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要想让某人履好职,尽好责,在岗位上做出可喜的成绩,就要给他提供好的平台,也要允许他在岗位上出错,更要给他在岗位上创出成绩的时间。
明末崇祯帝不杀袁崇焕,袁崇焕能不能最终平辽呢?我们先来看看袁崇焕在辽东任上的经历。1622年,尚为小县令的袁崇焕,在无人敢守辽东的情况下,毅然语出惊人,上奏天启帝他可以守护辽东,让天启帝高兴得不要不要的,马上提拔袁崇焕到辽东,并拨内帑供袁崇焕经营辽东。袁崇焕到辽东后,经过考察,面对后金军擅骑射善野战的特点,应避其长对其短,觉得要守住辽东,就要在关外加修城堡工事,以御防为主,制造购买防御大炮,加高加固城墙,同时安置关外人民开荒种地,发展生产。他的这一建议得到朝中大臣孙承宗的支持,不断提拔袁崇焕,让他在关外经营辽东,修筑了坚固的宁锦防线。虽然在此过程中,孙承宗受阉党迫害离职,阉党派来心腹作主将与袁崇焕作对,硬要放弃关外宁锦防线,将关外居民强制内迁,但袁崇焕顶住了压力,坚持自己的军队坚守宁锦防线。1626年、1627年,后金军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率领下,进攻明军关外防线,结果都遭到失败,明军相继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袁崇焕也因御辽有方,被一步步提拔为辽东巡抚,主管辽东关外防务。宁锦大捷后,袁崇焕因不满阉党赏罚,愤然辞职回乡。这一年天启帝驾崩,崇祯帝继位,废除阉党,重新起用了袁崇焕,任命袁崇焕为蓟辽总督,镇守关内外。为了保持边防号令统一,1629年,袁崇焕设计斩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这恐怕是袁崇焕守辽东最欠考虑的一着。不久斩杀毛文龙的缺陷就显示出来,后金军因没了皮岛明军的牵制,无了后顾之忧,于1629年就绕过宁锦防线,直接进攻北京。由于京城告急,袁崇焕忙统帅军队分三路救援京城。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袁崇焕率领军纪严明的援军赶走了后金军,解了北京之围,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但是袁崇焕却被崇祯帝关进了监狱,在阉党余孽和不满袁崇焕大臣的谗言下,在后金反间计的诱使下,也在崇祯帝难以忍受的军费重压下,崇祯帝以十条大罪,于1630年初处袁崇焕以桀刑。临死之际,袁崇焕悲怆留诗道:“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其实,袁崇焕真正全权守辽东,还是在他1627年任蓟辽总督以后,到1630年初被处死,才不足三年时间。如果崇祯帝在北京保卫战以后,能继续让袁崇焕做蓟辽总督,全力支持袁崇焕,信任袁崇焕,同时还能像战国时期魏文侯敲打乐羊子那样敲打袁崇焕的傲骄之气。袁崇焕一定会进一步总结吸取经营镇守辽东的经验教训,很好处理皮岛问题,使其继续发挥牵制后金作用,同时继续巩固完善关外宁锦防线,实行军屯民屯,让军民开荒种地,减少朝廷军费开支,继续以防御为主,消耗打击后金军,拉笼联络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等待时机,一旦后金有变,联合周边势力,征伐后金,如此不出十年,后金可灭,平辽大业可成。更何况当时崇祯刚继位,明朝内乱还没达到不可遏止的地步。可惜啊,崇祯帝刚愎自用,用人多疑,擅杀功臣名将,自毁长城,最终只能落得个众叛亲离,国亡家灭,吊死煤山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