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野名将韩先楚的成名之战,其实可以追溯到红25军长征途中的“独树镇战斗”,面对蒋军一个步兵旅和一个骑兵团的突然袭击,红25军(只有3000人)自军政委以下抡起大刀与敌血搏,终于转危为安。尽管此战韩先楚表现神勇,可他毕竟还是一名营长,还算不上真正的“将领”,只能说是崭露头角。而韩先楚真正“一战成名”从而引起高层重视,还得说是1936年6月的“定边之战”。

(韩先楚《战将》剧照)

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韩先楚还是一名小营长,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1935年11月的直罗镇战役中,红一方面军大破东北军,全歼其第109师,战斗中韩先楚率部最先突入敌师部所据守的镇子,毙中将师长牛元峰,战后即升任红15军团红75师223团团长。不久在东征山西期间,以一个团牵制了晋绥军五个团,同时保卫了红军总部的安全,直接被任命为中路军副司令以及红78师副师长、师长,终于迈入将军行列。


1936年5月,为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和征粮扩红,红一方面军再次进行“西征”,打击对象是“宁马”的马鸿逵和马鸿宾两部,红军主力以红1军团、红15军团、陕北红军81师、骑兵团等部共15000余人组成“西方野战军”,在司令员彭总的率领下杀入宁夏地区。在分两路前进的红15军团阵营中,韩先楚率领的红78师单独在北线行动。

1936年6月13日,红78师主力进至定边县城外围,听这县城名字就知道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没错,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是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旗)交界之处,古有“东接榆延,西通甘凉,南邻环庆,北枕沙漠,土广边长,三秦要塞”之称。其时定边四周城坚墙厚,非常的易守难攻,之前先后经过的红15军团之红73师、红75师都曾攻而不克,由于任务紧急,最终都只能绕城而过。


韩先楚不信这个邪,亲自到一线侦察,发现定边守敌(马鸿逵的一个骑兵营加一个保安团)既不弃城逃走,也不敢向红军开枪骚扰,因而同意前卫232团首长的判断:“敌之所以固守孤城不敢行动,一是惧怕被我围歼,二是怕弃城逃跑交不了账”,经过观察,韩先楚认为定边城墙虽然坚固,但高度有限,完全可以用云梯攻城。

韩先楚一边命令师主力第233、234团跑步赶来战场,一边致电野司、红15军团指挥部请求批准攻城,然而彭总的回电却是兜头一盆冷水:“置定边于不顾,继续绕道前进”!其实彭总的考虑也有道理,野战军在西征第二阶段的任务是尽量歼灭宁马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去攻击坚城,毕竟红军火力贫弱,又有红73、75师的失利教训在前。


然而韩先楚考虑再三,认为确实有把握攻下定边城,并且在西征过程中红1军团捷报连连,而红15军团的战绩乏善可陈,再不取得一次可观的胜利必将影响士气,于是第二次召集师、团两级指挥员开会商讨,韩先楚的意见是攻城虽然违令,但不打实在太可惜,错过这个机会,将来再攻取定边肯定要付出更大代价,而红军指挥员理应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临机决断。


红78师各级指挥员最终统一意见:坚决打!于是再电上级:“敌惧我歼,攻城可克,我师决计克城歼敌,望速核复”,然而野司的回电仍然是:“袭击定边,恐难奏效,仍照原计划前进”,红15军团部也来电命令红78师放弃攻城迅速西进。这可就麻烦了,彭总治军极严,敢违抗他的命令还真罕见,并且军团部也不支持攻城,韩先楚一时间犹豫起来。


认真分析完敌我情况,韩先楚仍然认为攻必可克,并且部队已经展开准备攻击,现在撤围亦将影响士气,于是韩先楚第三次召集师团干部会议,宣布决定红78师将违令攻城,所有后果由他一人承担。有戏说当时红78师还有特派员反对,遭到韩先楚斥责云云,那都是不成立的,真有野司或者军团部的特派员在场,韩先楚的攻城计划一准泡汤。

1936年6月14日凌晨,红78师按作战计划奋勇攻城,部队按照韩先楚“声东击西”的预定战术,以一个团佯攻城东,当马家军看到红军抬着云梯向城东方向扑来时,立即调集大部分力量聚集过来,企图负隅顽抗。一俟敌人中计,埋伏在城西和城南的两个团迅速发起攻击,仅用两小时便杀入城内全歼守敌,缴获大批弹药辎重,成为红15军团在西征路上的最大胜利。


韩先楚马不停蹄,破城后仅留下少量兵力驻守定边,亲率红78师主力立刻开拔落实西进命令,一并向上级报告了定边战斗的胜利消息,可谓是两不耽误。不久军团转来彭总的复电:“你们敢于机动灵活,攻克定边,庆祝胜利”!于是韩先楚抗命克定边、反获彭总嘉奖电的事迹传遍三军,后来彭总对此曾经解释说:“当时顾虑,若定边攻取不下,会影响整个作战行动”。


此战过后韩先楚声名鹊起,旋调入红军大学深造,1937年8月出任第115师主力团688团副团长(红15军团主力红75师改编)。这就是上将韩先楚,一个为战争而生的将军,你想不喜欢他都难!

(彭总在战将中的剧照)

最佳贡献者
2

封狼居胥的少年民族英雄、冠军侯霍去病(公元前140年——117年),是大将军卫青和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外甥。

少年时的霍去病就善于骑射而且乐于钻研兵书,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召为近臣侍中,汉武帝亲自教授霍去病《孙子兵法》,大力培养霍去病。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刘彻任命年仅17岁的霍去病为票姚校尉跟随卫青出击漠南。霍去病率领800轻骑远离大军,进行大迂回大穿插深入敌后,攻击敌人防守薄弱的大后方,出敌意外地打了一场闪电战。歼灭敌人2000多人,包括相国等一批高官,俘虏单于叔父罗姑比。此战意义重大:1.极大动摇了匈奴军心,使敌人士气低落。2.极大鼓舞汉军士气,经过一个月修整汉军又歼灭敌人10000多人。3.经此一战,汉武帝意识到,此战战略意义极大。此前,汉匈之间胜负参半,而且匈奴略占优势,而霍去病这一战,性价比极高,从胜负比率来看远超之前抗匈第一人卫青战绩。总结经验:此前,汉军是骑兵、战车同步协调作战,战车虽战力强于骑兵,但机动性差,而骑兵必须配合战车,就失去了骑兵的机动优势。通过此战,汉武帝意识到精轻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所在。此战是中国历史上作战方式、作战思想的分水岭。此后,汉军对匈奴作战几乎以精轻骑兵为主,战法采用了大包抄、大迂回、深入敌后、先击弱(敌人大后方,补给重地,这些地方远离战场,所以防卫较弱)后击强(敌人的主力作战部队,失去了补给的部队其战斗意识、战斗决心及战力可想可知。只能呵呵了)。所以汉武帝大喜,破天荒地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勇冠三军之意,可见汉武帝是何等欢喜)。所以我推崇霍去病为一战成名。

此后的战况也证明了此战的战略意义。公元前121年,19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出击河西,分春夏两次作战。霍去病先后仅率领数万人歼灭俘虏匈奴近10万人,牛羊不可胜数,俘获匈奴祭天金人。中国第一次占据河西走廊,解除匈奴对西域的控制。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提供了必要条件。

公元前119年,21岁的霍去病和大将军卫青各领5万骑兵出击漠北,寻匈奴主力决战。霍去病完全放弃补给,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部队的机动性,进行大迂回、大包抄、出敌意外地闪击左贤王,歼敌7万余人。然后乘胜追击至狼居胥山,霍去病在此进行了祭天封礼,这就是封狼居胥的由来,象征意义极大。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23岁。汉武帝痛心疾首,追封景恒候,葬茂陵(汉武帝皇陵)。




3

1937年10月19日,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飞机24架,歼敌10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削弱了忻口战场上敌人的空中力量,书写了八路军抗战史上一段辉煌的传奇。

时任769团团长的陈锡联,那时刚刚22岁,但虽然年纪年轻轻,资历却并不浅。他14岁参加革命,作战勇猛机智,屡立战功,18岁任团政委,20岁参加长征时,已是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0师师长了。这个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红小鬼’,以一个神来之笔,打了一场令他闻名全国的战斗。

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后,陈锡联率769团独自行动。师长刘伯承在与他分别时,曾语重心长地叮嘱他,到抗日前线后,机断行事,主动歼敌,小心谨慎,宁可把仗打小一点,但要打好打响’!

年轻的八路军团长率领部队行至代县附近时,看到日军的飞机不时在头上掠过,这位优秀军事指挥员以其特有的敏锐嗅觉,通过亲自侦察得知阳明堡日军机场就在眼前,陈锡联在无意中寻到了求之不得的战机。

机不可失,陈锡联决定打掉日军机场。经过精心的谋划,他对进攻机场做出了周密的布置,阻援、主攻、保障,还有迫击炮连和机枪连各司其职,力求一击致胜,取得769团抗日战场上的‘开门红’!

769团按照隐蔽潜入、出其不意的作战方案,对守军不多的阳明堡机场发动突然攻击,打做梦也想不到会被袭击的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经过激烈战斗,769团主攻部队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顺利完成任务。阳明堡机场中的24架飞机全部被炸毁,陈锡联率部打出了一个经典传奇的战斗。

八路军夜袭阳明堡的消息传开后,蒋介石半信半疑,在晋绥前线作战的蒋军官兵更是视为戏言:土八路凭几杆破枪,几门小炮,就能摧毁日军的飞机场?真是天大的笑话。

然而此后一连十多天,忻口和太原的蒋军都没有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蒋军飞机还特意到阳明堡一带侦查,发现机场已一片狼藉,直到这时他们才相信了——八路军果真创造了一个奇迹,把敌人的机场给摧毁了。

一直承受着日军空袭压力的蒋军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立即致电周恩来:‘阳明堡炸毁敌人24架飞机是抗日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战的将士对八路军表示感谢’。

蒋校长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不但颁发了嘉奖令,还发了两万元大洋奖励参加阳明堡战斗的部队,这也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唯一受到蒋校长现金奖励的战斗。

年仅22岁的陈锡联以自已独到的细心观察、敏锐嗅觉和精心谋划,以敢打必胜的精神,打出了人们难以想象的一场战斗,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他也凭着这场广为人知的夜袭阳明堡战斗,一战成名!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4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川中名将——刘伯承元帅,成名之战足够精彩。

刘帅是国内外知名的军事家,被美国军事专家杰米· 卡洛奇评论为二十世纪,全世界范围内六位“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在也是我军高级将领中成名很早的军事指挥官,在北洋军阀时期,刘帅已经是驰骋川中,纵横沙场,甚至打败了当时担任滇军旅长的朱老总。现在很多人知道刘帅早年成名为“川中名将”,却忽视了刘帅的成名之战。


那是在1923年北洋军阀和四川军阀的混战中,当时刘伯承元帅任职于护国军熊克武帐下,担任团长。在四川军阀混战中,熊克武和但懋辛占领重庆、成都,成为北洋军阀的眼中钉。

1923年北洋军阀曹锟、吴佩孚调集赵荣华、卢金山等入川,驻守恩施的杨森为先锋,同时川军的刘湘等人为内应,众多势力对熊克武和但懋辛进行围剿,熊克武镇守成都,危机四伏。


此时刘伯承元帅带领他的部队行进至川鄂交通要道龙驹坝,按照上峰要求,刘帅需要赶到铜锣方向支援。到达支援地带后刘帅发现敌军强大,考虑到正面攻击很难取胜,于是刘帅以一部分人马正面拖延敌军,亲自率军从侧面迂回侧击,攻击敌人,成功将敌人击溃。

取得一场小胜的刘帅还没有来得及休息,驻扎丰都的杨春芳看到北洋势力强大,就率领自己一个旅的部队投降北洋军。杨春芳投降北洋后,立即率领部队进攻万县,而万县是刘帅的后方,当这个消息传到刘帅耳中时,刘帅认为兵贵神速,应当立即进攻杨春芳。


刘帅也来不及请示上峰,带领着部队立即回师救援万县,当部队到达马头场的时候,天色已晚,士兵也有些疲乏。刘帅对部队进行动员说:“我们如果今天休息了,明天进攻万县,敌人就会做好准备,那时候我们将会更加困难,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像敌人发起进攻,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将会很快打下敌人。”在帅的动员下,军队士气高涨,一夜急行军90里,到达万县刚刚是佛晓,刘帅立即组织部队进攻,一下子将杨春芳打的溃不成军,重新占据万县。

刘帅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主力战场上的熊克武却是一败再败,北洋军阀很快要将成都合围,熊克武便要求刘帅率领部队立马解围成都,这种情况下刘帅不得已放弃万县,沿长江而上,行至半路听说成都已经失守,熊克武退往北川。


当时驻守重庆的但懋辛听说成都失守,亲自带领第六师像成都进军,同时让刘帅率领混成二旅和部分一师部队,由北川堵截北洋军。但懋辛带领六师到达成都郊外时与成都的军阀发生战斗,双方鏖战两天两夜,陷入焦灼状态。

刘帅则按照但懋辛的部署要求,率领军队绕道川北,连续击溃广汉、新都的敌军,北洋军向德阳方向逃走,此时但懋辛要求的作战任务已经完成。但是刘帅通过侦查得知成都郊外的战争陷入僵局,于是召集部队商量对策。


当时有人认为“目前军队已经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而且部队连续作战,异常疲惫,急需修整,不宜出战。”也有的认为“现在成都距离这边比较远,以疲劳之师,长途奔袭,不一定能取胜”。刘帅对他们分析目前的局势说:“军人打仗,打的就是士气。目前北洋军队已经占了成都,兵力相对但懋辛也有优势,长久下去但懋辛部队一定会失败,那个时候我们将会受到南北两部分的夹击,也会失败。不如我们现在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并且我们现在位于川北,敌人也一定认为我们不会南下,那我们正好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是一个天赐良机,是我们打败敌人的好机会。”

同僚听了刘帅的分析,认为他说的非常在理,都标示愿意南下。于是刘帅率领他们南下成都,正所谓兵贵神速,刘帅率领部队攻其不备,首先在二台子打败刘萌西旅,并击毙旅长刘萌西,而后乘胜追击将陈遐龄包围,陈遐龄率一个团逃脱,剩下两个团被迫投降。但懋辛也趁机率领部队返工,敌人溃散而逃,刘帅昭和但懋辛成功收复成都。


这次战斗中刘帅率领部队驰骋四川,来回转战几百里,每一战都是以少胜多,四战皆捷,最终收复成都。

刘帅在此次战役中充分体现他对全局局势的把握,从大局战略的角度出发,配以灵活的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终取得了战争的全胜。此战之后刘帅“川中名将”的名声就不胫而走,刘帅也成为了著名的“川中名将”。

5

李云龙的原型,打仗抗命、跑步查俘虏、封条抢物资,将军太个性了!

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我最欣赏的是"中国版巴顿"——钟伟。

这位名将,在历史上都做了些什么?为何会被称为中国巴顿,听我给你仔细讲讲。

钟伟是湖南平江县人,平江运动中随着彭老总加入了红军。长期的革命斗争,让钟伟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将军。长征期间和陕北的斗争期间,钟伟一直担任政治部主任之类的文职,直到八路军挺进豫西,南下支队成为了新四军第三师,钟伟才做到团长职务。

新四军第三师在黄克诚大将带领下挺近东北,成为东北野战军成立初期最强的部队。而钟伟,也成了第五师的师长。

一场大战,让钟伟成为了林老总的爱将,让他成为了解放战争期间第一个从师长直接升为纵队司令的将军。

这场战斗就是一打靠山屯。

一打靠山屯,属于三下江南战役的一部分,是第三次下江南作战的最精彩之战。当时的情况非常有意思,野司林总要求南下围歼德惠的国民党新一军,钟伟被要求到中长路,配合1纵聚歼德惠东北大房身之新1军。可是,钟伟鲁国靠山屯是,遇上了敌人87师262团两个营。钟伟正发愁老是配合别人一肚子火,现在遇上两个营,说啥也要吃掉!

当时,钟伟就和政委发生了争执。政委要求听野司命令坚决东进,不能耽误。钟伟不想错过说:"就这么定了,留在这里打,打错了,砍头掉脑袋我担着,打!"

就这样,从3月10日凌晨5点到下午2点,野司三个电报来催,钟伟都不为所动!钟伟围住88师一个团就是一顿爆揍,还不停发电报给野司,配合我打援!结果,一纵二纵两个纵队都过来给钟伟打援,靠山屯的歼灭战就此打了起来。

最终,第五师全歼了88师一个团,又配合兄弟部队全歼了87师,大获全胜!

事后,野司还表扬钟伟说: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三次违抗命令。

钟伟的这个故事,在小说《亮剑》中变成了平安县城战役,后来又多次搬上荧幕,钟伟的名字人们不知道,但人们知道了钟伟为原型的李云龙和丁伟。

钟伟和李云龙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钟伟脾气不好,经常和政委干仗,意见不统一时,就独断专行,相当霸道。

钟伟在东北俘虏了新五军军长陈林达,就靠着组织集体跑步的方法给挖了出来。这个故事,在《亮剑》中俘虏的国军军官成了"鄙人不善奔跑"的常乃超。

钟伟还经常很霸道抢物资,每次都是各种封条一贴,物资就属于钟伟的了。这一幕,在《亮剑》电视剧中,编成了"王有胜阅兵",王有胜被打。

评定军衔中,闹得最凶的少将便是钟伟。钟伟声称要把勋章挂在狗尾巴上,结果被林老总训了一顿才老实。这一幕,在《亮剑》中,成了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个人一起闹事罢课。

不过,钟伟刚正不阿,绝没有《亮剑》李云龙的那张搞特权高高在上的感觉。

6

戴安澜:国民革命军二百师师长,抗战英烈,仁安羌一战大败日军,救出七千英军。

韩先楚:开国上将,早期参加革命,部队勇敢分子,辽沈战役,率领四十军千里奔袭围攻廖耀湘兵团,获得旋风司令美誉。

杜聿明: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部队是中国首支机械化部队,昆仑关一战与日军第五旅团血战,击毙敌军旅团长中村正雄。


7

回答这个问题呢,需要先明白两个条件,其一是必须名将,历史上本来名将不胜其多,犹如天上的璀璨繁星。其二是因为一站成名,这个就一下划掉一大片呢。下面呢我们就说几位因为一站成名的名将。

1、屠夫白起之长平之战;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长平之战前期,赵国名将廉颇坚守不出,秦国也是无奈,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秦国使用反间计,赵国阵前换将替下廉颇,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括,历史典故“纸上谈兵”说的就是此人,赵括一改之前防守的策略,大举进攻中了白起的诱敌之际,被围困突围后无果断粮46天被迫投降。赵军四十多万大军被当了俘辱。白起全部坑杀,一站成名,当然也是凶名。被后人调侃称“屠夫”。

2、霸王项羽之巨鹿之战;

项羽,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西楚王朝的创立者,自称“西楚霸王”,以武力著称,被后人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起伏,项羽作为楚国贵族带领族人也是响应潮流揭竿而起,加入推翻暴政秦朝的义军之中。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大军围困在巨鹿,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项羽率诸侯义军五万以解巨鹿之困。当时项羽破釜沉舟,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勇气,楚军士气振奋,奋勇死战,大败秦军。经此一站成名,威名远播。秦朝主力丧失殆尽,已经名存实亡。从此项羽基本确立了在各路诸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3、少年英雄霍去病之漠北之战;

霍去病,西汉中期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名将卫青的外甥。成名有语“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领五万精兵出征匈奴,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万多人,俘虏匈奴王与所属朝廷众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史称“封狼居胥”。霍去病时年才21岁一站成名。此战以后,匈奴远遁漠北,百年内再没敢进汉朝一步,经典谚语“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这里也。

4、张辽之合肥之战;

张辽,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下属“五子良将”之一。为历代后人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公元215年,曹操率大军出征汉中张鲁,孙权见曹操大军远在汉中,未能及时回到东边,率领十万大军出征合肥,双方兵力差悬殊,此时张辽作为守军反其道而行之率领八百骑兵夜袭孙权,一路威猛冲杀至孙权大军帅旗处,吓得孙权彻底方寸大乱跑至不知名的小山头上,面对十万大军张辽几次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吴军军经此一役,士气全无。后围城数十日久攻不下,孙权退兵。张辽见其撤兵,乘胜追击,吴军大乱,孙权差点被活捉,凌统拼死才救出孙权,十万大军损兵折将无数,惨败收场。此站成为孙权一辈子摸不掉的奇耻大辱。反而成全了张辽,一战成名,威震江东。其中“张辽止啼”的典故流传千古。

中国古代名将辈出,历来更朝换代不乏经典战争,其中出的名将更是不计其数,没有成名之战,何以扬之威名。要说最欣赏那一位,鄙人最喜欢霍去病,为何呢,因为他生而逢时,少年英雄。我也有过小年梦,就是长大以后作为一名将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他是我少年的一个梦,虽然现实生活中和平年代不能成真,但霍去病缺填补了我少年心中的空白,慰籍了我儿时梦想的遗憾。

8

一场经典战役往往能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不乏其人,如指挥长平之战的秦将战神白起、巨鹿之战的楚霸王项羽、背水一战的兵仙韩信、官渡之战的奸雄曹操!王哥最欣赏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所指挥的经典战役阏与之战!他也因此战一战成名!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战争背景

  • 事件发生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69年。当时赵国是除了秦国以外势力最强的诸侯国,从地理位置上看赵国又与秦国接壤,符合秦国当时所执行的远交近攻的方针。如果灭了赵国,其他国家就没有了和秦国抗衡的资本,所以秦国一直想要灭掉赵国!
  • 事件起因:秦、赵两国在互换失地的交易中,赵惠文王得到本以失去的土地后,拒绝履行承诺。秦昭襄王大怒,派大将胡阳领兵攻打赵国!

赵奢简介

生卒年龄不祥,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曾在担任过燕国太守。赵惠文王时期,最初是一个征收税赋的小官,因执法无私,在收税期间结识平原君赵胜被推荐给赵惠文王担任文官!

赵奢

战前谋划

  • 秦国:秦军大将胡阳也非等闲之辈,他并没有去攻打与赵国接壤的边境,也没有去抢夺交易中的城池,而是带兵横穿韩国,奇袭赵国都城的门户阏与,进而达到占领整个赵国的目的!
  • 赵国:针对这场战争是否援救出现了分歧。赵国大将廉颇、乐乘反对,理由是: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赵奢则认为:道远地险路狭,就如同两只老鼠在洞里打斗,哪个勇猛哪个就取得胜利!并请求带兵出征,获得了赵惠文王的同意!

阏与之战

战争经过

赵奢为了隐蔽作战意图,带领军队出邯郸城30里,就下令安营扎寨。与此同时,秦军也在武安的西侧驻扎了一部分兵力而且天天擂鼓呐喊、耀武扬威,得到牵制赵军的目的。期间有人谏言驰援武安,被赵奢当场杀掉,并下令:有谁敢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多言了。每天只是构筑营垒,造成赵军怯战的假象!

到了第28天的时候,一名秦军奸细前来侦查,赵奢假装没发现,故意放炮了他,秦军间谍把赵军的情况报告给了胡阳胡阳放松了对赵国援军的戒备。赵奢立刻下令士兵卸下铁甲,轻装快速向阏与进发,只用了两天一夜就急行军300里,到达了前线战场!

阏与之战遗址

秦军在攻打阏与的战斗中打的很不顺利,很久都攻不下来,突然听到赵国的援军从天而降,惊讶万分,仓促应战。赵奢采纳了军士许历的建议,派一万人抢先占领北山高地。秦军攻山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没有攻下来,此时赵奢下令反击,秦军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解了阏与之围!

此次战役,看上去并不复杂,却包含着一段出奇制胜的战略谋略!使强秦遭受了一次最大挫折,多年后扔不敢轻举妄动!

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相同,也被后人列为山东六国八大名将之一,真可谓“一战成名”

9

我来说一个比较冷门的,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

我一直觉得很不可思议,感觉朱元璋随便拉出一个穷亲戚或同乡好友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比如说这个朱文正,没有打过几场仗就被封为大都督,一看就以为是一个关系户。

朱元璋打下江西后,又把洪都交给了他。

洪都,就是现在的南昌,坐落在翻阳湖与赣江的交汇处,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说法,具有非常高的战略意义,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朱元璋却很放心地把洪都交给了毛都没长齐的朱文正。

由于张士诚向朱元璋北边的韩林儿和刘福通发动袭击,朱元璋与左右商量后决定派兵支援。

陈友谅趁此机会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东征伐吴,围困洪都。

此时朱元璋正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根本无暇西顾,就算挥师西援,以朱元璋当时的实力,说句不好听的,根本打不过陈友谅的部队。

面临如此一个生死存亡时刻,平日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朱文正此时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他以一个最高长官的身份用坚定的口吻对每一个将士说:“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

在朱文正的正确指导下,洪都顶住了陈友谅大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起初,朱文正还以为陈友谅久攻不下,很快就会退走,却没想到陈友谅这次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攻打洪都的,可谓是势在必得。

面对当时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时,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洪都坚守了长达两个多月之久,并有效地消耗了陈友谅大军的有生力量。

汉军的疲状让朱元璋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在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者的第85天,朱元璋统率20万大军,以凶锐之师迎战陈友谅的疲惫之师,吴军与汉军在翻阳湖大战,结果陈友谅战亡,全军覆没。

洪都保卫战的胜利,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朱元璋的霸王事业基本上可以说从此畅通无阻了,这场战斗,甚至被誉为14世纪的奇迹之战,朱文正一战成名!

可惜朱文正得意忘形,竟然勾搭张士诚,最后被朱元璋软禁至死。

10

三国志蜀国名将赵云赵子龙,长板坡单骑护少主,在曹营陈中翻江倒海,真可谓一战成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