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我可以答一波,我收集了很多这类看起来比较“说不清楚”的文物图。有看起来画风“诡异”的,有看起来比较“穿越”的,有看起来比较“假”的,下面就来给大家集中盘点一下:


  • 伏羲女娲交尾图绢画·唐代


这类画从汉代开始兴起,伏羲女娲手里分别拿着规矩、乐器之类的物品,相交的尾巴很像是DNA螺旋结构。这类画到底寓意着什么,有什么起源?尚未有特别说服力的说法。


  • 镇墓兽


每次在博物馆看到这类镇墓兽,都觉得恶寒。确实是很有威慑力,刚开始的时候我甚至不太敢对着他们拍照。


  • 卡尺·王莽时期


除了刻度不如现在的细致,前面的手环看起来似乎比现代的还要高级些。


  • 人首鱼身陶俑·南唐


  • 还有双首蛇身陶俑·南唐


  • 马王堆辛追夫人千年不腐朽的尸身,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疑似“穿越”的文物

  • 战国时期水晶杯


不要怀疑,这件文物确实是从墓中挖出来的,并且,考古专家依据土层判断这座墓并没有被现代盗墓贼光顾过。

  • 安徽屯溪出土·西周家用路由器?


  • 三星堆遗址出土轮形器


  • 商晚期人面龙纹盉,是不是与怪物史莱克撞脸了?


宋代流行一类颇有戏剧、讽刺效果的画,如《骷髅幻戏图》、《眼药酸》。这类画与现代漫画很像。其中《骷髅幻戏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嵩的经典作品。画中主体的是傀儡戏,画中大骷髅(傀儡)操纵着小骷髅,在小傀儡的牵引下,一名婴孩正向着小傀儡爬过去,一旁的女子赶紧阻止。这一切,被一位正在喂奶的女子热切的看着。这幅画表达了什么?实在令人费解。



  • 《眼药酸》南宋


这幅画中一人用手指着眼睛,表示有眼疾,另外一人身上画满了眼睛,是卖眼药的人,这幅画是讽刺了卖眼药的人“坑人”。


  • 河南濮阳西水坡的蚌塑龙虎图

这是新石器时期的遗址,这么早的龙虎图,形象还很逼真,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而且一处腿骨摆成的图案还被解读成北斗七星,整个图案表示天文图,就更不可思议了。真假难辨。


暂时就想到这些吧,欢迎评论区留下你认为诡异好玩的文物图。文物考古聊历史,欢迎点赞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古人的猛虎执念

在中华文化里虎一直是颇受尊崇的动物,它象征力量、权威、勇武、尊严等高尚的东西,甚至连四极神兽里都有白虎一席之地,额......或者应该把东北人刨除,如果一个东北哥们对你说“你他喵的虎啊”!别怀疑,他就是在骂你。

因为古代人推崇老虎,文人们自然就喜欢画老虎,北宋李公麟尤擅画虎,他的《百虎图》虽然遗失,但从其他作品上看,这哥们对猛虎的姿态专研极深。明代唐寅也有《虎图》传世,只是姿态上相对平和。

好吧,我知道提起唐寅和老虎是什么下场,是前段时间那副《虎啸山林图》不?吐槽机先给你们贴出来好了:

故宫里诡异的虎图

其实这种萌萌哒的老虎古人也画过,在故宫里就有一副很诡异的虎图,那是清代画家华岩的《蜂虎图》。华岩生活在康熙到乾隆年间,是古法画派的集大成者,他的画虽然很重视国画的写意风格,但工笔也不差劲,大体画风是这样的:

然而那副《蜂虎图》却是这个造型的:

这是一只老虎?完全一副病猫的操性好吧?那骨瘦如柴的身段是什么鬼?那双充满委屈且我见犹怜的双眼是个什么鬼?这他喵的是百兽之王嘛?毛都开叉了好吗?华岩这孙子到底跟老虎有什么仇?什么怨?为何要这么糟蹋老虎?

其实大家也别着急吐槽,这幅画还是满有深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画中的老虎就是华岩自己,他委屈愁苦的原因也在画中交代了,注意画的右上角:

看到那个红圈了吗?我们把那里放大一些:

没错,是一只毒蜂,老虎病怏怏的是因为毒蜂锲而不舍的摧残。华岩其实在用这幅画表达对小人的无奈,还有一种忧谗畏讥的幽默自嘲。

3

青铜卡尺,是于汉代王莽时期的一种工具,固定尺通长13.3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

现收藏扬州市博物馆藏,是国家一级文物。

两千多年前的东西,惊悚不惊悚。

卡尺是一种相当精密的测量工具,上过物理课的人都知道怎么用。

据说,19世纪的英国数学家约尼尔·比尔发明了最早的卡尺。

看见没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卡尺,而且与今天人们使用的卡尺惊人地相似。

有人说王莽是穿越者,不是没有道理的,此物品是穿越来的吗!

青铜蟾,陶寺遗址。

这只青铜蛙出土于山西南部襄汾。

战国时代的陶文显示,这里是“平阳城”,与古史记载的“尧都平阳”相映照。

还有—只4200年前的,蟾!

这里头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蟾是水陆两栖动物,而大禹的父亲鲧也是水陆两栖的鱼,能不能说明,夏早期在陶寺。

而青铜是从红铜到青铜的,中间也要间隔二千年左右,向上推,中国的青铜器的来源不比两河流域晚。

女娃族的图腾为蛙,那么夏是女娃伏羲之后,和史书也扣上了。

唐朝的慧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肉身不坏之得道高僧),目前仍供奉于广东韶关南化寺的灵照塔中。

慧能大师,俗称卢氏,是佛教禅宗祖师,为禅宗第六祖,所以也称六祖慧能大师。

特定时期,偏激的人为了破除迷信,打倒所谓的牛鬼蛇神,为验证慧能大师是否为人工伪造的,曾经用钉锤在大师的胸口处,硬是挖一个小洞,结果赫然发现大师体内器官皆完好无缺,当场吓得纷纷跪地叩拜。

埃及的木乃伊。是去掉内脏以后塞上香料的干尸。而这个内脏都还在。

就是现代科技要保存一个完好的内脏,必须要泡在福尔马林里面。

曾侯乙墓的金弹簧!

这条二尺多长的金弹簧,用直径不足一毫米的金丝缠绕而成,到了今天,仍然弹性十足。

这么长的弹簧它是用来干什么?

弹簧是在机器运转的时候用的,这么长的弹簧用在弓弩连发上也不对呀!

1995年在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发现了一座精绝古国时期的王墓,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考古队员在男墓主人的右手臂上发现了一件织锦护膊,考古队员清理出来的时候,发现这件织锦上绣着清晰的汉隶文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是中国老祖宗对两千年后的精准预言。

这件文物是汉代蜀地的织锦,用白、赤、黄、绿四色织成,上有鸟兽纹、云气纹,织锦工艺十分精湛。

“五星”是指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也就是古人所认知的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有“五星连珠”的现象,是大吉之照!

八对大龙相互缠绕、龙上有龙,中间杂夹着数十条纠结穿绕的小龙,可谓龙头别着龙身,龙身别着龙尾,龙尾别着龙头……这件将龙饰发挥到极致,看得人眼花缭乱的器物就是湖北省博物馆又一件参展世博会的珍品

曾侯乙建鼓底座!

这是建鼓底座,建鼓史料记载,“植而贯之,谓之建鼓”。也就是以一柱贯通鼓腔,竖立在鼓座上。建鼓底座作为乐器附件,用于承插建鼓贯柱,稳定建鼓。

这件青铜建鼓底座高50cm、直径80cm,由八对大龙和数不清的小龙相互纠结盘绕而成。每条大龙的头、身、尾部均攀附数条小龙,龙身上嵌着绿松石。

由于无数条小龙首尾纠缠,盘在一起,向上攀爬,像一团向上燃烧的火焰,给人既纷繁变幻又舒展开朗、生动有序的奇特感受。

据说是有100多条龙,到目前为止都没把给数清楚。

连画家都画不清楚。

这种工艺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复制。

最后拿陕西博物馆的一件珍品来压轴

像不像猪猪侠,,吐着舌头的猪猪侠。萌萌哒!

  

4

要说“诡异”的出土文物吧,中国还真是有不少!下面我就按时代列几件!

这是山西省吉县沟堡遗址出土的一件新石器时代人面形筒状陶器,人脸的样子虽然有点怪,但还可以看出来,关键是它没有顶盖和器底,出土的时候,只在顶上盖有一面石板。显然,它不可能是盛放东西的器皿。有学者推测大约是与祭祀有关,可在祭祀的对象上,则又存在不同的看法。

▲人面形筒状陶器


这是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出土一件新石器时代涂朱砂人面陶器,这是一件残器,幸运的是人面保存完好,而且具有明显的表情特征,可不幸的的也是仅仅人面完整,无法知道这到底是件什么器物。专家们认为其功能似与巫术活动有关。我发现,只要有“人脸”的器物,大约都逃不开祭祀或者巫术之类的推测。

▲涂朱砂人面陶器


江苏省苏州草鞋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灰陶器,看着好像一个大肉虫子,下面还有四脚支撑,不过,并看不出来到底是什么动物。这件器物应该也不是盛器,因为边上有镂孔,无论粮食还是水,倒进去都会溜到外面。这样一件非实用器是做什么的呢?

▲灰陶兽形器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所出的“好”字铭汽柱甑形器,这个器型非常罕见,器口下内壁有铭文“好”字。推测它是作为甑放在鬲上使用,中间的中空透底柱流通蒸汽,颇似今天的汽锅,也就是说,早在3000多年前妇好就已经有品尝汽锅鸡的口福了,难怪人家说中国人会吃!~

▲“好”字铭汽柱甑形器


同样是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这件商代铜鐏形器,形似四爪鸟足,它是做什么的的?原来是套在兵器木柄下端的金属套,起到保护木柄末端、便于插在地上的作用。当然,它也有砸击的功能,倘或持有人“修炼”得法,貌似能够把它当一件异形兵器。▲铜鐏形器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商代纵目铜人面,是三星堆文化最具特征的器物之一,尤其是那双巨大的耳朵,还有瞳孔纵出的眼睛!据专家研究,这件面具为古蜀人用以祭拜或供奉的神像,是古蜀人对“其目纵”的先王蚕丛传说所作的艺术升华,和蜀人精神世界的写照。

▲纵目铜人面


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出土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无头铜人像,古蜀的大量礼器以人为题材,充满了非凡的想象力与浪漫神秘的气息。但这件无头铜人像的双臂下垂,显得疲软无力,整体工艺比较粗糙,似乎是象征斩首飨神的人牲。

▲无头铜人像


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墓出土的战国中山国铜山字形器,是是象征王权的礼器。器呈“山”字形,其上部属三尖峰,两下角延伸回旋成雷纹,下部中间有圆孔銎,出土时残存木灰,说明它原插在木柱上,形如大型铜戟,是中山国特有的青铜器。

▲铜山字形器


陕西省西安市北郊汉墓出土了一组汉代青铜器,因形状太过写实,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我稍微做了一下遮挡,大家能够看明白即可。此器铸造精良,细节更是不在话下!可见汉朝真是个爽歪歪的时代,民风之开放,之自由,就是今天怕也是难望其项背。

▲汉代青铜器


最后,放一件大同市雁北师院宋绍祖夫妇墓出土的北魏彩绘陶镇墓武士俑做压轴!为啥呢?因为武士鼻孔硕大,嘴角下撇,两唇好像香肠,一脸的“不高兴”,神情要多嫌弃有多嫌弃!也不知当初墓主是怎么想的。所以,快点给我点赞哦,否则,“不高兴”会跟着你哦!~~~

▲彩绘陶镇墓武士俑


注: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5

1956年春,盼星星盼月亮的郭先生,终于得到批示可以去发掘明万历皇帝的定陵了。

定陵打开,一阵风声呼啸而过,随即人们就听到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着实吓了人一大跳。

待快进入主室,众人不禁被眼前的一幕吓得目瞪口呆。

只见通往主室的一个回廊小室内,竟然矗立着一口大青花瓷缸,大缸高米许,高米许,正在焕放出青一道,紫一道,忽明忽暗的光芒,时而伴随着一声又一生的噼啪声响动。

可惜,这显然是吓不住我们伟大的唯物主义共产战士的,大家簇拥着开到缸前,屏气凝神探眼看去。

哎呦!

众人皆被眼前的一幕,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缸里竟是一盏焕发火光的灯,忽明忽灭,伴随忽青互紫的诡异光芒和声音,着实有些瘆人。

历史知识丰富的郭先生马上定下神来,稳定众人正色道:“这应该就是传说中千年不灭的长明灯吧?!真是开眼界

当然,能够进入定陵的,谁不是有扎实的考古知识压身的历史研究与工作者,谁能不知道这是盏灯呢?

之前就听过长明灯,长明千年虚无缥缈的事例,以为不过书中消遣人天方夜谭的事情,这突然让人看到着实让人想不通啊。

这缸虽大,但是左右能装的灯油不过一方多点,而现在居然还有半缸,距离万历皇帝到现在四百多年了,难道四百多年才真的用掉半缸油?!

这是一奇。

但凡明火燃烧就要有氧气与燃料,即使燃料足够,可这墓内空气莫说支撑四百年燃烧,只怕一年也不够,为何长明至今?!

这是二奇。

观缸内燃料,后来拿去检测为最耐燃的蜂蜡,然而蜂蜡再耐燃,也撑不过一年啊?!

这是三奇。

后来随着深一步研究,大家一致得出一个结论,灯在封墓不到一年时间待空气燃尽就灭了,用了半缸油。在大家开墓的瞬间,带去空气,灯又复燃,造成燃烧四百年的假象,这也能解释大家刚进墓听到噼里啪啦声响的声音,应该是灯点燃,伴随缸内灯油与杂质,燃烧颜色不一,伴随异响的缘故。

然而,问题又来了。

灯难道会无端自燃?!没有火源,如何点燃?!

这是四奇。

后来,考古人员又在灯芯上发现了白磷,这一切好像突然解释的通了。在陵墓发现白磷,不足为奇。

白磷燃点低,只要有空气,达到燃点便能自然,点燃灯芯。

然而墓室处于地下,空气阴凉潮湿,大家进入墓室,穿的都是棉衣尚且凉飕飕的,本能就知道不过二十来度,怎么会达到燃点呢?!要知道白磷再不济,燃点也要四十度左右呀?!

这是五奇。

最后,观缸内,已经有杂质形成对灯油的封闭层,重燃之事,油内必是有一层沼气层所带来的爆炸的,而且量不会少,而灯却也仅是噼里啪啦几声就停了。

这是六奇。

至今,关于万历定陵长明灯,仍旧是不解之谜,诡异莫测。

点击关注不书,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6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我是老泰迪】


“马王堆汉墓”中消失的藕片

1972年湖南长沙居民无意间挖到了一座古墓,考古队闻讯而至,到地方后非常震惊;专家进行勘测后认为这是一座西汉的“丞相墓”,出于考古的敏感性,大家都认为这次收获“颇丰”,毕竟是丞相墓,陪葬品定不会普通于平民百姓;考古队随即进行了深层次的探寻。

然而专家们刚进入第一座”利苍”墓室后,大失所望,“利苍”墓室早已被盗墓贼光顾,里面的文物财宝才已不见踪影;

紧接着大家来到了利苍妻子的墓室,幸运的是,利苍妻子墓中三千多件古物都完好无损;正当大家欢呼雀跃之时,眼尖者在棺材里发现了一个带盖子的漆鼎,专家们感到很好奇,于是打开了漆鼎,大家惊愕地发现这里面竟然有一碗莲藕汤,莲藕汤保存完好,没有一丝一毫的臭味;摄影师本着摄影敏感性,立马抓拍了一张“莲藕汤”图。

可是拍完第一张照片后,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在汤里的藕片竟然不翼而飞了,在场的专家无一不震惊,难不成这“藕片”被鬼吃掉了?

真相大白:

此事一出,人心惶惶,但是专家心中有“无鬼论”,本着“科学至上”的信仰,,随即便开始了调查;最终专家们给出了这么一个解释:

藕片已经经过了上千年,其内部纤维也早已腐朽,它只要受到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瞬间“崩解”;同时这一说法有一个科学的名字“自融现象”!

结语:

“马王堆墓”内文物颇丰,但最吸引人的还是这碗诡异的“莲藕汤”,幸运的是这一“诡异现象”最终得到了较为科学的解答!

【看历史,长知识,欢迎关注@老泰迪讲历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7

殷商古人蒸锅的秘密?

今天我们来说一种商代的诡异青铜器! “甗”(yan)


妇好三联甗

这个青铜器叫“甗”,是商代时期的蒸食器,好比现在的蒸锅,


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被称为“甑”,好比锅具,下面部分被称为“鬲”,是空心的,使用时,“鬲”填满水,然后在下面生火,“鬲”与“甑”之间有篦子,然后在“甑”里面放上需要蒸的物品,简单点说就是最下面生火,中间有水,烧水产生蒸汽,蒸熟最上层容器里的东西,原理与现在的蒸锅大同小异,这件青铜器,一个“鬲”上面装了三个“甑”,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故得名:“妇好三联甗”,这是商代独有的,既然这东西和蒸锅工作原理相同,那它的用途是不是也和蒸锅一样,用来蒸熟食物呢?



起疑?

一开始专家和学者都认为,这件青铜器毫无疑问一定是用来蒸煮五谷杂粮等食物的,直到上个世1984年,另一件单体“甗”的出土,让人对这一观点产生了怀疑,84年河南安阳的殷墟,出土了这样一件被砸扁了的单体“甗”,观察这件青铜器,里面好像还装着某种东西,仔细一瞧,没错是一颗人头,由于变形,这颗人头已经被死死地卡在里面了,动弹不得。

15之后1999年,也是安阳殷墟,又发现了一件青铜“甗”,这次没有砸扁,里面还是装着一颗人头,这次的发现,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专家组开始着手研究这青铜“甗”里面为什么装着人头,商朝人难道真的吃人么?


求证!

研究小组先是取下青铜“甗”里面的头骨的一小块,在进行取样时,发现小块头骨分离边缘非常平整,

而同时期殷墟墓葬里面的普通头骨,取样时边缘都非常粗糙,有毛刺儿,说明墓葬里的普通头骨与青铜“甗”里面的头骨在物理性质上有区别。


最后经过化验发现,青铜“甗”里的头骨存在大量钙质流失情况,由此发现“甗”里的头骨不是不小心滚落进去的,而是被人刻意放进去,并进行长时间蒸煮,导致大量的钙质流失!既然证实了商朝人蒸煮人头,那被蒸煮的人是谁呢?经过观察发现,这两个头骨的眉弓、乳突以及枕外隆突不发达,而且颧弓比较细,说白了就是线条比较柔和,通过人类学可以得出结论,这是个女人,然后又通过观察牙齿的发育和磨损情况。


发现这个女人被杀时应该在15岁左右,那为什么要蒸一个15岁的少女的头颅呢?后来专家少女牙齿进行了锶同位素鉴定,是一种通过对骨骼中锶含量分析,确定大致生活区域的分析法,经过与殷墟里其他头骨的牙齿锶同位素比例对比,发现锶含量比例完全不同,得出结论,他不是河南人,那她到底是哪里人呢?后来专家又对牙齿做了氧同位素测定,是一种通过测定氧16和氧18含量,来确定是否长期生活在靠近大海地区的测定方法。

对比殷墟其他骸骨,发现少女牙齿内氧18远远大于这些人,确定少女生活的地方比河南更靠近大海,也就是河南以东,推测应该是安徽一带人,为什说是安徽呢?先说这两个青铜“甗”,所处年份是殷墟四期,也就是殷商快灭亡时,就在当时,殷商曾出兵从安阳出发一直打到安徽六安,打了一年,最后大胜回朝。

所以这个少女很有可能就是当时抓回来的俘虏,时间地点都能和前边对上,抓回俘虏,斩首,蒸煮!那最关键问题,蒸熟后他们吃了么?

谜!

15岁少女头颅蒸熟后是否被吃了,截止目前,没找到任何直接证据,上世纪美国专家在调查印第安人遗址时

发现了一泡印第安人留下的屎,你没听错就是屎,不过应该是屎干了,在这泡屎里美国人化验出了人类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通常实在肌肉和心脏存在,他不会在消化道自我产生,只有在人食用了这些东西后才会出现在消化道,肠道然后在通过粪便排出,所以可以说明这泡屎的主人在死之前的大约48小时内吃过人,这就是直接证据,而殷墟并未出土此类物品,所以这个15岁少女是否被吃,可能永远也无人知晓了!商代是否真的会有吃人的习俗,你觉得呢?

我是大雄,欢迎关注好奇书签!

8

女娲伏羲绢画

伏羲女娲图绢画是1965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绢质,以白、红、黄、黑四色描绘,人首蛇身,伏羲左手执矩,女娲右手持规。二人上体相拥,下体相缠,是中国传说中的始祖神。早在战国时期的著作《山海经》中,就有了关于伏羲和女娲的记载。古史传说中的伏羲教人们结绳记事,结网捕鱼,驯养动物,于是我们人类才学会了计数,产生了渔业和畜牧业。女娲以泥土造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千百年来,伏羲和女娲兄妹成婚、繁衍后代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这是一件逆天的国宝,暗含人类的核密码,其相交的螺旋型和DNA非常的相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志《国际社会科学》1983年试刊号的首页插图就是一幅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因其与人类生物遗传结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双螺旋线结构非常相似,题名为“化生万物”。

我们的祖先就告诉了我们密码!

骷髅幻戏图

《骷髅幻戏图》是南宋李嵩创作的绢本设色团扇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骷髅幻戏图》为扇面册页,左侧署有李嵩的名款,画面有“信公珍赏”“会侯珍藏”等多方收藏印章。画面中心人物是一戴幞头、穿透明纱袍的大骷髅,席地而坐,左腿曲折着地,左手按左大腿,右腿弓起,右肘支右膝,坐姿十分舒适自便。右手提控一小骷髅,应为提线木偶(傀儡),上下牙列开张,似在说笑。小骷髅即提线木偶(傀儡)右脚着地,左脚抬起,两臂做招手状,很是活泼。小骷髅对面为一小儿,其左手与双足俱着地,昂首伸右臂,似要伸手抓小骷髅,顽皮而好奇。小儿身后为一青年妇人,双手伸出似作阻拦状,表情看似有些干着急。大骷髅身后安坐一青年妇人,半袒胸,怀抱中小儿正食其乳。目光安详,稍侧身,正注视着眼前之事。人物描画十分生动细致,仿佛能听见他们各自的声音。特别是骷髅的造型十分精准。

这幅图的的有很多种的解释和解读,有的说仅仅是一个流动的携家带口的提线木偶(傀儡)艺人的一场演出,主要描写妇女与儿童生活的一个欢乐场景;有的说隐喻无常的生死;还有的观点认为隐喻南宋小朝廷只知嬉戏游乐,不知道危险的降临。

但是作者作者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所以隔着千年时空,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已经仓海桑田的变迁,很难知道具体的真相,有些答案终于沉入历史的深处,无从可知。


青铜太阳轮

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如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及青铜神树等,每一件都震惊考古界。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极为特殊,被认为是外星人的杰作,它就是青铜太阳轮

青铜太阳轮,出土于三星堆,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状若车轮,现存三星堆博物馆。对于其具体是做什么的,目前尚无定论,学术界多认为这是古人塑造的太阳。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此器的形式构成并不是太阳的象征,而是车轮:中心部分是轮毂,放射形条状物是车辐,外圈是轮圈。还有观点认为既非太阳,亦非车轮,而是用于军事作战的盾牌上的盾饰。但多数意见认为这种形制的器物应即是“太阳形器”,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之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至于是什么,恐怕只能留在猜测了。


这些文物都太过“诡异”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答案

9

华夏五千年历史,其中各类墓遗址数不胜数。自上个世纪开始,我国各地对大量早已暴露或者刚发现的墓葬、遗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随之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就有不少十分“诡异”的文物,有的文物让人哭笑不得,而有的文物却让人惊悚不已。下面大白就列举几件文物,让各位看官欣赏一下。

一、《东晋墓主人生活图》

由于材质问题,在墓葬中发现纸本画是一件不太常见的事情,且东晋时期的纸本画流传至今还能保存的十分完整,更是难能可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就有六张东晋时期的纸片画拼成的《东晋墓主人生活图》,上个世纪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阿斯塔那132号墓,描述的是东晋时期贵族们骄逸的生活。

提起东晋画作,我们首先想到的顾恺之绝世名画《洛神赋图卷》,所谓“群峰之势,若铀饰犀栉”,无论是画工、艺术结构、人物造形都让我们叹为观止。

但诡异的《东晋墓主人生活图》却有一种截然不同画风,大家可以通过文物的图片自行感受一下。

二、晚晴象牙萝卜、象牙白菜

晚晴象牙萝卜、象牙白菜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萝卜和白菜上都有一只蝈蝈,雕工极为细致,蝈蝈腿上的绒毛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叶子上的经络分明、层次清晰。

不过相较于精细的雕工,它的上色工艺更让人觉得诡异。因为象牙的密度很大,着色像这样完美,即便在现代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苦难的事情,且最多五年,染上的颜色变会褪去。但这两件晚晴时期的象牙萝卜、象牙白菜不仅着色完美像真实的萝卜、白菜一样,且经历了一百多年,颜色依旧鲜艳夺目。

三、霍去病石雕像

霍去病作为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打通河西走廊,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历史英雄,但他墓前的雕像却十分诡异,且具有一定的魔力,能逗乐你,让你瞬间把麻烦忘得一干二净。

或许是怕这件文物出国后,会让外国人笑死,与马王堆襌衣、秦始皇铜车马等稀世国宝被列入我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

四、泰极仙翁脱骨碑

河南淇县有一座泰极仙翁脱骨碑,相传为明代的一块墓碑,全碑虽刻有111个字,但没有立碑时间记录,更没有表明碑主人的真实姓名。

它的诡异之处在于墓碑上方的“扯淡”两字,也被人们戏称为“扯淡碑”,墓碑顶端的“再不来了”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徒添了一丝穿越风格。

像这样稀奇古怪、令人哭笑不得的文物还有很多,考虑到篇幅问题,大白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大白列举这件文物,是想告诉大家,历史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枯燥趣味,考古发掘工作也并不像小说、电影那样的阴森恐怖,其中有很多耐人寻味和惊喜的事情,等待着我们去寻觅发现。

大白读史,专业史学研究者,带你了解趣味历史。

10

1957年,在陕西省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匈奴贵族的墓地,在墓地中出土了一件非常诡异的文物,这个文物就是:鹿形金怪兽

鹿形金怪兽是一个用纯黄金打造的动物图案,这个动物长着老鹰的嘴巴和野兽的身体,头上有一双很长的角,像鹿角一样,鹿角的总长度差不多与它的身体总长度一样长,这个动物有四只脚,站在一个四瓣花形的托座上,托座中间高四周低,四个花瓣上各有三个小圆孔。

鹿形金怪兽

这是一种从未出现过的奇异动物,动物的眼珠向外凸出,耳朵向上竖直,头上的两只角向身体后面内弯,呈倒八字形,头上的角还分出四个叉,每个叉端顶部各有一个此动物缩小版的头像,这个动物呈现一种向前搏斗含蓄待发的状态,低头挺胸,四肢直立,尾巴竖直成一个圆圈,尾巴根端也有一个此动物缩小版的头像。

而且从这个鹿形金怪兽的制作工艺上来看,显得非常精良,动物表面的纹理雕刻得清晰可见,鹿形金怪兽的角与身体部位、身体与托座部分都采用了高超的焊接工艺,如果这真是匈奴人生产的,那足以说明战国时期匈奴的炼金水平之高,雕刻工艺之精良!

匈奴人

这究竟是什么动物?为何会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匈奴贵族墓地中呢?

根据史记的说法,匈奴人是在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的儿子,名字叫淳维,夏朝灭亡后,一部分夏人向逃入茫茫草原,之后一直在北方生活,逐渐形成匈奴族,早期的匈奴只是草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的马、羊、牛非常多,同时草原上还有狼、 鹰等猛兽。

从图腾上来说,匈奴的第一个图腾是龙,因为匈奴与华夏族同根同源,夏朝的图腾就是龙,所以匈奴最早的图腾与华夏一样是龙,后来匈奴的图腾逐渐变成了狼,因为狼是草原上最重要的一种动物,维持了草原上的生态平衡,也成为匈奴人崇拜的图腾。

草原雕

按道理来说,像鹿形金怪兽这样的动物是不可能会出现在匈奴的,人类社会对动物的认知,一半来自神话与崇拜,比如图腾,另一半来自自然界的认识,比如狼,如果匈奴人没有见过这种鹿形金怪兽的话,他们怎么能雕刻出这样的动物,难道全凭想像啊?就算是想像,为什么会想成这样的?

第一眼看这个鹿形金怪兽,其中元素最多的就是它的头和嘴巴,这种样子很像草原上最常见的草原雕,草原雕的嘴巴也是呈倒钩状,是一种猛禽,善于捕食草原上的小动物,而鹿形金怪兽全身上下有10个一模一样的头和嘴巴分布在全身,因此鹿形金怪兽的元素中一定有雕的雏形。

草原鹿

第二眼看这个鹿形金怪兽,就被它头上那一双巨大的鹿角所吸引,事实上匈奴人生活的草原上也是有鹿的,草原鹿的角也是很长,很像鹿形金怪兽身上的那一对大长角,因此鹿形金怪兽的元素中也有鹿的雏形。

前面说过了,这种未曾在现实中出现过的动物,要么是来自匈奴人的想像,要么是来自匈奴人生活的世界,但这么奇怪的动物在自然界应该是不存在的,因此鹿形金怪兽多半是匈奴想出来的怪兽,把草原雕和草原鹿的样子混合在一起,组成了鹿形金怪兽,然后再雕刻并制造了出来,因为非常贵重和让人喜欢,所以成为生前主人的陪葬品,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鹿形金怪兽。

山海经蛊雕

另外在一本古籍《山海经》记载了一种叫“蛊雕”的怪兽和鹿形金怪兽的样子非常像:

《山海经》南次二经: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山海经》所说的蛊雕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野兽,这种野兽的形状很像雕,但头上有角,同时蛊雕的叫声像小孩子的声音,而且还吃人。

尤其是头上长角的雕,那不就是和鹿形金怪兽一样的,但是匈奴生活的地方不可能会有生活在水中的雕或者鹿,这些动物可是生活在草原上的,生活习性又对不上,山海经中的蛊雕到底是什么动物,现在也还说不准,有可能是想像出来的,也有可能是已经灭亡的动物。

鹿形金怪兽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匈奴人制造鹿形金怪兽的工匠有可能是华夏人,然后这个看过《山海经》,《山海经》最早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与鹿形金怪兽存在的时期差不多,所以工匠结合《山海经》与草原上的生物,想像出了这么个鹿形金怪兽,把他雕刻出来作出吉祥物或者装饰物,最后成为陪葬品流传至今。

鹿形金怪兽这个来自于匈奴贵族的陪葬品,他应该是当时贵族的一种装饰品,这种造型奇特用黄金打造的物件也代表了其主人高贵的身份,这是一件装饰品,也有可能是一种崇拜物,显示了匈奴人的祖先对大自然的崇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