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该怎么理解?

晨曦小荷可能有理解偏差,这里就不避讳自己的浅陋来试着解答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不同的见解或者启迪。万望海涵。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就提出了上善的核心:利万物而不争。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专门利人,淡泊名利。这是人生境界。是一种最高境界,达到水之本性,利它而不争名利。上善对应着中善和下善。中善伐谋、下善伐力。无论你伐谋还是伐力都已经是动了心思,而非本性,而没有达到无为而为的境界。水无孔不入,水不怕低陋,水不怕刚强,水润物无声。

若水,回归本性,虽然可能淹溺动物,但更多的是养育万物。不因小恶而忘大善不为,也不因小善而忘大恶为之。为与不为,在于“道”心,道心一视同仁。恰如水,千万滴水滴不分彼此。若己若人。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红字“关注”我,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上”是施行的意思,“善”是善心,“若“是如同的意思,“水”指水清无杂质,“水”能供万物享用全无私心,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施行善心待人的人,他的心如同水一样纯清,毫无私心杂念地乐意为他人着想,并乐意帮助他人。

3

水可凝冰,冰比水硬,

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水可化气,气热蒸腾,

聚气生财,大象无形;

水向低流,持续做功,

水滴石穿,柔克其硬;

水变形态,任意因盛,

能屈能伸,随变随形;

水性虽寒,仁善不争,

惠泽万物,弃私而公;

水可聚散,有形无形,

顺势而为,成不争功。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人善利人,故而不争。

道德之精,诠释人生!

4

很多人认为“上善若水”是这样读的:上善、若水。其实不然,正确的读法是: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这一词出自于《道德经》。原文如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幼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全句的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正因为犹如水一样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


“上善若水”一词中的“善”,指的是做什么事情要符合公道,品性接近于德,而非简单的善良的意思。老子曾经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没有情感的,视万物如草扎的狗,任期自我发展,自我生灭。道的行事方式与善良、爱心、助人为乐这些词是根本不沾边的。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天地和圣人都靠不住,人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就是道。依道而行,所做之事才“符合道”。


大家尊崇道义和珍视德行修养还在于他们不去干涉万物生长而是顺其自然的缘故。所以道生万物,德养育万物,陪伴万物从出生到发育、到挺拔到衰老、到休养到死立。在这个过程中,道生出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了,成就万物却不操纵把持,处于高位却不任意主宰。这也只有水做到了。

水除了符合“道”和“德”,水之善还有其他几个方面特征,老子的原文是: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幼善时。”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居住之处是否良好,在于地。居住在地上,能稳得住腿脚,才是安稳;居住在空中容易动荡;居住在高峰,则有倾倒之危。一颗心,是否善良,在于是否渊博。


有些人的心,是狭隘的,因为他的心不是往四周扩散变得开阔,而是往中间收拢,越挤越小。相交之善,在于是否讲诚信。有些人是不讲诚信的,他们言行不一,表里不一,让人难以相信。中正之善,在于治。人们取水平线为准,以之为正,用来盖房子,做家具,用来观照自身。正是因为它的均平、中正的特性才让人有准则可依。水总是会选择恰当的时机来发动,时候不到,积蓄不满,它就不会动作。它的行动,追随地势;它的盈虚,顺应天时。这就是水之善。

怎样才能做到“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让我们做人要像水一样。“上”的意思指的是最好的、最高的。做人要做到“上善若水”,第一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第二点就是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水净化万物,也吞吐泥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的就是我们要做一个心胸宽广之人。不因周围环境而抱怨,自生自灭,而是自己奋力挣扎,不因环境使自己受困,这也是心胸宽广。


第三点就是要与人为善。有一句话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么个理儿。第四点就是要讲诚信。中国人认为“信是万事之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诚实守信,这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如果没有诚信,别人不会信任他,就会失去很多东西。


第五点就是人要有适应变化的能力。水可以在大海里波涛汹涌,也可以在小溪中缓缓徐行,更可以在水杯的方寸之地中静若处子。所以人应该像水一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无论处在何种境地,都能安然处之,不慌不乱。


最后一点就是要学会把握好时机。“冬凝春水,涸溢不失节,善时也”。这句话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水在冬天凝固,在春天结冰,涸溢不失时节,能够很好地把握时机。人应该向水学习,做任何事情都要审视夺度,把握好时机,顺势而为。


以上就是我对“上善若水”一词的理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5

老子的这一句话“上善若水”中的“善”字之含义,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德行”、“品德”。这可以从整句话来看,最高的品德就像水一样。大家都了解:水的习惯通常都是向低处流的,并且冲刷一切污渍而一时间处于污垢之中如阴沟水,雨后山洪水、鱼塘和藕塘水、养殖场水及厕所水等,给人们温馨、清香、整洁的生活环境,它还是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这些特性都表现出与人无争,包容一切,滋养一切的良好秉性以外,还自己不断地进行液体、固体、气体三形态的变化,不但起到净化自己,而且还可以满足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持续需求。体现了它“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特性。所以,老子才会在后面总结一句:故几于道。

虽然水有着上述“居低处污”与“不争包容”等谦让的优良品德,而且还具有许多善于选择的本领,如老子接下来的论述“七善”(这“七善”之中我们不说被儒学人士给修改了,如“仁”、“信”)“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里的“善”则不是前面的善之意思了,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了。这是很多人理解不到位,从而一直纠缠不清之所在(我也是很长时间困惑于此),后来从我参加“国际注册汉语教师专业能力等级考试培训”的过程中,忽然有一天想到老师在解释“一词多义”时回想到老子这个“善”字,其实原来也是具有名、动之意,就是汉字“一字多义”的体现(不然都有点忘了)。其实,《道德经》第一章的“道”字也一样,都是一字多义。

6

谢谢邀请:

“上善若水”是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思是指:人世间最大的善最纯高的善就好比水一样,因为水善于帮助万物,一切生物离开它都不能存活。可是水都以柔为品德,向来不与万物相争。它默默地滋养着万物,却从来不求回报。

一些真正怀有最大善心善念之人,仁慈友爱,真诚守信,胸怀宽广。做好事从不求回报。所以说从《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可以体会到,善行是不分大小的,也应该是随时随地的,最高尚的人品与道德,是来源于人世间最大的善心善行,也是人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爱心积累。“上善若水”这应该就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善行。

7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不争无尤,用水来阐述他的道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

老子把最高善的道德定为像水一样。有人把上解为王、圣人道德像水一样。水一样到底是怎样?水总是无私奉献地滋润万物还不会去争长争短,洗涤人们的不洁,还停居在人们不愿去的低洼地方,向低卑地流。

老子先总括水的能耐,默默地无私奉献而又不求回报,清静人们的心灵,走去人们不去的低洼地,人总是往高走,水却乐意往低流。所以老子把水的性情定为近他的道德。

老子用七个排比来阐述水优点,让我们更深刻了解水的德性。

水愿意居住在人们不去的低洼地;心胸广宽,有容乃大,深远博大;乐于助人,仁和亲善;坚守信诺,要多少给多少;把万物滋润欣欣向荣;万物开花结果少不了它的帮助;在天化为雨,及时恩施万物;还不求回报,退居低卑无过错,不争长短,所以无怨咎。

水有自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精神

水总是默默地把自己无私奉献给万物,让万物茁壮成长,不求回报,毫无怨言。我们人类有久病无孝子,它静静地陪伴我们终老,无怨无悔。洗涤干静我们之不洁,静化我们的身心。人们难做到损自利人,它做到了,自我牺牲,并且淡泊名利,静静地向卑下流。

老子有和七个排比把水的品德展示出来

一、居善地

我们是往上走,水总是往低流,选择我们不去的低洼地,静静地走它的路,居住在卑下的环境。

二、心善渊

水的胸襟宽广,保护沉静、虚怀若谷、在低处不拒细流,有容乃大,所以深远博大。从一滴一滴水,慢慢汇成海洋,智谋渊深。

三、与善仁

善心地对待事物,若事物若已,仁爱万事万物。对待万事万物一样,和善共处。爱护老幼,不让饥渴。

四、言善信

言行一致,信始信终,人们须要多少就给多少,只要有就给人们,相信世间万事万物。

五、政善治

把万事万物治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善于治理,简单来说,煲汤放好汤料,加上水就能把一煲汤整治得好好味道。化成云雨、洒下甘雨,治理万物。

六、事善能

我们生病时,药和水一起吃,能把我们的病治好。能帮助万事物开花结果。能化成云,升上高空,高高在上,能在高山树木洒下甘雨,能耐大滴水穿石。

七、动善时

春天化成雨,及时地下雨,恩施天下万物。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潮汐涨落、时涨时随。

水总是默默地贡献,自我牺牲地奉献也不争论长短和没有半句怨言。水性柔弱具有善性,选择人们不去的低下卑贱之地,水无形,遇江成江、遇海成海、遇坝截则止而又坚韧无比,抽刀断水水更流、还毫发不损,滴水穿石。

上善若水

最高的道德像水一样。

水的行为:和天地万事万物善仁、守信、善治、能力大、及时、向低卑走、无私贡献到死也不停还不居功,退居低卑地,不争、静静地做为天下的事,洗涤人们的恶、清静心灵。

水的胸襟:人们不去的低卑地积累能量,虚怀若谷、广博天下。

水的性格:柔弱而坚韧,遇塘成塘、遇江成江、遇洋成洋、遇堤拦则止。抽刀断水水更流,毫发无损、坚韧不拔、能滴水穿石,以柔克刚。

这就是老子的上善若水

8

前辈师友们好!

众所周知,“上善若水"出致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幼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上善若水”,古今诠释,学生个人理解为:水,点点滴滴聚成小溪,流过江河,终汇大海……

看水至善至柔,性情绵绵密密,细微平静而无声。任狂风烈日暴兩的洗礼,更显其汹涌澎湃之巨。时而激流奋发,时而顺势而下,却总是能因地制宜,坦然面对各种不利地势。不失方向,凝聚一体,奔向目的地大海。 它与世无争且又能容纳万物;既有滋养万物的美德,而又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和冲突。

现实生活中,中华民族面对疫情和西方世界的冷嘲热讽,不畏牺牲,万众一心,取得了抗疫战略性胜利后,又以德报怨,无私援助世界其它国家,共同抗疫。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担当和广阔胸怀。这不正是,那“上善若水”精神的具体体现吗?泽予万物而不争名利,至柔而又能容纳天下所不容之事。具备崇高,而又伟大的胸襟和气度。

正确全面解读“上善若水”太难,但理解其不屈不挠的内函精神,会使我们的生活拥有阳光和积极向上的远景目标,人生之旅,上善若水。加油!我和我的祖国,我们为您骄傲和自豪!

9

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意思是:最高水平的善行,如水的性格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注】道:万事万物运行的轧迹。

引伸开来,就是: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一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像水一样相亲,言语像水一样真诚,为政像水一样有条不紊,办事像水一样无所不能。行为像水一样待机而动。

上善若水,更深层次的寓意:

(1)坚持不懈。冰水为之,但比水强100倍。环境越冷,越苛刻,就越能反映出水"刚"的特性。这寓意是成功人生第一个特点:坚持不懈。

(2)聚气生财。当水合成气体时,看起来不见了,但是如果气体聚集在一定范围内会形成聚合效应,将变得无比强大。寓意:成功人生:聚气生财。

(3)包容。水净化了一切,无论世界有多么肮脏,它都是敝开心扉,毫不后悔地接受,然后慢慢地浄化自已。因此,寓意:成功人生第三个特点:包容。

(4)以柔克刚。水有三态,可化万物,或雨,或云、或露、或雾;集小溪为巨流,流向低处,成江河湖泊,河流大海。可以柔克刚。

(5)能屈能伸。水虽冷却有一颗善良的心。虽未参加战争,培养了世界上的一切,但没有要求一切。寓意:成功人生:能屈能伸。

(6)周济天下。雾很缥缈,本身很自由。可以变成水,也可以遨游天地之间。以至周济天下。寓意:成功人生应该:周济天下。

10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实际是想告诫大家做人要像水那样,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于道。

水对自然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潜移默化间滋养万物,世界上到处都有它的存在,但它从不争宠邀功。我们的世界是瑰丽多彩的,有妖娆的春花,浓绿的夏荫,烂漫的秋菊,坚贞的红梅……护佑着我们如梦的家园。这一切都有水在默默地付出,但人们早已心安理得,习以为常,没有人为水唱赞歌。水创造了生命,养育了生命,甚至构建了我们的机体,但它毫不张扬,只是循着地球的物理定律,在完成任务后就循着江河默默远去,在人们需要时又化作甘霖从天而降。

做人的最高境界,应该像水一样,去追求“至善”,就像一位行侠仗义的“飞天大侠”,当美女被流氓欺负时,一声霹雳飞腾而下,斗完歹徒后,又白光一闪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感念。几十年前,雷锋同志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甘当无名英雄,不图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雷锋的身影。如今,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从白衣天使援助武汉抗疫就可以看出。我们要努力解剖自己,彻底净化自己的心灵,多做好事,多多行善,像刘备说的那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而且要日日坚持,直到终老。

水因为虚怀若谷,才能包容世界,人因为雅量如海,才能折服众生。淡泊名利,看淡荣辱,质朴纯真,以德报怨,虽然不一定被世人理解,甚至会遭到嘲弄,但从长远看,他的人格的光芒必定如苍天之皓月,令万姓敬仰。我们现代有很多这样的人物,除了雷锋以外,还有焦裕禄,孔繁森,村官李天成等等。他们都是时代的楷模,是历史的丰碑,是我们人生的灯塔。

即使在古代,也有一些心系苍生的先贤,如西汉时期的樊重,性情温和厚道,为人乐善好施,喜欢帮助别人。东汉光武时期的名臣王丹,虽“家累千金”,但把他的财富全部救济贫困百姓,博得“好施周急”的美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