚂蚁社会性巢居动物,那么不管是蚁后、雄蚁、兵蚁还是工蚁,它们都必须依赖于自己的蚁群才能生存下去。它们其中的任何一类离开了蚁群都是无法活下去的。

图示:蚂蚁之间的战争

现在的人类进入到了文明社会,一个人如果离开故乡去远隔万里之外的他乡生活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是在原始社会时期一个人如果离开了自己的部落误入到其它部落很可能也会被当做异类被杀死的。

一只蚂蚁被带到千里之外,合群是不可能合群的,这辈子是不可能合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