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光弹是一种在子弹后方填充发光材料让子弹弹道可视,方便射手修正射击的子弹。
既然如此,使用曳光弹就有暴露位置的潜在危险。
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曳光弹并不是一定要隔几发就装一发。
曳光弹一般分为3种:
1,明亮型:亮度较高,子弹出膛后就会一直发光。
2,低亮型:亮度稍微低一些,并且子弹出膛后飞过一定距离才会发光。
3,微亮型:专为配合夜视仪使用,肉眼看亮度很低。
美国人还搞出了一种高端的曳光弹,在子弹尾部加装LED灯和电池,让子弹的轨迹只能从放射方向看到,其他位置看不到。
其中二三种是步兵常用的,并不是那么容易暴露目标,而第一种是飞机机炮,坦克机枪常用的。另外,如今的很多班用轻机枪其实不怎么用曳光弹,部分射手会喜欢将弹匣的最后几发子弹换成曳光弹,提醒自己换弹,这是因为班用机枪和突击步枪的攻击距离并不是那么远,曳光弹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
曳光弹最广泛的作用其实是给12.7mm以上的重机枪,机炮测距,观察弹道。
比如英国的酋长Mk3,它就装备了专门的测距机枪,通过机枪发射曳光弹,通过子弹命中地面的时间计算距离校准主炮,提高主炮命中率。
F-15,Su-27,F-22这类战斗机的机炮也广泛采用曳光弹,提高命中率,而A-10这样的攻击机的机炮反而是不使用曳光弹的,因为在现有火控系统下,空对地机炮设计不需要曳光弹。
另外,通过隔几发装填一发曳光弹的方式并不能精确校准弹道:因为曳光弹的曳光剂会燃烧,这会造成弹道畸变,发射后的子弹实际上是越来越轻的,和普通子弹的弹道有一定区别。
所以真正需要曳光弹指示弹道的场合,一般使用的都是纯曳光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