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失宠于曹丕的原因,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她和曹植的暧昧关系,据说曹植的洛神赋就是为甄宓而写,也正因为此,甄宓才遭到曹丕的冷落。但其实,这个不过是标准的民间故事,甄宓被郭女王取而代之,背后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
最初,在曹丕和甄宓结婚后,也曾有过一段甜蜜时光,甄宓还为他生下了长子曹睿,虽然后来花心的曹丕身边不断有新的女人,诸如李贵人、阴贵人,还有刘协的两个女儿,但她们并没有对甄宓的地位造成过威胁,直到郭女王的出现。
这位郭女王和甄宓一样,年龄都比曹丕要大,郭女王比曹丕大三岁,甄宓比曹丕大五岁,所以单论年轻貌美,郭女王和甄宓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甚至还隐然处于劣势。但是,郭女王相比要甄宓,却有两个非常显著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郭女王非常聪明,尤其是比较热衷于政治权谋。本来,甄宓出生于最顶级的门阀望族,从小就读遍诸子百家,按理说也非常聪明,拥有很高的智慧,但问题的,甄宓的聪明和智慧,更多是表现在对对人生的感悟上,至于谋略权术,她并不擅长也不热衷。
相反,郭女王虽然没有出色的才华,但她却非常擅长谋略权术,并且还积极参与到各种政治斗争中。甚至在曹丕与诸兄弟争夺魏王世子的过程中,郭女王屡出奇谋,为曹丕出谋划策,因此,曹丕能够最后胜出并且最终称帝,郭女王也应记一大功。
别的不说,就凭这一点,曹丕丕移情别恋也就在所难免。在这种背景下,甄宓便写下了一首抒发哀伤、怨恨曹丕薄悻的诗,结果曹丕读了这首诗后更是恼羞成怒,直接不再理会甄宓。当然,如果仅仅于此,郭女王仍然无法取代甄宓的地位。
真正给予甄宓致命一击的,就在于郭女王的第二个优势,也就是她的家庭背景。和甄宓的显赫家世相比,郭女王的家庭,那只能算是个底层平民。虽然郭女王小时候,他的父母也算是个芝麻小官,但黄巾起义后,她的母亲和兄弟姐妹都先后去世,郭女王自己也沦落成铜鞮侯家的婢女。后来,她作为礼品,被主人送给了曹丕。
反观甄宓,她的家族那绝对是当时最顶尖的门阀望族,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甄宓的家族有多牛,这里给大家梳理一下:甄宓的先祖,是孔子的第十四代传人孔光,在汉成帝时期,孔光曾先后担任大将军、丞相、太傅和太师。从这层意义上说,甄宓的家族,那就是当世最有名的书香门第兼名门望族。
在王莽时代,甄宓的先祖甄邯和甄丰,分别担任大将军和大司马。随后整个东汉一朝,直到甄宓的父亲,其家庭成员都是朝廷世袭的两千石高官。毫不夸张的所,在当时的河北地区,甄宓的家族,那就是最大的地头蛇,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在河北可以排名前三。
也正因为此,袁绍占据河北后,作为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的他,选择让自己的嫡子、时任幽州刺史的袁熙,与甄宓结为夫妻,目的就是为有效的控制河北地区。后来,曹操攻破邺城后,也让自己的世子曹丕娶甄宓为老婆,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换句话说,甄宓的家族作为河北最强大的地头蛇,无论谁占据河北,都需要和甄氏家族合作,否则很难真正控制该地区。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等到曹氏家族爬上皇位后,甄宓身后强大的家族优势,恰恰成为她最大的劣势。
因为,在乱世之中,基于统战工作的需要,曹氏需要与豪门大户联姻,以加强自己的统治基础。但问题是,等到曹氏自己爬上皇位,需要巩固皇权时,就会害怕豪门大户,借与曹氏联姻的机会扩张权力。再加上,东汉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所导致。
在这种背景下,曹氏借鉴前朝灭亡的经验,在权力布局时就会有意压制外戚,所以曹操在当魏王时,废掉名门望族之后的丁夫人,而立出身下层的卞夫人为后。许多人因此说曹操心胸宽广,因为选老婆时不看出身。
其实呢,曹操这样做,主要是源于对豪门外戚的恐惧,因为简单的看,外戚势力太大,永远会威胁皇权;所以削弱外戚是一个种非常值得提倡的方式。所以,削弱外戚也永远是曹魏帝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不是曹操这样玩,曹丕、曹睿都也是这样玩。
曹丕当皇帝后,也是放着名门之后的甄夫人不立,而立了一个出身卑微的郭夫人当了皇后。等曹睿当皇帝后,也是这样玩的,以至于丧失当皇后机会的豪门大户女子,气得大呼小叫说,曹氏就喜欢让贱人主掌后宫。
也正因为此,当时曹丕为把出身低微的郭女王扶上皇后位,才不得不对甄宓下了杀心。在公元221年,也就是在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六月,他派使者前往甄洛独居的邺城旧宫,逼她服下了毒酒,死后其尸首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同月,曹丕正式立郭女王为皇后,这一年,甄宓四十岁,曹丕三十五岁,郭女王三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