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夫人“其实是镂空的竹篓子,抱着睡觉可迅速导热
关于“竹夫人”是什么,我看已经很多人给出了解释。
所谓“竹夫人”其实就是用竹篾编成的镂空的竹篓子,圆柱形,长约三四尺,周围穿凿洞眼。夏天的时候,抱着它睡觉,可以让自己的四肢与身体隔离开,非常迅速的导走身体的热量。
由于人们每天晚上抱着睡觉,所以取名为“竹夫人”。北宋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竹夫人”是“盖凉寝竹器。憩背休膝,似夫人之职”。(香港李翰祥还曾拍过一部电影就叫《竹夫人》)
本来是很简单的一道题,又有了很多人做了正确的解答,我为什么也跑过来画蛇添足,把答案重复一遍呢?
因为我想,除了将“竹夫人”进行解释之外,还想追溯一下“竹夫人”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关系。
“竹夫人”说法最早在北宋已形成,又有“青奴”、“抱节君”等说法
根据考证,最早出现“竹夫人”说法的,是宋朝描写首都汴京城市繁华的《梦梁录》,在其中“诸色杂货”里面,写到有“枕头、豆袋、竹夫人、懒架”。由此,可以知道,起码在北宋,就已经有了“竹夫人”的说法。
那么,在北宋之前,“竹夫人”叫什么呢?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竹夹漆诗》中写有:“截得筼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清代大臣高士奇在《天禄识余》里面考证,这里的竹夹漆其实就是“竹夫人“。
此外,后来黄庭坚又给他起名叫做“青奴”。为什么叫“青奴”?因为它“冬夏青青,竹之所长,故易名青奴耳。”
后来,黄庭坚还写了一首诗,说:“我无红袖堪娱夜,正要青奴一味凉。”
到了元代,文人杨铁崖又写了一篇文章叫《抱节君传》,里面又把“竹夫人”称之为“抱节君”。
从“竹夹漆”到“竹夫人”再到“青奴”、“抱节君”,我们可以看到,文人们把一件夏天解暑的物品,逐渐赋予了情感的色彩。
明清之后,“竹夫人”成为抒发世态炎凉的意象
后来,到了明清之后,“竹夫人”渐渐变成了一个意向,成为文人借以抒发自己感受的凭借。
明代的冯梦龙曾经搜集江南民歌,写成了《山歌》一书,其中说:“做人弗要像个竹夫人,受只多炎凉自在心,硬子骨头开子眼,看我人情势败像秋云……”
这首歌用拟人化的手法,让竹夫人回忆自己前世今生,在夏天的时候,自己多么辉煌,伯夷叔齐、湘妃都曾抱着我睡觉,可到了冬天,自己就被人们抛到了一边。以此来抒发,世态炎凉的人情。
后来,到了清朝的《红楼梦》里面,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竹夫人”还成为了谶语,暗示薛宝钗和贾宝玉最终的结局。
薛宝钗写了一个谜面,让众人来猜,谜面是:“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自然是“竹夫人”。
曹雪芹在谜底后面,写了贾政的内心:“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详。看来皆非福寿之辈。”在这里,已经暗示了他们的结局。
到了清朝的时候,在野史中还记载了竹夫人与乾隆之间的故事。
话说有一次,乾隆来到某个寺庙与方丈聊天,乾隆笑着问:“你有几个妻子?”方丈知道乾隆在开玩笑,如果自己马上说没有妻子,就太无趣了。于是赶忙说:“两个”。乾隆感到惊奇。
于是,方丈不慌不忙的说:“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乾隆听完之后,大笑不止。这里的“汤婆子”其实是一种用金属容器储存热水的,用来保暖的物品,类似于今天的暖水袋。
这段故事,和很多民间流传的纪晓岚戏谑乾隆一样,应该都不可信。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竹夫人”在文人士大夫之间成了一种意象化的物品,拥有了更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