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衣解决是御寒保暖需求,食解决的是能量需求,住解决的安全感需求,行解决的是社交和生产生活资料获取的需求。
行的基本需求就带来交通的概念,最基本的交通工具是两条腿,后来有了畜力、人力交通工具,再水路上也有了风力交通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蒸汽机、内燃机的先后问世,交通工具得到了极大发展,目前解决大家主要交通需求的工具有飞机、列车、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私家车、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轮船等。
生活的快速变化,让人们的交通需求也变得更随机、频次更高,城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让交通成为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如何高效解决群众出行需求,降低交通成本,保障出行安全,也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交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两个:效率和安全。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让更多人从A到B,这是交通的效率问题,涉及到交通工具、道路规划、信号、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效率涉及到时间和人数,为什么到了一定规模的城市都会发展轨道交通,主要是地铁和轻轨,单纯从时间来说,地铁不一定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但是,地铁的运载能力是别的交通工具取代不了的。现在城市轨道交通修到哪里,房价就涨到哪里,这也说明群众对于轨道交通便利性和效率的认可。
尽管公共交通系统能够解决大多数的交通需求,但是对于一些灵活和紧急的需求,公共交通系统还是无法做到全覆盖,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于是,共享单车的概念一经提出,马上就有资本跟进,街头突然多出了各种颜色的共享自行车,一番混战之后,共享单车也成为交通工具的一部分。
在公共交通系统之外,还有商业服务交通机构,比如出租车、网约车,尤其是网约车的出现让打车的难度降低了很多,也催生了网约车司机这个职业。不论是出租车和网约车,都提高了交通工具的利用率。
然后就是私人交通工具了,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尽管进入2019年汽车销量持续下滑,但是1-5月份的乘用汽车国内销量还是超过1000万辆,汽车几乎已经成为家庭的必需品。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显示,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2亿辆,达到2.07亿辆,增长10.9%。2亿量私人汽车,平均7个人就有一辆汽车,一个家庭平均3-4人,也就是说每两个家庭就有一辆汽车。可见,汽车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汽车确实能够解决很多实际的交通需求。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的压力和环保压力陡增,各种对于汽车限制的措施也纷纷出台,限购、限号、限外牌、限环保,政策的导向就是让大家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对于个人效率是损失,但是从总体效率上是个调节。
再说摩托车,论通行效率,摩托车可以说是最高的。速度快、体积小、转向灵活,但是从2008年以来,摩托车销量几乎就是一路下滑,从最高峰的2750万辆,跌到2018年的1557万辆,2018年的1557万辆里,去掉出口和三轮车,两轮车的销量还不足700万,跟汽车2000多万台的销量差距明显。
除了汽车对摩托车的取代,最主要的就是电动车的出现,而中国电动车的发展也与长兴有很大关系,全国最大的两个电动车电池企业天能和超威都是长兴本土企业。电动车更便宜、更易于驾驶、使用成本也更低,对于短途代步来说,通行效率很高。在这样的竞争对手下,摩托车毫无优势。
论技术含量,电动车跟摩托车没法比,电动车是一种技术更落后的交通工具,因为铅酸电池和电机都不是高科技的东西,摩托车反而要先进和复杂。但是交通工具的适应性,除了技术,更重要的还有使用成本和便利性。光是考驾照就把很多人拦在门槛之外了,更不要说加油和保养之类的成本。
连电动车都干不过的摩托车,是先进的交通工具还是落后交通工具呢?电动车的爆炸式无序发展,在解决人们出行的同时,因为管理上的缺失,也带来了很多隐患和交通安全事故,关于电动车的伤亡事故经常能看到。
管理永远都是滞后的,谁也没有想到电动车的发展会这么快。相关的标准历经多年,反复讨论,终于制定出台。为什么这么久呢?因为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电动车的保有量太大了,超过2.5亿量的电动车,多少人每天出行代步就靠它,政策上如果考虑不周全,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是巨大的。新国标后的电动车还是给了3年的过渡期,让超标电动车逐步退出舞台。为什么摩托车一刀切管理,到了电动车就会采取温和的方式?大家应该懂的。
现在对电动车的管理,主要还是出于安全性考虑,让电动车回归到电动自行车的本来模样上,限制速度,严禁进入机动车道,必须要有脚踏;超标的电动车按照轻便摩托车和电摩管理,从政策层面相当于还是认可电动车的。但是摩托车为什么会成为管理部门眼里的落后交通工具呢?真的是因为环保和污染吗?
既然摩托车被认定为落后的交通工具,为什么交警还要配备摩托车呢?这不是自己打脸吗?交警配摩托车的主要是考虑到执勤效率,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看中的就是摩托车的速度和机动性。从执勤的角度看,速度和机动性是高效,但是从管理的角度看,速度快和机动性高的摩托车管理难度很大,安全系数也不高。关于摩托车的安全性,到底怎么去判断呢?我这里有个数据,可以作为参考,这是维基百科上查到的各种交通工具死亡率对比。
在常规交通工具中,不论是按照人次、时间还是距离,摩托车的死亡率都是最高的,而且远高于其它交通工具。安全系数低,管理难度大,使用群体小,这样的交通工具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
我们会拿国外的摩托车使用情况做对比,近的如东南亚和台湾、日本,远的如欧洲、美国。
东南亚是摩托车的天堂,到处都是摩托车,那里的摩托车几乎都是生产生活工具,就是十几年前的我们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南亚的摩托车走向会如何?不好说。去年还听说越南有计划推行禁限摩。
台湾的人均摩托车保有量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了,也是我们常拿来做榜样的地方,不过这样的地方还是太少了。
2018年日本的汽车年销量是527万台,摩托车销量是60多万辆;2018年德国汽车年销量是343万辆,摩托车销量不到11万辆。
而从车型来看,日本和德国的摩托车中除了少量的小排量踏板车,大多数都还是个性化车型。这也说明,在发达国家,摩托车确实已经从交通工具变成了娱乐工具。如果摩托车是先进的交通工具,会呈现这个趋势吗?我也不太认同上海交警总队的“落后”交通工具的说法,尽管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其功能性在交通工具竞争中落后了,但其本身并不是落后的,在另一个层面,摩托车是一种高级的玩具。落后”这个词也比较伤人,谁也不愿意被说成是落后的、过时的。但讲真的,大家还是要认识到这个客观的事实,摩托车确实不再是被大多数老百姓主要选择的交通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