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刘慈欣说的“IT技术的增长造成人类进步的假象”?刘慈欣自述:未来早已到来,我们欠缺共同理想正如有人所说,目前我们很可能处在一种技术进步的假象中,
刘慈欣先生说得很有道理。从《三体》中可以看到,他对科学取得颠覆性的重大突破期望很高,这也就是他幻想三体人通过一个小技巧锁死了加速器技术进展就窒息了人类取得重大科学进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在写到人类掌握了核聚变技术后信心爆棚,敢于挑战三体舰队时那种嘲讽写法的原因。但客观地讲,刘慈欣先生仍然是基于科学而谈科学,没有把科学发展置于社会广泛发展的全景中来考量。如果这种考量,他就不会觉得IT技术取得了格外反常的发展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类发展到二战后20年,也就是1960年代,依靠技术解决人类生存基本问题的工作已经进展得差不多了。固然世界上还到处都是饥饿,但饥饿已经不能靠科学本身来解决了。从那以后,人类面临的更大问题是解决社会的问题。而通讯技术的大发展,实际上主要起到了这个作用。IT技术是通讯技术大发展的自然延伸,通过数字化的信号处理和集成化的硬件发展,让通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跳跃,也让通讯技术直接密切介入甚至是改变了人类社会中人和人的互动与关系,从而让我们觉察到IT技术的巨大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冲击。而这种巨大变革的背后,也是因为资本的力量在不断推进。还有一点则是IT领域相对门槛不高,这让日本、韩国、新加坡、现在又加上中国这些相比于西方的后进国家能迅速置身于技术发展的第一阵线,也贡献了更多技术发展的动力。
与之相比,如刘慈欣先生提到的发电机技术和核聚变技术,虽然前景很美好,但并不急需。核聚变虽然美好,虽然各国通过了ITER项目协力推进,但看看ITER各个参与国三心二意的态度就知道它的感召力有限。连不需要盈利的国家投入研发尚且如此,那就更不要说私人资本支持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了。总之,不是人类智力水平碰到发电机或能源这样的重大问题就碰壁了,所以找了一个IT领域绕路过去,形成了技术进步的假想。而是人类技术的进步总在发生,在当今条件下这种进步被格外体现在IT领域而已。
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一定要换个角度理解,因为这句话不是说IT技术让人类停止进步,而是IT技术让人类表面上的进步比实际取得的进步要大。而且这句话是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上来说的,不代表人类中某个人的感受。
IT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也就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说的直白一点儿,就是用电脑来干活儿。
因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无论在信息处理、通讯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原来可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做好的计算工作,现在可能几秒钟就行了;原来几个月才能够寄到的信件,现在用电子邮件只要一瞬间。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人类生活的效率。
就拿我的老本行,机械行业来说,IT技术的进步可以说是行业发展的一大突破,特别是CFD和FEM,也就是计算流体力学和有限元技术的发展,让整个行业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以前要通过几年的试验才能够计算获得的数据,现在只要用电脑算一段时间就可以得到了,所以说在效率上大大提高了,由此带来的技术进步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所以说,没有IT技术,就没有现在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可能要生活在一个远比现在枯燥、繁杂得多的世界中。
虽然说IT技术的应用让各行各业都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但是当我们重新去看各行各业的本质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基本理论可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甚至于一两百年前。
就比如说刚刚说到的CFD技术,其本质还是求解NS方程【也就是下面这个方程】,别看这个方程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这个方程提出的时间是两百年前。但是直到两百年之后,人类对于这个方程的求解还是存在很多的局限性。
而且刘慈欣提出来的能源技术、航天技术领域,也是同样的问题【下图是可控核聚变的试验装置】,自从上个世纪以来,人类利用能源的技术确实在进步,航天技术也有诸多突破,但是本质上还是几十年前的那一套,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人类对能源的利用能力、还有向外太空发展的能力。
如果说,上述技术还是这么停滞不前,那么人类很有可能会被困死在地球上,这个事情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可怕的。
确实是这么回事。原因如下:
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我们看到最多的现象是以下这些:
一、手机CPU每年都在升级换代。
二、手机内存、电脑内存都在逐年增多,回忆之前的手机内存只有几十兆,而现在的4G、6G……
三、宽带网速逐年提高,各种视频应用如视频聊天,在家看4k高清网络电影全都实现。
四、各种互联网服务,如叫车出行,点餐外卖等等层出不穷。
………………
以上这些变化必然会让普通大众认为,现在的科技真是越来越先进了,继而认为科学很发达。
但实际上,科学是否进步够大,主要还是看有没有革命性的东西出现。例如:
这就是稍微革命性的东西,它让全球的宽带提高了百倍、千倍。各种运用因为光纤也才得以出现。
但是光纤的出现,以及光纤的可能应用上世纪就有了。
图为华裔科学家高锟,他1966年发表的《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并指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而他也在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以说,在科学界,要想定义科学是否进步很快,主要是看一些能否带来革命性的东西。咱们来举几个未来可能的例子。
如果电池技术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且成本很低很低。则,这将带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试想一下,如果一块跟油箱大小差不多的电池,充满电后可以跑2000公里,且充电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那么,电动车的迅速普及就是一个必然,普及速度将快到令人眼花缭乱。
当电动车大量普及后,那么中东产油国的话语权会进一步下降。燃油车逐年减少,我们的空气也会相对好起来。
高昂的燃油成本没有了,只剩下“电的成本”,而电的成本是很低的,可以想见,未来购车的人群将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升。
若常温超导能实现,则人类的能源使用效率会大幅提升。
图片来自Mai-Linh Doan
图片来自美国空军。
现有的火箭推进依靠化学能,这让人类登月、到火星的成本很惊人。
完全可以说,我们能向太空迈出多少步,全都取决于火箭推进技术。
但目前来看,未来几十年,现有的动力推进系统难有革命性的进步,这实在是让很多人感到绝望。
在这些人眼里,现在的太空探索方式,升空技术都跟上世纪没有本质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美苏争霸时,太空探索如火如荼,因为那时的人们坚信,21世纪将是太空的世纪,他们坚信21世纪初(也就是2018年),月球上、火星上将住着很多人。
然而现实情况是:
距离地球最近的月球上,连一坨新鲜的人类大bian都没有,各国都减弱了登月的兴趣。
从一个很大的历史尺度来说,或者换句话说:
300年后再回头看看我们这个年代,也就是2018年左右,那时的人们会怎样看待我们?定义我们?
他们会将我们的这个时代定义为:
在太空探索上裹足不前的时代。
而原因,未来的人们也清楚,这就是目前的我们还不具备大举进军太空的核心技术。
看到IT技术这几个字,我突然想到刘慈欣发表于2017年在《科幻世界》上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的标题叫《圣诞日》(?记不清了)。刘慈欣描写了两段故事,第一段故事,20世纪60年代末期,俄罗斯火箭的总设计师科罗缪夫(以下简称为老科),他正在现场观看第一次火箭升空,一个外星人打扮成勤杂工,对老科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值得庆祝。外星人还掏出酒,要和老科干杯。老科说,今天确实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好日子。外星人说,今天这个日子,可以称之为人类的出生日。第二段故事,20世纪50年代,一群中国科学家在欢呼,他们终于第一次实现了人脑联控。那个外星人又出现了。这一次,这个外星人打扮成为一个清洁工,同样要和总工程师干杯。总工程师非常自豪,告诉他,有了这个技术,以后人类就可以生存在电脑的虚拟世界,一个人拥有一个星球,甚至一个人拥有一个宇宙。外星人听了他的话,沉默了一下,转身离开,外星人说,这个日子,可以定义为人类的流产日。外星人说了一句让人意味深长的话,它说,想想吧,抬头看看星空,为什么看不见外星文明,是有原因的。
通过这个故事,刘慈欣以外星人的口吻告诉我们一个他的猜测,就是,为什么我们看不见,找不到外星文明呢?是不是因为外星人沉溺于网络游戏,而失去了向深空探险的动力呢?如果人类都生存在虚拟世界,会不会终将消失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哲学思辨。其实,刘慈欣未必看不起IT技术,也未必认为IT技术就不好,不强大,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是他有一种深深的疑虑。过去,人类改造大自然,自始至终在与大自然搏斗,生活在大自然。而如果随着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发展,人类会不会脱离了大自然,最终自我消亡呢?其实,刘慈欣这是多虑了。人类是不会被享乐控制的,至于原因,我会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如何看待?在我眼里,刘慈欣与马斯克一样,都是狂热的外太空殖民主义者,他们都这样认为:如果人类陶醉于地球的这点沃土之上,那么等来的只有是灭亡,人类的目标只有是星辰大海。
马斯克曾在节目采访中说道:人类不该是只拥有一个地球的种族,这样人类的未来并不乐观,人类在未来肯定要拥有多个宜居星球,在不同星球上面延续人类希望。
如果你关注刘慈欣的讲座,你也会发现,刘慈欣表达的意思与马斯克有同工之妙,刘慈欣认为现代人类对航天的投入占比远远小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阿波罗时代。加快航天发展,才能尽快让人类寻找到另一个星球。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当绝大部分的人正在为着生活而奔波劳累时,总要有一小撮人会满怀担忧的看待着未来,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必须有人去做的,审视着看待未来,从刘慈欣的小说中就可以看出来。
IT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生活巨大的改善,这是无可否认的,我始终认为,只有在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之下,国家才会投入大量资金去征战太空,当初阿波罗时代为何进展飞速,那因为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但后来,还是部分经济方面的原因,终止掉了。
所以刘慈欣的这句话正是包含了他对未来的担忧,他担忧的不是现在,而是不可预见的未来!
这个大刘说得很对,其实不只大刘一个人说,国外也很多有识之士这样提醒大家。那句:我们想要飞行汽车,却只得到140个字符。就是对这一现象的著名抨击。
基础物理学要不是发现了引力波,近半个世纪都没有什么重大发现。20世纪两根物理学支柱,一根量子力学,一根相对论,都是20年代左右就已经发现。二战搞出了核能,二战之后发明了导弹,搞出了航天技术,算是又一次的爆发。再之后,但是登月之后,航天技术也几乎原地踏步了。国际空间站都放弃了,40多年再没登月。幸好现在出了一个马斯克,搞出了真正的可服用火箭,算是给航天技术挣回了点脸面。
核聚变仍然没有突破性进展,热核能最热门的卡托马克装置也是几十年前就已经提出的模型。进步的只是加工技术。
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是相比于物理学要好,基于基因的研究遍地开花,器官移植简直已经出神入化。但是这些都是在几十年前的根上开花,现在却并没有什么新的重大发现。人类到现在竟然都搞不明白癫痫是什么回事,记忆到底是什么,思维的本质。。等等。
看看90年代的的B2战略轰炸机,现在都没有被淘汰,为什么?你可能说是贵,其实是技术发展停滞,没有新技术,美国想换代都换不了。
只有it技术发展得快,摩尔定律一次又一次的被验证。互联网和电子设备让大家生活的非常便利,自动驾驶眼看也近在咫尺,许多人就误以为人类所有的科技发展都取得了这样快的发展。实际却于此相反。
首先就说科学研究方面,实际上近年来成果并不多,不要说和100年前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等牛人辈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将人类推到了现代物理学的高峰。就是和50年前杨振宁等发现规范场论相比也简直是弱爆了!但是借助于IT技术,很多科学家也成了流量明星。比如刚刚去世的霍金,很多人觉得他应该和爱因斯坦齐名。但是实际上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时间简史》等科普书籍千万级别的销售而带来的知名度。而一个科普书籍之所以有如此巨量的销售,固然和霍金深入浅出的写作功力相关,但是其实更多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病毒式的传播。这从很多人买回《时间简史》就束之高阁就可以看出来!其他很多领域的科研虽然说近年来产生海量的所谓SCI论文,但是实际成就却大不如前。这些其实都是IT技术进步以后,作图难度大幅度下降,获取、模仿甚至改头换面抄袭其他人的作品变的极其容易造成的!
其次,人类在IT技术的推动下,也变的更加浮躁。人人都希望看到爆炸新闻,都希望看到划时代的成果!但是科学的发展那个不需要十年磨一剑、甚至百年磨一剑!而为了获得关注,进而获得巨额资金资助。因此,这些年世界各地科学研究造假的事件层出不穷,就拿现在美国人卡我们脖子的芯片事件来看,2001年至2003年这样一个芯片发展的关键时刻,陈进的汉芯造假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现在看是非常大的!
只代表大刘个人想法吧,估计科技界大多数人是不会赞同他的。
题主没有分清“科学”和“技术”,人类近几十年来,在科学上没有颠覆性的突破,但是技术上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爆发点,尤其是it技术的进步,让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飞跃式的进步!
大刘是个连微信都不爱玩的人,有人说,那是大刘潜心创作,没时间玩微信,可是呢,其实大刘几年没写东西了!而且还不玩微信。这说明大刘个人对it没兴趣,也没什么研究,他小说中涉及it的内容几乎完全脱离本宇宙的现实,只属于大刘宇宙。
所以作为这方面的”外行”,大刘的这种评价完全是一家之言,也可能是他对自己的技术恐惧症的一种表达吧,和绝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
人类的进步,是一个演化的过程,it信息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目前来说,的确在政治和教育方面有所滞后,人类还没找到依靠it技术提升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能力的方式。
但是,海量高速信息,电子智能辅助思维,这些新的技术动向,未来必将拓展人类智能的极限,人造智能早晚要超越人类,而现在最考验我们智慧的,是在电子智能出现之前,如何确保地球的电子智能是一个平和智慧善良的存在,这是地球人类的义务!而不能像三体中那样,认为宇宙是个黑暗森林,我们要弄出一个侵略成性的电子智能来保护自己,不然的话,先被降维打击的就是我们自己!
(补充:观点鲜明,要表达的就是大刘说的这些都是基本事实,但是,是个对的废话。因为我们都知道。况且说起来,我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属于正常水平,并且还有不少令人欣喜的成果。需要突破,没有借鉴的学科发展永远是打硬仗,啃硬骨头,一夜突破那是天方夜谭。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滞后,停滞不前的问题。你总不能把猜想的东西作为标杆衡量现实世界吧?至于他说的it的大发展反应了基础科学的落后,在下边看吧。那等于说一个人的胡子长得很快,证明他自身的成长有所滞后。不是吗?it领域的技术、理论哪个不是吃老本,建立在基础科学之上?)
不得不说你们组织语言的能力比我要强不少,但问题的深度,呵呵
说正题之前必须得说说老刘和他的《三体》。
老刘就是个写小说的,即使他从事过某种科研工作,但是他的见解完全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还真把他说的话当回事了?严格的说,他的小说算是一个大杂烩吧,好莱坞的创作转变为观众看得见的影视作品是个非常微妙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内容其实只是原作品的几分之一甚至都不到;另一方面就是观众接受度,市场热度,重复率等等。这么说吧,他的作品想由文字变为影视作品,说快可能会明年就面世,错过这波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好莱坞从来不缺想象力丰富的人,更不缺科幻类的大湿作品,缺的是买单的观众。
喜欢《三体》的朋友别和我吵,没必要,好莱坞看多了你们自然明白。光这两年面世的作品就一箩筐,好莱坞几乎已经把科幻片市场的题材挖遍了,已经到了必须靠豪华的演员阵容和花哨的制作来支撑了,甚至于整个好莱坞必须团结起来组团创作来满足观众口味。比如,《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等等,均是好莱坞大片儿的明星和相应的英雄角色的大杂烩。为什么说他们缺的是观众的买单,其实就像《环太平洋》等等都纷纷加入中国元素讨喜中国观众一样,中国巨大的市场让他们不得不低头。但问题是,我们真的强大到可以让好莱坞冒险,用中国作家的作品吗?很难说是吧?我当然希望我们中国作家的作品能够搬上国际顶尖的大银幕,问题是还是需要相对来说清醒一些吧。况且还有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呢。一色的欧美人的英雄角色,真的是我们中国的科幻电影吗?呵呵
反过来再说题目里的问题。
他提到的火力发电领悟技术,煤变油是不是技术革新?算不算先进?各种各样的环保改进算不算?其他的,例如咱们中国独步全球的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算不算?马伟明院士搞的电弹和无轴泵推呢?不想再举例下去了。说说他认知的问题。刘慈欣的认知其实还是停留在相对局限的范围。他可能会认为通讯行业的大发展就是技术的革命吧?量变带来了质变这似乎没问题,但是,还没有到这个领域把其他领域远远领先的地步。通讯业的大发展还是建立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无非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或许还有网络时代的数据集中化——大数据?等等,这些进步在技术上并没有实现突破性的进展,和几次工业变革的技术相比,还不可同日而语。它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用户群的庞大基数上。换句话说,这个话题之所以火无非就是知道的人多一点。
再说说题目里提到的几个领域的技术。
生物领域。不用说了,这领域的发展严重受限于道德束缚,不然的话,克隆人早就有了。不算先进?我可以肯定的说,目前这个领域隐藏的技术远远多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如果放开它的手脚,那才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的所在。
航空领域。老刘的认知还停留在把歼八弄成数字电传不是进步的水平?这个如果有争议,那么五代机歼20呢?很显然,美国人都不得不承认歼20比f22至少在航电、感知方面要先进的多,是有代差的。当然了,很多人立马会说老刘着眼于全球。那也没问题,f22到f35的进步也是跨代的。
哲学领域。不好意思,哲学领域的框架已经非常成熟,这个领域缺的无非就是旧瓶里装什么新酒的问题,尤其是在有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文明传承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哲学领域没有什么新概念新体系一说,只有新的素材。就像是文字,就像做文章,基本上没有根本创新的空间了,无非就是组织方式嘛。
物理领域?核聚变、量子力学等等这些伟大的变革正在进行中。什么投入产出比,什么耗时巨大都不是事,而且这种谁掌握谁就能独步全球的技术领域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的,通讯产业这种投入点钱和人马上就有成果和收益的领域跟它们不可同日而语。这些领域的进步才是真真正正的跨时代的科学进步。通讯改变的无非是人与人的交流方式而已。重大的科学变革永远是曲高和寡的。就比如核武器,能弄出成果的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国家。
通讯技术,尤其是那个“该死的IT”离开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不可能把人类带入未来的。没有吃没有穿,没有枪没有炮,没有那大大的方舟,光靠“千里眼顺风耳”你是出不去的。有异议?再贴地气一点,我们可以慢点交流,可能源不够、健康出问题就得完蛋啦。
总之,刘慈欣,安心好好创作吧。蹭热度其实也无所谓。只是,希望看到的各位有个理智的认识。反正我不太赞成“新相声”一类的炒作。听起来高大上,真正体验一下,马上可能就得说脏话。呵呵^_^
刘慈欣说的有道理,由于基础物理理论没有突破,人类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现状大概就是题目中说的那样,我就不再复述了。下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人类如何突破这个瓶颈?
跟三体中被智子封锁的情况不同的是,人类没有被这么强大的敌人来故意封锁科技进步,没有超强对手主动破坏人类进步的可能,人类就有进步的可能。当然,地球也可能已经被高级智慧封锁了,只是人类不知道也发现不了。存在这种可能,但对人类来说,和没有被封锁是一样的,都是感知不到,不会影响人类主观行为,这里就不讨论了。
科学理论的进步,基本都是以下步骤:实验观察、思考总结、提出假想、实验证实(或者证伪)、理论应用。规律就藏在自然现象里,人类通过观察客观现象和进行主动思考,来发现规律,提出理论,新的理论的应用,又会帮助人类观察更多的领域。人类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已经探索了很多领域,到了现在,常规方法可以探索的领域已经很少了,科学家们想要探索的新领域,要么受制于目前的技术无法观察,要么概率很低难以观察统计。这就是目前科学发展的瓶颈。
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一是期待天才科学家的出现。这里说的天才不是只有智商高,而且要有超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从更高的层面提出理论,带领人类突破瓶颈。天才科学家是可遇不可求的,什么时候能再出牛顿、爱因斯坦,那就不好说了。
二是借助现在有进步的IT技术。科学技术有以点带面的特点,一个领域的进步,可能为其他领域提供条件,带动其他领域进步,形成连锁效应。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IT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高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这些都给科学家提供了利刃,帮助他们完成更难的任务和更复杂的计算。大数据技术也有可能发现科学家没有发现的关联性或者规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提高,就可以模拟更复杂的计算,甚至把动物的思维交给计算机程序去模拟。这些还都是在IT技术没有本质突破的情况,如果IT技术本身有了突破,例如真正实现了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人类就面临了更多的可能性,科学家对于宇宙的观察就不必局限于地球这一个角度了,可以在多个位置同时观察,就能探索更多领域,发现新理论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