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赴会三国志记载是鲁肃讨要荆州,鲁肃并非演义写的那样,特别在草船借箭这一节,为了衬托诸葛亮,把地位比周愉还高的大夫鲁肃描写成胆小怕死,连酒杯都端不稳的弱智,而历史上的鲁肃文武全才,为孙权做了东吴版的《隆中对》不过没有刘备,而是刘表三家抢天下,鲁肃东吴重臣深得孙权敬重,到演义已移花接木变成关羽了,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都是罗作者给关羽脸上贴金,虚构的,应还历史本来面目。
《三国演义》中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因为鲁肃几番讨还荆州不成,便订下一计,邀请关羽过江赴宴。当然还是想借此讨回荆州,如果关羽不从就埋伏刀斧手将其除掉。关羽明知是计,但还是按时赴宴。酒过三巡,鲁肃又提到荆州的事,关羽也毫不退让,最后佯装喝醉,左手拉着鲁肃,右手提着刀往外走,埋伏的刀斧手怕关羽伤了鲁肃未敢轻举妄动。关羽来到江边跳上自己的船才放开鲁肃,鲁肃被关羽这一提吓得魂不附体,如呆似傻地看着关羽的船远去。
《三国演义》这部书里面鲁肃堪称乐山的大佛——老石人(老实人),不过有时候也显得老实大劲了。在讨荆州的时候让诸葛亮五次三番地戏耍,最后一无所获。除了人太老实以外鲁肃还胆小怕事,除被关羽单刀赴会吓了一次,之前和诸葛亮乘草船借箭的时候也吓得不轻。所以看过《三国演义》之后鲁肃便给读者留下了一个软弱无能的老实人的形象。
小说不等于真实的历史,在《三国演义》里面鲁肃为了突出诸葛亮和关羽只能被矮化了,实际上历史上的鲁肃在三国时代是地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也是为数极少的几位战略家之一。正是因为有他才有了孙刘联盟,才有了赤壁之战,为日后的三足鼎立打下基础。而他的战略眼光、军事能力、好学精神以及人格魅力都获得后世一致的称赞,堪称是位典范人物。
鲁肃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因为当时天下大乱,鲁肃又乐善好施,经常散财交友,因此在当地很有人气。他的命运转折是结识了一位英雄,即周瑜周公瑾。周瑜当时担任居巢县令,得知鲁肃在当地很有名望便过去拜访,两人一见如故。周瑜请求鲁肃支援自己点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囷米,也就是两个大圆仓的米。鲁肃将其中的一囷米给了周瑜。周瑜也很受感动,于是两人便订下生死之交。后来袁术得知鲁肃是个人才便任命他为东城太守。但没多长时间鲁肃便认为袁术其人成不了大事,便偕一百多人到居巢投奔周瑜。后来经过周瑜引荐,鲁肃见到孙权,从此便投入孙权麾下。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鲁肃作为三国时代的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向孙权提出了很多战略构想,这些战略对于东吴今后的发展影响极大。比如鲁肃刚见到孙权时就提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的道理。他认为只有尽取长江流域据为己有,并在此建号称王以图天下,便可成其霸业。鲁肃提出的这一战略相当于东吴版“隆中对”,孙权也很欣赏,以后他走的就是鲁肃的战略,夺取了江东并在江东稳固发展,而后又在此称帝,成为一代雄主。
鲁肃提出的另一个战略构想就是“联刘破曹”。当时刘表死了,鲁肃看准这一时机,认为刘表的两个儿子一定会因为争位而翻脸。而曹操对荆州虎视眈眈,刘备当时势力虽小,但他是个枭雄人物,和曹操又有过节,因此联合刘备抗拒曹操,天下可定。孙权也同意了这个计划,于是鲁肃便来到夏口吊丧,并联络刘备,又把诸葛亮带到江东见孙权,一手促成了孙刘结盟。而后曹操兴兵讨伐东吴,在东吴内部主和的声音成了主流。鲁肃当众未发表意见,等到孙权更衣时他追上孙权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投降曹操,但您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我投曹操,曹操会把我放回乡里当个小官做,如果干好了还可以当州郡的长官,但您要是投了曹操,你认为曹操会把你放回哪里呢?孙权听后恍然大悟,对鲁肃也很欣赏,说:“此天以卿赐我也。”
接着孙权将周瑜召回,主持战事。鲁肃被认命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谋划。而后二人密切合作,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军,取得辉煌胜利。所以鲁肃一手促成孙刘联盟,又是坚决的主战派,最终联合刘备击败曹操,堪称是一位战略大师。而后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尽心竭力。当时与诸葛亮齐名的名士庞统到刘备那只是当了个县令,庞统也不好好干活,后来还被刘备免职了。鲁肃得知后立即给刘备写信,说庞统不是一般人,不能给他这么小的官,应予以重用。刘备接到书信,便召见庞统,两人一番长谈,刘备才发觉庞统果然是个人才,便开始重用,最后让他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
此外鲁肃还做了一件对孙刘两方甚至对于中国历史都影响很大的事,那就是借荆州给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到孙权那,提出要借荆州的想法。当时东吴内部很多大臣包括周瑜在内都劝孙权扣留刘备。只有鲁肃力排众议,提出孙权现在刚得到荆州,未立威信。而曹操又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不妨把荆州借给刘备,让曹操多一个敌人,我们又多一个朋友。孙权采纳了鲁肃的提议,借荆州给刘备。消息传到曹操那,正在写信的曹操得知后吓得笔都落在地上。
不过鲁肃费尽心血全力维护的孙刘联盟却最终出现裂痕。孙权打算兵进益州,占领蜀地。他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假意说他和刘璋都是汉室宗亲,不忍看到他落难,所以请求孙权不要进兵。孙权见他这么说便打消了取益州的计划。但没过多久,刘备却带兵夺取益州,也不顾什么手足之情了。孙权这才知道自己被刘备耍了,勃然大怒,便向刘备讨要荆州境内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吃到嘴里的肥肉当然不肯吐出来,断然拒绝了孙权,于是孙权只能通过武力解决。便派吕蒙夺取了三郡之中的长沙、桂阳二郡。刘备得知后亲自率五万人马赶回公安坐镇。又派关羽率三万人争夺三郡。孙权也派鲁肃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对抗关羽。
鲁肃此时已经接替去世的周瑜掌军。在刘备入川之后,留下关羽守荆州,孙刘两方在荆州边境也一直有摩擦,但在鲁肃的维护之下没出大问题。鲁肃不想看到他一手促成并维护的孙刘联盟就此瓦解,被曹操渔翁得利。便想以和平方式解决,邀请关羽前来谈判,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单刀赴会”。单刀赴会的地点是在益阳县的陆贾山口,就是《三国演义》里所说的陆口。之所以称之为单刀会,是双方事先约定,把兵马都驻扎在百步开外,只有将领们可以带着单刀来赴会。所以并不是关羽自己只身带着刀赴会。
鲁肃手下的将领唯恐情况有变,却鲁肃不要前往,鲁肃却说,近日之事应先讲清道理。刘备辜负国家,是非还没有论断,料关羽也不敢怎样。于是毅然前往会场。在会上鲁肃指责关羽说,你们当初兵败远来,没有立锥之地。我们好心好意把荆州借给你们,而你们现在得到了益州却不还荆州。我们现在只要荆州的三个郡你们都不给。这时关羽身边有人说:“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配占有,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鲁肃严词斥责了他的说法,关羽也操刀而起对那人说:“这是国家大事,你知道什么!”用眼光示意那人离开了。接着鲁肃又是一番陈词据理力争,说得关羽哑口无言。
这次会谈之后,关羽向刘备汇报。这时赶上曹操进攻汉中,刘备出于自己利益考虑最终商议以湘水为界,双平分荆州,各得荆州的三个郡,于是两下就此罢兵。而单刀会也是促成此次和谈的关键。鲁肃在单刀会中展现了不凡的胆识和雄辩的口才,风头完全盖过了关羽。而最终双方各让一步,平分荆州六郡,还是在形式上维持了孙刘联盟,这也是和鲁肃的努力分不开的。
在单刀会不久鲁肃就病逝了,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他操办丧事,诸葛亮也为他举哀。他的逝世也标志这吴蜀蜜月期的结束。而后鹰派将领吕蒙上位,偷袭荆州,生擒关羽,将孙刘联盟毁于一旦。孙权尽管对鲁肃非常器重,但他也认为鲁肃一生最大的过失是不应该借荆州给刘备。这件事的是非曲直也只有留待后人评论了。不过对于鲁肃的评价无论当时还是后世都是相当高。
《吴书》中说:“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令在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宏远,有过人之名。周瑜之后,肃为之冠。”《三国志》中说:“周瑜、鲁肃建独断之名,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这样高的评价是毫不为过的,历史上的鲁肃的确是位杰出的人物,非常值得后人的尊敬和学习。
受鲁肃之邀,关羽单刀赴会。
他俩都是单刀赴会,所谓单刀赴会,是指双方参与谈判的人士只带单刀去见面。所以是鲁肃关羽一齐单刀赴会。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说是两人都是单刀赴会,但是不知哪冒出个“坐有一人”,排除此人听力特别好嗓门也特别大的可能,我猜测是关羽鲁肃各自带兵,兵马在百步之远处,另外还都带了人在比较近的地方参与协商,只有关羽和鲁肃离得最近。
提到“单刀赴会”,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人物肯定是关羽关二爷,这是《三国演义》小说中一个精彩著名的桥段。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关羽除了有点心高气傲的缺点之外,简直是一个仁、义、礼、智、信俱全的完人,反观《三国演义》小说中鲁肃,则被塑造成一个忠厚却懦弱,虽然能为孙权出谋划策,但临敌反应却无比迟钝的东吴谋臣形象。而真实历史中的关羽和鲁肃,真的就是这副样子吗? 其实不然,在小说家罗贯中的演绎下,历史上原本不属于关羽的英雄事迹,很多也被强加到他的身上,今天提到的“单刀赴会”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真实历史中的鲁肃
关羽关二爷的生平大家都很熟悉,不论史书还是小说、戏文都有大量描绘关二爷的内容,我们在此就不再叙述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另一位主人公鲁肃,真实历史中的鲁肃,其实真实历史中的鲁肃,不仅熟读兵法,足智多谋,本身也是身形魁伟,善击剑骑射,是一 个文武双全的盖世将才。并非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文文弱弱的书生模样。《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对其描写为:“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 好。治军整齐,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鲁肃效力东吴的时候,一直极力维护孙刘结盟,为东吴的稳定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周瑜临死之前,曾向孙权提岀接替自己的最佳人选就是鲁肃,而事实上,鲁肃也确实担当起了东吴三军统帅这一重担。
《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
《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单刀赴会”,讲的是孙权得知刘备取了西川,便想要回曾借给刘备的荆州,便派诸葛瑾去与其交涉,诸葛瑾却被弟弟诸葛亮设计推脱到到驻守荆州的关羽那,结果诸葛瑾被豪气云天的关羽遣回了东吴。诸葛瑾没能要回荆州,孙权便找来鲁肃问计,鲁肃便出了一招类似“鸿门宴”的主意,请关羽到临江亭上赴宴,暗地里却埋下伏兵,只等关羽一来,就群起而攻之,打算拿下关羽,再攻打荆州就容易多了。谁知关羽只带着抱着青龙偃月刀的侍卫周仓前来赴会,并未带领大队人马跟随。
小说中描绘道:“鲁肃惊疑,接入庭内。叙礼毕,入席饮酒,举杯相劝,不敢仰视。云长谈笑自若。”酒至半酣之时,鲁肃才提出要刘备归还荆州,关羽以言辞与其周旋,后来侍从周仓出言呵斥鲁肃,关羽借机批评周仓无礼,拿过他怀中的青龙偃月刀,将他赶出宴席。周仓明是受到关羽的呵斥,实际上是趁被赶出宴席的机会去为隔江的关平报信,让其出兵接应。这边关羽佯装酒醉,半拉半拽地讲鲁肃挟持在身边,一手拎着青龙偃月刀,一手拉着鲁肃,小说中对鲁肃当时的情状描写得极为有趣:“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这也是大众所熟知的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过程十分精彩,其中在描述关羽机智应敌的同时,也将鲁肃的胆小儒弱耻笑个够。
《三国志》中的单刀赴会
历史上真正的“单刀赴会”在《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有详细的记载:建安二十年(公 元215年),孙刘两家因荆州剑拔弩张。而此时,北方的曹操却只等到鹬蚌相争,他坐收渔利。就在孙刘两家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鲁肃为了维护大局稳定,提出将荆州的关羽约到两军之间进行谈判,并不顾属下的劝告,勇敢的单刀赴会与关羽交涉。谈判桌上,鲁肃不畏关羽威名,据理力争,言辞恳切,不卑不亢,先陈述了孙权当初借荆州给刘备的仁慈之举,又批评了了刘备得西川而不还荆地的不义行为,最后又以忠君大义来劝解关羽应劝主行义,不该纵容刘备这种无赖的行为。面对鲁肃的慷慨陈词,《吴书》中以一句:“羽无以答。”以忠义著称的关羽关二爷也是理屈词穷,窘态百出,最终在鲁肃的全力争取下,孙刘两家以湘水为界,划荆州而分治,免去了一场兵祸。
或许有人会不服气,既然这件事情是在《吴书》中记录的,自然要极力美化东吴的谋臣,而丑化蜀将关羽。然而翻开《三国志·蜀书·关羽传》,通读整篇,却无一言提及这次两军阵前的谈判。自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作《史记》后,历代史官都效仿太史公的春秋笔法,在君主公侯的个人传记中只写其正面形象,而在其他文章中注重隐笔的侧面描写。如果说“单刀赴会”真的是关羽的一次壮举的话,又为什么在鲁肃的传记中有如此细致的记述呢?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历史中的“单刀赴会”,主角不是关羽,而是东吴的鲁肃无疑。
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单刀赴会的是黄飞鸿。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为了宣扬国威,决定举办一场狮王争霸战。黄飞鸿为了参加比赛从广州赶到北京。
赛事临近,打黑除恶专项整治对象赵天霸想在“三笑楼”设鸿门宴,邀黄氏父子,要在酒宴上借机除掉他们,黄飞鸿知其有诈,孤身赴宴,先是识破赵天霸的毒酒,再大破“斧头阵”。打得赵天霸丢盔弃甲,使诈骗过梁宽才得以脱身。
这是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一次单刀赴会,以上信息来源于历史纪录片:黄飞鸿之狮王争霸。
鲁肃过江,在江边摆酒请关羽,关羽单刀进帐,但是帐外有赤兔马,城内有万千雄兵!鲁肃还要坐船过江,危险性不言而喻!是鲁肃单刀赴会!
真实历史上的“单刀赴会”的背景是孙、刘的荆州之争!
曹操的大军守在襄阳,夺得益州之后的刘备原有的荆州的零陵郡、长沙郡和桂阳郡都被眼红的孙权派吕蒙用计夺去。后来鲁肃、吕蒙和关羽的大军在益阳对峙,战争一触即发,孙刘联盟面临破灭。彼时双方的实力来说,若是真的触发大战,恐怕双方都是鱼死网破,最后得益的是曹操。
这一点其实双方都明白,但是刘备是实际的损失者,当然不愿意罢兵。这个时候鲁肃就写了一封信给关羽,邀请关羽单独坐下来谈谈!注意,是单独坐下来谈。
这在当时孙吴政权中是一片的反对之声,都劝鲁肃不要冒险,因为关羽可是出了名的万人敌,而鲁肃只是个文人,怕关羽一翻脸杀了鲁肃。因为虽然名义说荆州是借给刘备的,但是实际控制权是在人家手里的,现在拿了对方三个郡,还要跑到人家的地盘去跟人家讲大道理,人家本来就在气头上,所以鲁肃此行的危险系数是相当得高的!
而鲁肃却不以为然,认为两家现在还是联盟状态,翻脸对谁都没有好处,关羽还不至于傻到会杀了自己直接翻脸。而事实上关羽也的确不是个莽夫,知道孙刘联盟事关重大,何况和鲁肃谈谈也没有什么损失。
最后的结果是关羽答应了,这就是著名的“单刀赴会”。《三国演义》里把关羽写得豪情万丈,胆气过人,而正史里最先提出这个要求的却是鲁肃。到了约定的时间和地点,鲁肃和关羽各自在距离双方营帐一百步的地方,双方的将领都只带一把单刀,没有弓箭手和骑兵。然后两个人单独会面谈判,手下的将领全都退开。
谈判的结果是没有任何结果,关羽被口才极好的鲁肃驳的哑口无言,双方不欢而散。而不是《三国演义》里那样,关羽一个人抗着一把大刀去鲁肃的大营里赴会,最后洞穿了鲁肃的阴谋埋伏,拿鲁肃做人质豪情万丈的回营去了。
所以从正史上来说,真正单刀赴会的是武艺相对关羽来说简直就是儿戏的鲁肃。
而这次对峙最后因为曹操的攻打刘备的益阳而以和谈结束!双方重新分割了荆州,仍以盟友的姿态和平相处。但是这次荆州分割,却为日后的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夷陵之战的大败埋下了伏笔!
三国演义里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关羽,虽然和三国志里的故事有出入,但是我更喜欢前者。
我每次在三国演义里看见关羽出场,都会精神为之一振。他的故事流传极广,上至楼堂馆所,下至市井小巷,茶馆书社都能听到他精彩的故事。他是仁、义、礼、智、信完美的化身。是无数英雄的楷模,也是老百姓心目中高不可攀的神昙。1700年来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他是中国人心中的一块精神丰碑,也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我作一首诗来表达一下,我对咱们武圣人的敬仰之情。
凤眼美髯赤兔马,
千里单骑美名扬。
单刀赴会气盖世,
神勇忠义居庙堂。
关羽,关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