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老皇帝坚信自己的儿孙们,一定会具有保护家族共同利益的自觉性。可事实却是:龙椅既然是家族共有财产,为何我就不能坐?
从西汉的“七国之乱”,到西晋的“八王之乱”,再到大明的“靖难之役”,都是宗室势力对皇权的赤裸裸挑战。靖难之役导致嫡庶倒置,八王之乱直接终结了西晋帝国。
这只是掀起全国动乱的政治事件,被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宗室谋反,历史上数不胜数。
宗室为何热衷于谋反?因为是自家人,谁坐龙椅都合法,凭什么我不可以试一试?比如七国之乱,刘恒是刘邦的庶子,他能代替汉惠帝嫡系,我们庶系代替庶系有何不可?
所以,宗室谋反通常会被戴上“皇家内部事”的帽子,很具有迷惑性,容易被社会舆论接受。比如朱棣明明说清君侧,可结果连君也一起“清”了,谁能说半个不字?
宗室对皇权的保护作用呢?有,几乎可以忽略。
2.外戚势力对皇权的两面性
相对于宗室势力的戕害,外戚更多地表现出对皇权势力的保护。
比如西汉第一个外戚吕氏,如果没有吕氏,恐怕刘盈在就被功臣势力干掉了。又比如外戚势力最牛叉的东汉,没有外戚势力代表皇权抗衡士族豪门集团,恐怕东汉提前进入南北朝,皇权被门阀当球踢的时代。
虽然外戚势力也阻碍了皇权的独立性,但是总体上,它对皇权的维护效应更显著。政治本质上是势力平衡问题,皇权孱弱时期,如果没有外戚,根本不是士族集团的对手。
估计有人会拿王莽、杨坚说事:他们不都是以外戚之身,彻底葬送了皇权吗?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王莽和杨坚是外戚,但是他们身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标签:士族、门阀。本质上不是外戚干掉皇权,而是士族集团干掉了皇权。
3.结论
从历史事实明显看出,外戚对皇权整体上来说,维护大于伤害,而宗室势力恰恰相反。原因在于,宗室势力具备替代皇权的“合法性”,而外戚想取代皇权,很难跨过“法理”问题,缺乏拥护势力。
选择宗室是历史的倒退
这么一说,似乎宗室就是皇权的“天敌”。是的,宗法势力从诞生第一天起,本就是为“架空皇权”而存在,只是后来被关进了笼子。
周公创立宗法制后,就形成了以宗室势力为核心的政权结构。虽然从一开始,宗室表现出对王权的维护,但是随着血缘关系的淡化,其戕害效应一定会占据主体。由此诸侯反过来打周天子,卿大夫架空国君,士族又玩弄卿大夫,导致天下大乱。
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核心就在于干掉了宗室势力对王权的掣肘,实现了王权独裁和中央集权,从而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社会运作效率。
所以,后世恢复分封制,提高宗室地位,本质上是历史的倒退,它必然会再次陷落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历史上的几次藩王之乱,也绝不是偶然现象,它是宗法制弊端的必然结果。
所以,“叔叔”天生不可靠!
外戚从来就是历史过客
“叔叔”不可靠,“舅舅”也不全是省油灯,皇帝们为何要选择“舅舅”呢?因为外戚作为政治势力,存在天然的缺陷,导致外戚不会形成对皇权的本质伤害。
这个缺陷就是,外戚在宗法结构中的附庸地位,使得其政治势力不能累世叠加。
外戚掌权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太皇太后代表皇权行使批驳权;二是舅族借助与太皇太后的支持,控制外朝政治势力。这两个因素叠加,才构成外戚专权。
我们看到,历史上的外戚覆灭大多很简单,往往太后薨世,皇帝一道圣旨,舅舅们立刻下课。太后们再长寿,总有老去的那一天,她的地位是无法复制的。当太后老去,新的后族就替代了老外戚。虽然都是外戚,但是替代性很清晰,西汉就有一个潜规则:后族大于舅族。
由此可见,外戚其实就是靠皇帝与太后的亲缘关系,而维系存在的政治附庸,其寿命及短暂,也很脆弱。
所以,“舅舅”天生具备可靠性!
外戚、士族和宗室,是狗、虎和狼的博弈
说到这,忍不住感慨:舅舅是亲人,叔叔也是亲人,怎么会搞成谁欠了谁两块钱似的?
没办法,皇帝首先代表的不是自然人,而是利益。中国古代,与皇权斗争伴生的最大政治势力就是士族阶级,他们与外戚、宗室之间,形成皇权周边的“三国演义”。站在皇权立场,士族阶级相当于狼,宗室势力相当于虎,外戚则相当于狗。
1.士族阶级是威胁皇权的狼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士族阶级的历史,这话既准确且精妙。
中国自从西周以来,士族阶级一直伴随王(皇)权生长,尤其是汉武帝之后,士族阶级进入发展快车道。整个中国的历史,就是士族阶级与皇权之间猫捉老鼠的游戏,所有的政治斗争,都是围绕二者之间的矛盾展开。
士族阶级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仅仅局限于掣肘皇权,而是直接拿皇帝当年过。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清朝,皇权才走向真正独裁,士族阶级的狼牙才被拔掉。
请注意,这里没有褒贬的含义。
2.宗室势力是头不能释放的虎
宗室势力之所以反复,其实就是皇权对付士族阶级的一种选择。事实证明,宗室其实就是一头虎,只要给它松套,它比士族集团还要不讲规则,甚至与士族阶级沆瀣一气。
3.外戚是条尴尬的狗
于是,外戚这条尴尬的狗出现。首先它天生就是皇权豢养,离开皇权混口食都难。其次它的杀伤力有限,随时可以让人消失。最后这是一群狗,互不统属,轮番替代。
由此,它被皇权选中,借助皇权的天然优势,充当皇权的打手。
然而,外戚也深知自己的短命,所以,为了长远利益,他们又往往选择与士族集团媾和,在士族集团狼群的拥护下,表现出对皇权的戕害。
比如王莽和杨坚,就是这种情况。没有士族力量的支持,他们的外戚身份,就是一件漂亮的外衣。
因此,当皇权逐步走向独裁化之后,比如明清,外戚这个尴尬的政治群体,第一时间被踢出了历史舞台。
从此,永远没有了世上只有“叔叔”亲,还是“舅舅”亲的争议。由此皇权成熟了,也由此一个成熟精致的帝制结构,开始从顶峰开始滑落......