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还是一个人的名字?


前言

中唐大诗人张继曾经写过七绝,《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小时候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总是在想,寒山是什么山? 寒山寺的和尚真辛苦,半夜还要爬起来敲钟,当和尚真倒霉,睡觉都睡不好。

一、寒山寺与寒山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据说始建于南朝萧梁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之所以叫寒山寺,并不是因为这座寺庙建在一个寒冷的山上,而是因为一个叫“寒山”的和尚。

寒山子,是唐朝有名的诗僧,有人说他生活在李世民贞观时期、也有人说他生活在玄宗或代宗时期。 是《太平广记》卷五十五有《寒山子》,其中写到:

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馀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或警励流俗。桐柏徵君徐灵府序而集之,分为三卷,行于人间。十馀年,忽不复见。

因为这个爱写诗的和尚因为隐居天台山寒岩,所以自称寒山子。他作诗诗想到哪写到哪,石头上、树上...后来有300多首被抄写下来编集传播于世。

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这首诗中寒山寺最有名的争议来自它的钟声,说道”夜半钟声到客船。“忍不住要说一个小故事。欧阳修就不太认可:

句则佳矣,奈半夜非鸣钟时。 《六一诗话》

不过,博学的欧阳修也不是什么都对。宋朝的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说:

六一居士《诗话》谓:"句则佳矣,奈半夜非鸣钟时。"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可见欧阳修贵为一代文坛盟主,也有看不到的书和读不到的诗,他竟然不知道唐朝除了张继,还有诗人说过寺庙里的半夜钟声。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说苏轼看到王安石的一首菊花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认为不对,便填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真得看见了秋风中菊花纷纷落下的情形,这才知道,菊花并非都是“抱香死”

这两个故事,说的是人总有超出自己认知的时候,轻易不要乱下结论,免得被打脸。

三、寒山的白话诗

说到了寒山,不妨说一下他的白话诗。

1、《拾遗二首新添》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阔四尺,长丈二。汝若会出来争意气,我与汝立碑记。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

读到这首诗,估计不少人会想起隋末唐初的白话诗僧王梵志,寒山诗明显受到王梵志的影响。王梵志的几首诗大家欣赏一下: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这种白话诗极其通俗。古代文盲居多, 这种顺口溜式的白话诗更容易理解。北宋黄庭坚认为王梵志 :"是大修行人也"。 唐朝 《云溪友议》 评价王梵志:

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开其语,则吟以王梵志诗……其理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

寒山、拾得、皎然等诗僧都有学习王梵志的迹象。

2、寒山自评  

寒山有一首白话诗评价自己的“白话诗”,读起来很有意思 :

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我笑你作诗,如盲徒咏日。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意思是说:

王秀才笑话我的诗有太多失误,说我不懂四声八病(蜂腰、鹤膝,是沈约八病中的二项),而且平仄(侧,即仄)不合律,用语随便不讲究。可是寒山我却笑话你的诗,像瞎子咏太阳。
有人笑话我的诗,其实我诗也很典雅,不用烦劳郑笺、毛传来解释,我更不用担心读懂的人少,只不过知音少一点罢了。我才不去迁就声韵格律呢,如果遇到明眼之人,我的诗一定会传遍天下。

在中唐时期,格律诗更加讲究和符合标准, 而寒山作诗却不愿意过于拘束,这首诗是寒山对于诗歌创作的一种理解。

四、寒山的格律诗

其实寒山并不是不会做格律诗,他也有不错的五律传世: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联谿难记曲,叠嶂不知重。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 谿长石磊磊,涧阔水濛濛。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 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

第一首有出律的地方,后面两首可是标准的五律,王秀才不能再笑话“平侧不解压”了 ,语言浅白易懂但是不失典雅,王秀才可不能笑话他“凡言取次出”了。

结束语

寒山生卒年均无准确记录, 寒山与拾得的故事也是亦真亦假,不得而知。二人之间有不少经典的对话,录入此处: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

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老街味道

最佳贡献者
2

秀才答复楼主,寒山是人名。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五公里处枫桥镇。去年深秋时节,本人抱团有幸游玩寒山寺及狮子林。只不过天公不作美,寒山寺景区沉侵在江南烟雨之中。虽然照片拍得不够清晰,但玩的非常尽兴。


据导游李婷婷讲解,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梁朝天监年间,即公元五百零二年至五百壹十九年,寺龄己有一千四佰余年,当时名曰"妙利普明塔院″。直到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二高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来本寺当住持,因寒山善能吟诗歌赋,讲经论道而名震一时,寒山子坐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故更各为寒山寺,一直延用至今。



唐人张继的名篇佳作《枫桥夜泊》,大家耳熟能详,秀才在此再不必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不生据当地人讲,寒山寺在诗人张继大作没有问世之前,不太闻名。自从《枫桥夜泊》传为借景抒情的千古绝唱以后,便逐渐声名远播,天下皆知。自此寒山寺因《枫桥夜泊》做广告而名传千古,成为旅游胜地。张继因寒山寺而留下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与其说张继传红了寒,还不如说寒山寺因张继《枫桥夜泊》而暴红。亲爱的师友们,你对此有何独到见解和心得体会,欢迎留墨致评,不胜感激,谢谢!


3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在枫桥东,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初诗僧寒山,拾得曾经住过这里而得名。原寺己毁,现存的寒山寺是后来重建的。

4

寒山既是山名(在苏州城郊外)也是僧名。

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2一519),初

名妙利普明塔院,易额《寒山寺》。与唐

代著名诗僧寒山子系缘甚密。

寒山子乃此寺祖师。世代供奉,香火鼎盛。

5

寒山是唐朝时一僧人的名字,全名寒山子。他精通诗文,方圆百里,声名远扬。后来因张继的《枫桥夜泊》带火了一座城-姑苏城。这座寺院也易名叫寒山寺或枫桥寺。现为著名旅游景点。

6

●寒山,是一位僧人的名字,他叫寒山,也叫寒山子。

●唐太宗贞观年间这位名僧到这座山上的一处简陋的房屋里居住,唐玄宗时著名的禅师希迁( 700-790)在寒山居住的地方建了寺院,起名为寒山寺,也就是诗中的寒山寺。

●寒山寺是在唐代诗人张继作了《枫桥夜泊》一诗后才有了名声。

●这个寒山,是个诗词爱好者,留有诗作300多首,他还有个好友叫拾得,据说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一直非常要好。后两人都皈依了佛门,现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和拾得的。

●寒山与拾得有一段对话,被传为佳话,一直在民间流传: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谢谢您的阅读,请关注“诗词与文学”,一起品读诗文,欣赏经典……

7

寒山是人名。

民间传说:和合二仙,为了点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来到人间,和合二仙在此喜相逢并成为住持,寺名由“妙利普明塔院”改成了“寒山寺”。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张继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广为流传,寺名“寒山寺”也广为传扬。直到现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德。传说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到日本建立了“拾得寺"。

8

苏州寒山寺,千年古刹。“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还是一个人的名字?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不仅寒山是否是一座山名的问题,而且还是否是“先有人名再有山名”的问题。

张继《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是唐朝大诗人张继的七绝,引发了一代代青少年多少美好的想象。这是安史之乱后,在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体现了诗人的忧虑孤寂。

回溯到唐朝的一个深秋之夜,科举考试屡次不中的张继又一次落榜,返乡途中经过苏州寒山寺并夜宿。想想身边好友一个个都,而自己却屡试不第,积郁难消而一夜无眠。

在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的寒气满天的秋夜里,看着清冷秋夜里那点点渔火,听站寒山寺那悠远的划破寂静夜空的钟声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年的《枫桥夜泊》。

诗中便有一个“寒山寺”。

寒山是人,寒山寺是寺

苏州寒山寺,千年古刹。寒山寺是怎么得名的呢?寒山寺的名字由来很有意思。

唐朝,一位隐居在浙江天台山寒岩洞的僧人叫寒山,又叫寒山子,他才华横溢、文才斐然但脾气却很古怪,行为举止更是让人侧目。

他时常跑到各大寺庙对着空气乱骂一通,还时常嘻嘻哈哈行为无状,寺时和尚们都当他是个疯子,他却嬉笑站离去。

但就在和尚们对他羞辱嘲笑时,国清寺的一个做饭的和尚拾得却与他一见如故,可能是有相同的情怀,感同身受吧。

拾得,顾名思议就是捡来的意思,不错,拾得就是身世不幸的一个孤儿,被僧人捡来就在国清寺做了烧饭的和尚。

拾得常把国清寺一些剩饭剩菜汇集起来接济寒山,一来二去,两人更加情同手足不离不分了,主持看二人如此要好,就索性把二人一同收入寺中做了烧饭和尚。

从此以后,两人便一同潜心钻研佛法,吟诗作词,因而他们两人佛学和文学方面造诣都很深。

后来寒山和拾得主持寒山寺,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拾得后来远渡日本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而妙利普明塔院最终改名为寒山寺,寒山被世人尊称为诗僧。

寒山与拾得千年妙对

寒山与拾得有一段千年妙对,让世人获益匪浅,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豁达心性,至今想来仍然感染良多。

有一天,寒山因为古怪行为再次被人羞辱,于是就问拾得,有了下面这段精彩千年的妙对。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相传寒山为文殊菩萨化身,拾得为普贤菩萨化身。这是世代相传的具有哲学和儒家意义的“寒山问拾得”的精彩对白。

简单介绍寒山寺

寒山寺初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张继《枫桥夜泊》里说的“寒山寺”当时在姑苏城外,现在早已纳入市区管辖范围。

寒山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多平方米,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朝贞观年间,寒山和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代光绪年间。

寒山寺古迹甚多,有张继《枫桥夜泊》等的石刻碑文,寒山和拾得两位高僧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殿宇楼阁众多,寺中处处皆院,错落相通,闻名遐迩的便是“夜半钟声”的钟楼了。

寒山寺也因张继的《枫桥夜泊》后闻名天下了,寒山寺其他介绍暂略。

结语

“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寒山”,当然不是指一座寒冷的山,而是指一个叫“寒山”的高僧的人名。

很期待这座千年古刹-寒山寺,等有机会再睹其颜。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ND)

9

很荣幸,小柒来解答一下,小柒也是寒山文化研究会成员,一直致力于和合文化的研究,作为和合文化的发源地——天台山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寒山的资料、生活场景和相关佐证。历史上的寒山不仅是人名、山名、也是寺名:

寒山是一个寺名、和合文化与它有关

唐代贞观年间,当时有两位名僧:寒山和希迁,创立了寒山寺。

寒山在去苏州之前是在天台山国清寺修行,寒山去了苏州以后,他的好朋友拾得不远千里去看他,那时候,没有高铁也没有高速公路。拾得到了那边以后,发现两手空空也不太好,这个时候放生池里一池荷花开得正艳,于是乎他就摘了一朵荷花,送给她的好朋友寒山。有时候还山听说好兄弟不远千里来看他,非常感动。正好有香客供养,有点心盒,于是赶紧就把点心盒捧来出来,因为走的太慌张,也没有来得及穿鞋子。于是点心盒的“合”跟荷花的“和”连在一起就是和合。到了雍正的时候就赐封他们为和合二仙。因为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分享给最好的兄弟、朋友,所以和合文化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分享。

寒山是一个人名

寒山是一个人名,他出生在陕西咸阳。三十岁的时候来到了浙江天台山。并在这里娶妻生子。到了65岁的时候,看破了人世的冷暖和炎凉,在国清寺出家。这里他遇到了人生最好的导师丰干禅师,还有他的好兄弟拾得。可以这么说,当时含山的穿着打扮绝对是唐朝最时尚的一道风景线。她戴着桦皮帽,身上穿着几片布料简单裁缝的衣服,腰上扎着一条麻绳,脚上穿着一双木屐鞋,背上是一个可以装食物也可以装日用品的竹筒。寒山来到国清寺到的时候,他的好朋友就会给他装很多好吃的东西在竹筒里面。所以他的心情也特别好,在去寒山的路上一路吃着东西一路写诗,他的诗非常的接地气,他也成了中国白话诗的鼻祖。

寒山是一座山

▲十里铁甲龙寒岩山

寒山也是一座山名,又名寒岩。就在天台县城西南40公里的十里铁甲龙,有一个天台山最大的洞穴。寒山就在这里禅修,一直活了105岁。

▲寒山修行的寒岩洞

▲寒岩洞内

▲寒岩洞

结语

欢迎友友有机会来天台山一起探寻寒山足迹。

10

《姑苏的寒山寺没有山,枫桥实景叫封桥》

说到苏卅的寒山寺,不得不多费点笔墨和口水交待一下这个著名的去处。張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漁火对愁眠。菇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读诗可别认真,一认真你就变成呆子了。为什么呢?

第一,唐朝時候寒山寺既没有山,也没有什么楓桥。寒山寺连一个土山包都没有,不远处的运河上也只有一座单孔石桥,但当時也不叫枫桥,因为一棵枫树也不曾有过,之所以地名叫封桥,是因为唐朝時一到天晚这座官桥就要关闭,禁止通行才得名。

第二,一八六O 年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部队驻扎在苏卅,受到清庭大军的攻城和重重围困。太平军要据城死守,清庭官军誓要夺取苏卅,切断天京(南京)三仓:钱仓,粮仓和衣仓的源头,困死南京的太平天国,逐放火烧城。距离苏卅3,5公里的寒山寺,是化为了恢烬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寒山寺与枫桥。一八年我和妻子游苏州,到了寒山寺一下车,妻子就说这就是寒山寺吗?山在哪里啊?我说,寒山寺就该有山吗?寒山是个和尚的名字,而不是地理名词。她又问,那枫桥呢,枫桥在哪儿?我说,你就别呆了,这里从来没什么枫桥,只有座封桥。

于是妻子说,那么看来,你们诗人全是假货只会瞎编瞎写一些鬼话骗人。我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曹雪芹写了林黛玉,他就要对人世间究竟有没有过一个真实的林姑娘负责吗?文学作品里边的事件不是照相机里面的实物实景,你看了照片是什么样子,那景物就该是什么样子呀!妻子就把脑壳摇成货郎鼓。

那么,究竟唐朝時,寒山寺是什么样子?真有张继笔下的楓桥吗?答案是没有。在张继没写《枫桥夜泊》之前,苏州寒山寺这座桥的原名叫封桥。因为寒山寺所在的位置位于苏卅古驿道和大运河的交汇处,属水陆交通要道,舟楫往来,商旅云集,是古代姑苏的商业集散地。沿河街道上有座单孔石桥,天黑后政府就要对桥道封闭管理。因此小地名就叫封桥。

张继乘坐的船到这里后,天黑了,桥封了,只好泊船在寒山寺的古镇上过夜,所以他的诗就把封桥按谐音写成了枫桥。因为如果没有枫树这种乔木,哪能有乌鸦的啼叫?所以楓和乌这两个景物意象,完全是诗人臆想出来的。不过既然有美感,张继的创作能为天下人喜爱,那又何必认真呢,于是从这首诗走红那天起,这个全国最大的稻米,豆子转口集散市镇,就叫枫桥古镇了。

枫桥古镇上,平坦坦的一个去处,今天的占地面积在十公倾左右。一片庙宇,围在白墙青瓦的大园子里,不用说,这就是寒山寺了。老实说,我们过去读诗完全不求甚解。一读寒山就以为苏卅这坐庙宇是生成在山上。山上嘛,霜天的夜晚自然很凉,月亮往西面落下去了,山寺里的树林里惊起什么乌鸦的啼叫,衬托着漂泊之人难以愁眠的情景,自然是很美的。可是真到了寒山寺一看,才晓得景物是景物,诗歌是诗歌。你不能拿虚构的意象去找实景对号入座。

然后,寒山寺这坐佛院始建于梁朝,主持修庙的长老,法号叫寒山,即寒山和尚。庙宇的名称就这么沿袭下来了。姑苏原本是个诗书地温柔乡,加上后来唐伯虎,文征明等历代名人留下的胜迹较多,寒山寺的古刹名气就被无限放大了。

所以,大家记好了:苏卅的寒山寺没有山。寺名是个和尚的名字。张继《枫桥夜泊》的两个关健词枫桥,在他的诗未写作前叫封桥。我为何要用这么长的文字介绍寒山寺呢?说明中国古代汉字文化力量的穿透力是很强大的。梁朝的帝王是哪位?不知道,而寒山和尚主持了一个庙宇的佛事,张继写了四句二十八个字的一首诗,寒山和尚,拾得和尚的故事,就不仅在中国扬名,日本国都传扬过去了。每年冲着这二十八个字去苏卅观光的人,给苏卅带去多少财富?

因此可别小看写点文学小诗这个玩艺儿,有時连作者都在亳不经意间,就把一个地方莫名其妙搞红了。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和商业效果,任谁都是想象不到和预料不到的。不信你可以去宁夏银川的西部北堡镇影视城看看,当代作家张贤亮先生把一个乾隆時期大地震毁坏的土城买下来,让张艺谋和巩莉,拿莫言先发的《红高梁》小说去那古堡里拍一部片子。现在张贤亮先生去世了,每年有多少人给当地政府带了多少白花花的银子去玩,去进贡。

可见唐朝张继是姑苏古城的明星,张贤亮,张艺谋,巩莉,莫言是西部银川影视城的名星。

我们随時都可在网上,媒体上,看到人们对明星的不服和谩骂,攻击,认为明星们是花瓶或寄生虫。其实,人家有的作用你未必有,文化人有時创造的社会价值,未必能用当時当代的价值可以衡量。就像唐人张继,他写了《枫桥夜泊》,难道当時他能料到这么一首小诗会走红中国,传入日本吗?

要尊重文化!唐朝以来,死去的皇帝可用火车皮拖,可谁记得他们,倒是一个张继,活着時连个小科举都考不中,死去后却万古留名。其思想的成果却服务于后世。这就是诗人的价值所在一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