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意味着全社会生产的财富和劳务总量在增长,钞票总量的增加必须配合社会供需的增加,才能位置货币价值的认可。可以这么说,良好地配合国家经济水平来印发钞票,可以认为印钞增长等于经济增长。如果只是印钞票的增长,而财富和劳务总量不增长,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表现为物价全面增长,比如原来1元纸币可以买到的东西,现在买不到一半。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所以通货膨胀不仅仅是货币现象,实体经济泡沫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非货币政策、货币现象还是实体经济泡沫,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长方式造成GDP水分过高、无效经济总量过大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造成货币效率降低。
那么印钞票是不是随意的? 其实使用随意和不随意来形容一个复杂的经济行为是不准确的。就像去菜市场买菜,这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复杂的博弈。这个菜贵不贵、质量好不好、昨天吃过了没有等等相关因素,其中就包括了概率、统计等数学规律。比如说当大白菜的价格大于10元/斤,你购买的概率就会降低,这其实是不随意的。但是如果价格估值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偏差的情况下,你也许凭的就是微博上看到的某一个菜谱来决定需要购买的品种,这就包括了随意性。
首先讲不随意的货币发行策略。简单的来说一个国家货币总量的价值应当相当于其社会资产总量,这也是各国央行根据国家资产来限制货币发行量的依据。政府是不发放货币的,政府为央行发行的货币提供信用担保,货币的本质就是国家信用。每笔发行的货币都会成为央行的负债,你可以在其资产负债表里找到对应的条目。比如说某个小岛国家无故发放大量的货币,因为没有对应的资产增加,因此货币只会大幅贬值。所以我们说货币发行确实不是随意的,有必须遵循的原则。
中国金融体系中货币发行量完全由政府机构控制,但完全控制不代表随意使用,滥发货币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津巴布韦几个亿买青菜的故事告诉我们,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而不是摧毁自身金融体系。因此,在大方向上货币发行并是不随意的。
随意同时又不随意。这说法矛盾吗?其实不矛盾。在每年达十万亿M2的体量下问主提出增发300亿人民币(占2015年M2的万分之2.15),这种小事就像波浪滚滚的小湖里投个石子,很快就会被淹没掉了。这种小规模的超发根本不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决定性影响,你根本看不出这池塘里的水上涨了。宏观上有序,微观上可动。
这一段只是说明政府有能力这么做,而且只要不整车整车的往湖里砸石头对整个体系也不会造成决定性影响。至于政府有没有真这么做我就不知道了。 政府确实可以随便印钱,但是他们不会真的乱印。一般情况下即使出于某些目的超发也会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在宏观环境下,银行发行货币不能违反大方向原则。 中国GDP与广义货币M2历史数据及M2/GDP走势图 , 数据说话,先上数据:
以上图表数据是国家提供的M2/GDP比,这个比值在不断上升,这意味着印了更多的钱,没有拉动相同比例的GDP。
以上图表只是方便为大家理解M2与经济增长所的对应关系的,并不是说央行就是直接根据GDP来印钱。08年是上次金融危机国家投下4万亿做基础建设的时候。15年的增发并不算明显,大家似乎也没有什么感觉,因为这回采用了更含蓄的方式,且力度也没有上次大。
这里不得不插一下08年四万亿的事情,由于巨量的廉价信贷冲入市场,许多地方都出现地产泡沫、地方财政债务严重膨胀、国有企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08年的“救市”方案大幅度的干预了市场,其弊端在这几年逐渐凸显,政府为了修复当初政策市场造成的影响,这两年放出了一系列包括去房地产库存、去产能以及供给侧改革的举措。
从上面的M2/GDP对比图我们可以看到,GDP发展一直和M2保持线性相关。简单来说就是没有经济刺激方案的情况下GDP上涨多少,M2就会按当期GDP指数上涨。当然,事实上货币发行量的具体计算方法绝不是这么简单,如上面所说货币量会根据整个社会资产的上升而提高的,整个社会资产的提升会造成货币紧缺的现象,于是央行就开始根据货币需求印钞。
综上所述,印钞票经济会不会增长?取决于全社会生产的财富和劳务总量在增长。灵活的政府调节政策也很关键。这个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纸币的发行量来进行,常用的就是直接控制纸币的投放量,调节纸币的回收量,调节利率等。调节利率也就是要调节纸币的发行量。政府对纸币印刷和发行量的调节包括经济需要的调节和政治需要的调节。如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就提高利率,大量回笼纸币,抑制通货膨胀。而当经济发展速度过低时,政府就开始降低利率,增加贷款投放,刺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