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战争,便有伤亡,一个将军,一个士兵,战死沙场,是他的宿命。三国时期,每逢大战,伤亡人数少则数千,多则数万,连大将也有不少马革裹尸的。其中有两个上将的死,影响了三国四十年的历史走势,他们分别是谁呢?

第一个:征西将军夏侯渊

夏侯渊战死的直接后果:蜀汉占据汉中,保住了益州门户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亲自带兵渡过沔水,与定军山的夏侯渊大军相抗衡。刘备先全力攻打张郃,张郃抵挡不住,向主将夏侯渊求救,夏侯渊于是分兵一半去支援张郃。

老将黄忠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放火烧夏侯渊南面鹿角,诱导其救火,趁机袭击。由于夏侯渊没有准备,被黄忠斩杀。曹军主将夏侯渊战死,全面溃败,丢失汉中。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初步胜利。《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夏侯渊战死,曹操不仅仅损失了一个大将,还彻底丢了汉中。我们知道,汉中的益州的门户,要想进入益州,必须占据汉中。同理,蜀军要出川,要以汉中为跳板,进而占据关中平原。

后续影响:蜀汉占据汉中,多次伐魏,而强大的曹魏被动防守

蜀汉在占据了汉中后,才确保了益州的安全,长达四十多年。从公元228年到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一共发动了五次北伐,从公元234年到264年都是通过汉中北伐的。试想,如果刘备没有在公元219年夺取汉中,诸葛亮拿什么作为出祁山基地,姜维凭借什么讨伐中原。四十年来,弱小的蜀汉多次进攻强大的曹魏,这全依赖于汉中这个益州门户。

曹魏由于丢失汉中,在和蜀汉的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防守。正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十三次挥师北伐,而曹魏仅仅曹真、曹爽、钟会邓艾寥寥数次伐蜀。曹真和曹爽父子二人伐蜀之战,还因为汉中道路崎岖,无功而返。

公元263年,钟会和邓艾带领曹魏大军伐蜀,由于姜维部署失误,他们顺利夺取汉中。钟会主力与姜维主力对峙于剑阁,邓艾偷渡阴平,进入蜀汉腹地,逼降刘禅,蜀汉遂亡。由此可知,曹魏灭蜀汉最大的难点就是汉中,只要曹魏占据汉中,灭蜀是分分钟的事。

因此,夏侯渊战死,汉中从曹魏转到了蜀汉手里,影响了曹魏和蜀汉双方四十年的历史。

第二个:汉寿亭侯关羽之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开始进展顺利,包围曹仁于樊城,又水淹于禁庞德七军,收编各地豪杰,就连荆州刺史和南乡太守也归顺了关羽,一时之间威震华夏。

但是好景不长,曹操派出第二路徐晃援兵,连夺关羽数个营寨,解了樊城之围。关羽攻势受阻,但是还有余力,最要命的是后方荆州(南郡)被东吴吕蒙奇袭。众所周知,关羽手下士兵大都是荆州人,他们在前线打仗,家里的老婆孩子却都被敌人俘虏,还有心情卖吗?换做谁都不会再给关羽卖命了,他们最关心的是家里人有没生命危险,过得怎么样?

关羽只能放弃攻打樊城和襄阳,回师荆州(南郡)。由于关羽错误派出使者责问吕蒙为何背信弃义,袭击荆州,不但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使他的荆州兵军心散了。这些荆州兵得知家人平安无事后,纷纷归顺吕蒙。

关羽无奈之下,只能带领数十余骑出逃,一路狂奔,可惜突围至到距益州不过二十里的临沮,被东吴潘璋部将马忠擒获,不久被杀。

关羽被杀后,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第一个: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为关羽报仇,却大败而归。

魏蜀吴三大势力,曹魏占据富饶的中原,实力最强,东吴占据江东,经过孙坚、孙策、孙权三人的经营,也不差,最差的是蜀汉,刚刚占据的益州和汉中并不稳定。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和刘备两人联盟,才能和曹操抗衡,单独一人与曹操对抗,是死路一条。现在,刘备为了给手下大将关羽报仇,为了夺回丢失的荆州,倾国之兵东征,讨伐东吴。

本来东吴和蜀汉两双方联手,才可能抵御曹魏,现在蜀汉和东吴却打起来了,还拿什么来抵御曹魏。更要命的是,刘备在决定命运的这一战,还战败了,败得很彻底。幸好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派出邓芝出使东吴,双方搁置荆州争议,重新结盟,共同对付曹魏。这才没有酿成更加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个:荆州丢失,标志着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的破灭。

在诸葛亮出山前,给主公刘备提出了战略《隆中对》。他是这么构想的,刘备从荆州进入益州,占据荆益二州,与曹魏、东吴三足鼎立。刘备从益州汉中出兵北伐,同时派一员上将从荆州出发,配合刘备主力北伐,只要配合恰当,天下可得。《隆中对》中相关内容如下: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不讨论诸葛亮的《隆中对》可行与否,关羽大意失荆州,已经宣告了这个战略的破灭。此后,诸葛亮及其继承者姜维,只能从汉中出发,走祁山路线北伐,事倍功半,徒劳无功。试想,如果关羽没有丢失荆州,在天下大变时,配合刘备诸葛亮主力,从荆州北伐,将有很大的概率获得成功。

因此,关羽之死,同样影响了三国四十年的走势。

结语

夏侯渊和关羽应该是三国期间战死沙场最大的两个上将了,夏侯渊是曹操在关中、汉中的最高统帅,而关羽是蜀汉在荆州的主将。他们两人的牺牲,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了三国四十年的历史走势。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最佳贡献者
2

谢邀!这是曹操一生中的战略失误,没能一举进蜀而留夏侯渊守汉中,最后渊死使蜀军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而威胁长安,不得不长年布重兵防范;而关羽失荆州走麦城,从此无法以荆州为基地攻取许昌洛阳光复汉室;所以两人之死影响了三国格局……。拙见。

3

蜀汉政权是三国时期崛起最晚的政权,同时也是三国时期大起大落最严重的政权,更是三国时期势力最弱小,最不稳定的政权,严格来说,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应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业期

从公元184年刘备开始参与平定黄巾起义算起,一直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期间,总计长达24年,这一段时间的刘备处于颠沛流离、四处投靠的时期,不具备建立政权的实力,只能算初期的创业期。

刘备

第二阶段:崛起期

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开始后,经公元209年南郡之战期间,刘备南下荆南夺取荆南四郡开始,经借荆州、入川夺取益州,并在汉中之战中斩杀夏侯渊夺取汉中,刘备称汉中王为止的公元219年,这一段时期是刘备政权的崛起期,算起来只有11年时间,但是这是刘备集团发展最快的11年,仅仅只用了11年时间,蜀汉政权就达到势力顶峰。

第三阶段:衰弱期

从公元219年7月关羽开始北伐,经过关羽威震华夏,败走麦城,最终大意失荆州,到刘备称帝,发动夷陵之战,最终全军覆没战败于夷陵,狼狈逃回永安宫,直到公元223年刘备去世为止,这一段时期是蜀汉政权的衰弱期,算起来只有短短4年,却让蜀汉政权从顶峰一下子跌到深渊之中,并且永远地失去了争霸中原的实力。

三国局势

第四阶段:平稳期

从刘备去世、诸葛亮掌权的公元223年开始,经诸葛亮平定南中,五次北伐,姜维11次先后北伐,再到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为止,一共40年的时间,这是蜀汉政权存在的最后40年,也是无法改变命运、苟延残喘的40年,直到蜀汉灭亡的那一天,都已经是40年前注定的命运。

再回过头看蜀汉政权的崛起期和衰弱期,都是因为两个人的死,而导致了蜀汉的崛起和衰弱,这两个人就是夏侯渊和关羽,夏侯渊之死导致蜀汉夺取汉中,势力达到顶峰,关羽之死导致蜀汉失去荆州,开始了衰弱之路,直到势力彻底退出荆州,失去争霸天下的实力。

夏侯渊

1、夏侯渊之死

夏侯渊是曹魏关中地区最高军事指挥官,负责关中、汉中到凉州一带的军事防务,曹魏西部地区最大的敌人就是刘备的蜀汉政权,而且在整个西部地区,曹操因为提前占领了汉中地区,在与刘备的对峙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当年刘璋几十来都没能攻下汉中张鲁,换了刘备与曹操,似乎是相同的结局。

夏侯渊如果不死,刘备就无法拿下汉中,蜀汉的核心地区益州将会一直受到曹魏势力的侵袭,别说北伐了,刘备没有汉中地区作为依靠,连八百里秦岭都走不出去,就更说攻击关中统一中原了,夏侯渊镇守的汉中是刘备集团崛起的命门,夏侯渊在,刘备只能困在益州,夏侯渊死,刘备就能向北发展进而扩大势力。

刘备运用了法正的一系列奇谋和夏侯渊白地将军的称号,采用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计策,让黄忠在 战场上斩杀了汉中曹军最高军事领导人夏侯渊,夏侯渊之死,不仅仅只是一个人死亡,还代表着曹魏在汉中的全面溃败和蜀汉在汉中的全面崛起。

汉中之战

从夏侯渊在公元219年被杀,一直到公元263年钟会伐蜀,这一共44年的时间中,汉中都归属在蜀汉政权的手中,有汉中在,才能保证蜀汉44年的国运,若夏侯渊不死,蜀汉绝对不可能维持44年国运,所以说夏侯渊之死影响了蜀汉政44年,同时也影响了三国局势44年

2、关羽之死

关羽是蜀汉政权在荆州的最高军事与政治领导人,属于军事与政治一把抓的最高统帅,如果说汉中关系到益州的生死存亡,那么荆州就关系到蜀汉政权争霸天下、问鼎中原的实力保证,荆州在,蜀汉强,荆州失,蜀汉衰。

关羽

发生于公元219年7月的襄樊之战,是一场彻底的虎头蛇尾的战争,原本有希望夺取曹魏的襄阳,最终却赔上了整个荆州数万军队、数千官吏、近百万老百姓,以及荆州三郡的战略地盘,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谁也没有想到最终的结果是关羽被杀,荆州彻底脱离蜀汉。

关羽的死预示着蜀汉政权势力彻底退出荆州,并且开始走向了衰弱,还引发两年之后的夷陵之战,刘备继续赔上了四万军队的性命,以及蜀汉数十年的国运,虽然诸葛亮天赋异禀、妙手回春,对于走下坡路的蜀汉来说,也仅仅是回光返照而已,蜀汉陷入了长达44年的衰弱稳定期,直到灭亡。

襄樊之战

荆州如果不失,关羽如果不死,蜀汉仍然有问鼎中原的能力,荆州失,关羽死,蜀汉彻底沦为割据政权,将与华夏传统核心的中原区彻底割裂,所以说关羽的死其实是蜀汉政权开始衰弱的标志,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公元219年前后,到蜀汉灭亡的公元263年前后,合计44年时间里,蜀汉就走上了一直衰弱直到灭亡的不归路,这不是任何人可以改变的

蜀汉政权的鼎盛衰弱与夏侯渊、关羽两人的生死息息相关,正所谓“鼎盛一夏侯,衰弱于关羽”,夏侯渊与关羽两人的生死决定了蜀汉政权44年的国运,同时影响了三国局势44年。

4

汉中是汉高祖刘邦兴隆之地,人口物产粮食特别丰盛,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自张鲁投曹后,曹操派夏侯渊去镇守汉中,夏侯渊是曹操的族亲,也是一位文韬武略兼备的万人敌,在曹操眼中,能够担此大任的屈指可数,他自己算一个,曹仁算一个,夏侯渊算一个,思虑再三,将镇守汉中的任务交给夏侯渊,信任他的能力,但还是担心有闪失,并又派五子良将中张郃一起镇守。深谙谋略的老曹明白,汉中的战略性,西可劫持刘备,南可吞灭孙权。

结果张鲁的投降,曹操的战略部局,彻底惹疯了刘备,刘备何许人也,一代枭雄也,连老曹这点心思看不懂,也太无能了吧,所以他动全国之兵,十路大军,一定要把汉中拿到手里,不然老曹掐着死,还不如拼命一搏,置之死地而后生,奔着生死斗来的,再好的良将张郃和夏侯渊也顶不住,过程再不累述,结果,张郃只身逃走,夏侯渊被黄忠斩杀,汉中被刘备夺走,至此四十余年,牢牢的掌握在刘备手里,刘备得不到汉中,也许早就被老曹送去和阎王做邻居了。所以汉中的得失改变了三国的布局,

守将夏侯渊生死足见其重也。

关羽是三国时代超一流的人物,文武全才,武力值,统兵能力,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也是刘备的手足兄弟,有能力,信得过,所以就放在重要岗位上荆州。

刘备眼中荆州的位置就是老曹眼中汉中的位置,关羽守在哪儿,孙权是也不能眠,有鲠在喉的感觉,他又不敢像刘备,用全国之兵和关羽拼命,关羽太厉害了,神一样的存在,,没办法,无奈,找机会!机会终于来了,趁关羽带荆州兵攻打曹仁,水淹于禁,杀庞德,关羽得意忘形之时,又统兵在外,荆州空虚,趁机攻略了荆州,又和老曹连合设计杀死收尾不能兼顾的关羽,至此,致使一生无败的关公也走了麦城一次,呜呼!

关羽的失败,导致荆州的丢失,刘备伤心,心痛,心哀,心怒,又起全国之兵,为关羽报仇,想重新夺回荆州,可人算不如天算,心急如焚的他在战略布局上着了陆逊的道,,身死白帝城!至此。一代枭雄陨落。

关羽之死!也是刘备之死,也是蜀汉气数衰落的开始。

5

因为关羽和夏侯渊的死亡,使得三国时期三方格局的整体改变,确实影响了三国四十年的走势,关羽死后的46年,西晋一统三国。夏侯渊的死,加速了三国鼎力的形成,而关羽的死,可以说是更改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我们先看看夏侯渊的死亡影响

夏侯渊自曹操起兵之时就开始跟着曹操征战天下,官至征西将军(按职位来说比关羽的前将军还要大)之前一路征战自不多说,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进军平阳关,夏侯渊率领张郃还有徐晃等将军驻守,双方僵持一年之久。第二年,刘备夜烧鹿角,夏侯渊命令张郃守住东面,自己率领轻骑兵守护南方,张郃守不住刘备的攻势之时,夏侯渊分了一半的兵力支援张郃,最终在救鹿角大火的时候,被老将黄忠斩杀。

夏侯渊对于曹操极其忠诚,但是为将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夏侯渊战死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汉中这个地盘被刘备占据,即便之后曹操亲率大军也没能攻下,草草收尾,只能丢弃汉中。

刘备占领汉中之后,才基本实现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的北方战略布局,汉中之地上通巴蜀,下达汉江,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优势明显,可以震慑吴国。也就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加速了蜀吴交好,而且汉中还可以加速消耗魏国。

所以说夏侯渊的死亡加速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再说另一个对魏国的影响,夏侯渊一死,曹操率兵出征,杨修作为随军主簿说出了鸡肋的含义,致使杨修被斩杀,使得曹植在和曹丕争夺储君位置的最大助力消失,间接帮助曹丕夺得下一任继承权。

再说关羽死亡对于三国的影响

关羽的地位自不用多说,可以说是蜀汉方面外派的最高军事长官,率领着蜀汉战力最强大的军团,自刘备起兵以来,但凡需要分兵的时候都是刘备率领一军,关羽率领一军,关羽一死,蜀汉最强的将军就此消失,使得蜀汉方面损失一大强力军团。

再说政治方面,关羽的死亡加速了孙刘联盟的瓦解,可以说是关羽的死亡直接导致了孙刘联盟的瓦解,同时让之前汉中得到的一系列对曹魏的优势就此终结。

还有地理位置方面,荆州乃是隆中对南方最重要的棋子,关羽一死,孙权就借着收回荆州的名义将荆州从蜀汉手中夺了过来,隆中对的局面就此破灭(之前的计划是先占领荆州招兵买马,然后从汉中和襄阳出兵,使得曹操首尾不能相顾,待得平定中原之后,说服孙权投降或者讨伐东吴,最终平定天下)。不过荆州失去之后,显然行不通了。

结语

关羽作为季汉第一大将在加上刘备的生死兄弟等等一系列的头衔,使得关羽一死,季汉的一切优势几乎都消亡殆尽,影响之大,不可以毫厘计量,同样的,夏侯渊虽然在地位上没有关羽高,但是所产生的影响同样不小,所以说夏侯渊和关羽的死亡影响了三国40年的走势,没有问题。

6

建安24年正月(219年),黄忠在定军山杀了夏侯渊。

黄忠此举虽然对刘备来说是奇功一件,但同时也得罪了刘备手下最有权势的两员武将:关羽和张飞。

夏侯渊是张飞岳父,夏侯渊又是曹操的连襟,如此算下来,曹操是张飞的姨丈,这亲戚关系着实不算远。

刘备是一代枭雄,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张飞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刘备对张飞表面上宠爱有加,其实暗中还是对张飞有所提防,张飞在刘备手下并没有太出色的战绩,就是刘备对他刻意压制的结果。

夏侯渊是维系张飞和曹操关系的纽带,夏侯渊一死,这条纽带就断了。张飞用他老丈人的一条命,换回来刘备对他的重新信任。

而关羽恼恨黄忠杀掉夏侯渊,绝不是为了他和张飞的传统友谊,关羽有个女儿,他曾经非常粗暴的拒绝了孙权的亲事,关羽想把女儿嫁给谁,除了刘备的儿子刘禅没有第二人选。

和刘禅的婚事,本来对关羽来说,是件十拿九稳的事,因为夏侯渊的原因,张飞的女儿还不能对关羽的闺女构成威胁。可现在夏侯渊被黄忠杀了,他成功的为关羽制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

关羽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提升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悍然发动了对曹魏的战争。结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曾经因为儿子婚事被关羽侮辱的孙权突然出手偷袭荆州,把关羽置于死地。

关羽的死表面上让诸葛亮《隆中对》制定的战略目标化为泡影。

其实关羽、张飞之死完全可能是诸葛亮一手策划的。

在两汉时期,外戚干政非常严重,无论是关羽还是张飞,他们的女儿嫁给刘禅后,位高权重的外戚,对以诸葛亮为首的蜀汉群臣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

相比张飞,刚愎自用的关羽威胁更甚,假手孙权除掉关羽以后,张飞也被当作潜在的威胁,莫名其妙的挂了。

蜀汉政权在存在的40多年里,再也没有出过外戚干政的现象。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定军山夏侯渊被杀造成的。

7

说是三国鼎立,实际上最有可能统一的是曹氏和刘氏,孙氏从始至终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汉中和荆州对于曹氏和刘氏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夏侯渊和关羽的死使得最后统一的国家发生了变动。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荆州,然后他又取得了益州,这个时候刘备和曹操的领土接壤处为汉中和荆州,双方的攻防战肯定都是从这两个地方开打。按照当时的实力对比,即便刘备拥有荆州和益州,他的实力还是不如曹操,刘备想要战胜曹操,他必须取得战略要地,而汉中和荆州是刘备非占不可的两个地方。



益州的核心地区为成都平原,它的四周群山环绕,易守难攻,但是成都平原不小,这就给了敌方发挥的空间,如果曹操军队打到成都平原的话,成都根本守不住。汉中如一道门般卡在关中和益州之间,从那里既可以进攻关中,也可以进攻成都,曹操的军队只需要从汉中经过葭萌关、剑阁和绵竹关等几处关卡后,几乎就可以长驱直入到成都了,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刘备得到汉中的话,他就能确保益州不会轻易遭到曹操的攻击,曹操想要去益州,几乎先要过了汉中才可以,只要汉中不丢掉,益州几乎不会出问题。夏侯渊被斩本身对曹操伤害不大,但是附带失去天荡山和定军山,那等于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优势地理位置,曹操想要防守汉中的话,代价不会很小。正因为如此,曹操在夏侯渊丢掉天荡山和定军山后,直接就开始把汉中当成了“鸡肋”,他也没玩命去防守汉中,致使汉中被刘备夺取。



本来汉中在曹操手上,只要刘备从荆州进攻,他就可以从汉中派军队攻击成都,刘备肯定会停止从荆州发起的进攻,这个是互相牵制,可是汉中落入刘备的手上,那么刘备就可以放心从荆州进攻曹操了,这个也就是汉中落入曹操手上后,刘备开始命令关羽进攻襄阳的原因。汉中已经落入刘备的手上,曹操自己又没办法夺取荆州南郡,最好的办法就是荆州南郡给孙权。

关羽被吕蒙算计,荆州南郡落入孙权之手,这样刘备就没办法从荆州一路攻击曹操了,刘备方的战略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果荆州一直在刘备的手上,从荆州进攻许昌的话,路途要短很多,粮草消耗也会少很多,这显然对刘备方有利。关羽死了,荆州南郡也丢了,刘备要进攻曹操只能从汉中出发,而且为了确保安全,需要先攻下陇西等地,这个对刘备粮草物质消耗太大了,看看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就知道了,这条攻击路线真的不好走。



夏侯渊的死让曹操丢了汉中,曹操方无法给益州造成威胁,刘备可以巩固益州大本营后,反过来攻击曹操。刘备进攻曹操的最佳发起地肯定是靠近许昌的荆州,从那个进攻的话,省钱、省粮和省力,刘备不仅可以让曹操经常被“噩梦”惊醒,还真的有可能打下许昌救汉献帝。可惜,关羽中了东吴的计策,荆州落入孙权之手,曹操和刘备只能在汉中那一带死磕,刘备方国力不如曹操,这使得他们最后因国力衰弱而被消灭。

8

总论——

细节决定命运,大人物改变历史。

夏侯渊的死,在事实上推动了魏、蜀、吴三个政权的三足鼎立之势,而关羽的死则直接瓦解了这种局面,蜀汉政权就此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诸葛亮后续所做的一切北伐努力,都成了徒劳无益的挣扎。而夏侯渊的死,从某个细节看来,甚至是关羽之死的诱因。

详解——

第一个: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率数万大军渡过沔水,在定军山与夏侯渊的大军相衡而峙。刘备首先使全力攻打张郃,部将张郃抵挡不住,向主将夏侯渊求救。夏侯渊分兵半步部去支援张郃。刘备麾下老将黄忠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放火焚烧夏侯渊部南面鹿角,诱其救火,趁机而袭。夏侯渊猝不及防,被黄忠斩杀。曹军主将战亡,导致群龙无首,军心涣散,继而全面溃败,汉中之地遂为刘备所夺。

《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夏侯渊战死,曹操不仅仅是损失一员大将这么简单,还彻底丢失汉中之地。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险局咽喉,是益州的门户,曹军要想进取益州,必须先占据汉中。反过来,蜀军要想出川蜀之地,也必须以汉中为跳板,进而占据关中平原。

蜀汉据有汉中之地,等于给益州之地加上强有力的保护屏障,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为蜀汉政权的稳固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64年,诸葛孔明及其继任者姜维所进行的数次北伐,都是通过汉中发起的。试想,如果刘备没有在公元219年的夺取汉中,诸葛亮拿什么作出祁山基地?!姜维又凭借什么讨伐中原继承孔明之遗志!?四十年来,弱小的蜀汉多次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为借口进攻强大的曹魏,这全依赖于汉中这个益州门户。

而曹魏丢失汉中,导致在和蜀汉的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史书记载,蜀汉方面,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十三次挥师北伐,而曹魏方面,曹真、曹爽、钟会、邓艾仅仅进行寥寥数次南下伐蜀。曹真和曹爽父子二人的伐蜀之战,还因汉中道路崎岖难行导致无功而返。

公元263年,钟会和邓艾各自带领数万曹魏大军伐蜀,由于姜维战略部局失当,汉中之地被夺。钟会主力与姜维主力对峙于剑阁,而邓艾率军偷渡阴平,进入蜀汉腹地,迫降了刘禅,蜀汉遂亡。由此可知,汉中之地对战争双方是多么重要,夏侯渊之失汉中,影响深远。

还有,我们再换个角度来看——

夏侯渊身死地失,等于说为刘备送了一块肥肉,肥的流油。不管刘备的吃相难不难得,毕竟是吃到了。而对于权力野兽来说,越肥的肉越能激起其更加强烈的欲望。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得到汉中之地的刘备,其野心应该说是急剧膨胀的。

就是在这一年的七月,在手下文臣武将一百二十多人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以汉中、广汉、犍为、巴蜀等地作为封国。

再向后退五年,即公元214年,刘备以不甚仁义的手段从同宗同族刘璋手里取得益州之地的控制权。在这五年并不算短的时间里,益州土著士族与荆州流亡集团如诸葛孔明之间的地域矛盾利益纠纷始终没有妥善调和。如果刘备真的是为民着想,他应该做的是发展生产,奖励耕织,步步为营,壮大益州之地的势力。而不是心急火燎地自为得意地自封汉中王。

我们再分析,为什么夏侯渊之死是关羽之死的诱因——

黄忠斩杀夏侯渊,为刘备等于说是立了一件奇功。比起夺取益州之地中间充斥的少许龌龊,汉中之地之所得过程,显然要正气得多,干净得多。这对向来以仁义自居的刘备来说,不仅仅是一块根据地那么简单,毕竟他是从刘备口中“汉贼”曹操那里名正言顺地夺来的,为刘备的“正统”作了一个十分有力的注解。黄忠之所以能位列“五虎上将”之列,当因此功。

但是,黄忠之功在赢得刘备信任和倚重的同时,得罪了刘备身边两位军政要员——张飞和关羽。

夏侯渊不仅张飞的岳父,还是曹操的连襟,如此算下来,曹操是张飞的姨丈,这种亲戚关系着实不算远。

刘备是一代枭雄,织席贩履之时,与有如此得力的家庭背景关系的张飞结拜,你说他们之间没有互相利用的成分,任谁都不会相信。刘备对张飞表面上恩宠有加,暗中对张飞还是有所提防的。张飞在刘备手下一直没有做出什么耀眼战绩,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行,性情冲动,而是因为刘备对他刻意压制之下的必然。

夏侯渊是维系张飞和曹操亲缘关系的纽带,夏侯渊一死,纽带就断了,等于在事实上彻底断绝了张飞投效曹魏的可能。张飞用他老丈人的一条命,解除了刘备对他的心理戒备,再加上他性情中人,脑袋里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比起关羽来讲,更容易赢得刘备的亲近和好感。

还有一个事实是,张飞有一个女儿,关羽也有一个女儿,他们都想把女儿嫁给刘禅,即未来的“太子”。关羽之所以拒绝孙权的女儿,实在是有此考量的。

那么,如何赢得刘备的青睐,提升自己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就成为关羽不得不考虑的重点问题。

关羽在刘备自立汉中王的同一年,没有事先跟刘备商议,私自发动对曹魏的攻伐之战,一是给刘备称王立威,以壮声势,二就是让刘备高看一眼,告诉他,他关云长,绝非凡人,他的女儿,自然也非凡夫俗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先围曹仁于樊城,后水淹于禁七军,活捉大将于禁,再斩不投降的大将庞德,继而收编各地方豪杰,荆州刺史和南乡太守也束手归顺,一时之间,关云长之英明神武,威震华夏,传扬四海。

但好景不长,醒过神儿的曹操派出二路援军徐晃增援,连夺关羽数个营寨,解开樊城之围。关羽久攻樊城不下,就从荆州把防守东吴的兵调了过来。谁曾想,中了东吴吕蒙跟陆逊的调虎离山之计。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南郡。关羽手下士兵大都是荆州人,田产、妻子、儿女、家园也都在荆州。吕蒙这一击,彻底动摇了他们战场杀伐的勇气和斗志。关羽无奈,只能放弃攻打樊城和襄阳,回师荆州(南郡)。关羽派使者责问吕蒙为何背信弃义,袭击荆州,不仅没能达到他的目的,反而使他的荆州兵军心散乱了。在得知家人平安无事之后,他们那些人都纷纷归顺吕蒙。

关羽无奈之下,只能带领数十余骑出逃,一路狂奔。可惜,在突围至到距益州不过二十里的临沮时,被东吴潘璋部将马忠擒获,不久被孙权所杀。

关羽之死,着实令人扼腕叹息。而他带来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第一,他直接导致了兄弟张飞的死亡。

《三国志》记载:“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关羽死后,刘备复仇,让张飞率万人赴江州。还没来的及在对敌战场上施展拳脚,就稀里糊涂地被部将杀害了。刘备再失一臂膀,实力受损。而张飞的死,似乎是刘备悲剧命运的警示。一腔悲气,一场怨气,一腔义气,一腔恨气,刘备的不归路就此造就。

第二,刘备罔顾孙刘联盟这个战略国策,以怒兴师,以为关羽报仇之名,发动对东吴的夷陵之战,结果以惨败告终。

魏蜀吴三大势力,曹魏占据北方中国大部,实力最强。东吴雄据江东,经过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人的经营,实力日盛,不可小觑。最弱的是蜀汉,刚刚割据益州和汉中,统治基础远没有到可以劳师远征的地步。倘若不是欲令智昏,刘备对赤壁之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赤壁之战时,孙权和刘备双方精诚合作,才侥幸取得了对曹操的胜利。若论单打独斗,哪一家都不是曹魏的对手。

现在,刘备举倾国之兵讨伐东吴,想夺回被关羽弄丢的荆州。鉴于荆州对刘备和孙权双方都有着性命攸关的战略地位,显然,这将会是一场持久的彼此消耗战,最后无论谁胜,曹魏都将渔翁得大利。

还好,命运对他们双方还算照顾。战事还没有进行一年,刘备就兵败夷陵,呜呼哀哉了。孙刘彼此之间的征伐消耗也停止了。夷陵之战后,丞相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双方搁置荆州争议,重新结盟。在强大的曹魏集团面前,重新赢得了辗转腾挪的空间。

第三:关羽身死,荆州丢失,标志着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的彻底破灭。蜀汉跨荆、益两州以图中原的北伐伟业终成黄粱一梦。此后,诸葛孔明耗心费力进行的每一次北伐,都证明蜀汉集团有做梦的权利而无圆梦的能力。

在诸葛亮出山之际,给主公刘备提出了著名的战略构想——《隆中对》。他是这样谋划的:刘备从荆州入益州,占据荆益二州,与曹魏、东吴三足鼎立。势力稳固之后,刘备从益州汉中出兵北伐,同时派能独当一面的上将从荆州出发,配合刘备主力北伐,只要配合得当,中原之地可得。《隆中对》是这样记载的: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在与东吴结成稳固的战略利益同盟之后,诸葛孔明的战略规划是切实可行的。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这件事,造成的战略影响是致命的:

①尽管诸葛亮从大局出发,重新修复了与东吴的同盟关系。但这种关系显然要比关羽死之前的关系脆弱得多。蜀汉集团从东吴身上看到了他们的反复无常。一旦有新的战事,东吴是否还会背后捅刀子,这是深深值得他们怀疑和考虑的。他们怎么可能从心底信任这个盟友呢?!

②蜀汉集团失去了北伐中原最重要的战略通道,战争成本加剧,北伐只剩下名义上的价值,而无实际利益,几乎是得不偿失。

诸葛亮及其继承者姜维,要想北伐,只能从汉中出发,走祁山一线北伐,路途遥远,山路难行。钱粮、辎重、军械等的调配,也成一巨大工程,往往是事倍功半,徒劳无益。诸葛孔明六出祁山,而终无所斩获,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于此。倘若关羽没有丢失荆州,没有跟东吴撕破脸,刘备从汉中出发,攻击曹魏的后腿部,关羽联合孙权,取曹魏下腹部,曹魏则不可抵挡。北伐大业可成。

结语

细节决定成败,大人物改变历史。而只有真正的伟人,才能创造历史。夏侯渊也好,关羽也罢,在整个三国时代,都曾大放异彩,推动历史滚滚前行。但终究来看,他们还算不上真正的伟人。

9

我是刀笔传神,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在三国中,有两位大将的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一位是曹魏夏侯渊之死,丢了汉中,对刘备的意义重大,有了战略回旋余地。而另一位就是关羽之死,不仅让蜀汉丢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由于关羽的身份还引发了一系列后续事件,影响更大。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论述一下这二位的死造成的后果!

一、夏侯渊之死及其后果: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账下名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屡立战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自阳平渡过沔水,驻于定军山,夏侯渊率军相争。刘备率精锐万余人,分十部夜袭张郃,张郃率亲卫奋战反击,刘备不能克,夏侯渊派张郃守备鹿角东部,自率精锐守备鹿角南部,刘备于是全力猛攻张郃,张郃不敌,夏侯渊遂分军一半往救张郃,于是刘备又在走马谷采用烧围角之策,趁夏侯渊前去救火、修补鹿角之时,派讨虏将军黄忠居高临下突袭渊军,夏侯渊遂战死。

夏侯渊的战死不仅让曹操失去一员上将,还在于汉中从此归属刘备,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汉中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如果攻下汉中,不仅能够从政治方面鼓舞西川,而且还能够方便后期进攻关中、凉州等地。正是进可攻,退可守。从以后诸葛亮五次北伐就可看出。

二、关羽之死及其后果:

关羽字云长,三国的无敌猛将,刘备的二弟,死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授与符节黄钺总领各路军马。这年,关羽率领军队在樊城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援助曹仁。秋天,樊城一带下起连绵大雨,汉水泛滥,于禁统领的七路兵马都被淹没。于禁投降了关羽,关羽又杀了将军庞德。曹操逼不得已使出“离间计”,让孙权对关羽产生嫉恨,再加上关羽“刚而自矜”的性格和“骄于士大夫”的作风导致其内部不和睦,部下心怀怨恨而无处诉说,于是关键时候反戈一击,诸如糜芳、傅士仁等。孙权出兵占领了江陵,俘虏了关羽的全部兵马的妻室儿女,关羽的军队于是溃散。孙权派将领吕蒙迎击关羽,在临沮杀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

关羽的死不仅丧失了荆州这处战略要地,还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首先关羽死后,张飞一心想为关羽报仇,性格大变,日夜嚎哭,并将心中全部的怨气发泄到士兵身上,因为殴打士兵,最终士兵忍无可忍,趁张飞酒醉之后割了张飞的首级,可怜一代名将竟死的如此之冤,也使刘备又失去一位无敌上将加兄弟。

其次刘备不听诸葛亮劝阻,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然而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的一把大火烧的大败,刘备也在逃到白帝城后病逝。夷陵之战让刘备损失了很多蜀国后起之秀,如马良等,这也导致本就人才匮乏的蜀国更加无人可用,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尴尬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羽的死打破了三国多年来的平衡,也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三国的历史局面,从此蜀汉进入衰退期。

所以说历史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死或一件偶然的事件都会改变历史的走向。我们只能慨叹,而历史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

10

你好,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提到夏侯渊和关羽之死,不得不提三国中两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定军山之战和襄樊之战,这两场战役的胜负,直接决定了三国的走势,下面,我们围绕今天的主题,深度剖析一下这两位将军之死,以及两场战役的利弊。

一:定军山之战,夏侯渊之死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此时的刘备已经今非昔比,听取了庞统之言,已经取下了蜀中,势力横跨荆益二州,远在许昌的曹操知道刘备下一步计划必取汉中,于是先发制人,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出兵十万,一举拿下了汉中和阳平,兵锋直指益州。

刘备为解益州之围,听取诸葛亮的建议,联合东吴攻打曹操的门户——合肥,曹操北部受敌,自然班师北上,临行前吩咐张颌辅佐征西将军夏侯渊镇守汉中。

建安二十二年,刘备趁曹魏大军完全退出汉中,率领大军向汉中发动进攻,攻下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进入战略相持状态

建安二十四年,发生在定军山的一场战事, 彻底影响了汉中战事的走势,更为蜀汉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定军山之战,成于法正,败于夏侯渊,夏侯渊善于奇袭,善攻不善守,法正正是抓住了夏侯渊的这一弱点,诱敌深入,被黄忠斩于马下,黄忠也因此一战成名,归根结底,夏侯渊败在了他轻率、冲动的性格。对于定军山之败,曹操也有责任,明知道夏侯渊不适合作守城统帅,还安排他来镇守汉中,这是决策上的失误。

而这失误的代价有点大,直接导致了魏军在汉中战局上的失利。定军山一战后,刘备终于夺得了图谋已久的汉中,至此,横跨整个益州、以及半个荆州的蜀汉版图总算是成型了,当时天下亦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

二:襄樊战役,关羽之死

在襄樊之战之前,刘备已经取得了荆州,益州,汉中,实力大涨,而孙权由于在合肥失利,不得已把战略眼光投向了荆襄一代,所以说此时的蜀吴也只是表面兄弟。

公元219年,荆州统帅关羽见曹操大势已去,于是率军三万进攻襄阳,揭开了曹刘襄樊之战,也埋下了蜀国覆灭的伏笔。此次战役,历时四个多月,最终以关羽的失败而告终。

襄樊之战的失败,直接影响便是蜀国失去了荆州三郡的土地,近60万人口,数千各级中下层官吏,5万精锐荆州军以及数不精的粮食、赋税等物资,等于损失了刘备政权一半的实力。

见接影响便是关羽因此失去了性命,由此引发的夷陵之战更是带来了数万精锐士卒的损失,无数中下层士官的损失,以及无数提振的信心损失,然则最大的损失则是刘备及其所创业的季汉政权永远地、彻底地失去了统一天下的信心和实力。三国鼎立的天平就此失衡。

总结一下,如果是定军山之战是蜀汉的巅峰,那么襄樊之战便是蜀国由强变弱的转折点。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