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不认同!

我知道这样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但这确实就是我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别人的感受我无权干涉,我只代表我自己!还有,题主,你是来挑矛盾的么?

满清的来源

满清皇帝来自建州女真人。在明朝末年,在东北有三大女真人部落,其中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统一其他女真部落时,把国号定为金(史称后金),以增强号召力。其实其中的人种构成比较复杂,有金人、通古斯人、蒙古人、靺鞨人、高丽人及少量汉人。

到皇太极一代,由于国力已强,不冒认祖宗了。因此,皇太极将后金的国号改为了“清”,将国人改称满人。

不应该把外族入侵当作民族内斗

一、满清的基本情况

满清拥有自己的血统,和关内并没有血统融合现象。他们有自己的文字、语言、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拥有自己的历史。明朝的疆土和他们有明显的边界,互不统属。说白了,这就是两个国家。吴三桂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一个万世唾弃的大汉奸,就是因为引清兵入关。袁崇焕成为民族英雄,就是因为抗清。

二、斗争的过程,不可理解为民族内斗

大家应该还记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江阴81日”、“赣州之屠”、“南昌之屠”、“四川大屠杀”等等吗?清兵入关后屠遍全中国,经过清军的大屠杀后,明朝年间有5000多万人,到来清朝康熙年间只剩1063万。民族内斗吗?更象亡族灭种。我这并不是要拉民族仇恨,往事已矣!

时代的局限, 容不了阿Q精神

我们很多人为成吉思汗深感骄傲,成吉思汗的元朝,我们的国土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成吉思汗是中国的英雄!难道他不是拿着刀一路杀过来,我们尸横遍野吗?

当卫青、霍去病勇除匈奴时,我们认为他们是在民族内斗,把自己移出我们的教科书。

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袁崇焕抗清都是不应该的,因为都是中国人在打中国人。

.......

但处于他们那个年代, 是么?

那请问后人怎么看待我们才过去的抗日战争?

成吉思汗占了那么多领土,统治过那么多国家,现在也只有蒙古和中国认为成吉思法是各自的英雄。我们难道真的就不能承认我们被异族统治过吗?

后期的满族,确实是中国民族的一员

中华民族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蒙古族、满族、 朝鲜族等都是我们的兄弟民族。我们现在共同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民族团结一家亲。就如《我侬词》中所说:“我侬两个,忒煞情多!譬如将一块泥儿,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最佳贡献者
2

在历史上,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活的人,都是中国正统!

3

你认同"满清皇帝是中国正统吗”

这题目指向有两种含义,如果从字间分析"正统",一是单一的血源传递,另一种是中国文化传承和朝代。

但中国文化中又以古汉文化为主体。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由于疆域变化(统治),不断增加的异族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并融入载体汉文化。

从有记载的商代到如今,汉文化在不断吸收融合、提炼到精纯已过了三千六百年。是以古汉文化为纯正统,还是统一后的中国文化也是正统?这在称呼上应无多大区别(理论上别议)。

根据上面文意满清是融入文化,满清皇帝也属正统。哪怕是入关执政也逃不了汉文化的吞噬与融化,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強大及魅力展现。几千年的智慧沉淀,谁敢小视。

4

我个人认同满清是中国的正统王朝。

看一个王朝是不是中国正统主要看三个方面①王朝统治阶级内部是不是认同中国的主流文化,更具体点说就是能不能接受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传统思想,

②是不是会大量的启用中国本土主流的民族作为统治阶层的一员,

③会不会以接受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相关理念或对其稍作更化来统治中国社会。

其实这三方面就是元朝和清朝的区别,也是很多人不认同元朝为正统却认为清朝为正统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发现,

1.元朝初年,虽然因为平定南宋,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吸纳了大批南宋降官,但是对这些降官的信任程度有限,统治阶级内部对中原传统文化并不认同,蒙古的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无论是经济,法律,政治等方面都有些浓厚的蒙古文化的色彩,元廷更视蒙古人和色目人为优等民族,视汉人为劣等民族,肆意欺压,故中原百姓对元朝的认同感不强,而清朝则有很大改观,清廷内部虽然也存在民族歧视,但要比元朝轻的多,而清朝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也比元朝好的多,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都是汉学文化的大家,清朝皇帝的汉化程度要比元朝好很多,其他满族官员也多视孔子为文化的圣贤,自然对中原文化也比较亲近,所以他们更能被中原百姓接受。

2.对于中国传统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元朝直到元仁宗时期才恢复,而之前元廷内部的重要官职很多都由蒙古贵族垄断,实行科举制后,民族间的歧视也非常明显,蒙古人的科举条件要比汉人优越的多(如试卷较为简单,录取授予的官职也比较大),清朝这种问题就不是很明显,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清朝从顺治年间就开始实行科举,吸纳了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虽然清初很多重要职位也多是满人,但汉族官员也占有很大比例。

3.清初的政治制度承袭明制,后有稍作改动,并加入了满族特有的一些官职称谓,主体还是汉族政权原有的政治制度。而元朝的官职虽然也有很多汉族政权的政治制度,但是还有很多都是蒙古原有的制度,如元朝兵制很多官制与中原不同,元朝法律更带有浓厚的蒙古法律大扎撒的色彩,这些都使得元朝更不被中原百姓所接受,而清朝的统治更合乎中原百姓的内心。

有以上几方面的对比,满清应被视为正统。

5

感谢邀请,首先个人将纠正您一些错误的历史观,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讲,秦,唐,元,明,清算不算中华正统,这是笔良心帐。

东北人建立的朝代:

商朝,魏国、燕国,渤海国,扶余国,高句丽国,隋朝,唐帝国,辽帝国、金帝国、元帝国、清帝国。建立这些朝代的少数民族都起源于中国东北,而起源自西北或者北方的匈奴、突厥则没有入主中原。新中国的历史也是从东北开始的,人民解放军也是依靠富饶的东北作为大后方统一全国的,从山海关打到海南岛。现在又有资料显示,中国殷商王朝也是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商族起源于中国东北。可见一部东北史,何止半部中国史,简直就是80%的中国史。

换句话说,我们是不是雀占鸠巢,以夷变夏,窃取中华,三皇五帝尧舜禹夏商周开创了中华文明,他们可没有一个是汉人,黄帝是轩辕氏基因Q系,夏、周是N系、商是C2南支,都是北方民族,肃慎是C2北支,现代汉族是O2,O系是什么?百越、东夷。

不要用民族狭隘的方式来看待历史

少数民族统治,我们虽然今天人多,但是汉族是怎么来的?都是少数结合,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是少数民族的血统,只是分不清是具体哪几个民族才形成了今天统一汉的叫法。

“汉人”最早是指金国人。

金国国内的秦人、契丹人、高丽人、女真人,统称“汉人”。 宋朝人,叫做“南人”。 至于汉族文化只占华夏文明的5分之一左右,甚至还不到。只是杂交后的人口多,文化占主流而已。别忘记了,汉语不是汉族发明的,汉字不是汉族发明的,三教九流也不是汉族发明的…………。看历史,请抛开狭隘的民族思想。

1895至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竟高达年均百分之十五,这岂是崩溃的迹象? 当然,集权统治下广大平民的生活还是艰难困苦的。但这是历代王朝之通病,非清朝而独然。何况,清末民生再苦,也还没有像秦末、汉末、隋末、唐末、明末那样天灾与人祸并行,灾变与民变并举,饿殍遍地,饥民满国,处处揭竿而起。 清王朝,不是因民生问题灭亡的。 民族问题亦然。历朝历代都有民族问题,但清的情况相对较好。汉、唐征伐不断,结果两败俱伤,只好和亲了事;宋、明放任自流,结果无力还手,终于国破家亡。只有清,刚柔相济,软硬兼施,化敌为友,以少胜多,成功地创造了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局面。

抛开民族情感,只谈历史和地理。清朝的确奠定了中国版图。历史教科书上说唐朝1200万平方公里,但是却没告诉你只维持了3年,明朝500多万平方公里,只维持了20多年。而清朝从康熙末年拿下西藏时已经有1000万平方公里,1759年乾隆拿下新疆领土达到巅峰1453万平方公里,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变成了1100万,再到1911年清帝逊位交给民国的土地还是1100万。也就是说清朝一千万平方公里土地维持超过180年。简单说就是领土足够大,维持时间又足够长,所以不管是国际上的认同感,还是国内各民族的认同感都很强,举个例子去年和印度的边境矛盾,中国拿出的证据还是清朝时期的条约。

清帝国从明的300万国土扩张到1453万,逊位还留下1150万平方公里,那么问题来了,剩下的呢?外蒙古,海森崴,江心坡,白龙岛,半个天池,唐努乌梁海,黑瞎子岛,克什米尔一部分等…

没大清帝国,我们不可能把高原农耕渔猎游牧海洋五大文明体系统一成一个中国,也不可能把藩属国模式的中国转变成单一国家,哪中国在十九世纪面对欧洲工业强国,必然会饮恨当场,变成远东版土耳其,周边国家不是亲美就是亲俄,并且完全把中国围堵,这个未来想想都让人脊背发凉。还好这一切终究没有发生。

6

清朝皇帝当然是中国正统。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历尽沦桑的“中国”概念,终由清朝一锤定音。今天中国各族人民一致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认同自己的祖国是“中国”,清朝统治者为此做过独特贡献。


明清交际时“中国”的内涵

人人皆知,中国、中华、华夏这一概念,在历史上是不断延续发展的,从最初仅指中原一带延伸到整个大一统政权势力所及之地。

至明代,中国核心的地理范围主要指依托中原农耕地区的明朝,但是在中原外围,还有蒙古、女真、吐蕃、厄鲁特、吐鲁番等许许多多“国”或“部”的存在,它们与内地、中原一起构成了“中国”。

后金和清朝初兴时,在女真人脑海中,“中国”的概念是尊崇的,但“中国”之君不是万世一姓的。无论崛起中的努尔哈赤、皇太极,还是身居朝廷、为天下共主的明朝皇帝,都认同事实上存在的大中国框架。他们从来没有萌生过在国家版图之外另辟乾坤的念头,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尽快入关占据北京,取代大明,以为天下中国之主的宏图伟业。


清朝是中国正统王朝

清代承袭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发展以至最后定型的关键时期。清朝不仅对奠定今天中国的版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近现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概念也是在清朝统治时期才出现的。

中国古代儒家“华夷之辩”确有歧视“四夷”的思想,“内中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这句儒家古训,浸透着大汉族主义优越感。但也有明智的古人言“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古代有识之士从来都认为“四夷”和“中国”是同根共生、连为一体的一棵大树。

物换星移,时代变迁,进入清代后,“中国”概念的外延已有了很大推展,昔日边远的蛮荒之地都已视为“中国”版图了。

从秦汉到近代,中国各族人民从民族认同到对统一国家的认同经历了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淀与整合,在清朝统治的三百年间,才最终成为定局。而主导这一大一统思想一锤定音的,就是那一时期的清朝君臣们。


清朝皇帝是“统驭天下中国之主”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多尔衮率清军击溃李自成,入据北京。当年十月,顺治帝告祭天地,称大清国皇帝“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向天下郑重昭示,他实现了其父祖得天眷佑的遗愿,正式成为中国的主人。

清朝皇帝十分明确地意识到,他们既“仰承天命”“抚定中华”,即理所当然继大明为“中国”之主。这一历史进程,具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内向性的古老传统,事实上也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相符合。

清朝皇帝认为,推进国家大一统事业不过是重整故国河山,把理应属于中国的土地和人民纳入中国的版图。因此从顺治以至乾隆中期的一百余年间,清朝步步推进着对原明朝治下“中国”的统一事业,并相继将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卫拉特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纳入疆域版图,清朝对整个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着坚定的原则立场,随着大一统逐步推进而陆续由“边疆”转化为“中国”的一部分。

至于清代后期,国力衰弱,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则是另一回事。(西晋南窜东渡,北宋无力收复被辽人占据的燕云十六州,南宋半壁沦陷,可是并没有认为晋朝、宋朝皇帝不是中国正统,仅从在国家认同这点上看,又何必对清朝这么苛刻?)


清朝皇帝倡导“天下一统,华夷一家”

韩愈有言“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清朝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高标“天下一统,华夷一家”堂堂正正之大旗以对抗儒家“华夷之辩”的伪命题,颠覆大汉族主义自我优越的民族观,争取各民族平等的地位。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讲到,满洲是夷狄无可讳言也不必讳言,但“夷”不过是地域的概念,孟子所讲“舜,东夷之人也;文王,西夷之人也”即可为佐证,如此则“满汉名色,犹直省之各有籍贯,非中外之分别”。

乾隆说:“宋南渡后,偏处临安。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统,辽金不得攘而有之。”所谓乾隆认为“主中华者为正统”, 这个新标准的核心在于不问其开国皇帝是否身为“夷狄”,只要“奄有中原”而主中华者即为正统。

即使到了20世纪初,清王朝大厦将倾那一刻,清帝在退位诏书中还提出“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大中华民国”。因此,中国大一统局面才得以维持并延续至今,这对已经步入近代世界的中国无疑是一大幸事。


清朝给今天的中国留下了国家版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物质财富,而且留下了界定“中国”一词内涵的精神财富,顺应并强化这一历史大势的清朝皇帝,其中国观及其作用亦应给予高度评价。

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满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谈不上什么正统不正统一说。

对当年的汉人来说,满清属于胡人、野蛮人,只是凭借武力强大,趁着明朝灭亡的有利时机捡了现成便宜而已。

满清虽属于中国一个朝代,但同蒙元一样,属于汉人被异族征服的朝代。

这个朝代对于满族人是正统,对于汉人当时不是的。

其实,满清是靠武力杀戮征服了汉人,建立了王朝,期间有过很多大屠杀。

这里不谈扬州、嘉定,就连大城市广州也被屠城,死者无数。

站在这种立场上,满清皇帝当然也不是中国正统,他们只是异族皇帝。

讽刺的是,满族作为文化落后民族,虽然入主中原200多年,最终自己民族却消亡了。

世界上一般以保留本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还存在的最基本的认定。

遗憾的是,今天的所谓满族很多,有几个人能够说满语的?

溥仪回忆自己学习时已经是在退位之后了,虽然贪玩,但他对很多功课都比较感兴趣,唯独对满文提不起兴致。他有个满文老师叫做伊克坦,溥仪并不喜欢这个古板的老先生,以至于学习了多年之后,只会一个单词。那就是在满族大臣向他请安时,他会用满语说:伊立(平身)。

这段话是溥仪在晚年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可靠性应该没问题。

所以严格来说,满清还没有灭亡,满族就灭亡了。

如果不是今天搞什么民族团结,满族恐怕就并入汉族了,就像当年的匈奴人、鲜卑人一样。

试问,我们怎么定位日本控制时期的台湾?

我们承认日本对于台湾曾经有长达六七十年的统治,但你能说日本统治时期是台湾的正统王朝吗?

只是征服王朝而已,对于当时在台湾的日本人也许是正统王朝,对于台湾人则不是,只能说是一个统治王朝而已。

道理就这么简单。

8

中华56个民族,不是光汉族,况且清朝统治并没有剔除汉文化。

清朝执政,就好比一个刘姓的大村,让一个小姓的壮汉掌握了权力。

9

当然是,满清击败大顺,继承的是明朝的法统,自然算是中国正统。


中华文明有上下五千年之久,漫长的历史中各古民族或战或和,大家融合交流共同发展,因此也诞生了很多个少数民族居统治地位的政权,有些政权还相当之大,如何判断它们是否正统,这是一个专业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如司马光,梁启超都有过讨论

正统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一个政权的合法性,不过这种问题很显然有点扯淡,因为漫漫数千年,都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历史上的大部分政权都说自己是天道正统,可是互相之间根本不认。梁启超曾说正统需要地大寿命长,有前朝遗脉据前朝故都,最关键需要是汉人王朝。

但是如此看来,中国历史上如蒙元,西夏,大理,契丹等都不是中华王朝,这几乎是个笑话,难道中华文明自宋后就断绝了吗?那么明朝的存在如何解释?明朝也不是元朝后裔建立。实际上历史关于正统的说法都不尽合理。

既然现有的标准并不一定合理,笔者以为,大可以用存在即合理来定义正统与否。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王朝存续时间过短,影响又小,当然认为他不具有正统性质。

满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皇帝行中华之道,读孔孟之书,各项行政措施大致沿袭明朝,除了统治民族不同,其他的都符合大一统王朝性质。而且满清国祚绵长近三百年,稳定了中华民族框架,奠定了现有中华疆域,历史贡献重大,满清皇帝当然是中华正统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10

凡是不认同的人,要么就是脑子有坑的蠢货,要么就是网络的卖国贼。我觉得可以下这个定论了。

我们先来看看开国领袖们是怎么说的。

1957年8月,周恩来总理在青岛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做了一份名为《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在报告中,周总理格外肯定了清朝的历史贡献,原文是这么说的:

“清朝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多次接见了溥仪、溥杰兄弟,肯定清朝的重要作用。

所以,这道问题小叫嚣着不认同的人,是觉得自己比毛主席、周总理那代人更聪明、更爱这个国家吗?

是的话,就出来走两步,让大家看看你们都是什么样的人。

周总理他们的高瞻远瞩,反衬出19-20世纪初期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那代民族主义者的愚蠢。

这些人认为,清朝不是中国,没有正统可言。

在这些人看来,中国是明太祖朱元璋所确定的十八省(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的范围。这种言论的危险在于,是将边疆统治的合法性拱手相让。

因此,随着清朝的结束,孙中山他们很快就转变了立场,开始宣传“五族共和”。

所谓清朝有没有正统的问题,是站在软弱无能、疆域狭小的废物明朝的角度说的。

毕竟,在汉、唐两朝时,清朝连个影儿都没有呢。

但是明朝和汉朝、唐朝不同。明朝的疆域非常小,其疆域并不包括东北、蒙古、青海、新疆和西藏这些边疆,远远达不到960万。

如果让明朝继续统治,中国的疆域至少缩水三分之二。这个客观事实突出了明朝的无能。

总而言之,明朝这种废物,没资格挑战清朝的正统性,请明粉认清自己。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